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锦权;赵劲松;潘爱军;高玉华;承韶辉

    目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MODS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用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SAPSⅡ评分和TISS评分系统对MODS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群体病员死亡风险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各评分结果,并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评分与凝血参数中PT、PT-INR、APTT、Fg、TT和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PACHEⅡ、MODS评分和SAPSⅡ,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分别P<0.01,P<0.01和P<0.05).治疗前、后凝血参数间进行比较,仅仅D-D治疗后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后APACHEⅡ、MODS评分、SAPSⅡ和TISS均与有关凝血参数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CBP是治疗MODS的有效手段之一;CBP治疗过程中抗凝技术的使用,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的恢复起着积极作用.

  • 严重腹泻并高渗血症32例报告

    作者:魏群德;刘梅;纳玉辉;徐静

    表1 32例血生化检查结果危重症评分例数(例) 血钠范围(mmol/L) 血糖(mmol/L) 血渗透浓度(mmol/L) <70分 4 158~164 25.58±13.35 316.34±7.66 70~90分 28 148~159 16.09±8.98 306.08±17.57 为了解严重腹泻患儿血渗浓度的变化,及时指导治疗,对收住我科PICU的严重婴幼儿腹泻患儿监测血渗透浓度,发现高渗血症32例,结合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辅佐抢救小儿MODS疗效分析

    作者:刘全茂;冯智彬;王秀宝;李学选;韩敏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小儿MODS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的对比两组患儿病情变化.结果治疗1、3、7 d后,两组患儿危重评分有显著变化(P<0.01及<0.05),治疗组病死率32.14%,治愈率60.71%.对照组病死率57.14%,治愈率28.57%.两组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91,P<0.05).结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抢救小儿MODS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小儿危重症评分与简易评分法比较

    作者:霍习敏;张应谦;黄波;刘建华;田利远;胡皓夫

    小儿危重症评分法临床已试用数年。对我院PICU近年收治的危重下病例370例中选择项目完整的97例给予评分,并总结评分与预后的关系。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辅佐抢救小儿MODS 63例

    作者:李学选;冯智彬;刘子泉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在抢救危重患儿中常遇到且较难处理的病症.1990年1月~2002年1月我院收住的63例MODS患儿,其中部分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活性药物,效果满意.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王锦权;刘宝;厉小梅;周彩平;承韶晖;范恒梅;陶晓根;高玉华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并探讨其使用时机.方法选择27例处于SIRS状态的患者给予CBP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进行APACHE Ⅱ、SAPSⅡ和MOD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CBP治疗第2天晨和CBP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Ⅱ、SAPSⅡ和MO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过程中氧合指数(PO2/FiO2)有所改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压力调整心率(PAHR)较治疗前降低.CBP治疗后,TNFα降低不明显.结论CBP治疗SIRS疗效确切,但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原发病能否有效得以控制有关;CBP治疗过程中患者心、肺功能有所改善;CBP治疗SIRS并非通过清除TNFα而起作用.

  • 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危重症评分和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蒋璐;龙瑜琴;康小兰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度与危重症评分和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28 d死亡事件分为存活组(n=59)和死亡组(n=25).血糖波动评价指标包括入组时初始血糖(blood glucose on admission,BGad)、24 h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BGm)及其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blood glucose, BGsd)、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BGcv)和血糖不稳定指数(blood glucose instability index,BGI).病情危重程度评价指标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Ⅲ(SAPSⅢ).结果:死亡组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BGsd、BGcv和BGI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分别为(2.4±0.8)mmol·L-1vs (1.6±0.5)mmol·L-1,P <0.001;(44.32±5.66)% vs(21.53±4.81)%,P <0.001;(12.52±2.32)(mmol·L-1)2·h-1·d-1 vs (5.39±1.14)(mmol· L-1)2/h-1·d-1,P <0.001].BGcv和BGI对于28 d死亡事件的早期预测AUC分别为0.846和0.857,其中BGcv的cut-off值为51.3%,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2.9%;BGI的cut-off值为15.7(mmol·L-1)2·h-1·d-1,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2.8%.BGcv(r=0.677,P<0.001)和BGI(r=0.686,P<0.001)均与28 d死亡事件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剧烈波动可能预示短期预后不良,BGcv和BGI有助于早期预后评估.

  • ARDS患者血糖异常波动程度与和短期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隆;田慧;张扬帆;苗世平;康建军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糖变异程度和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录92例ARDS患者(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分为存活组(n=56)和死亡组(n=36).所有患者于入组时检测初始血糖(blood glucose on admission,BGad)、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BGcv)、48小时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BGm)及其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blood glucose,BGsd),并计算血糖不稳定指数(blood glucose instability index,BGI)用于评价血糖波动情况.所有ARDS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死亡或转出ICU当日,两个时间点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评分(APACHE II)等评估病情危重程度.结果死亡组患者BGsd(2.41±0.38 mmol/Lvs.1.26±0.25 mmol/L,P<0.001),BGcv(40.12±7.32%vs.20.11±3.63%,P<0.001)和BGI(11.21±2.02(mmol/L)2/h/dvs.4.67±1.45(mmol/L)2/h/d,P<0.001)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中糖尿病亚组患者BGsd(2.89±0.45 mmol/L vs.2.14±0.28 mmol/L,P<0.05)和BGI(13.15±2.52(mmol/L)2/h/d)vs.10.51±1.81(mmol/L)2/h/d),P<0.05)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亚组.糖尿病亚组间比较可见,死亡组糖尿病亚组患者BGsd(2.89±0.45 mmol/Lvs.1.36±0.61mmol/L,P<0.001),BGcv(42.45±11.61%vs.22.53±7.90%,P<0.001),BGI(13.15±2.52(mmol/L)2/h/d)vs.4.98±1.42(mmol/L)2/h/d),P<0.001)均高于存活组糖尿病亚组.非糖尿病亚组间比较可见,死亡组非糖尿病亚组患者BGsd(2.14±0.28 mmol/Lvs.1.13±0.28 mmol/L,P<0.001),BGcv(39.54±9.33%vs.20.71±6.16%,P<0.001),BGI(10.51±1.81(mmol/L)2/h/d)vs.4.43±2.21(mmol/L)2/h/d),P<0.001)均高于存活组非糖尿病亚组.相关性分析提示BGcv(r=0.687,P<0.001)和BGI(r=0.699,P<0.001)均与28天死亡事件呈正相关.BGcv和BGI之间存在正相关(r=0.654,P<0.001).结论 对于ARDS 患者来说,血糖剧烈波动可能预示不良短期预后,BGcv 和BGI 有助于早期预后评估.

  • 危重症量化评分系统在MICU中的应用

    作者:杨敬平;孙德俊;徐喜媛;乌日娜;王玲;姚翠玲

    目的 探讨电子化APACHEⅡ、SOFA评分和TISS及MPMⅡ预计死亡率在MICU危重症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6例住MICU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APACHEⅡ、SOFA评分和TISS及MPMⅡ预计死亡率分值、预测病死危险度之间的差异.以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大小及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衡量各种评分系统区别有可能病死或存活患者的能力.结果 存活组APACHEⅡ、MPMⅡ预计死亡率、SOFA及TISS-28分值分别为:19.7±7.5、28.6±21.4%、5.4±3.7及18.2±7.6;死亡组分别为:32.4±8.9、71.2±26.7%、7.5±2.6及为32.3±12.1;各参数两组之间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0).APACHEⅡ、MPMⅡ预计死亡率、SOFA及TISS-28的AUROCC分别为:0.875、0.879、0.769及0.846,均明显高于相应曲线下面积为50%的数值(P<0.0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APACHEⅡ、 MPMⅡ死亡率及TISS-28评分的H值分别为6.222、8.197及9.054;p值分别为0.51、0.41及0.338,均与患者实际病死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SOFA评分(H=8.820,P=0.032)与患者实际病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PACHEⅡ、MPMⅡ预计死亡率、SOFA及TISS-28评分系统预测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能力均较好且接近一致;APACHEⅡ、MPMⅡ死亡率、及TISS-28评分的整体校准度良好;而SOFA评分整体校准度不良.

  • 脓毒症患儿血浆胆固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

    作者:倪俊学;王亚军;李平;付红敏;马燕;万健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胆固醇、IL-6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60例,未达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一般感染患儿40例(对照组),二组均于确诊次日晨取外周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息儿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ELISA法测定其IL-6水平.并于确诊后即刻测心率、血压、呼吸、pa(O2)、pH、电解质、肾功能、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危重症评分.危重症评分≤80分为危重症组,>80分为非危重症组.结果 脓毒症患儿HDL-C、LDL-C及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0.01),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危重症组脓毒症患儿HDL-C、LDL-C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危重症患儿(Pa<0.01),IL-6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P<0.01).HDL-C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r=0.74 P<0.01),与IL-6呈负相关(r=-0.66 P<0.01).结论 胆固醇代谢紊乱参与脓毒症的发病过程,监测血浆胆固醇尤其HDL-C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度及预后.

  •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相关性探讨

    作者:李进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3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分析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组,检测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危重症评分的增加,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IL-6及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PLC计数呈降低趋势,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血白细胞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可溶性P-选择素和IL-6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 重视胰岛素对重症儿童的血糖控制

    作者:祝益民

    危重症患儿高血糖发生率在 PICU 非常高,其可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免疫抑制、感染加重、骨骼肌消耗、肠黏膜萎缩等,继而诱发脏器功能障碍,影响预后,增加病死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高血糖在危重症儿童的发生率达到86%,高血糖峰值水平及持续时间是 PICU 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营养不良患儿在入院后第1个24 h 并发严重高血糖时,病情更危重,病死率更高[2]。Kyle UG 等对110例 PICU 患儿调查显示,器官功能障碍与高血糖持续24 h 明显相关,血糖越高患儿死亡率越高,而低血糖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3]。Preissig CM等研究结果显示高血糖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在需要机械通气、升压药、体外支持和高危重症评分的神经外科和脓毒症患者中高,高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疾病类型及病情危重程度相关[4]。作者研究证明,重症儿童血糖水平和器官衰竭数目、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5]。可见,重症儿童高血糖危害的认识在儿科领域已经得到广泛证实。

  • 常用危重症评分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宫能凯;李倩

    危重症评分系统的建立和正确应用为评估危重病人病情提供了可靠依据,可有效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预防并发症发生及评价治疗效果等.恰当运用危重症评分工具,根据评分高低客观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及提高疾病治愈率,对临床诊疗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危重症评分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文献作一综述.

  • 中医急诊,大有作为

    作者:黄汉超

    回顾近30年的中医急诊发展道路,一系列突破性的急诊成果都源于坚持走“病证合参,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优势互补”的道路,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今后中医急诊可能存在突破的六大领域.

  • SNAPPE-Ⅱ评分结合Bell分期预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相关研究

    作者:尹芳;高喜容;刘新晖;李强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结合Bell分期对预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风险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好转组175例和死亡组50例.统计患儿临床资料,依据SNAPPE-Ⅱ评分与Bell分期对患儿进行分组分期,比较各组、各期之间的病死率以及分析评分与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儿早期常见症状为腹胀(85.3%);手术组SNAPP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Bell分期Ⅰ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与Ⅱa、Ⅱb、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治愈好转率与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好转组不同Bell分期的SNAPP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好转组入院时SNAPP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诊时,治愈好转组SNAPP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ll分期越严重SNAPPE-Ⅱ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SNAPPE-Ⅱ评分结合Bell分期能预测NEC的预后及手术风险,对早期预测NEC患儿死亡危险性有重要意义.

  • 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住院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董文辉;杜立中;余加林

    目的 探讨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对住院新生儿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我院新生儿一病房2010年6月与2013年6月住院患儿分为控制前、后2组,并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分别将其分为非危重组及危重组,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控制后抗菌药物应用率减少21.36%[100%(244/244) vs 78.62%(261/332),x2=226.4,P<0.001,联用药率减少66.8%[90.5%(220/243) vs 23.8%(62/261),x2=227.7,P<0.001],平均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减少18.66%,但住院期间感染反复或加重、出院转归、住院天数及发生感染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后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且未增加患儿住院期间感染负担,未改变临床转归.

  • 重症肺炎患儿危重症评分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师翠云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危重症评分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共16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6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高,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可溶性P选择素=10.52,tD-二聚体=5.03,t血小板计数=11.66,均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TT =0.87,tPT =1.05,tFib =0.72,均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均较前升高,血小板计数较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可溶性P选择素=50.45,FD-二聚体=50.88,F血小板计数=24.49,均P<0.05),APTT、P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PTT =0.61,FPT =0.77,FFib =0.66,均P>0.05)。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与疾病危重程度呈现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疾病危重程度呈现负相关。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容易出现凝血机制异常,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与疾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指导临床治疗。

  • 小儿脓毒症与凝血功能障碍及危重症评分相关研究

    作者:莫连芹;黄栋;王予川

    目的 研究小儿脓毒症与凝血功能障碍及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4年~2016年我科住院患儿67例,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观察凝血机制六项、血小板(PLT)、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II)、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指标变化.结果 PT是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其OR=1.899,而Fbg是发生脓毒性休克的保护性因素,其OR=0.014.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与小儿脓毒症有明显相关性,PT、Fbg值对小儿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