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目的探讨只用1根大头导管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速的临床意义.方法右室流出道室早6例,其中1例合并有右室流出道室速.无器质性心脏病.体表心电图确定为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采用1根大头电极以起搏标测法确定消融靶点.以室性早搏在放电10 s内消失,或频发与原室早发作形态一致的室早、短阵室速,并渐送减少,巩固放电180 s后,经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后仍未有室性早搏出现为消融成功.结果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术前与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分别为8 903~21 087次/24 h和0~98次/24 h.随访3个月有1例复发.无其他任何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逆行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一例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li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直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难点.南于CTO解剖结构上的特点,采用常规正向导丝技术的手术的成功率多在50%~60%.对部分经正向导丝无法成功的病例,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由于逆向导丝操作技术非常复杂,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本文介绍对CTO患者经桡动脉单导管逆行导丝技术行PCI成功一例.
-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单导管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症状严重的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36例,女性60例,年龄14~73岁.96例中单纯频繁发作室性早搏(室早)53例,其他为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存.动态心电图记录术前早搏(23 834.6±13 064.6)次/24 h.所有病例均采用起搏标测,以起搏与自然发作室早、室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至少有11个导联相同作为消融靶点.结果 消融即刻成功率94.8%,X线曝光时间为(7.0±4.6)min,消融时间为(48.0±20.9)min.成功消融靶点位于间隔部73例,游离壁18例.消融后早搏(452.9±909.1)次/24 h,与术前比较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随访(20.7±11.9)个月,复发率为10.9%(10例).其中行再次消融8例,成功5例.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急性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操作及X线曝光时间.
-
单导管实施三维电解剖标测与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探讨使用单导管技术实施三维电解剖标测和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方法 78例住院患者(男34例,女44例),平均年龄(41±11)岁.采用Carto及单一专用导管行电解剖重建、激动顺序标测、起搏与拖带或基质标测,实施射频消融.部分病例与多排CT心脏影像融合显示,观察即刻成功率、消融成功靶点的分布、并发症,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共75例完成消融,73例采用单导管技术,即刻成功71例.成功消融部位: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33例,游离壁18例,肺动脉瓣上5例,左心室流出道4例,左冠窦7例,右冠窦4例.操作时间(62±25)min,X线曝光时间(12±8)min.3例消融术中出现右束支阻滞,2例术后恢复,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复发2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1例症状减轻未再消融.结论 用单导管实施三维电解剖标测与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
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40例,男女比例1.0∶1.2,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 4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24例,游离壁16例.射频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2.5%,随访(17.7±3.6)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16.2%),总成功率为77.5%.结论 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RVOT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
老年人单导管DDD、VDD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老年人单导管双腔起搏器(DDD)和心房感知型起搏器(VDD)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 方法 18例老年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单导管DDD和VDD起搏器,并在植入后1周,3~6月分别做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随访时间6月~4年. 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单导管DDD和VDD起搏系统.Holter检查显示:VDD和DDD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大多为VAT,房室同步起搏率达95%以上. 结论单导管DDD和VDD起搏系统安装简单,无心房电极脱位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年青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的青年学生的临床资料,均施行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6例患者,成功消融26例,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复发,且无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关键词: 单导管 射频消融 青年学生 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 -
埋植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出院指导
埋植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临床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新技术,不仅具有体外程控功能,而且可以进行遥测,高能和低能电转复,电击除颤,抗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以支持心脏起搏.我院经静脉植入Metronic公司产的Jewel-7219c单导管自动起搏转复除颤器(PCD)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防治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
乳管镜鉴别无肿块乳头溢液的临床研究
乳腺单导管的顽固性溢液往往预示着该导管的器质性病变,其中一部分与早期导管内肿瘤有关.乳腺纤维导管内视镜(Fibroptic ductoscopy FDS)的应用,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千里眼"和"放大镜",利用FDS可清晰地洞悉其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现就34例FDS应用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
单导管双腔感知起搏器的心房电极定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伴晕厥是起搏治疗的绝对适应证,而单导管双腔感知(VDD)起搏器则是一种较VVI/VVIR更先进的具有频率应答特点的生理性起搏方式.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5例实施了单导管VDD起搏器植入术,以探讨心房电极的定位方法.
-
单用消融电极标测和消融左侧隐匿性旁道
目的 单用消融电极于二尖瓣下直接标测(不放置冠状窦电极)对35例左侧隐匿性旁道进行射频消融.方法 右室心尖起搏下用消融电极沿三尖瓣口标测,确认旁道不在右侧后,将消融电极送至二尖瓣下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 34例左侧隐匿性旁道标测到消融靶点,33例消融成功,1例消融失败,1例复发.与使用冠状窦电极标测相比,消融电极直接标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均增加.结论 单用消融电极可标测和消融左侧隐匿性旁道.
-
医生和病人安全的选择(19例ICD的护理)
近几看来由于经静单导管植入技术的开展,创伤手术简化,采用ICD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2000年-2002年期间我科从98年第一例发展至19例,其中2例双腔,17例单腔,此项技术显著降低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
单导管消融顽固性室性早搏伴室性心动过速1例体会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消融手术时需常规置入RV,CS,RVOT-His等标准标测电极和大头消融电极,多电极导管置入带来的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报道以单导管消融RVOT室速的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我们单用大头电极成功标测消融RVOT顽固性室早并室速1例报告如下.
-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60例,男女比例2.1∶1,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 6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34例,游离壁26例.射频消融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17.4±3.6)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6%),总成功率为98.4%.结论 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