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平市布鲁杆菌病血清学监测分析
布鲁杆菌病(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长期以来,布病一直备受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2000年以来,我国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且呈快速增长趋势,病例数从2001年的2 918例,激增为2009年的35 816例,9年间增长了1 127.4%[1].而山西省作为全国疫情严重地区,布病疫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2],布病的威胁不容忽视.为了及时掌握原平市布病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趋势,及时发现疫情,对布病高危人群进行了血清学监测检验,现将2009-2011年原平市布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胰岛素联合磺脲类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通过对1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给予胰岛素联合磺脲类药物(SU)的治疗观察,结果发现其不仅能避免单独应用时失效、低血糖、肥胖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且具有安全及良好控制血糖等优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在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人群的0.6%~1.0%.对NIDDM患者的治疗,原则上先予以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如不能达到要求,再加用以SU药物为主的口服腭降糖药,然而约有30%的患者对SU药物的原发效应甚差,在有效患者中,每年约有50%左右变成继发失效,对SU药物无效或继发失效的患者,即使应用胰岛素,亦未获得良好效果,因此采用磺脲类药物联合胰岛素疗法以扬长避短.
-
姜堰市麻风病基本消灭后坚持防治不放松
姜堰市地处江苏中部,辖18个镇300个行政村,总人口92.05万,累计登记麻风病人1866例,为麻风病高流行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截止1997年初,全市有麻风现症病人7例,患病率0.008‰,近五年平均发病率为0.24/10万,存活治愈者1260例,Ⅱ级以上畸残597例(47.4%),1997年7月和1998年1月先后通过基本消灭麻风病省级验收和国家复核.
-
一起麻疹暴发的教训与反思
1 基本情况剑川县属边疆少数民族特困县,辖9个乡(镇)92个行政村405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7万人,农业人口占90.39%,以白族为主,占91.63%,自计划免疫实施以来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在1/10万以下.2004年9月15日,县疾控中心收到疑似麻疹疫情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卡他症状、结膜充血、腹痛、腹泻(痢疾样便),相继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斑丘疹,全身症状较重.
-
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防治调查工作与难点分析
山东省衮州市有13个乡镇,497个行政村,58.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才44.2万人,人口相对密集,同时也是济宁市12个县市区麻风病高流行区.自1955年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以来,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472例,其中男364例,女108例,多菌型153例,少菌型319例.经过四十多年防治工作,采取查、收、治、管、研的综合防治措施,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1992年麻风病患病率和近五年平均发病率已分别下降至1/10万和0.5/10万以下,实现了麻风病基本消灭的部颁标准,1994年并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到目前统计,472例麻风患者除86例现症死亡、14例外迁和自愈外已治愈370例,尚有现症病人2例,男1例,女1例,均为多菌型.为了更好地做好麻风病基本消灭后的防治调查工作,探讨其流行规律,近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
泸县1966-2002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随着计划免疫(以下简称计免)的开展,泸县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特别是实现计划免疫县、乡、村"三个85%"目标和实施冷链运转后,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不断提高,麻疹年平均发病率4.30/10万.为更有效地控制麻疹直至消除提供科学保证,现将泸县1966-2002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
玉环县海岛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控制体会
玉环县是浙江东南沿海的一个海岛县,全县人口40.8万,其中62%生活居住在玉环本岛及周边小岛上.2001年该县遭遇甲型副伤寒疫情暴发流行,当年发病率为225.2/10万,至2004年,疫情一直处于持续高发状态.2001-2004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92.5/10万,其中本岛及周边海岛疫情占全县的92.1%.2004年,在落实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基础上,探索开展"分级管理、重点突破"的防治策略,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比上年下降了34.5%.
-
在我国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刻不容缓
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在我国均有流行.据1992~1995年全国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0.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57.6%;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9.8%,其中1.2%同时感染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18%.据此推算,我国约9.7亿人已感染过甲肝病毒,6.9亿人已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为携带者),140万人感染过丁型肝炎,至少2.1亿人已感染过戊型肝炎病毒.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报告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平均发病率为100/10万左右,即全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另据调查,我国现患的慢性肝炎病人约2 0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的超过30万例,其中50%以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且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
浙江省台州市1990~2001年麻疹监测
1990~2001年全市共上报麻疹3 1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3/10万.麻疹疫苗(麻苗)使用前麻疹发病呈自然流行状态,年均发病率达1 222.46/10万.麻苗使用后,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进展,特别是实现计划免疫"三个85%"目标后,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呈明显的阶段性下降,年平均发病率从1 222.6/10万下降到226.7/10万,直至上个世纪末进一步下降到4.93/10万.
-
浙江省江山市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了解江山市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强麻疹控制工作.疫情资料来自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年报表及计划免疫相关疫情监测资料.人口资料来自历年江山市统计年鉴.据同期平均人口数统计期间发病率与平均发病率;应用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麻疹发病率逐年变化趋势.
-
蓬莱市1993~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山东省流行趋势是自西向东逐渐蔓延,早在1970年在德州、泰安等地均有发病,至1980年烟台地区有的县市开始发病,蓬莱市居烟台地区东面,于1993年发现首例HFRS后,疫情不断发生,疫区逐年扩大,虽然每年发病例数不多,但危害严重,病程长、病死率高,给患者身体造成很大损害,同时造成很大经济负担.为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蓬莱市1993~2003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此期间共发病240例,死亡6例,平均发病率为4.50/10万,死亡率为0.11/10万,病死率为2.50%,1999年为发病高峰年,发病率为15.39/10万.疫区自西向东逐年扩散,病例分布范围相当广泛,1993年仅有1个乡镇1个村发病1例,至1997年已扩散到7个乡镇,到2001年全市18个乡镇均有发病.病例多以村为单位呈散在分布.病例大多集中在蓬莱西半区乡镇.主要发生和流行于农村(91.7%,220/240),城市发病较少,仅占8.3%(20/240).
-
计划免疫冷链接种前后大巴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对地处大巴山区的达川地区计划免疫冷链接种前后麻疹发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实施冷链接种后,提高了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调查接种率保持在 85.1%~98.4%之间,健康儿童麻疹免疫阳性率达94.28%,有效地降低了麻疹发病率,平均发病率为8.83/10万,较计划免疫阶段下降了87.36%.
-
从顺昌县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
为加速控制麻疹,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率,对我县麻疹不同时期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一、流行概况 麻疹疫苗(MV)接种前阶段(1950~1974年)发病率波动在0~1 425.67/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720.04/10万,平均病死率为2.01%。预防接种阶段(1975~1981年)发病率波动在21.54/10万~958.98/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321.64/10万,平均病死率为0.16%。计划免疫阶段(1982~1998年)发病率波动在1.66/10万~152.50/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31.54/10万,平均病死率为0.13%。 二、流行特点 在使用MV前,我县麻疹呈自然流行状态,每隔3~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和冷链系统的建立,麻疹的发病显著下降,“八五”期间,麻疹发病率降到10/10万左右,其间年均报告发病率(17.34/10万)比实施计划免疫前的1974年(934.60/10万)下降98.14%。麻疹在我县有较固定的流行高峰季节,病例于12月份开始上升,流行高峰为3、4月份,5月份开始下降。 我县近9年(1990~1998年)麻疹发病年龄分布以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为主,<1岁的儿童发病占4.63%,5~9岁儿童占37.75%,是麻疹发病高危人群,1~15岁儿童麻疹发病占85.21%。表明麻疹防治的重点仍然是15岁以下人群,尤其是小学生,提示应该重视加强免疫。 三、控制策略探讨 我县开展MV接种后,麻疹发病逐年下降,但90年代平均发病率仍维持在10/10万以上,说明控制和管理工作不可放松。为了早日实现控制和消灭麻疹战略目标,提出几点建议:(1)提高疫情报告及时率。(2)消除免疫空白点,加强计划外儿童和流动儿童管理,提高初免覆盖率、及时率、成功率,作好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接种。(3)开展麻疹监测,将此纳入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主动监测系统中,对麻疹疑似病例应进行病例调查和血清学监测。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1991~2000年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动态分析
麦盖提县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相应传染病呈下降趋势,10年共发生的相应传染病333例, 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21.11/10万和0.38/10万;麻疹322例,死 亡5例,脊髓灰质炎6例,百日咳3例,破伤风2例,死亡1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96.7%、 1.8%、0.9%、0.6%,占死亡总数的83.3%、16.7%.
-
重庆市涪陵区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随着计划免疫的深入开展,麻疹控制工作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我国麻疹的报告发病率已从疫苗前时代的766/10万降至目前的10/10万左右[1],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继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将要消灭的传染病。为探讨我区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现将重庆市涪陵区1975~1999年麻疹发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涪陵区历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由涪陵区统计局提供。 2.结果: (1)流行概况:涪陵区在未实行麻疹疫苗接种措施阶段(1951~1965年),麻疹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457.87/10万、14.50/10万,病死率为3.17%。
-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
黔南州自使用麻疹疫苗(MV)以来,特别是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逐步深入,麻疹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90年下降到0.6/10万。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回升,并出现局部村寨点状爆发流行。为探索控制措施,我们于1997年10月选择1个县作为试点,开展MV强化免疫,并进行2年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1.方法:全州共12个县,选择都匀市为试点,其余11个县市为对照。试点市1996年前2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27.44/10万,对照县市28.27/10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于1997年10月中旬对试点市所有8个月~7岁儿童,不论户籍和既往免疫史如何,均接种1剂MV,共接种35 881人,接种率90.6%。其间常规免疫照常进行。2年后观察试点与对照麻疹发病情况。观察期发生的病例均由县市卫生防疫站受训的专业医生按统一表格调查登记。确诊依据《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中的诊断标准。 2.结果:试点市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998年11月~1999年10月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9/10万(4/44 456)和1.79/10万(8/447 819),较1996年同期下降了96.7%和 9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县1997年和1998年同期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9.0/10万(585/3 080 258)和28.0/10万(876/3 124 259),与试点市同期麻疹发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讨论: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是减少和消除易感儿童,进而降低或消除麻疹病毒传播的机会。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效果十分显著。无论是试点县强化免疫前后的比较还是与对照县的比较,麻疹2年内发病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MV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消除的有效补充策略。我州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常规免疫薄弱。据抽样调查和麻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州MV常规免疫实际接种率约75%,MV平均保护率约80%。按此积累,每2~3年就将有一批易感人群,如得不到及时免疫,很容易发生爆发流行。因此,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同时,每2~3年应进行一次MV强化免疫。
-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分析了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灭活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 1.材料与方法:根据近6年HFRS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保护率约95%,推算在人群大面积应用时的保护率为90%,保护期为10年。病人经济损失3 160元,疫苗接种费用35元。 成本为疫苗接种费用,效益为接种疫苗后降低的疾病经济损失以及拯救生命年的经济价值,按山东省1996~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7 162元折算。各年龄组未来期望每年HFRS发病率为该年龄组的组中值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发病率,贴现为3%。采用一维灵敏度分析来观察有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2.结果:山东省1996~1998年HFRS平均发病率为17.96/10万,平均病死率为0.38%。在此流行强度下,15~59岁人群平均效益费用比为0.30。各组效益费用比:15岁~组0.17,20岁~组0.28,25岁~组0.37,30岁~组0.38,35岁~组和40岁~组0.39,45岁~组0.31,50岁~组0.23,55~59岁组0.20。 在目前的发病模式下,当15~59岁人群平均效益费用比为1时,计算的成本效益平衡点的全人群HFRS期望发病率为59.18/10万;当全人群HFRS发病率为100/10万时,10~65岁人群的效益费用比为1.51。山东省HFRS高危人群相对危险度为2~5。相对危险度为3,25~44岁人群的效益费用比大于1;相对危险度为4,20~49岁人群的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1)。
-
四川省1997~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
为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1997~2000年我省钩体病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流行特征:全省累计发病4 412例,死亡42例;平均发病率为1.314/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13/10万;病死率为0.95%.除甘孜、阿坝2州外,其余市州均有病例报告,平均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雅安市(7.982/10万),乐山市(4.762/10万),宜宾市(3.761/10万),眉山市(2.867/10万),绵阳市(2.322/10万),凉山州(2.262/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6月份开始逐渐增多,9月份达到高峰,10月份开始下降,11~12月为低水平.发病小年龄为1岁,大为85岁,其中15~39岁组占发病数的69.73%.男性占66.70%,农民占82.26%.
-
台州市1990~200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
台州市在使用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前,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172.94/10万.自使用DPT以来,百日咳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进一步得到控制.现将台州市1990~200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如下.
-
云南省2000年麻疹监测状况分析
云南省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一直处于全国较前位次,为了掌握麻疹流行规律,探讨高发原因,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现将2000年麻疹监测情况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