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贾春雨;田丽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是普外科较少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症状及体征,确诊困难,既往手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我院普外科尝试有选择性应用非手术方法 治疗AMVT患者1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4例,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护士充分掌握溶栓治疗各阶段护理方法 、密切注意并发症观察、注重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患者恢复良好.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治疗

    作者:刘文国;翁以炳;王宇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990年~2006年收治的18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因出现小肠坏死而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为单纯手术治疗,10例为手术加抗凝治疗,6例接受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未出现肠坏死的情况下,非手术治疗AMVT安全、有效,应为首选;接受手术者,术后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黎;华建荣;王定良

    目的 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取2015-01/2016-12医院收治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急性系膜静脉血栓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收治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与肝硬化病程、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白细胞、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与糖尿病、脾切除史、硬化剂治疗史、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显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与糖尿病、脾切除史、硬化剂治疗史、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处理,降低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发生率.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治分析

    作者:陈文;潘杰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14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治愈出院(85.71%),2例患者术后因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4.29%),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4.29%).死亡例数比出院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术后半年死于营养不良并发症,另1例恢复情况尚可.结论:在AMVT的早期诊断中,借助现代影像技术的同时,抗凝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李波;任为(通讯作者)

    前言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AMVT)是临床上少见的急性肠系膜缺血。1895年,Elliot首先描述肠系膜静脉血栓可通过影响肠道静脉回流导致肠梗死[1]。随后1935年, Warren和Eberhard等正式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作为一个独立的肠梗死因素提出来,与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肠梗死相区别[2]。A M V T病因复杂,临床常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造成难以早期诊断治疗,甚至很多病例是在剖腹探查或尸检时才被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AMVT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同时成熟的治疗技术为AMVT开拓了新空间。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力生;王燕娟

    目的:提高急诊医生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认识,减少漏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结果:持续性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9例,伴有恶心、呕吐症状5例,腹泻2例,血样便2例,发热2例,厌食2例,腹部B超检出1例,腹部CT(CTA)检查9例,手术证实9例。结论:AMVT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误诊,实验室检查对AMVT诊断帮助不大,CT/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早期发现。

  • 24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阶梯式诊治的护理

    作者:雍雅;薛阳阳;鲍书欣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栓(ASMVT)阶梯式治疗的护理经验和护理要点,为今后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12月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24例接受阶梯式治疗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总结该治疗模式中的护理经验,形成针对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阶梯式诊治的护理配合模式.结果 2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中,4例经全身抗凝治疗好转出院,2例患者经全抗凝后转局部介入导管抗凝治疗好转院,17例患者经坏死肠管手术切除加两端造口或腹腔开放等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好转出院,1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在阶梯式诊治的过程中,通过责任护士的护理配合,缩短了住院周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柴东喆;张凡

    目的 探索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指征及有效规范治疗方案. 方法 对本院近2年多来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12例采用保守治疗,总结临床资料及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 结果 1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1例采用保守治疗成功,成功率91.7%. 结论 如能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肠坏死前确诊,并施以早期抗凝及“消化道休息”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治愈.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4例诊治分析

    作者:孙蓓蕾;宋毓飞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14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AMVT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67.2岁;主要症状有腹痛(14/14)、腹泻(8/14)、便血(6/14)、恶性呕吐(6/14),主要体征有腹部压痛(14/14)、腹膜炎体征(4/14)、移动性浊音(6/14).2例拒绝手术者均死亡,12例手术者在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结论 A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早期CT检查或肠系膜血管造影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 腹腔镜早期诊治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价值

    作者:鲁发龙;陶凯雄;王国斌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早期诊治价值.方法:分析在诊断性腹腔镜检查中获得早期诊治MVT5例的临床资料,判断价值.结果:5例MVT全部确诊并获得及时治疗.结论: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可以提高MVT早期确诊率,避免和减少肠管的坏死和切除.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6例诊治体会

    作者:戴晓刚;王建宏;李树钧;路伟;梁俊荣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21例,治愈19例,2例采用非手术溶栓治疗,无效后自动出院.手术治疗5例,治愈4例,1例术后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在未出现肠坏死的情况下,非手术及介入治疗AMVT安全、有效,应为首选;接受手术者,术后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 阶梯式治疗方案可改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作者:金亚军;王浩;王阳;王晓涛;陈俊卯;陈建立

    目的 探讨阶梯式治疗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AMVT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梯式治疗,即将治疗分成3个阶段,首先行血管取栓术,其次为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后行Ⅱ期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采血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叶酸(FA)、血清D-二聚体(D-D)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两组院内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Hcy、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F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的静脉血WBC、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WBC、D-D水平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治疗能提高AMVT的临床疗效,降低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丁宁;张学峰

    目的:探讨早期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通过早期抗凝治疗0.9%氯化钠250 mL加入尿激酶10万单位静点,每天2次,共1周。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2周。待患者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华法林2.5 mg,3~6个月,每天1次。结果1例患者因严重肝功能失代偿既不能行手术治疗又无抗凝治疗适应证,终因多脏器衰竭死亡。7例患者因及时行肝素抗凝及活血化瘀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改善,病情恢复。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以腹痛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的体征表现,容易出现误诊误治。通过早期的抗凝,溶栓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

    作者:毕连臣;麦威;秦千子;黄顺荣

    目的 总结和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2-01~2007-12 收治7例AMVT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病人中治愈出院6例,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结论 早期AMV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等影像学检查是获取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可阻止血栓蔓延,出现腹膜炎表现时要及时手术.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肠道平滑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涂灿能;陈建立;陈俊卯;王长友;王晓涛;张国志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肠道平滑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低分子肝素钙组(LHC组):建立AMVT模型术后大鼠给予LHC (30 U/100 g)皮下注射,每隔12h重复给药,直至术后72 h;低分子肝素钙+曲美他嗪组(LHCT组):建立AMVT模型术后大鼠给予LHC (30 U/100 g)皮下注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曲美他嗪(10 mg/kg),每隔12 h重复给药,直至术后72 h;生理盐水组(NS组):建立AMVT模型术后大鼠给予NS0.2 mL/100 g皮下注射,每隔12h重复给药,直至术后72 h.结扎回肠肠系膜上静脉及边缘静脉弓建立AMVT周围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48及72 h采集下腔静脉血3 mL及3份重量均为200mg的回肠组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每组不同时间段血清中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及肠道组织匀浆液中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光镜下观察各时间点肠道组织HE染色做出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 与LHC组及NS组相比,LHCT组血清中MDA及CK含量及肠道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组织中AT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能通过改善大鼠AMVT时肠道平滑肌的能量代谢,在联合LHC治疗AMVT周围型疾病中,可减轻肠道平滑肌损伤,避免肠道发生透壁性坏死,可保护肠道平滑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