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直视手术中无菌冰溶的制作

    作者:陈京缦;吴炜;潮欣畅

    体外循环下(CPB)直视心脏手术中,当心脏停跳后,为保护心肌,需在手术野周围放置碎冰,好是冰溶,以保持降低的温度.由于所给的冰屑,必须保持无菌,在没有制冰机的情况下,就需要手术前制备好无菌冰.以前,我们是采用无菌冰盒内装入无菌生理盐水,然后放置在冰箱内冻成冰块;后逐步发展为用软包装袋装生理盐水直接放入冰箱冷冻.但是,在台上需用时,需打开外包装给台上器械护士,由器械护士打开内包装,然后用锤子、骨刀敲碎,或用手术刀片慢慢的削成碎冰屑.这样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制成的碎冰屑较大,表面硬度较高,易损伤组织,医生的手感也不好.为此,我们进行了临床试验,制成软包装的盐水冰溶,能克服冰块的缺点,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心脏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谌绚;谢霆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7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护理。
      方法:全组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直视心脏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4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22例。术后心外ICU行心肺功能支持治疗,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电解质及中心静脉压,记录尿量及颜色,观察胸引流管情况、引流量及颜色。监护时间12~168h。

  • 大于68岁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患者近中期疗效分析

    作者:施超;刘学刚;刘以尧;刘戈;孟金金;刁文杰;叶枫林

    目的 回顾分析近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8岁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患者,总结外科及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间,单中心接受手术的≥68岁高龄心脏瓣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valvere-placement,AVR)5例,双瓣膜置换术(doublevalvereplacement,DVR)2例,二尖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手术包括三尖瓣成形术11例,左房血栓清除+左心耳切除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1例.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26.2±57.2)min,主动脉阻断(72.3±48.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5.24±6.91)h,术后监护(49.12±18.82)h,术后住院(9.5±4.2)d.手术死亡1例(4%),各类手术并发症11例(44%),其中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活动性出血1例.术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活动能力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时间1~18个月,死亡1人,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7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23例患者均存活,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结论 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完善的术中操作,老年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 体外循环下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逸飞;卢安东;董书强;闵凯;苗莉霞;尹清

    目的 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9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完成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5 ~245(152 ±23.6) min,体外循环时间46~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65(62.3±40.2) 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d;术后住院时间5~10(7.3±1.8)d,无心脏及股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少、无胸骨破坏、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 自体输血对冠心病行冠脉搭桥手术病人血液学、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状况的影响

    作者:段立波;梁新;潘振祥

    目的 观察自体输血对冠脉搭桥手术病人血液学、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状况的影响.方法 50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心功能Ⅱ-Ⅸ级年龄50-72岁,观测自体输血前后血液学,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的变化.结果 心脏复跳后RBC、HB、HCT、PLT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PvO2,SvO2值明显降低,氧摄取率(O2ER)增高.术毕回输自体血后,HB和HCT明显回升,虽仍低于术前水平,但MAP、CVP、PCWP和CI维持稳定,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明显回升并在正常范围,O2ER明显回降.结论 中度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应用于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对组织氧合状况及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

  • 心脏直视手术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陈林;肖颖彬;钟前进;王学峰;陈柏成;陈进劲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69例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69例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就手术前基础心脏病变,手术环节,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医院感染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内直视手术4 85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9例,感染发生率为1.42%,直接引起死亡6例,病死率8.70%;肺部感染和纵隔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性心内膜炎凶险;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广,多重耐药菌发生率高.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前基础心脏病变严重有关,手术环节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净化手术室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手术后病死率.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保护

    作者:张希

    1953年John Gibbon第一次成功进行房间隔修补术,开创直视心脏手术的先例,尚未提出心脏心肌保护问题.此后很多外科医生发现在跳动下的心脏进行心腔内手术出现致死性空气栓塞,而这种栓塞又可以通过心脏的停搏得以避免,同时又可为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干净的手术视野.此外,大多数外科医生又发现很多患者不明原因在围手术期的死亡,后注意到在手术期间不适当的心肌保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心肌保护问题被引起广泛的重视,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包括全身低温、心肌低温、循环暂停等方法在研究.50年代中期Sealy在使用不同药物去预防室频的实验中,发现一种含钾、镁溶液选择性促进心肌停搏,而且第一次使用"心脏停搏液"(cardioplegia)这个词.Shumway采用表面冷却同时加上主动脉阻断,及使用冷生理盐水溶液反复冲洗心包腔.至60年末70年初Cooley在常温下用简单的主动脉阻断使心脏停跳,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其结果引起缺血性收缩产生"石头心".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在欧洲,含多种成份的Bretschneider溶液成为多个中心使用的心肌保护标准溶液.Roe用含K+20 mmol/L冷林格液使心肌温度降至15℃,心脏安全停搏也被广泛接受.Ebert也报道使用含钾停搏液的实验结果,心脏停跳60 min后,存活6个月后的动物完全恢复至正常的心功能.各种不同停搏液仍在不断研究及改进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