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8Hz次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次声作用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8Hz 130dB次声作用组.次声作用组大鼠暴露于8Hz 130dB次声,分别作用1、2和4周;对照组大鼠除无次声作用外,余处理均同于次声作用组.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进行水迷宫测评后取脑,抗Ki-67免疫组化显示脑内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同颗粒层下增生带(subgranular proliferative zone,SGZ)神经细胞再生情况的变化.结果:8Hz 130dB次声作用从第2周开始增生的神经细胞数目开始减少,到第4周时增生期的神经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大鼠减少,同时大鼠表现出水迷宫测评中找到站台的潜伏期延长.结论:8Hz 130dB次声慢性作用后大鼠引起脑内尤其海马SGZ中增生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这可能足次声作用引起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原凶之一.
关键词: 次声 脑室下带 海马齿状回颗粒层下增生带 学习记忆能力 增生 -
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室下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前脑室下带(SVZ)区域在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规律.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VZ区域bFGF的表达.结果缺血后12 h,bFGF表达开始增加,24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并持续高水平表达,于14 d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bFGF呈规律性过表达,可能是神经细胞对缺血损伤的有益反应.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脑室下带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
成年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都存在有神经干细胞,其中能终生产生神经元且增殖活跃的区域为前脑室下带和海马齿状回的亚颗粒带.从这些区域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经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的刺激可增殖.在一定条件下可使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向所需的神经元如多巴胺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等分化,这些研究为人类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
大鼠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SVZ)神经发生的增殖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实验组,缺血实验组再分为缺血后1、4、7、10、14 d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BrdU标记S期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BrdU的阳性细胞;测量SVZ区域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结果:在缺血侧,缺血后4 d 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明显增加,7 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缺血对侧,该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表达规律,在缺血后10 d达到峰值,但增幅较小.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提示成年脑有潜在的自我修复能力.
-
5-HT与神经元再生的研究进展
现已证实,成年哺乳动物及灵长类动物包括人脑中存在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其仅局限于脑内的某些特定区域,如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dentare gyus,DG)颗粒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SG)[1,2].SVZ的新生细胞与嗅神经的再生有关,DG的神经干细胞则主要参与海马的再生.
-
凝血酶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凝血酶预处理(thrombin preconditioning,TPC)对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的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组和 TPC 组,每组分为3、7、14、21、28 d 亚组。应用胶原酶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TPC 组首先将1 U 凝血酶立体定向注入右侧纹状体,1 d 后再制作脑出血模型。所有大鼠应用 BrdU 腹腔注射在体标记再生的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BrdU 阳性细胞。结果脑出血后3 d 同侧 SVZ 和基底节 BrdU 阳性细胞开始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 >0.05),7 d 时 BrdU 阳性细胞数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14 d 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28 d 时 BrdU 阳性细胞虽然仍有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 >0.05)。TPC 组3 d 时 BrdU 阳性细胞数目开始增加,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1),14 d 达高峰,一直持续至21 d,28 d 时 BrdU 阳性细胞虽然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凝血酶预处理能够增强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可能为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鼠中风后用西地那非导致神经再生和促进功能恢复
背景和目的 我们试验了西地那非,一种5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剂,促进了中风后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闭塞的Wistar雄鼠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中风发生后2或24小时给予西地那非(伟哥)口服连续7天,剂量为每天2或5mg/kg.另部分缺血性的鼠给予同样量的水喝,作为对照组.做了机能试验(步伐错误试验、除去粘附试验).中风后28天处死鼠,进行分析脑室下带和锯齿状脑回栓塞的范围和新增生的细胞.同时测量了脑中环-磷酸乌苷和5型磷酸二酯酶的水平和局部的脑血流.结果 所做的全部试验表明,用西地那非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神经的恢复(P<0.05).在实验组梗塞的范围没有什么不同.用西地那非治疗能有效地(P<0.05)增强脑室下带和锯齿状脑回中的溴脱氧尿苷免疫反应的细胞数量和幼稚神经细胞的数量,如在同侧脑室下带和纹状体中的免疫微管蛋白细胞βⅢ.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能有效地增加皮质水平的环-磷酸乌苷,在脑的非局部缺血区缺血区5型磷酸二酯酶和信使核糖核酸均有出现.结论 鼠中风后2或24时小时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能增加环-磷酸乌苷的脑水平,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减少神经的损害.本文认为,这种药物目前在临床上是用于性功能障碍,还可能有对中风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脑室下带的组织学特征研究
为研究位于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带(SVZ)的整体结构特征,本研究采用光镜观察半薄切片(Nissl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分析技术,研究了侧脑室外侧壁不同部位以及内侧壁、第四脑室底壁和脊髓中央管壁的组织结构并做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仅侧脑室外侧壁存在有SVZ,主要由具有未成熟特征的细胞组成,此处血管丰富.SVZ的吻侧段明显地厚于中间段和尾侧段,位于吻侧段SVZ部位的室管膜室腔面纤毛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部位.本研究结果提示,SVZ有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这种特征可能与成年动物的神经生发有关.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I组在成年大鼠脑的神经生发区SVZ的表达
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外侧壁的脑室下带(SVZ)具有持续性的神经生发功能.但其受哪些物质调节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组的mGluRl和mGluR5在SVZ及其邻近室管膜细胞有明显表达,mGluR5还在侧脑室内侧壁室管膜细胞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脑室下带细胞可能受谷氮酸的调节.
-
SVZ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
神经干细胞不仅存在于发育中的哺乳动物神经系统,而且还存在于成年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其中,位于侧脑室附近的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是目前公认的成年个体神经干细胞为集中之处,因此,这两个部位成为神经干细胞研究的重点内容[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