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颅磁刺激与言语产生和感知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Barker等人于1985年创立并应用于人脑和人体其他部位的非侵入性刺激器.它将磁刺激器的线圈置于头骨上,磁场对神经组织引起物理反应,在大部分脑区可以导致语言任务反应期延长或错误增多.
-
磁刺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磁刺激是利用时变电流流入线圈,产生时变磁场,在组织内出现感应电流,使某些组织产生兴奋的无创性诊断和治疗技术.1985年Barker等改进了磁刺激器,首先创立了经颅磁刺激运动皮层在相应肌肉上记录动作电位的方法.
-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研究工作记忆中的应用
一、经颅磁刺激概述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电极刺激形式,通过颅外放置的电磁刺激器在大脑皮质诱导产生感生电流直接刺激特定的皮质神经元,受到刺激的皮质产生瞬间可逆性功能障碍,可看作是一种"虚拟性损毁".对比磁刺激前后发生的功能变化,可以粗略了解和判断特定时刻所刺激的皮质结构的脑功能.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与单脉冲TMS(sTMS)比,rTMS不仅影响刺激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皮质功能,而且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持续到刺激停止后一段时间,已成为研究神经网络功能重建的良好工具[1,2].
-
无痛性经颅大脑皮层电刺激的运动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1980年,Merton用电容充-放电式电刺激器经颅刺激人运动皮层,在手肌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EP).后因被认为存在头皮疼痛问题,Barker于1985年开发的磁刺激器引起人们更大兴趣.
-
无痛性经颅大脑皮层电刺激的运动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一、方法学与安全性1980年,Merton与Morton用电容充-放电式电刺激器经颅刺激人运动皮层,在手肌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EP).后因被认为存在头皮疼痛问题,Barker于1985年开发的磁刺激器引起人们更大兴趣.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语言训练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干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中的语言功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DAE评分中的理解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及书写能力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72,t=4.482,t=6.238,t=3.013;P<0.05)、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5);经不同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在躯体功能、心里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方面的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3,t=3.923,t=4.473,t=4.03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可极大减少医患纠纷,提升医院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