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孙盛英;刘红蕾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系(个体、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等)运用生物工程原理来生产生物产品,培育新的生物品种或提供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生物科学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浅谈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

    作者:范成玉;殷光权

    建国以来,我国的中药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力开发中成药是未来中药的发展方向.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上中成药和西药联用也日趋广泛,但中药和西药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原则,二者联用的利弊关系如何尚缺乏大量临床的权威性资料来证实,故应用时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就此,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二者联用的利与弊,简述如下.

  •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蔡莉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药现代化也势在必行,作为中药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学科现代多学科的不断相互交叉渗透,特别是20世纪出现计算机技术和近年来发展的各种多媒体技术等,给建立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带来良好的机遇.同其他学科一样计算机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近几年来出现了新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中医发展中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彭荣琛

    《内经》一书构建了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框架,其成书过程是和当时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紧密关联的.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社会科学相对比较成熟,而自然科学相对比较简朴,所以形成了中医学的重要特点——哲学、社会学思想引入、使用比较多,同时较模糊,也相对比较抽象.如果知识面不广、阅历不深,往往在学习使用中,会出现一定困难.古人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这并不是失意落魄后的感言,而是说明当一位好的医生和当国之宰相一样,需要丰富的知识、宽阔的胸怀、灵活应变的能力,作为上工还需要胆大心细、行方智圆,才能将中医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良相每朝都有,而良医数代难求,继承尚属不易,何谈发展.

  • 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徐苏丽

    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中药提取、鉴定、含量测定等方面.本文着重对目前各种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中药研究 联用技术
  • DNA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江峰

    目的介绍DNA指纹图谱技术,阐述其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方法综合介绍建立DNA指纹图谱的一般技术步骤,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在中药有关领域的应用.结论作为中药指纹图谱的一个组成部分,DNA指纹图谱这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应用于中药研究的DNA指纹技术有RFLP、PCR、RAPD、PCR-RFLP、RAPD-RFLP、AFLP等.DNA指纹图谱技术在药材鉴别、GAP实施、道地药材研究、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及中成药质量控制等领域有重要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LTQ-Orbitrap MS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作者:周立分;赵栋云;刘霞;熊耀坤;袁恩;胡建国;严志宏

    LTQ-Orbitrap MS是一种将多级质谱与超高分辨质谱相结合的新型质谱联用技术,能满足中药研发体系中复杂成分鉴定、代谢产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多种分析要求.本文综述了LTQ-Orbitrap MS的特点及其近3年来在中药复杂成分鉴定、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 禤国维治疗白癜风经验及相关中药研究

    作者:欧阳杰

    白癜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烦恼,患者常有焦虑和悲观情绪,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内分泌、精神神经、微量元素、自由基清除等诸多因素有关.白癜风临床表现单纯,诊断比较简单,但也应该同许多类似的色素减退疾病相鉴别.

  • 医院临床实践在中药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安红梅

    1中药现代化发展对创新和中医理论指导的需求国家科技部2001年提出"十五""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计划,包括了中药生产关键技术及优质高效中药品种示范研究、重大难治疾病的中医药诊疗研究、创新中药研究开发能力建设、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化战略研究等.

  •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雪莲;陈芳有;罗永明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结合了化学工程、材料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参考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分离纯化中药活性成分的文献,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运用

    作者:彭水梅;付小梅;孙艳朝;吴志瑰;刘婧;裴建国

    本文综述了常用的色谱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的定性鉴别、定量鉴别及HPLC指纹图谱分析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中药研究的应用

    作者:韩博;陈文;杨春梅

    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它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同一时间内对数以千、万计的样品进行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个技术体系的正常运转[1].该技术正逐渐地发展成为新药发现的重要手段.中医药(TCM)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积累沉淀下来的宝贵的财富,近几十年来,由于我国药学工作者的努力,在中药的研究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中药治疗中讲求辨证施治,具有量效关系复杂、多靶点等特征,使得中药很难摆脱粗、大、黑的禁锢,至今还有许多中药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也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中药研究方法.HTS技术由于其快速、高效、分析样本量大等特点,在寻找新的活性的化合物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必将会在今后的中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马钱子散的毒性和毒效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玉娥;王菊英;于德宁;李成韶

    目的:探讨马钱子的急性毒性强度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取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以动物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按Bliss's法求其量-毒关系的表达式及LD50和LD90等致死剂量, 测定其药后不同时间的体内残留量,按房室模型法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估算.结果:求得马钱子散对小鼠灌胃给药的量-毒关系的表达式为:Y(Probit)= 6.47163×LogD-8.38772 (r=0.97;P<0.05)(1)式中D为给药剂量,Y为相应剂量下,死亡率的概率单位的估算值.其LD50、LD90及其95%的平均可信限分别为 117.13±13.80,184.80±33.08 mg*kg-1.其毒效残留量的消除,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并基本符合静注给药的二室开放模型,按残数法求出其分布速率常数α和消除速率常数β分别为6.188906 h-1及0.893654 h-1;其分布半衰期t1/2α和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0.11 h和 0.78 h;曲线下面积 (AUC) 为114.5 h*mg*kg-1.结论:马钱子散对小鼠灌胃给药易于吸收,毒性较强,消除较快,其致死剂量和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作参考.

  • 苦莪洁阴凝胶药效学研究

    作者:高鹏;孙明江;代龙

    目的:观察与苦莪洁阴凝胶(药物组成苦参、莪术、苍术、冰片)的抗菌、消炎和止痒作用.方法:采用家兔造模法观察本品对真菌性(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细菌性阴道炎治疗作用;采用大鼠造模法观察本品对宫颈炎模型的治疗作用;采用豚鼠止痒实验观察本品的止痒作用.结果:苦莪洁阴凝胶对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宫颈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常见致阴道炎细菌、真菌均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豚鼠止痒试验表明,本品有明显的止痒作用.结论:苦莪洁阴凝胶具有抗菌、消炎和止痒作用.

  • 金银花药性及其相关问题考证

    作者:王萌;张永清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药用历史悠久,其功效卓著,治疗疾病的范围很广,是目前中医临床上清热解毒的首选药物.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有关金银花的药性内容,一方面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和沿革.对此进行考证和系统总结,有助于正确理解中药药性的内涵,指导并规范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高其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发展.

  • 银杏叶片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付素洁;宋丽丽;王文华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其叶、种子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银杏在我国分布很广,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欧美国家特别推崇银杏叶提取物作为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银杏叶片具有活血化瘀、除湿通脉之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头晕、肢麻、健忘等症.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等.为使该药更好的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该药进行药效学研究.

  • 几种常用中药性状鉴别

    作者:鲁冰;朱青

    中药鉴别的方法很多,而性状鉴别法是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一些十分简便直观的鉴别方法来检查药材的外观性状,它具有简单、易行及迅速的特点.本文运用性状鉴别法对部分临床常用,但容易混淆的中药品种进行鉴别,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

  • 鸡血藤与红藤等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

    作者:鲁冰

    中药性状鉴别法指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火试、火烧等简便、直观的方法检查药材的外观性状,它具有简单、易行及迅速的特点.本文运用性状鉴别法对部分临床常用但容易混淆的中药品种进行鉴别,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 沙棘的医药价值及栽培技术

    作者:孙素琴;王爱琴;战增尧;苟守玉

  • 香椿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TLC研究

    作者:张仲平;邵林

    通过TLC分析,发现香椿叶中有含量丰富的黄烷醇衍生物、黄酮醇甙类,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都有多个酚羟基,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40 条记录 12/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