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交叉韧带不同部位囊肿的诊治经验

    作者:秦晓平;赵家珍;曾超;夏巍;何卓民;谢文文;郭林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不同部位囊肿的手术处理方式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明确诊断为后交叉韧带囊肿的17例患者资料.5例位于韧带股骨侧(上1/3),8例位于中段(中1/3),4例位于胫骨侧(下1/3).手术15例,2例未手术.位于韧带中上1/3囊肿共13例,均通过关节镜下前方两入路切除,其中2例因囊肿穿破后方关节囊而加做后方开放入路切除.2处胫骨侧囊肿借助后内、后外两入路切除.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Glasgow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12.6±3.2)个月,均无复发,无一例关节感染、韧带松弛等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7.5±5.2)分提高到术后的(92.5±3.6)分(P<0.05),Glasgow疗效评定,15例患者全部为优.结论 关节镜为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囊肿的主要方式.韧带中上部的囊肿可通过前方入路解决,下部需借助后侧入路,必要时加做开放入路处理关节外的部分.

  •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麻醉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丹丹;宋继东;杨琨;李军;王坤正;王伟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屈曲功能与麻醉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因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8例,由同一外科医师实施的初次TKA.术前测量患者麻醉前、后膝关节ROM,与术后1、6、12个月ROM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麻醉前ROM与术后1、6、12个月RO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0.665、0.708(P <0.001),而麻醉后ROM与术后1、6、12个月RO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5、0.759、0.793(P <0.001).术前麻醉前、后ROM与术后1、6、12个月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麻醉前ROM比较,麻醉后ROM与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相关性更大,外科医生在术前规划及与患者进行术后功能恢复沟通中应更加关注麻醉后ROM.

  • 单髁置换术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张子琦;李海涛;杨佩;王春生;党晓谦;王坤正;王伟

    目的 观察单髁置换术(UKA)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MUKO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71例行UKA MUKO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4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翻修原因.结果 本组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3倍以上(54∶ 17),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前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显性失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54.06±6.24) min,(8.56 ±0.83) cm,(86.10 ±5.44) ml,(3.51 ± 1.01)d,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45.2±4.5、80.3±5.7和88.4±4.2,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无负重平地行走时膝关节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6±1.2、1.7±0.7和0.5±0.5,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翻修患者,翻修原因分别为感染及衬垫撞击.结论 UKA术式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创伤小、疗效确切,功能改善理想.对于单髁置换的病例适应证选择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

    作者:魏昌伟;俞一瑾;倪新莉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40例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40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出现吞咽反射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1、2、3 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够明显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炎

    作者:王洋;刘洋;张冰;王建民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治疗重度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手术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治疗的甲型重度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8例(10膝).所有患者膝关节静止及活动时疼痛明显,屈曲挛缩畸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围手术期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使血浆第Ⅷ因子维持在相应水平,术前1d维持血浆第Ⅷ因子水平在60%以上;手术当天维持血浆第Ⅷ因子水平为80%~100%;术后1~3 d维持血浆第Ⅷ因子水平为60%~<80%;术后4~7 d维持血浆第Ⅷ因子水平为50%~<60%;术后1~2周维持血浆第Ⅷ因子水平为30%~<50%.观察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的总分及各项评分(肌力、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及稳定性).8例(10膝)患者均获得随访12~28个月,平均(18.0±7.2)个月.结果 8例(10膝)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HSS评分的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4膝,良4膝,尚可1膝,差1膝.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治疗重度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多模式镇痛方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吴利红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方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镇痛方法,观察组给予多模式镇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的评分及术后疼痛对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所能达到的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模式镇痛可以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关节镜膝关节(含后关节腔)游离体取出术4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庆华;班开洪;肖巍;王胜宝

    目的 探讨和评价关节镜膝关节(含后关节腔)游离体取出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膝关节(含后关节腔2例)游离体患者采取关节镜手术,行游离体取出,若并发骨关节炎,术中先进行关节清理,若并发半月板损伤,术中先进行关节镜半月板修整成形术或缝合修复术.后关节腔游离体取出术需辅助后内入路.结果 43例患者术后全部得到随访,膝关节疼痛大部分得到缓解,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反复关节积液,经抽液、对症等处理1个月后缓解.结论 关节镜膝关节(含后关节腔)游离体取出术创伤小,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荐.

47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