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造口病人出院早期指导手册的编制

    作者:何静;郑美春;张俊娥

    [目的]为出院早期的造口病人编制一本系统的出院指导手册.[方法]收集25例病人的电话随访录音,将其转化成文字,采用内容分析法总结病人的问题,并根据造口护士的解答、相关书籍和造口护士的临床经验等形成一份造口病人出院早期的指导手册.[结果]手册包含5个主题和9个类别,总共呈现出38个问题,并对这38个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结论]根据造口病人出院后的电话录音总结出的结肠造口病人的出院指导手册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 全程连续性护理对女性直肠癌Miles 术后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泽霞;符岸秋;文娇;邓春香

    [目的]探讨全程连续性护理对女性直肠癌 Miles 术后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直肠癌 Miles 术后肠造口女性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QLQ C30)评分。[结果]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得分及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程连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自我效能在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作者:程春梅;刘昭君;范文君;李春红;姜丽棋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在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哈尔滨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复查的结肠造口病人76例,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量表(QLQ C30)进行调查。[结果]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间呈正相关;自我效能在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医护人员对结肠造口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管理训练时,应重视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进而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时效性激励原则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秀荣

    [目的]研究时效性激励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自护能力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时效性激励原则,两组病人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于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自护能力得分分别为99.55分±12.70分、114.23分±14.34分、137.53分±12.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2分±13.88分、99.52分±12.45分、115.63分±13.90分)。[结论]时效性激励可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

  • 结肠造口病人住院期间造口底盘更换时间的研究

    作者:刘学英;廖倩;周华;吴娟;邓雪雁;唐义英;汪丽萍;万雨莉;胡鸽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病人住院期间造口底盘更换的适宜时间。[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156例结肠造口病人分为 A组、B 组、C 组,分别间隔3 d、5 d、7 d 更换1次造口底盘,观察其效果并比较造口周围皮肤状况、病人对造口的自我感受情况。[结果]B 组底盘浸渍宽度、渗漏、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及造口材料费用等均优于 C 组(P <0.05),与 A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肠造口病人住院期间造口底盘更换间隔时间以5 d 为宜;标准的造口护理流程和适宜的造口底盘更换时间,能减少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感觉更舒适。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病人的影响

    作者:杨爱花;严梅;孙晓敏;肖梅玉;秦亚辉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影响。[方法]将77例结肠造口病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 ADOPT 问题解决模式结合整体护理模式为理论框架对造口病人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术后2周采用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价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以及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3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P <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 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效能感与希望水平的调查研究

    作者:孙媛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问卷、造口自我效能量表及 Herth 希望量表对196例结肠癌、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7.62分±18.41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68分±3.94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其希望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为中等水平,希望水平较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及希望水平,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周金娜;刘焕巧;刘丽君;牛俊;张崇菊

    [目的]描述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病人的社会参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对110例直肠癌Miles术后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定,探讨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结果]结肠造口病人在社会参与的工作情况、夫妻关系、自理状况、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及对将来的计划性方面达到正常的比例低于半数,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为年龄、经济状况、术后时间、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及疾病应对方式.对方式.[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社会参与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者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改善结肠造口病人社会参与状况.

  • 病人对结肠造口的心理社会行为反应调查

    作者:郑美春;张俊娥

    [目的]了解结肠造口病人心理社会行为反应.[方法]采用肠造口病人心理社会行为反应量表对43例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肠造口病人心理社会行为反应总分为(2.16±0.34)分,呈中等水平.常见的心理社会行为反应是重建反应,有配偶的病人心理社会行为反应较多.[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注意促进病人出现重建反应,促进病人康复.

  • 结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危险因素及知识需求的研究

    作者:杨秀秀;付菊芳;李秦;王波;段娇博;刘莹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人的知识需求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45例Miles术后病人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同时调查并发症病人的知识需求情况.[结果]调查对象中,59例发生了造口并发症,占40.7%;经单因素分析排便不规律、未接受电话随访、术后时间短、造口位置不合适、造口自护能力差、经济状况差和未参加造口联谊会是造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造口位置、排便规律性和是否接受电话随访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与造口并发症呈负相关;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并发症病人需要的知识为训练规律排便,其次为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论]医护人员术前定位应保证造口位置合适,术后加强随访和训练病人规律排便,采取各种途径满足并发症病人规律排便及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的知识需求,减少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王莲莲;张华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1/3以上的病人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随着我国直肠癌病人不断增加,结肠造口病人相继增多[1]。虽然永久性结肠造口达到了治疗目的,但是造口破坏了病人的自我形态,改变了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对其生活质量起决定性的因素,而目前我国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普遍低下[2,3]。品管圈活动(QCC)就是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小组,然后全体人员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品管圈方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4]。我科针对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较低的现状,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其实施质量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1例难复性巨大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护理

    作者:王慧兰

    我科收治1例腹壁巨大难复性切口疝(结肠造口旁疝)病人,该病人疝环大(直径12 cm~14 cm),且伴有哮喘及重度肥胖,左侧腹壁带有结肠造口.采用生物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过半年随访,无复发.现介绍如下.

  • 1例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的护理

    作者:李秦;王敏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1%~71%[1],国内报道为16.3%~53.8%[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周~3周,是指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治疗及护理,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甚至缩至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必须再次手术;远期可能由于瘢痕增生造成造口狭窄,轻者病人需每日扩肛,重者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要再次手术方能解决[2].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 一次性口杯在结肠造瘘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红;马洁

    结肠造瘘病人术后通常覆盖1块凡士林纱布或敷料.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造口处因常常被衣服触碰引起疼痛、出血或感染,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护士将一次性口杯作为结肠造口处保护罩,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自制人工肛门袋在结肠造口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病人行Miles术后改变了病人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使用的人工肛门袋大多价格高,又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引起局部皮炎.现自行设计制作的人工肛门袋,经临床118例使用,效果满意.

  • 结肠造口术后观察与护理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陈爱云;裴娜;杨晓燕

    结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是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方法.对于结肠造口术患者采取正确的观察护理措施,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恢复的关键.2004年8月-2006年12月对60例患者实施了结肠造口术,现将结肠造口术后观察与护理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 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指导

    作者:李红英;李红;李菊芳

    直肠癌手术后腹部结肠造口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身障碍.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的肠造口护理指导方法,现介绍如下:

  •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齐莹;武彩红

    自从提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的术式以来,Miles术式一直作为治疗直肠癌、结肠癌晚期远端梗阻又难以被手术切除者的经典术式.然而,就其术后并发症,如造口处出血、坏死、肠管脱垂、造口疝及狭窄、肠管回缩、造口处皮肤黏膜分离等是否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的重视.本研究对我科2000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2例患者随访6个月,对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护理

    作者:陈幼奇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观察与护理,造口护理、肠道训练、饮食指导.结果: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其中做好造口护理是关键.

  • 健康教育在新生儿结肠造口中的应用

    作者:何小玲;陈惠贤;陈凤华

    目的:提高新生儿结肠造口术后治疗效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26例结肠造口患儿在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重视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减轻其焦虑和恐惧,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结果:通过术前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了手术的正常进行,术后加强对家长指导,注意保暖、预防感染、造口护理、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等相关护理知识,减少了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促进了Ⅰ期患儿术后恢复,顺利行第Ⅱ期手术.结论: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儿近、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对其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644 条记录 10/33 页 « 12...78910111213...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