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后粘膜下肌瘤经宫颈管脱出1例
病例:患者李某,女,33岁,农民,因月经量多2年余,伴头昏乏力半年,阴道持续性流血1月余,于2002年6月11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贫血貌,心肺正常,妇查宫颈光滑,无肿大及异物脱出,宫体前位,增大约2+个月孕大,质韧,活动好,无压痛,双附件区正常,诊为子宫肌瘤,血常规检查,Hb 75g/L,余正常范围,B超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决定在输血同时行保留性子宫部分切除术,即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切脾对肝硬化有益还是有害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临床表现主要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呕血和便血、腹水.而脾脏切除既能纠正脾亢进状态又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因此它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外科手术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现代脾脏外科观念的不断深入,脾脏保留性手术不断地开展,学者们尝试对肝硬化巨脾症行脾脏保留性手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脾脏是否保留仍有很大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脾脏是否有正常免疫功能;保留的部分脾脏在机体内是否再肿大;原位保留残脾是否加重肝脏的纤维化等.以下我们将PHT切脾对肝硬化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
门静脉高压症脾脏免疫功能的再认识
各类脾脏保留性手术在治疗脾外伤及脾脏良性疾病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公认,但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的治疗中,脾保留手术的价值仍争议较多,其中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对PHT中脾脏免疫功能的认识存在争论.
-
N2和N3期头颈部肿瘤行器官保留性治疗后的处理意见
-
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式探讨及评价
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27例,其中采用脾保留性手术治疗92例,90例获得成功,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现报告如下.
-
小儿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甲状腺癌6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甲状腺癌患儿6例,年龄8~13岁,平均10岁,男2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2,其中左腺2例,右腺4例.首发症状均为颈部发现肿块,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提示:甲状腺占位病变.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转移性淋巴结大小直径1.0~2.5cm,均经病理学确诊,4例经本院淋巴结活检,2例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穿刺确诊,术后病理结果示:乳头状癌5例(83.3%),滤泡状癌1例(16.7%).患儿中颈淋巴结阳性数少为1枚,多11枚,平均4.5枚.
-
脾破裂保留性手术5例单丝聚丙烯补片治疗效果观察
脾损伤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中为常见,占腹部损伤的40%~50%[1].由于该类病人大多出血量大,病情危急,入院及时诊断并施行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保障.我院自2005 年1 月至2009 年5 月运用单丝聚丙烯补片治疗外伤性脾破裂5 例,对其进行了脾保留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 例,女1 例;年龄10~50 岁,平均27 岁;开放性损伤1 例,闭合性损伤4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 例,刀刺伤1 例,高处跌伤1 例.
-
保留性脾手术的临床意义
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及脾脏与多种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外科学术界对脾脏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已有了新的认识,保脾性手术的发展,促进了脾脏功能的研究.对脾脏功能的准确理解,明确脾脏在人体中的作用,对保脾性手术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保留性脾手术的临床意义作一讨论.
-
静脉留置针采血及输液200例疗效观察
2010年6~8月,我院急诊科对20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并建立静脉通路,减少了穿刺次数,增加了留置针的可保留性,迅速及时地留取血标本和按需给药,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急诊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4~93岁.其中四肢静脉穿刺195例,颈外静脉穿刺5例.采血成功185例,失败15例(患者休克,血管不充盈,成功采取血常规标本后,发现不适合采集其他生化检查,及时更换采血部位行常规采血,并未影响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