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椎管病变及转移性骨肿瘤误诊、误治病例分析

    作者:周外平;李荣春

    腰腿痛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疼痛科病人前来就诊的常见原因.然而,导致腰腿痛的原因很多,且可能为多种原因并存,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了我科1年来因腰腿痛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而予以"臭氧椎间盘消融术"或"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或无缓解,进一步检查诊断为"骨肿瘤或椎管占位"的病例.这提示我们:对于顽固性腰腿痛需高度怀疑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及椎管占位病变可能.

  •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41例分析

    作者:李文平;靳方运;安林芝

    1989~ 1998年共收治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 41例,均经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41例中,男 25例,女 16例,年龄 27~ 70岁,平均 42.5岁,病程 1个月~ 15年。单纯单侧侧隐窝狭窄 13例,双侧 8例,合并 L4~ 5 椎间盘突出 9例,合并 L5~ S1 椎间盘突出 2例,合并中央型椎管狭窄 5例,伴腰椎体滑脱 4例,有外伤史者 5例。依据病史、体征、 X线、 CT检查,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主要为根性神经痛和腰痛,平卧时加剧,侧卧下肢屈曲则疼痛减轻为 20例,下肢皮肤感觉减退或敏感性增高 21例 (单侧 13例,双侧 8例 ),肌力减弱、肌肉有萎缩 4例,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5例,棘突旁压痛 20例,小腿外侧皮肤及足外侧皮肤或感觉减退,伸拇趾肌力减退 18例。

  • 针刀手法治疗腰椎病的特点与体会

    作者:潘玉龙;党凯

    1对象与方法共收治了26例腰腿病患者,其中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为腰椎管狭窄症,年龄24~50岁,发病时间2个月~12年.诊断依据:(1)患者有慢性腰痛病及腰部扭伤史.(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但伴有间歇性跛行.(3)X线显示:脊柱有不同程度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有椎间隙变窄不等宽.(4)CT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侧隐窝变窄,其前后径在3mm以下.

  • 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对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评价(附78例分析)

    作者:孙宪昶;刘庆伟;高建华;赵素红;张如意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探讨侧隐窝狭窄与神经根受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T检查诊断和临床证实的侧隐窝狭窄78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成2组,即狭窄组(无神经根受压21例)和狭窄症组(有神经根受压57例).所获数据行χ2检验.结果: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在各椎体分布不等,L 5和S1狭窄出现率较高,94侧(79.66%),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狭窄组主要分布在L 4(18侧),狭窄症组主要在L 5和S1(86侧).L 4、L 5、S1不同椎体之间出现侧隐窝狭窄时,神经根受压出现率不同,L 4明显较L 5和S1神经根受压出现率小,L 4与L 5或L 4与S1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L 5与S1的出现率相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盘膨出/突出,上关节突增生内聚是两个常见的因素.结论: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可准确评价侧隐窝狭窄与神经根受压之间的关系.对于侧隐窝狭窄的分析,要注意对可能引起侧隐窝狭窄的发育、退变、骨性和软组织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价.

  •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作者:孙宪昶;刘庆伟;李振平;刘树伟;赵素红;杨玉海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 基于3Dslier及3dsmax的人腰椎侧隐窝前后径虚拟测量的可行性与精确性分析

    作者:王晓婷;王璐;程文;杨风博;龚茜莹;季达峰

    目的 探讨人腰椎侧隐窝前后径虚拟测量的可行性与精确性.方法 CT数据包括正常腰椎1例,椎间盘突出2例;腰椎干标本(骨性+椎间盘假体)8例.在3D Slicer 4.4基于CT数据重建出虚拟模型,在3ds max中用欧氏距离测算出L1~L5侧隐窝前后径大小.利用游标卡尺对腰椎干标本的L1~L5侧隐窝前后径进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双样本等方差t检验,得出虚拟正常腰椎与干标本,虚拟正常腰椎与虚拟椎间盘突出病例在腰椎侧隐窝前后径上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与病例1,病例2及干标本组对比地,侧隐窝前后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三维模型的虚拟测量方法在人椎间孔径测量中有着较高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