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吻合器在间置空肠代胃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森林

    全胃切除根治胃癌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早期并发症较多,故一度很少进行.由于术式的改进,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全胃切除术有扩大开展的趋势,纵观各家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多达七十余种,但仍然没有一个较为理想、统一的术式[1].

  • 胃息肉47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黄健

    胃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易癌变.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其发现率有所增加.故提高对胃息肉的认识和积极手术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近10年手术治疗息肉47例,体会如下.

  • 吻合器在间置空肠代胃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森林

    全胃切除根治胃癌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早期并发症较多,故一度很少进行.

  • 滴水双套管低负压吸引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陈婷

    目的 总结滴水双套管低负压吸引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5例胃肠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滴水双套管通过有效的冲洗和持续低负压吸引的基础上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15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吻合口均愈合。结论 滴水双套管低负压冲洗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引流管冲洗的护理是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 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王艳香;王小华;乔武;高丽艳;孟艳荣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胃癌围手术期中的作用与护理.[方法]将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常规组(A组)46例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B组)40例,分别给予预混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措施.[结果]与A组比较,B组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例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护理可以进一步增加胰岛素泵的效果.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吴海燕

    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病人恢复更快、腹壁瘢痕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1,2],目前在普通外科中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同时腹腔镜手术避免了手对肿瘤组织的挤压,减少了医源性的肿瘤播散,更加符合肿瘤手术的无瘤原则,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开展[3].本院自2007年6月以来,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46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药物研究现状

    作者:吴佳佳

    胃癌发病率高的地区集中在东南亚和中国[1,2].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但近2/3的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较高,5年生存率不足50%.术后辅助化疗是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方法,大量研究显示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3,4].晚期胃癌辅助化疗研究(GASTRIC)协作组2010年发表的荟萃分析再次证实了辅助化疗的价值[5].本文就辅助化疗常用药物进行简要综述.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患者血清应激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盼;杨秀春;刘小宇;李建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患者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本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 HO‐1、TNF‐α、IL‐6、CRP 含量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手术后腹腔镜组血清 HO‐1、TNF‐α、IL‐6、CRP 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较开腹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其出血量少,切口小、患者恢复快、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轻。

  • 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金希彪;杨永志;杨水仙;郑志强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根据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3组,行Billroth Ⅰ式吻合术36例(Billroth Ⅰ组),行Billroth Ⅱ式吻合术26例(Billroth Ⅱ组),行Roux-en-Y式吻合术24例(Roux-en-Y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代谢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Billroth Ⅱ组、Roux-en-Y组糖代谢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83.3%,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illroth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Ⅱ组、Roux-en-Y组糖代谢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l、3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illroth Ⅱ组、Roux-en-Y组患者术后上述时间段的FPG、2 h PBG、瘦素、脂朕素、TNF-α、HbA1c均较治疗前、Billroth Ⅰ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Billroth Ⅱ式、Roux-en-Y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糖代谢,临床效果优于Billroth Ⅰ式.

  •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齐素兰;邓祖丽蕊;岳大成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对胃癌患者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或放化疗治疗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对照组患者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胃癌患者2年生存率和2年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4.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为25.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P<0.05)。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根治术后复发。

  • 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效果研究

    作者:阴法文;尚磊;张传宝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即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共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共50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将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并发症及生存状况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近切缘、远切缘距肿瘤的距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较,观察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也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状况良好.

  • 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飞;王青萍;戚利娟;杜太平;吕洪昌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3年6月568例行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PGS);以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以选取的17项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精神紧张、术中Billroth Ⅱ式吻合、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D3)、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血糖水平、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是PGS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和总蛋白水平是PGS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做好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工作,对防治PGS的发生意义重大.

  • 腹腔镜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胃癌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计小刚;冯永江

    目的:比较腹腔镜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胃癌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接受腹腔镜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胃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近期临床疗效显示,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期临床疗效显示,两组患者1、2、3年和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术,远期临床疗效两者相似.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作者:陆日克;李国星;韦宝甘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6月12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者60例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围手术期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645,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2.410,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但其具有微创的优势,手术安全性优于开腹手术.

  •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波;李忠;刘元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D2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技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胃癌D2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通过对照性分析切脾组与保脾组患者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及阳性率.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发生.切脾组清扫No.10数目为268枚,阳性33枚,脾门淋巴结清扫阳性率约12.3%;保脾组清扫No.10数目为416枚,阳性55枚,脾门淋巴结清扫阳性率约13.2%.两组脾门淋巴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D2根治术中进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是彻底的、安全的、可行的,手术医师应努力提高自己手术技巧水平,减少术中脾脏切除给患者带来的各种损伤.

  •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广飞;吕文成;龚全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方法:对98例老年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4± 20.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1.5± 10.8) mL;平均住院时间(17.9±4.8)d;术后随访1年,存活率62.24% (61/98);32.65%(32/98)术后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术后1年接受检查的存活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及体质量均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镜与影像学复查结果良好;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逐渐转优.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胃癌患者实现消化道的重建,并能充分地将胃癌病灶切除,减少并发症,预后良好.

  • 胃癌全胃切除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成亚农;李弼鹏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重建消化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7月施行全胃切除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淋巴瘘、胸腔积液及进行性消瘦等;术后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4例进食后稍有饱胀不适,反流性食管炎2例,30例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无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或肠功能障碍.结论:全胃切除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 应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栋;周旭坤;李平;江涛;罗毅;刘顺顺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2010年6月间进行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280(220~3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0(100~25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21(15~31)枚.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平均2.8 (2~6)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0 (5~14)d.术后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41例术后随访3~48个月(<1年13例,1~2年12例,>2年16例),均未见切口及戳孔肿瘤种植转移;1例ⅢB期术后1年出现肝转移后死亡.结论:进展期远端胃癌施行腹腔镜D2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并发症率低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胃肠道间质瘤21例诊治分析

    作者:张庆军;吕刚;何建苗;蒲永东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 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 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 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 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 例中 20 例 CD117(+),9 例 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 1 年存活率为 90.1%,3 年存活率为 76.2%,5 年存活率为 61.9%.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 阳性率大于 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 31例残胃癌临床报告

    作者:孙运鹏;张启瑜;吴存造;朱椰凡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31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诊断均经病理证实,男女比例为14.5∶1,平均年龄52岁.首次手术的病因80.6%为胃溃疡,12.9%为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和幽门梗阻各占3.23%.采用Billroth II术式占77.4%.平均于术后16.7年(5~40年),发生癌变.癌变部位吻合口占54.8%,小弯侧29.0%,贲门部16.2%.早期就诊率低.19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61.3%,根治切除率为51.6%.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1%,21.4%,和14.6%.结论 在行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胃良性疾病时外科医生应严格掌握毕II式胃大部切除的手术指征;术后定期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诊断残胃癌.治疗宜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461 条记录 14/24 页 « 12...11121314151617...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