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等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9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SDM组32例、EDM组34例、CDM组32例,对照组30例,测血清hsCRP、LP(a)、PA、ALB含量.结果:各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hsCRP、L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ALB在CDN较对照组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Lp(a)、ALB、PA水平与DN发生进展有关.
-
慢性肾脏病76例尿蛋白成分与病理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成分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关系.方法:76例肾病患者均接受了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对病理改变进行评分,采用散射比浊法行尿蛋白成分分析,检测患者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各种肾脏病中以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低而尿β2微球蛋白浓度高.轻微病变性肾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高而尿白蛋白浓度也高.结论:各种肾脏病患者病理类型不同尿蛋白成分也有差异,对尿蛋白成分的分析可以评估肾脏病理损害的程度.
-
肾淀粉样变误诊肾结核1例
1 病例报告男,20岁.因反复尿频、尿痛3 a,以夜尿频为著.经抗炎治疗无效入院.无腰痛、发热、水肿等.查体;心肺正常、尿常规WBC4-6个/HP,RBC10-16个/HP,潜血/HP,血常规、肝功正常,Cr134μmol/L,结核菌素试验阴性.B超:CT均提示右肾结核可能性大.IVP:右肾、输尿管未显影,肾图:右肾无功能,胸片正常.24 h尿沉渣未查到抗酸杆菌.
-
轻微病变样继发性肾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轻微病变样继发性肾淀粉样变性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结合病例复习文献.结果: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轻微病变样继发性肾淀粉样变性临床上实属罕见,极易漏诊或误诊,确定诊断依赖于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结论:对于老年人出现肾病综合征时,即使肾组织病理为轻微病变,也应仔细检查是否存在淀粉样纤维沉积.
-
淀粉样变肾病误诊为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淀粉样变肾病病理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淀粉样变肾病肾穿刺活检资料.结果:将其误诊为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结论:淀粉样变肾病系少见病,应注意对该病的认识.刚果红染色作鉴别是必须的; 超微结构中的微管状纤维物可能是多种系统性疾病的伴随现象.
-
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罕见的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均为中青年男性,临床表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及镜下血尿,1例伴有高血压,1例肾功能不全.光镜下2例病理类型均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系膜区和基底膜有IgG、IgM、C3和(或)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但刚果红染色阴性.电镜下系膜区和基底膜内皮下扩大,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可见直径30~50 nm、无分支的中空微管状结构.结论:ITG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确诊需依赖电镜特征性微管状结构.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多数肾功能持续恶化.
-
常见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思维
肾脏疾病经常出现一些有规律的症状,临床将其归纳为综合征. 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对应数种病理变化,而同一肾脏的病变也导致一种或多种临床综合征.这样对于不同的患者个体,单纯根据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确定治疗决策就显得不够准确.因此,通过肾活检进行肾脏病变的形态学分类,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
关键词: 肾疾病/病理学 -
肾轻链沉积病和轻链型淀粉样变的电镜及免疫电镜研究
目的:探讨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在肾轻链沉积病(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 LCDD)和轻链型淀粉样变(amyloid, A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2年2月间的肾活检病例进行电镜观察,对疑为LCDD及早期AL的病例进行轻链(κ、λ)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6例符合LCDD的诊断,36例符合AL的诊断.LCDD电镜下可见肾小管基底膜外侧、肾小球基底膜内侧、鲍曼囊外侧及小血管壁的点状、颗粒状电子致密物质沉积,其中2例早期病例表现颗粒状物质节段性分布;免疫电镜标记,颗粒状物质被单种轻链标记,其中κ轻链4例,λ轻链2例.AL电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壁及小动脉壁的纤维物质分布,其中15例早期病例表现系膜区或/及毛细血管壁的纤维结构呈节段性分布;15例早期AL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纤维结构被单种轻链标记,其中κ轻链4例,λ轻链11例.结论:肾脏LCDD及早期AL的诊断需依赖于电镜检查,免疫电镜检查对早期LCDD及早期AL的确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肾活检标本包埋后免疫电镜技术
目的:探讨肾活检标本树脂包埋及低温包埋的免疫电镜技术. 方法:选择9例膜性肾病和7例IgA肾病的肾活检标本,分别进行IgG及IgA的免疫电镜标记,观察不同的固定方法及环氧树脂、低温包埋剂包埋后的免疫标记结果. 结果:低温包埋剂LR White resin 和Lowicryl K4M包埋后的标本,IgG和IgA的标记密度均较高,两种包埋剂的标记效果相同;但LR White resin对超微结构的保存优于Lowicryl K4M.常规固定方法、Epon812包埋的标本,IgG及IgA均不能标出;混合固定液(多聚甲醛加戊二醛)固定、Epon812包埋的标本,IgG及IgA均可标出,但与低温包埋剂相比,标记密度较低. 结论:低温包埋剂LR White resin和Lowicryl K4M对免疫标记效果好,但较昂贵,难应用于临床.树脂包埋剂虽然免疫标记效果略差,但可作为一种诊断免疫电镜方法.
-
肌成纤维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是一种超微结构介于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细胞,20世纪70年代被Gabbiani等命名.其后许多学者对其来源、特征及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证明肌成纤维细胞在创伤愈合、纤维化形成和肿瘤生物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10年来,各国学者在实验动物模型和人类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发现肌成纤维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其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被认为可作为判断多种慢性进展性肾病预后的指标.本文就肌成纤维细胞的结构、细胞骨架特点及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
降压益肾颗粒对SHR大鼠早期肾脏损害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胶原蛋白量及电镜观察肾动脉内皮结构,观察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降压益肾大、小剂量组,尼群地平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治疗8w后处死,取肾脏及肾动脉作图像分析和光镜扫描.结果:降压益肾颗粒能改善肾动脉内皮功能及逆转肾实质损害,并明显降低肾小球胶原蛋白含量(P<0.05).结论:降压益肾颗粒从组织结构上改善高血压病引起的早期肾脏损害,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
-
补肾活血、泻下及开窍活血方药对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老龄大鼠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从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面研究益元活血丹和大黄及血栓心脉宁对亳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20月龄以上)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大黄组、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肾脏组织形态和ET、CGRP含量变化.结果:老龄模型组肾脏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和血栓心脉宁组及大黄组肾脏组织损害减轻.老龄模型组血浆ET水平增高,尼莫地平组和益元活血丹小剂量组血浆CGRP含量提高,益元活血丹大剂量组和血栓心脉宁组及大黄组ET含量降低.结论:以ET占优势的CGRP和ET平衡失调参与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益元活血丹和大黄及血栓心脉宁对肾脏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CGRP和ET平衡失调有关.
-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在肾脏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应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肾活检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新型自动同步负压活检枪在小儿肾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新型自动同步负压活检枪在小儿肾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肾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新型组和传统组;新型组采用单人操作的自动同步负压活检枪进行小儿肾活检术,共12例;传统组采用双人操作的国产改良Menghini型负压活检针进行小儿肾活检术,共8例.结果两组成功率均为100%;除个别一过性肉眼血尿外,均未发生其它并发症.但第一针成功率,新型组92%(11/12例),传统组50%(4/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过性肉眼血尿发生率,新型组8%(1/12例),传统组75%(6/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更安全、更便捷,第一针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少.
-
高血压肾病47例临床及肾脏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肾内科近2年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眼底、尿和肾功能变化,对其中47例采用16G弹射针在B超引导行肾脏穿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表现多样,多数表现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病情严重者表现为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膜重度增生,呈现典型的洋葱样改变.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肾动脉及肾脏病损害加重(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程有关,行肾脏病理检查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
-
PAX2基因在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PAX2基因在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新表达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意义.[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和模型组(UUO组)各40只.于术后3d、5d、7d、14d(每组10只)处死取肾组织. 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肾组织PAX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①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UUO组肾间质呈现明显的纤维化.②免疫组化发现sha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无PAX2表达;UUO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较多;③Western blot显示PAX2蛋白水平在UUO组术后3d相比sham组明显的增加(P<0.05),随着梗阻时间延长PAX2蛋白表达更加明显;④real time PCR显示, PAX2 mRNA与PAX2蛋白的表达趋势相同.⑤相关分析:PAX2蛋白水平与肾小管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991,P<0.05),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985,P<0.05).[结论]胚胎发育基因PAX2在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存在重新表达;并参与了梗阻性肾病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
61例难治性肾病儿童IgM沉积与肾脏病理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肾脏IgM沉积强度与肾脏病理目的关系.方法 分析本院61例RNS住院患儿目的肾活检病理资料,评估IgM沉积强度,同时对肾脏IgM阴性(-)、阳性(+)、强阳性(++)三组间进行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目的病理损害积分,并探讨3组间各积分目的关系.结果 ①小儿RNS临床表现肾炎型肾病23例,单纯型肾病38例.病理类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28例,占45.9%;IgM肾病(IgMN)15例占24.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8例,占13.1%;IgA肾病5例占8.2%;膜增殖性肾炎(MPGN)3例,占4.9%,微小病变(MCD)2例,占3.3%.②随着肾脏IgM沉积强度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目的病理损害积分逐渐增加.结论 肾脏IgM沉积在绝大多数RNS患儿中存在,且随着IgM沉积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脏总目的病理损害逐渐加重.
-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 )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 )的临床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DN的患者56例,肾脏穿刺进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通过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DN组和NDRD组,分析NDRD患者的病理类型,并检测比较两组的糖尿病(DM )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尿、视网膜病变的差异。结果①经肾脏组织活检,56例患者中NDRD患者24例,占42.9%,DN患者32例,占57.1%,对24例NDRD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其中Ig A肾病比例占33.0%居首,其次是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微小病变、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比例占为25.0%、20.2%、8.3%、4.2%、4.2%、4.2%;②与DN组比较, NDRD组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尿、视网膜病变比率均显著高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DN组比较,NDRD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临床诊断的DN的患者经肾脏活检发现有一部分为NDRD ,此类患者IgA型肾病比较多见, 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对鉴别二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临床及肾脏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疾病的认识。【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例9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8~84(57.6±18.35)岁;病程1周至10个月,平均(2.11±3.09)个月。其中5例患者以发热、乏力、纳差等全身性症状起病,肾脏表现起病者6例;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肾脏受累,尿检以蛋白尿、血尿表现为主,尿检表现一过性蛋白尿血尿者3例。其中4例行肾活检检查。9例患者中治疗后3例需行维持透析治疗,1例患者肾功能异常暂可不行透析治疗,口服药物治疗,3例患者治疗后蛋白尿血尿消失,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确诊率低,本病晚期治疗方法十分有限,预后甚差,提高疾病认识,重视ANCA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变疾病的预后。
-
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的恶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将其分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组(原发组,n =32)和肾实质性继发性高血压组(继发组,n =20),比较观察不同病理原因的患者临床症状、相关观察指标以及病理特征。【结果】①临床表现:以舒张压、收缩压急剧升高,眼底、肾脏改变及肾外损害表现为主;②病理特点:原发组以中小动脉增生性内膜炎和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表现,病情相对较轻;继发组患者以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为主,肾小球病变占90.0%。【结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具有自身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肾脏病理特征、临床特点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利于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