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唾液酸化Lewis X 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尚培中;谷化平;孙印臣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 X (sialyl-Lewis X)的表达状况和分布特点,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微波-LSAB法,对90例大肠癌及30例正常粘膜组织进行Sialyl-Lewis X检测,并进一步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阳性物质的分布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大肠癌组织中83例呈Sialyl-Lewis X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2.2%;正常大肠粘膜中5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仅为16.7%.Sialyl-Lewis X表达阳性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为1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2.1%)(P<0.01).免疫电镜显示,在阳性癌细胞中Sialyl-Lewis X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而在正常粘膜则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的界膜处.结论Sialyl-Lewis X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关,它可能是通过改变糖链的糖基及其构型而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 给药时间与胶质瘤细胞缓激肽B2受体内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萍;薛一雪

    目的:研究给药时间与大鼠C6胶质瘤细胞缓激肽(bradykinin, BK)B2受体内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电镜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不同给药时间下缓激肽B2受体的位置变化和受体在膜上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前细胞膜上缓激肽B2受体表达水平的整合密度值(integrated density value,IDV)为25 767±4 817.01 (n=6),给药10 min B2受体表达水平的IDV为3 528.50±977.86 (n=6),与给药前相比其IDV值低,仅为给药前表达水平的13.69%,P=0.000, 此时它多见于胞质中.而后B2受体在膜上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给药15 min时,IDV为10 233.67±3 428.60 (n=6),P=0.000;20 min时,IDV为14 680.00±3 326.47 (n=6),P=0.000;30 min时,IDV达到17 143.17±2 984.38 (n=6),P=0.001;给药60 min时,细胞膜上B2受体已恢复到给药前表达水平的87.43%,其IDV为22 528.33±6 228.29 (n=6).给药时间与细胞膜上B2受体表达水平的恢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P=0.000.结论:缓激肽B2受体内化是一个短期调节的过程,给药时间与缓激肽B2受体内化水平密切相关,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临床给药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 水通道蛋白1在小鼠内淋巴囊的超微结构定位

    作者:林琳;张延平;孙建和;常昕;黄德亮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小鼠内淋巴囊表达的精确定位,进一步探讨AQP1在内淋巴囊的作用.方法 选取正常昆明小鼠30只,断头分离内耳内淋巴囊,应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AQP1在内淋巴囊的组织分布情况,借助免疫电镜观察AQP1在内淋巴囊的超微结构定位.结果 AQP1在内淋巴囊上皮下结缔组织层有表达.在纤维细胞胞膜特别是细胞突起的胞膜上可见大量胶体金颗粒标记,而上皮细胞的胞膜未见胶体金颗粒的标记.结论 富含AQP1的内淋巴囊上皮下组织可能与内淋巴的吸收及平衡调节密切相关.

  • 大鼠急性视网膜缺血节细胞死亡时脑红蛋白的表达

    作者:丁国鹏;燕振国;何涛;游思维;李耀宇;沈学峰;王涛;张欲凯;黄晓峰

    目的 研究大鼠视网膜急性缺血中视网膜节细胞(RGCs)死亡时脑红蛋白(Nsb)的表达.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特异性结扎大鼠视网膜动脉的方法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模型,按照结扎时间不同(0、15、30、60 min)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大鼠,均以左眼为实验眼.每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视网膜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4只大鼠视网膜做HE染色节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强度分析,3只大鼠做免疫电子显微镜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结扎时间Ngb蛋白定量及RGCs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视网膜完全结扎后,A、B、c、D组Ngb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39±0.014、2.023±0.134、1.416±0.030及1.073±0.064;RGCs计数结果分别为4368±124、4296 ±96、4132±104、3973±1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48,10.191,P<0.05).B组表达高,之后逐渐降低,C组接近正常,此时与A组比较RGCs数量开始减少,D组Ngb的表达已明显低于A组,与A组比较RGCs数量进一步减少.在视网膜各层中,Ngb的表达以RGCs层为高,其次为内丛状层与外丛状层.RGCs中Ngb主要分布在胞质,C组线粒体外室和线粒体嵴也发现有Ngb表达,而内核层及外核层细胞的胞质内始终未见Ngb的表达.结论 Ngb在大鼠RGCs急性缺血死亡时表达快速升高,主要表达于RGCs的胞质内,与RGCs的生存状态关系密切.

  •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组织中内皮素1的免疫电镜研究

    作者:许春姣;彭解英;刘蜀凡;方厂云;彭隆祥;徐锡萍

    目的 观察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人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组织中的形态学定位,并探讨ET-1与OSF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ET-1在OSF组织中的超微结构定位.结果 ET-1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OSF组织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的胞浆内.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未发现ET-1免疫阳性颗粒.OSF组织中,上皮细胞内的ET-1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膜上,胞浆内的阳性颗粒可能定位于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上,成纤维细胞内的阳性颗粒定位于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细胞膜上.内皮细胞内的阳性颗粒较少.结论 ET-1可能为OSF的病因因素之一.

  • 肾轻链沉积病和轻链型淀粉样变的电镜及免疫电镜研究

    作者:王素霞;邹万忠;王梅;谢燕玲;柴立军;汤秀英

    目的:探讨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在肾轻链沉积病(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 LCDD)和轻链型淀粉样变(amyloid, A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2年2月间的肾活检病例进行电镜观察,对疑为LCDD及早期AL的病例进行轻链(κ、λ)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6例符合LCDD的诊断,36例符合AL的诊断.LCDD电镜下可见肾小管基底膜外侧、肾小球基底膜内侧、鲍曼囊外侧及小血管壁的点状、颗粒状电子致密物质沉积,其中2例早期病例表现颗粒状物质节段性分布;免疫电镜标记,颗粒状物质被单种轻链标记,其中κ轻链4例,λ轻链2例.AL电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壁及小动脉壁的纤维物质分布,其中15例早期病例表现系膜区或/及毛细血管壁的纤维结构呈节段性分布;15例早期AL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纤维结构被单种轻链标记,其中κ轻链4例,λ轻链11例.结论:肾脏LCDD及早期AL的诊断需依赖于电镜检查,免疫电镜检查对早期LCDD及早期AL的确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肾活检标本包埋后免疫电镜技术

    作者:王素霞;邹万忠;王盛兰;王书合;张烨

    目的:探讨肾活检标本树脂包埋及低温包埋的免疫电镜技术. 方法:选择9例膜性肾病和7例IgA肾病的肾活检标本,分别进行IgG及IgA的免疫电镜标记,观察不同的固定方法及环氧树脂、低温包埋剂包埋后的免疫标记结果. 结果:低温包埋剂LR White resin 和Lowicryl K4M包埋后的标本,IgG和IgA的标记密度均较高,两种包埋剂的标记效果相同;但LR White resin对超微结构的保存优于Lowicryl K4M.常规固定方法、Epon812包埋的标本,IgG及IgA均不能标出;混合固定液(多聚甲醛加戊二醛)固定、Epon812包埋的标本,IgG及IgA均可标出,但与低温包埋剂相比,标记密度较低. 结论:低温包埋剂LR White resin和Lowicryl K4M对免疫标记效果好,但较昂贵,难应用于临床.树脂包埋剂虽然免疫标记效果略差,但可作为一种诊断免疫电镜方法.

  • 血管性痴呆患者皮肤α-微管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胶体金免疫的电镜观察

    作者:查彩慧;郭国庆;肖计划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α-微管蛋白的变化,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其皮肤基底细胞α-微管蛋白与VD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3/12在广州东山区福利院和暨南大学医学院进行.取广州东山区福利院志愿参加实验的正常老人和VD患者各5例背部皮肤,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皮肤免疫阳性染色主要位于基底细胞的胞质(吸光度为0.814±0.152;体积积分吸光度为96.020±14.755);VD组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吸光度为0.398±0.081;体积积分吸光度为41.800±7.8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368,-54.220,P<0.05).胶体金标记结果显示对照组基底细胞可见较丰富的微管,标记的胶体金多散在于胞质[(15.50±3.41)个/细胞)].VD组基底细胞内微管较对照组增多,基底细胞标记的胶体金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1.38±3.27)个/细胞,t=4.120,P<0.05].结论:VD患者皮肤组织细胞骨架结构亦发生变化,提示痴呆可能是一种系统性的退行性疾病.了解皮肤组织的变化,可能有助于痴呆的非神经系统生物学诊断指标的建立.

  • 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乳腺癌新生血管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英;王心蕊;李一雷

    目的:探讨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观察周细胞的形态特点及确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部位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乳腺癌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周细胞紧贴内皮细胞外侧,周细胞胞质中可见散布大量圆形黑色颗粒,而内皮细胞中见不到这些黑色颗粒.结论:免疫电镜技术可作为蛋白精确定位的有效手段,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可作为周细跑的标记物.

  • 肌动蛋白和神经细丝酸性蛋白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免疫电镜研究

    作者:罗小龙;孙沫逸;吕春堂;周中华;郭峰

    目的:研究肌上皮细胞标记物--肌动蛋白(MA)和神经膜细胞标志物--神经细丝酸性蛋白(GFAP)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腺样囊性癌中神经膜细胞分化与肌上皮细胞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电镜技术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MA 和GFAP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结果: MA主要表达于腺样囊性癌的细胞质中,GFAP表达于腺样囊性癌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上.MA阳性细胞与GFAP阳性细胞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GFAP阳性细胞的超微结构符合肌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发生神经膜细胞分化的腺样囊性癌细胞是其中的肌上皮成分.

  •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的比较观察

    作者:卓夏阳;贾云香

    目的研究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基底细胞腺癌和7例腺样囊性癌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电镜(2例)的观察.结果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在免疫表型方面非常相似;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之间在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差别.结论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的鉴别诊断基于两者的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观察有助于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 肝细胞肝癌中卵圆细胞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肖家诚;朱延波;朱上林;李勤裕;Ruck P;Adam A;Kaiserling E

    目的:探讨人肝癌肝组织存在卵圆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对2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行常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用胆管上皮分化标记CK7和肝细胞分化标记白蛋白对以上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5例作免疫电镜标记.结果:光镜下,14/20例癌肿边缘常可见到增生的小胆管样结构.电镜下,14/20例可找到三型卵圆细胞.其中Ⅰ型细胞体积较小、核大、胞质少,此为较为原始的卵圆细胞.Ⅱ型细胞体积稍大,胞质稍多,此为向胆管上皮分化的小上皮细胞.Ⅲ型细胞体积稍大,内含稍多粗面内质网,此为向肝细胞分化的卵圆细胞.此三型卵圆细胞均有细胞内张力微丝和细胞间连接结构.免疫电镜显示,三型卵圆细胞均表达CK7 和白蛋白, 但Ⅰ型和Ⅱ型表达CK7多些,Ⅲ型表达白蛋白多些.结论:与动物致癌模型肝中存在卵圆细胞一样,人肝细胞肝癌肝中也存在同样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的卵圆细胞.结果支持卵圆细胞可能为肝前体细胞的假设.

  • 改良的免疫电镜胶体金技术

    作者:李少玲;张向红;郝晶;武玉玲;高英茂

    过碘酸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代替双氧水(H2O2)和氚核(Triton)X-100应用于免疫电镜超薄切片的处理,改善了免疫胶体金标记的条件,提高了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改良的方法对人肺癌细胞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胎盘型(GST-pi)和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粘连蛋白(FN)分别进行免疫金标记观察,结果良好.

  • 丙型肝炎阳性血清直接感染HepG2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赖力英;龚国忠;曾庆善;郑宣鹤;张淑安

    目的:用丙型肝炎(丙肝)阳性血清(抗HCV阳性及HCVRNA RT-PCR阳性)感染HepG2细胞,以期建立稳定的HCV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丙肝阳性血清连续感染法感染HepG2细胞,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传代HepG2细胞内HCVRNA正链和负链,电镜观察感染后的细胞内的病毒颗粒,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感染后的细胞内丙肝病毒蛋白抗原(HCVNS5、HCV capsid)的存在.结果:感染后传代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细胞内检出HCVRNA正链及负链;在感染后传代的细胞内发现球形、密集分布的类丙肝病毒颗粒,直径为30~60"nm;免疫金银染色发现部分细胞内有聚集的银染颗粒;免疫电镜检查在细胞胞浆的囊泡样结构中发现聚集的金颗粒.结论:HCV可在HepG2细胞内复制,可形成病毒颗粒,可随细胞传代.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用丙肝阳性血清感染HepG2细胞的丙肝病毒感染细胞模型.

  • 大鼠延髓背角内PKCγ阳性超微结构的观察

    作者:王丹;李云庆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单位(PKCγ)阳性超微结构在大鼠延髓背角内的定位分布及其突触联系. 方法用PKCγ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在电镜下观察. 结果 PKCγ阳性胞体和突起密集地分布于延髓背角的Ⅱ层内侧部,Ⅱ层与Ⅲ层交界部内呈中等密度,Ⅰ层、Ⅱ层外侧部和Ⅲ层深部的阳性胞体和树突较少见;PKCγ的阳性反应产物主要聚集于胞膜和树突膜的内侧,其他部位较稀疏;PKCγ阳性胞体和树突多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非对称性轴-体和轴-树突触联系. 结论大鼠延髓背角内有PKCγ阳性胞体和树突,它们与阴性轴突终末形成突触联系. 本研究的结果为PKCγ参与外周伤害性信号的处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