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肺部感染患者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76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和感染控制后检测CRP水平,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肺部感染时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敏感性亦高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分类(P<0.005).结论:CRP测定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及指导治疗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
开胸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NP)是开胸术后患者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笔者通过总结32例NP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旨在加强对开胸术后并发NP的重视.
-
左氧氟沙星软膏在气管插管中预防感染的观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对策.方法:将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 h以上100例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左氧氟沙星软膏涂于气管导管前段作润滑剂,观察痰细菌培养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细菌感染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VAP积极的预防,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插管抢救的成功率.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更适于临床早产儿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进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和对照组27例用开放式吸痰管方式,观察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痰培养阳性率、VAP发生率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吸痰中血氧饱和度无明显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及VAP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为临床机械通气患儿提供了适宜有效安全的吸痰方法.
-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V)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1].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8%~60%,病死率高达30%~50%[2],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吸入被认为是VAP重要发病机制之一[3].我科通过对入住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预防VAP的发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氨溴索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ICU内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心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切开,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60 m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在化痰排痰、抗炎抑菌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良好辅助治疗作用.
-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找出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意识障碍、梗死面积、吞咽困难、基础疾病和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结论 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是: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年龄、基础疾病、大面积脑梗死.
-
糖尿病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按照诊断标准将糖尿病脑出血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出血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糖高低及神志改变等因素有关.非糖尿病脑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22.1%,糖尿病脑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63.8%,差异明显.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重症监护病房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ICU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ICU患者未合并肺部感染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引起肺部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肺部感染组平均年龄(63.67±10.12)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56.67%、机械通气46.67%、预防应用抗生素36.67%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的(57.78±15.78)岁、25.00%、18.33%、20.00% (P<0.05),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ICU肺部感染率较高,要对老年患者及时评估及干预,加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器械严格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
-
呼吸机相关肺炎30例病原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1/2006-01确诊的30例VAP患者的病原学与临床特点.结果: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8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8%)、肺炎克雷伯氏菌(22%)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分离率为18%.产酶株均不同程度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VAP病原菌多为G-杆菌,细菌耐药普遍较高,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全面监控,合理选用抗生素.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分析
对我们NICU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0例.其中早产儿28例.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为了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我们对2005-05/2008-05我科行机械通气在24 h以上的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乙型脑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分析及预防
肺部感染也是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乙型脑炎易并发肺部感染因素作简要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
-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
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肺部感染机会增加.肺部感染是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造成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 手术后并发症 肺炎/病因学 肺炎/护理 -
环磷酰胺肺炎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对环磷酰胺肺炎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如下.1病历摘要 女,35岁.因反复四肢关节疼痛1 a于2008-08-29入院.自述1 a前出现四肢关节胀痛伴晨僵,关节疼痛时常伴有发热,T38℃左右,多次当地医院就医查类风湿因子阳性,予抗风湿治疗症状好转,体温正常,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2个月因双眼眶周围反复出现红斑及丘疹,入院前3 d发热伴干咳在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wBC 16.5×10(9)/L,Hb 105 g/L、PLT 364×10(9)/L;胸片: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发热无好转而入院.
关键词: 环磷酰胺/副作用 肺炎/病因学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
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检测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寻求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对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进行灌洗液培养,同时作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G+球菌34株(55.73% ),主要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异链球菌.G 杆菌25株(40.98%),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白色念珠菌2株(3.28 %).致病菌耐药率高,对泰能、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较为敏感.结论: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安全可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VAP的病原以G+球菌为主,应根据致病菌的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
-
气囊上滞留物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研究表明VAP发病率为6%~52%,特殊情况下可达到76%,病死率为0~50%[1].VAP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增加院内感染病死率.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VAP的发生,对于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减少医疗费用及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呼吸道分泌物在出现致病菌前,气囊上滞留物就存在该致病菌[2].提示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与气囊上滞留物潴留有很大相关,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移行是VAP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气囊上滞留物与VAP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因素及护理
气管切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其护理的关键是保持呼吸畅通和预防感染.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第1位[1],本文就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讨论如下.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近年来,呼吸机作为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之一,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常发生在机械通气48 h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我们对1996-06~2001-02我院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病例61例次,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所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筛选出VAP者34例次,完善预防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特点及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1].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并发VAP已成为棘手问题.对VAP的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