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暴露于血管危险因素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脑桥梗死的影响

    作者:张道培;张淑玲;任雅芳;禹萌;许予明;张洪涛;付胜奇;嵇朋

    目的 探讨暴露于血管危险因素下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脑桥梗死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至2013年4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MRI诊断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88例),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及血管危险因素和NIHSS评分.据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果分为基底动脉弯曲组(46例)和无基底动脉弯曲组(42例);以基底动脉弯曲但非脑梗死的头晕或眩晕者(38例)为对照组.测量全部研究对象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和双侧椎动脉直径,将BL和椎动脉直径差异均分为3级进行分层研究.结果 基底动脉弯曲组、无弯曲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年龄≥65岁[24(52.2%)、8(19.0%)与7(18.4%)]、吸烟[17/46(36.9%)、5/42(11.9%)与7/38(18.4%)]、高血压[21/46(45.7%)、12/42(28.6%)与13/38(34.2%)]、高同型半胱氨酸[15/46(32.6%)、7/42(16.7%)与3/38(7.9%)]、高胆固醇[23/46(50.0%)、6/42(14.3%)与9/38(23.7%)]及2型糖尿病[27/46(58.7%)、6/42(14.3%)与3/38(7.9%)]等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62、3.540、3.248、3.257、4.913、6.118,均P<0.05).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多因素分析表明,BL 3级(3.77 ~7.25 mm)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OR =2.74,95%CI1.27 ~4.48,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分级呈正相关(r=0.769,P<0.01).结论 暴露于血管危险因素的基底动脉弯曲将增加脑桥梗死的发生.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分级呈正相关,BL 3级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作者:陈鑫璞;刘建民;黄清海;洪波;许奕;赵文元;赵瑞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安全性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7例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例资料、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47例患者椎动脉单侧狭窄41例,双侧狭窄6例;同侧椎动脉串联狭窄2例,BX支架术后再狭窄1例,并存其他部位动脉狭窄17例.先后共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49处.椎动脉起始段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2%和9%.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消失11例,症状改善30例,症状无变化6例.所有病例术后临床随访2-48个月,平均28.3个月,2例患者再发后循环缺血性事件.28例(59%)血管造影随访3-34个月,平均12.2个月,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为症状性;4例无症状性支架断裂.结论 中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裸支架.

  • 缺血后大鼠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张迎宏;李金红;马芙蓉;李丽娟;朱丽;毛兰群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不同时间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oked potentials,OEP)的变化.方法 对照组A组21只,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按照术后1h、2h、4h和l天分为B组17只、C组10只、D组6只、E组6只的SD大鼠进行电刺激OEP检测.结果 ①A组中有18只(85.7%)大鼠可记录到一组由“负-正-负”三相波组成的诱电位波形图,3只(14.3%)为“负-正”两相波组成.N1、P1、N2潜伏期分别为(13.91±1.40)、(24.09±3.19)、(45.32±5.35) ms; N1、P1、N2振幅分别为(1242±7.71)、(28.57±11.70)、(13.07±5.82) μV.②B组电刺激OEP的N1、P1潜伏期显著延长,E组N2潜伏期显著延长;E组N1振幅显著增大.结论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可以导致电刺激OEP的变化,可能造成或加重嗅觉障碍.

  •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太生;王文红;宋伟;鲁宏华;左宪华;张金梅

    目的 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VBI性眩晕组7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48例为对照组,应用VAT测试仪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仪,分别进行水平、垂直VAT测试和VNG各项眼动测试以及双耳交替冷热气试验.在VAT水平及垂直测试的增益和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观测指标,以及VNG各项眼动测试和冷热气试验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即评定为该试验阳性.结果 VAT测试:在VBI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VBI组和对照组增益增高分别为47例(64.4%)和5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9,P<0.01);对照与VBI组增益减低分别为22例(45.8%)和11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P<0.01);而相位、非对称以及VAT综合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BI组VNG眼动系统测试异常结果高于前庭外周疾病患者,呈中枢性异常的表现,综合分析眼动系统系列检测和固视抑制试验各项指标,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者,VBI患者44例(60.3%),前庭外周疾病患者10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P<0.01);2组受试者冷热试验都存在高比例的单侧或双侧半规管轻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AT在VBI性眩晕中以高增益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低增益为主.VAT增益指标对于前庭系统损伤的定性评估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相位和非对称指标可以判定前庭系统功能正常与否,但缺乏定性作用.

  • 眼震电图诊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意义

    作者:孙永柱;孙安;崔鹏程;陈文弦;李贵泽;阮炎艳;高鹏飞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检测,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并以4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结果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组中有自发性眼震11例(18.3%);引出位置性眼震46例(76.6%),位置性眼震强度7.76±6.05°/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视眼动系统检查共48例(80%)出现1项或多项异常,表现为扫视试验37例(61.6%)异常,视跟踪试验Ⅲ型改变24例、Ⅳ型改变2例共26例(43.3%)异常,凝视试验有9例(15%)出现凝视性眼震,视动眼震减弱或双侧不对称18例(30%).冷热试验双侧不对称比值异常38例(63.3%),出现优势偏向者23例(38.3%).患者总慢相速度为34.68±5.66°/s,对照组中总慢相速度为46.57±6.34°/s(P<0.01).结论眼震电图检查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

  • 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腔内再通研究

    作者:贺迎坤;王子亮;李天晓;朱良付;薛绛宇;白卫星

    目的 评价闭塞超过24 h的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行腔内再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搜集行腔内支架成形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开通的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根据闭塞是否累及基底动脉分为椎动脉闭塞组(15例)和基底动脉闭塞组(12例),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再发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卒中发生情况,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7例患者26例闭塞动脉(96.3%)成功开通.术后评估,13例患者病情改善,11例稳定,3例恶化.27例患者的中位mRS评分由术前的4分[四分位数范围(IR),2~5分]恢复到出院时的3分(IR,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6,P =0.002).5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基底动脉夹层,1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中移位栓塞,1例术后急性闭塞.27例患者临床中位随访21个月,mRS为1分(IR,0~3分),mRS≤2分患者的比例由术前的25.9%(7/27)提高到63.0%(17/27).在此期间死亡3例,再发卒中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17例患者影像中位随访9个月(极值范围,5 ~ 30个月),再发狭窄6例,其中3例为症状性.亚组分析显示:与各自术前mRS评分相比,出院时15例椎动脉闭塞组(Z=2.111,P=0.035)和12例基底动脉闭塞组(Z=2.333,P=0.020)患者的mRS评分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闭塞超过24 h的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再通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患者中期预后,但并发症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成形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子亮;李天晓;李钊硕;薛绛纡;白卫星;李立;翟水亭;曹会存;史帅涛

    ,无明显相关残疾;术后11 d 1例出现Homer综合征,内科治疗后部分恢复;术后1个月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术后5个月1例出现非特异性定位神经症状,MRI见基底节区新发腔隙性梗死灶.结论 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颅内血管成形技术成功率高,中期临床疗效肯定.但由于支架径向支撑力差,术后残余狭窄和再狭窄率较高.

  • 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介入再通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贺迎坤;李天晓;王子亮;常凯涛;朱良付;薛绛宇;白卫星;冯光

    目的:评价介入再通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到2012年4月闭塞超过24 h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并行介入再通治疗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卒中发生情况。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有26例闭塞动脉成功开通。术后13例患者病情改善,11例稳定,3例恶化;mRS评分[M(四分位数范围,IR)]由术前的4(2~5)分恢复到出院时的3(1~5)分。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3例并发症导致神经症状加重。19例患者影像随访10(7~18)个月,再发狭窄6例,其中3例为症状性。27例患者临床随访55(50~59)个月,再发同侧卒中2例,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术后7 d与术前(Z=3.116,P=0.002)、术后3个月与术后7d天(Z=2.977,P=0.003)、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Z=2.977,P=0.003)的mR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再通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可在中远期预防再发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术后1年内患者的残疾功能改善明显。

  • 亚急性及慢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

    作者:贺迎坤;王子亮;李天晓;薛绛宇;白卫星;朱良付;李立;李钊硕

    目的 评价亚急性及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开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1例优势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开通,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数据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IR)表示.结果 21例患者20例闭塞动脉(95.2%)成功开通.术后评估,9例患者病情改善,10例稳定,2例恶化.闭塞远端中位TIMI血流分级由术前的0(IR0~1)提升到术后的3(IR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91,P<0.01).中位mRS评分术前为4.0(IR2.5 ~5.0),出院时为4(IR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0,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1例基底动脉夹层,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急性闭塞.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再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事件发生.21例患者临床平均随访7个月,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再发卒中,2例死于系统性并发症.所有患者中位mRS评分为2.0(IR 1.0~4.0),而19例生存患者的中位mRS评分为1.0(IR1.0~4.0).结论 亚急性慢性椎基动脉闭塞腔内支架成形再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预防反复缺血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残疾功能的恢复.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 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作者:于璇

    目的 对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予法舒地尔针30mg,加入盐酸培他啶注射液500m1中静滴,1次/d;对照组予丁咯地尔针150mg,加入盐酸培他啶注射液500m1中静滴,1次/d.疗程为14d.2组针对部分特殊病例高血糖、高血压等情况对症治疗.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显效率84.0%,好转率12.0%,总有效率达96.0%,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支架置入治疗基底动脉狭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生;李宝民;曹向宇;王君

    1 临床资料男性, 40岁,反复发作性复视伴双侧肢体交替性麻木1月,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态稍胖,无神经功能缺失体征,CT及MRI未见明确异常.

  •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迂曲打折病变经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评估

    作者:刘晓勇;王振华;侯鹏飞

    目的:评估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迂曲打折病变经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42例存在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迂曲打折病变患者,均符合支架植入指征并实施经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随访1年以Malek评分判断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椎动脉狭窄迂曲打折部位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42/42)。支架植入术后病变狭窄率为(8.3±3.1)%,较术前的(75.6±13.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9,P<0.01);且术后椎动脉起始部病变血流速度为(31.7±15.0)cm/s,较术前的(49.5±12.4)cm/s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2,P<0.01)。术后穿刺点出现皮下血肿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1年随访,Malek评分1分36例、2分4例、3分1例、4分1例、5分0例;随访期内36例(85.7%,36/42)患者未发生神经功能缺失及后循环缺血的症状,无一例出现有意义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论对于存在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迂曲打折病变患者实施经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安全有效。

  •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文戈;张雪林

    X线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检查血管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该技术需要动脉插管、注射造影剂和接受X线辐射,因而具有一定危险.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的完善和发展,颇有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及DSA之势.本文就MRA成像原理及其在颈部疾病中的应用加以介绍.

  • 奥扎格雷钠与舒血宁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研究

    作者:齐献忠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舒血宁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纳加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只给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4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舒血宁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单用舒血宁注射液.

  • Apollo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复合狭窄一例

    作者:林浩;周琳;王磊

    患者男,40岁.因发作性头晕、视物模糊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双眼视物模糊,持续10余分钟,此后偶有发作,曾伴有恶心、呕吐.曾于外院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等治疗,无明显疗效.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糖尿病病史2年、高脂血症病史1个月.有烟酒嗜好.入院体格检查:BP 15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疗效分析

    作者:赵雄飞;张维;赵志茹;徐家萍;任凤龙;张芮娟;迟路湘

    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对14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示,全组均技术成功,术前14例平均狭窄率为10/14,术后残余狭窄率均<10%.所有病例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9例患者6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7例,2分者2例.其中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提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 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周殿阁;刘海鹰;高健;金龙;王会民;张健;金朝晖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58.3岁.同时行MRA及DS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径、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部位等.结果 DSA检查有阳性发现者32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9例,双侧受累13例.MRA有阳性发现者29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4例,双侧受累15例.除5例MRA阳性而DSA阴性外,其他MRA与DSA均为阳性.两种方法对管腔变细的诊断吻合率为100%.DSA对局限性狭窄及单侧缺如的诊断优于MRA.MRA对颈椎不稳及增生导致的椎动脉迂曲变形等表现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SA.结论 (1)椎动脉DSA检查对局限性压迫及动力性压迫的诊断较准确,对椎动脉压迫来源较易作出判断,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为有创检查,存在造影剂副反应及用量的限制.(2)MRA为无创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对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颈部其他血管,以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高龄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MRA的不足之处是对局部微小部位的狭窄或非闭塞性病变的诊断率低,检查中无法随时变换体位.

  •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作者:李郁芳;蒋初明;李冬华;叶容臻;李宇东;李燕;张静;缪中荣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共检出25个狭窄病变,其中22个位于椎动脉起始段(左侧13个,右侧9个),1个位于椎动脉颅内段,2个位于基底动脉.共成功植入26枚球囊支架,金属裸支架15枚,药物洗脱支架11枚;基底动脉植入2枚,椎动脉植入24枚.其中1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辅助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 23例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40%(50%~95%)降至6.30%(0~15%).20例患者平均持续随访21个月,17例(85%)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5%)部分缓解;2例复发患者中1例再次血管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血管开通良好,1例拒绝接受再次治疗.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药物洗脱支架对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优于金属裸支架,若手术后积极辅以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

  • 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缪中荣;王斌;李慎茂;朱凤水;吉训明;焦立群;凌锋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以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6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均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 16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共发现27个狭窄病变,共成功植入36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16/16).1例于手术后24h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25%(1/16).随访期间,3例(18.75%)发牛支架内再狭窄而致卒中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在技术上可行,远期疗效良好.

  • 颈椎前外侧入路椎间孔扩大术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初步临床报告

    作者:菅凤增;陈赞;苏春海;凌锋

    目的 探讨颈椎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及仞步临床结果.方法 6例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单纯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平均15分.均于手术显微镜下施行颈椎前外侧入路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结果 8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即刻缓解.手术后3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CT和(或)MRI检查显示椎间孔减压良好,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CT和(或)CTA检查椎动脉减压良好;动态X线检查手术节段椎体活动度保留.JOA评分平均16.60分.随访6~4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颈椎前外侧入路手术可以直视神经根和椎动脉,能够获得为理想的减压效果,且不破坏椎问盘的完整性,无需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可以保留椎间盘的功能及椎体间的活动度.

362 条记录 5/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