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咳喘合剂对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中IL-8、CC16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IL-8、CC16的水平变化,探讨咳喘合剂的疗效及气道修复作用.方法 通过烟熏和气道内滴注脂多糖复制COPD大鼠模型,观察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L-8、CC16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L-8显著上升,CC16浓度下降(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8表达减少,CC16表达增加(P<0.05).结论 咳喘合剂有抗炎及保护气道黏膜作用.
-
活化巨噬细胞体外分泌的源炎性细胞因子研究
目的探讨活化巨噬细胞培养调理液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在诱发炎性PVR模型 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兔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调理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试剂盒 ,检测其TNF-α、IL-8、IL-6的含量,并进行多元回归拟合曲线分析.结果巨噬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8、TNF-α及IL-6的含量分别于培养后的8、20、48 h明显增加(分别为122 pg/ml±31 pg/ml、125 pg/ml±22 pg/ml和26 pg/ml±4 pg/ml,P<0.01),前两种细胞因子于20、72 h达高峰(分别为192 pg/ml±38 pg/ml,154 pg/ml±16 pg/ml,P<0.01).IL-6至96 h仍呈上升状态(28 pg/ml±4 pg/ml).结论注入活化巨噬细胞或其细胞培养调理液中炎源细胞因子在其启动、调控PVR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七氟醚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七氟醚麻醉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90例.按手术时采用的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Ⅰ组患者为异丙酚组(Ⅰ组,n=30);第Ⅱ组患者为七氟醚组(Ⅱ组,n=30);第Ⅲ组患者为异丙酚+七氟醚组(Ⅲ组,n=30);观察麻醉前30 min、手术开始后1h、2h、手术结束后1h、24 h和48 h六个时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8、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术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TNF-a、IL-8、IL-10浓度变化,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抑制这三种细胞因子释放的能力明显强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应用七氟醚或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在宫颈癌手术中,两者控制炎性应激反应的作用类似;七氟醚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
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IL-6、IL-8、IL-1O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中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100例.Ⅰ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Ⅱ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分娩镇痛前30 min、分娩镇痛后2h、分娩后24h、48 h和72 h五个时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分娩镇痛后血清1L-6、IL-8、IL-10水平与分娩镇痛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分娩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IL-6、IL-8、IL-10浓度变化,Ⅱ组较Ⅰ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可有效地降低产妇分娩后炎性应激反应.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白细胞介素6/代谢 白细胞介素8/代谢 白细胞介素10/代谢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TNF-α、IL-6和IL-8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20例哮喘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稳定期和8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测定血清中总IgE水平和第I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顶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 哮喘急性加重期组外周血TNF-α、IL-6和IL-8和IgE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t=-20.79~17.99,P<0.01).治疗后稳定期组TNF-α、IL-6和IL-8和IgE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6.21~16.10,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与治疗后稳定期外周血TNF-α、IL-6和IL-8与FEV1%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3、-0.728、-0.533,均P<0.01).结论 TNF-α、IL-6和IL-8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并与气道限塞程度密切相关.
-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细胞因子的干预效应
目的:观察中草药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并比较乌梅丸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3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56只,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4组:正常组、乌梅丸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模型组,每组14只(雌雄各半).应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储酸局部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造模.②乌梅丸组:给予配制的乌梅丸液(中草药乌梅丸为本院自制,成分:乌梅16 g,细辛6 g,干姜10 g,黄连16 g,当归4 g,附子6g,蜀椒4 g,桂枝6 g,生晒参6 g,黄檗6 g.按传统方法配制成含生药浓度分别为515 g/L的水煎剂)3 mL灌胃,1次/d;柳氮磺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3 mL在造模后灌胃,1次/d;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以蒸馏水3 mL灌胃,1次/d.各组均给药15 d.③然后于第16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10,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由于每组大鼠在灌胃前随机抽取2只进行病理检查以及部分标本采集不合格,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乌梅丸组分别脱失2,4,5,3只,终进入结果分析以上各组大鼠分别为12,10,9,11只.①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1).②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乌梅丸有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的作用,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效果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
探讨血清中hs-CRP、降钙素原及IL-8的变化在急性胰腺炎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MAP 126例,SAP 35例),分别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血清中hs-CRP、PCT及IL-8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血清中PCT及IL-8浓度均逐渐升高,SAP组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时血清中hs-CRP水平达到高峰,SAP组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血清中hs-CRP、PCT和IL-8动态检测,不仅为急性胰腺炎发病情及发展转归提供参考,而且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措施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IL-6、TNF-α、IL-8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对患者阴道分泌物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阴道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每晚2粒,连续使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戊酸雌二醇片阴道放置,每晚1片,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分泌物中IL-6、TNF-α、IL-8的水平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分泌物中IL-6、TNF-α、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能够明显降低患者阴道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治愈率,疗效确切.
-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病程与其胰岛素抵抗及IL-6、IL-8水平的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病程与胰岛素抵抗(IR)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关系.方法 临床随机抽取不同病程的T2DM患者62例为观察组,按照病程分为<5年(B组)、5~10年(C组)、>10~15年(D组)及>15年(E组),正常体检人员30例(A组)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IL-6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0);D组患者IL-6水平高于B组(P=0.002)和C组(P=0.012).观察组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1).D、E两组患者HOMA-IR高于B组(P=0.018,P=0.041).IL-6与IR程度呈正相关(r=0.274,P=0.008).结论 IL-6水平和HOMA-IR指数随病程延长有所增加.IL-6与IR程度密切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M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6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外周血液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固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COPD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体重(BMI< 18.5 kg/m2 )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 FEV1% pred)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正常体重(BMI=18.5~23.9 kg/m2) COPD组(P<0.01、0.05和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明显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P<0.05).低体重COPD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CRP、IL-8、IL-6、TNF-α和Fib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P<0.01或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低体重COPD组BMI与血清CRP、IL-8、IL-6、TNF-α和血浆Fib呈负相关(r=-0.48.6,-0.398,P<0.01;r=-0.374,P<0.05;r=-0.412,P<0.01;r=-0.426,P<0.005).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的系统性炎症反应与BMI密切相关.
-
不同大小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IL-8及ET-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大小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作为研究细胞,使用自制的剪切力调控装置调节出5 dyne/cm2和10 dyne/cm2的剪切力,其中5 dyne/cm2的剪切力作为低剪切力组,10 dyne/cm2的剪切力作为高剪切力组,另选用未施加剪切力的ECV-304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在五个时间点(30、60、120、300、420 min)的IL-8和ET-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IL-8和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的IL-8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在30、60、120 min三个时间点,三组的IL-8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0、420 min两个时间点,低剪切力组的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高剪切力组,高剪切力组的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低剪切力组的ET-1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高剪切力组的ET-1水平在前120 min持续上升,但在此后开始持续下降.在30、60、120 min三个时间点,三组的ET-1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剪切力组在30、60、120 min三个时间点的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在30、60 min两个时间点的ET-1水平高于低剪切力组(P<0.05);低剪切力组在60、120 min两个时间点的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300、420 min两个时间点,三组的ET-1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8与ET-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4,P=0.031).结论 剪切力可对血管内皮细胞IL-8、ET-1的表达造成影响,其中5 dyne/cm2的剪切力能够更高效地增加IL-8水平,10 dyne/cm2的剪切力能够更明显地增加ET-1水平,但可能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
-
胃癌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依据是否合并Hp感染将研究组患者分为Hp阳性组(53例)和Hp阴性组(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正常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因子水平变化,并比较Hp感染U值,确定两因子在胃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和Hp感染U值的临床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IL-6、IL-8水平和Hp感染U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上述指标数据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血清IL-6和IL-8水平与Hp感染U值呈明显正相关(r=0.457、0.531,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与Hp感染呈明显正相关,临床上可提高Hp根除率,以改善胃癌患者治疗效果.
-
NF-κB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研究PN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对白细胞介素-8(Intedeukin-8,IL-8)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28例确诊PNS的成人患者(PNS组)和2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抽血、提取PBMC并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2组的NF-κB活性吸光度(OD)值及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8的浓度.再分别用NF-ΚB的特异性激动剂IL-1β和特异性抑制剂TPCK(N-tosy1 Phenylalanine Chlormethy1 Ketone)进行干预后,分别检测两组的NF-κB活性吸光度和IL-8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NS组NF-κB活性及IL-8浓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NF-κB活性的增强和抑制,IL-8的浓度也相应升高和降低,两者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而正常对照组无此相关关系.结论 NF-κB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是通过调节IL-8的浓度而发挥其致病作用.
-
IL-4、IL-8、IL-12、IFN-γ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4、IL-8、IL-12、IFN-γ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非喘息性肺炎,健康儿童血清中IL-4、IL-8、IL-12、IFN-γ的浓度.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L-8明显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健康儿童(P<0.01);IL-12、IFN-γ明显低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健康儿童(P<0.01).非喘息性肺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Th1/Th2失衡,Th2优势应答.
-
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8、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的81.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D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 000 U,1次/d,连用3d,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2天、第3天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和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乌司他丁治疗后呼吸频率(RR)、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O2/FiO2)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治疗急性肺损伤早期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