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身骨显像示双肺和胃弥漫性摄取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赵骏;徐龙宝;杨艳文

    病例男,58岁,因"腰部疼痛1月"就诊,1999年曾因"发热伴双下肢疼痛"入南京某医院治疗,诊断为"巨球蛋白血症"(WM),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未随诊.查体:神志清,精神萎靡,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和双肾叩击痛,左肋下约四指触及肿大脾脏,质中,无触痛.

  • 多发性骨软骨瘤99mTc-MDP全身骨显像1例

    作者:蔡亮

    病例男,18岁.因"全身多发性包块10年、右下肢跛行1年"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双侧肩关节、膝关节多处硬性包块,但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包块生长缓慢,并于小时候(具体时间不详)行肩关节包块切除术,效果不佳.1年前自觉走路时右胭窝疼痛并引起下肢跛行,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治疗.

  • 骨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全身骨显像1例

    作者:刘斌;匡安仁;曾宇

    病例女,36岁,藏族.因下腰部疼痛6月入院.既往史:8年前曾患肺结核,经规律性"抗痨"治疗6月后,复查胸片示病灶消失遂停药.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L3棘突及右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痛,叩击痛阳性,无放射痛,双下肢肌力正常.

  • 骨梗死全身骨显像1例

    作者:张文红;宋丽萍;马贺骥

    病例男,55岁.左肺癌术后2年半、感冒后发热、双下肢疼痛半个月、体重下降约4kg,要求进一步诊治入院.该患者于2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术后用药紫杉醇+顺铂化疗4个周期.该患者酗酒20余年,有大量应用激素病史.入院查体:T 36.4℃,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身高175cm,体重70kg.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壁切口愈合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水泡音,心音纯、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浮肿.专科检查:双膝关节压痛(+),行走困难,但局部无红、肿、发热等表现.

  • 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分析

    作者:李剑明;李亚明;裴著果

    目的:探讨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单发椎体病变骨显像资料,将脊柱单发椎体放射性异常分布情况分成5种:椎体局部点状浓聚、椎体半侧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整体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扁平状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放射性稀疏缺损.结果:59例单发椎体病变中,椎体转移瘤29例,其余30例为椎体良性病变.10例(100%,10/10)椎体局部点状浓聚者均为良性病变(椎体局部增生退变);12例(100%,12/12)椎体半侧浓聚者全部为椎体转移瘤;21例椎体整体浓聚者中,椎体转移瘤13例(61.9%,13/21);15例椎体扁平状浓聚者中,12例(80%,12/15)为良性压缩骨折,3例为转移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1例椎体放射性稀疏、缺损为转移瘤.结论:脊柱单个椎体病变的骨显像具有一定影像特点,掌握其特点有助于其良恶性鉴别诊断.

  • 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祥周;吴静;程兵;韩星敏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1月于我科行全身骨显像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156例,其中69例行原发灶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患者全身骨显像骨骼转移部位、原发灶内钙化及肿块摄取显像剂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全身骨显像中,63例(40.4%)患者诊断为骨转移,14例(9.0%)患者疑似骨转移;69例患者原发灶部位行局部断层融合显像,59例(85.5%)患者原发灶软组织肿块内见钙化灶;129例患者术前行全身骨显像中,77例(59.7%)见原发灶软组织肿块显影,软组织显影多表现为软组织内钙化灶显影,少部分表现为肿块内低密度软组织显影.结论: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不仅能提供全身骨骼转移情况,而且对瘤体与周围组织关系、病灶内是否存在钙化灶及软组织显影等情况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 18F-FDG hPET/CT与99Tcm-MDP骨显像探测乳腺癌骨转移的对比研究

    作者:侯先存;周青;李智勇;任少阳;朱辉

    目的:对比研究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骨显像(BS)对乳腺癌相同位置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乳腺癌患者102例分别行18F-FDG hPET/CT颈胸腹部显像和99Tcm-MDP BS,间隔时间不超过4周,结果均以C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依据.结果:102例患者中24例有骨转移,两种方法相同位置发现102个转移灶;18F-FDG hPET/CT检查发现65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64.7%,特异性98.0%,准确率为75.0%;99Tcm-MDP BS发现93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灵敏度91.2%(P<0.01),特异性为86.0%(P>0.05),准确率为89.5%(P<0.01),其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18F-FDG hPET/CT显像.结论:探测乳腺癌骨转移,99Tcm-MDP BS应作为首选诊断方法,18F-FDG hPET/CT探查乳腺癌骨转移灵敏度及准确性低,单独使用价值有限,但其与99Tcm-MDP BS具有互补性,两者联合探查乳腺癌骨转移具有更高的价值.

  •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骶髂关节区单发病变的价值

    作者:青春;罗毅

    目的: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骶髂关节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56例骶髂关节区单发异常放射性分布不能明确诊断行SPECT/CT显像,并通过得到患者的病理诊断或随访6月以上的综合影像诊断.对SPECT图像、CT图像及SPECT/CT融合图像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采用SPSS 13.0软件行McNemar检验.结果:56例患者中,良性病灶41例,恶性病灶15例.SPECT、CT及融合图像对56例病灶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4% (40/56)、85.7%(48/56)、94.6%(53/56),SPECT、CT图像分别与融合图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32和14.27,P均<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骨显像,发现骶髂关节区病变以良性病变居多,SPECT/CT融合显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 云克与硫酸软骨素联合用药治疗成人大骨节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学慧;陈慧民;刘庆斌;王革;刘晓波;田淑彩;璋显坤;英殿双;姜志立

    目的 通过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云克)与硫酸软骨素联合用药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在呼伦贝尔市大骨节病病区选择79例大骨节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4人,给予静脉注射云克和口服硫酸软骨素;对照组35人,仅静脉注射云克.3个月后观察效果[以治疗前后疼痛、功能改善情况、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变化情况进行判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3个月治疗后,疼痛症状及关节功能恢复显效率分别为81.82%(36/44)和60.00%(21/35);有效分别为15.91%(7/44)和34.29%(12/35);无效分别为2.72% (1/44)和5.71%(2/35);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43/44)和94.29%(33/3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握力、15 m步行时间、血钙、WOMAC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3.37、7.99、8.73、16.19,P均<0.05;对照组t=6.21、9.46、5.49、8.73,P均<0.05).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P> 0.05).结论 云克与硫酸软骨素联合或单独用药,都是目前治疗大骨节病理想、疗效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骨康灵联合同位素药物锝-99-亚甲基二膦酸钠治疗兔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国定;高克加;田英敏;叶智卫;李伟;宋海萍;蔡征宇

    目的:探讨自制煎方骨康灵联合非放射性同位素药物锝-99-亚甲基二膦酸钠(technetium[99Tc]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injection,99Tc-MDP)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越性.方法:肌肉注射盐酸地塞米松针剂(dexamethasone,DX)制作兔骨质疏松模型,将实验兔分为8组:A、B组为正常对照组;C、D组为骨质疏松对照组;E组为99Tc-MDP治疗组;F组为氨基二膦酸盐治疗组;G组为单用骨康灵治疗组;H组为99Tc-MDP联合骨康灵治疗组.A、C组实验兔于实验第8周处死,以证实骨质疏松模型成立.E、F、G、H组实验兔于治疗16周后与B、D组一起处死,行病理细胞学分析、骨形态计量分析、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试验、X线摄片、CT摄片、核素骨骼扫描以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骨钙素(骨谷氨酸蛋白)(bone gla protein,BGP)的测定.结果:实验兔连续肌肉注射DX 8周后,A组实验兔骨小梁排列规则,呈正常骨组织形态.C组实验兔骨小梁排列稀疏,存在较明显的骨小梁断裂现象,呈骨组织破坏形态,同时A、C两组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立.实验第9周对E组、F组、G组、H组实验兔进行治疗.细胞病理切片显示,D组实验兔骨小梁明显稀疏,有断裂和缺损区或凹陷.B组骨小梁排列均匀、规则,H、E组的细胞学表现为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骨质和骨小梁明显得到了修复,骨小梁增粗,F组实验兔的细胞学表现则优于G组,G组又略优于D组,H、E组更明显优于D组.结论:骨康灵与具有高亲骨特异性调节骨代谢作用的同位素药物99Tc-MDP联合治疗兔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效果明显优干单独治疗.

  • 云克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禾;陈跃

    目的 观察99 Tc-亚甲基二膦酸盐(商品名:云克)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3对类风湿关节炎(RA)及RA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50例RA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21±18.32)岁,给予云克、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选取39例RA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其中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37±12.56)岁.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2组患者RA症状及骨密度(BMD)改善情况等.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3和6个月在改善晨僵、减少关节压痛及肿胀方面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0.3~0.6,均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2~L4椎体与股骨颈BMD分别为(0.64±0.05)和(0.59±0.06) g/cm2,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0.81±0.04)和(0.79±0.06) g/cm2,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相应BMD[(0.51±0.04)和(0.50±0.05)、(0.59±0.03)和(0.52±0.05) g/cm2;t值:8.3~9.9,均P<0.05].结论 云克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3对RA引起的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明显.

  •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石海蓉;张影;陆颖;刘蕾;魏书瑶;欧阳长理;陈文柏;李智勇

    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CA) 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222例患者,分为3组:肺癌骨转移组91例[男49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07±10.60)岁]、肺癌无骨转移组75例[男5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20± 12.63)岁]、肺良性疾病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45±10.66)岁],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5种肿瘤标志物(CA125、CEA、NSE、CYFRA21-1、SCCA)水平.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Wilcoxon秩和检验及x2检验,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肺癌骨转移组血清CA125、CEA、CYFRA21-1、NSE高于无骨转移组及肺良性疾病组相应指标水平(H值:13.45~44.96,均P<0.05),而SCCA在3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6,P>0.05).CA125、CEA、CYFRA21-1、NS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702、0.602、0.664,SCCA的相应值为0.440.NSE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7/18和32.88%(24/73);x2=22.11,P<0.05];CEA在腺癌中高表达,SCCA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较高.Ⅰ+Ⅱ级骨转移患者(39例)较Ⅲ+Ⅳ级骨转移患者(52例)的CA125、CEA、NSE水平低(z值:-2.54~-0.32,均P<0.05);联合检测5项标志物的诊断灵敏度为97.80%(89/91),高于各单项检测(x2值:35.46~138.23,均P<0.05).结论 血清CA125、CEA、NSE、CYFRA21-1、SCCA在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且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骨转移.

  • 99Tcm-MIBI显像在99Tcm-MDP显像不能定性骨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佳忠;霍宗伟;王晓慧;刘岩;张鹏;岳宁;方永存;李国梁;吴庆伟;陈鸣陆;杨国仁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显像鉴别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不能明确良恶性的病灶的价值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常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发现骨病灶(≤3个),但性质不能明确的52例肿瘤患者(男23例,女29例,中位年龄58岁),1周内再行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注射显像剂后10和30 min)显像.以2种以上影像检查(CT或MRI或PET/CT)和(或)随访(≥6个月)明确骨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分析99Tcm-MIBI SPECT/CT对骨病灶的诊断效能.收集患者的同期化疗资料,对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的患者根据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探讨肿瘤骨转移灶的99Tcm-MIBI滞留指数(RI)与肿瘤同期化疗疗效间的关系.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96个骨病灶,其中恶性84个,良性12个.99Tcm-MIBI显像对骨病灶的诊断灵敏度为96.43% (81/84),特异性为83.33%(10/12),阳性预测值为97.59% (81/83),阴性预测值为76.92%(10/13),约登指数为0.80.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骨转移患者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2±0.036与-0.384±0.067(t=2.367,P<0.05).骨转移灶99Tcm-MIBI的RI与患者化疗疗效呈正相关(rs=0.78,P<0.01).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对99Tcm-MDP骨显像不能定性骨病灶具有较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骨转移灶99Tcm-MIBI的RI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

  • 14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焦庆嵩;季发权;吉安平;柏凌;张杰;何平;杜明华

    目的 通过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8~61岁)SAPH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3补体、C4补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病理及影像学(CT、骨显像)资料.结果 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特征是皮肤损害和骨关节损害,其中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脓疱、脱屑及红斑;骨关节损害主要表现为胸锁关节骨肥厚、僵硬性脊柱骨肥厚、外周关节炎、骶髂关节炎.14例SAPHO患者中,ESR加快5例,CRP异常5例,C3补体异常3例,C4补体异常1例,HLA-B27均阴性.全身骨显像中,14例患者均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影,主要累及前胸壁,脊柱、骨盆和长骨次之.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骨质破坏、肥厚融合以及关节间隙变窄,其中对称性病变占多数.病理学检查中,9例表现为炎性反应,并不存在特异性.结论 SAPHO综合征是以皮肤、骨以及关节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全身骨显像可以早期发现全身骨损害,CT能够及时发现骨质变化以及关节软组织病变.

  • SPECT/CT及18F-NaF PET/CT骨显像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玲;陈跃

    骨关节炎(0A)是常见的骨关节病,是成人慢性疼痛甚至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OA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且加重了社会负担.早期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OA非常重要.SPECT/CT及18F-NaF PET/CT骨显像实现了骨代谢图像和解剖图像的融合,是早期诊断OA、指导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该文就其在OA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SPECT/CT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斌青;郭会利;张敏

    目的 探讨SPECT/CT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42.3±5.3)岁]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疼痛而解剖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行SPECT/CT显像探查原因.疼痛原因终诊断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及临床疗效作出,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计算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 SPECT/CT显像提示螺钉松动23例,椎间融合器无菌性炎性反应6例,撞击综合征9例,15例阴性.SPECT/CT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原因诊断的灵敏度为71.7%(38/53);对内固定器造成并发症诊断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38/38).结论 SPECT/CT显像在解剖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腰椎融合术后疼痛原因时,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多模式影像18 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影及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建强;曹春晓;杨琦;周凡;廖杰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18 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影及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患者72例行常规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同期(2周内)行18 F-FDG符合显影和MRI。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或两种以上影像技术( MRI、CT等)结果或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终结果,比较18 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像与MRI的诊断结果,每两种方法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自结果。结果72例患者中56人有脊柱转移,共探测到120个椎体转移,18 F-FDG符合显像探测脊柱转移瘤灵敏度为87.5%(49/56),特异性为81.3%(13/16)和准确性为86.1%(62/72);99mTc-MDP骨显像分别为85.7%(48/56),75.0%(12/16)和83.3%(60/72);MRI分别为94.6%(53/56);87.5%(14/16)和93.1%(67/72)。三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三种方法在120个转移瘤椎体的检出率分别是86.7%(104/120)、70.0%(84/120)和93.3%(112/120),99m Tc-MDP骨显像与18 F-FDG符合显像和MRI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18 F-FDG符合显像和MR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99m Tc-MDP骨显像一次成像便于整体评价全身骨病变,在肿瘤脊柱转移的筛查中仍是首选方法,18 F-FDG符合显影与MRI起鉴别诊断和重要补充的作用,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18F-FDG PET/CT和99Tcm-MDP骨扫描探测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志兴;吕宽;张珂;孔祥辉;郭慧敏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扫描在探测多发性骨髓瘤(MM)骨破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MM患者27例,全部行18 F-FDG PET/CT和99Tcm-MDP骨扫描,以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M RI)检查部位为限定范围,分别记录病灶骨质破坏的部位和数量,同时测量其大SUV值(SUVmax),并将二者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综合MRI和X线片结果判定.结果 综合MRI和X线片发现病灶共235处,其中18F-FDG PET/ CT发现227处(97%),骨扫描发现187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3,P<0.05);SUVmax为8.3±1.7(4.3 ~18.9).18F-FDG PET/CT和骨扫描的骨折发现率分别为100%(97/97)和90%(8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9,P<0.05).结论 18 F-FDG PET/CT对MM骨破坏病灶的探测优于99Tcm-MDP骨扫描.

  • 应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评价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巧玲;郭水洁;叶艳君;李盼盼;郭会利

    目的:探讨应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评价锝[99 Tc]-亚甲基二膦酸盐(Technetium[99 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 Tc-MDP)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2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18~70岁,中位数42.5岁;共涉及25个踝关节,其中双侧发病3例,单侧发病19例;9例有踝关节退行性改变,3例患侧踝关节有创伤病史,6例有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史,4例有长期饮酒史;22例患者的病变侧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6例有明显的活动障碍;按照Hepple分期法,Ⅰ期13踝 Ⅱ期9踝 Ⅲ期3踝;病程3个月至8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99 Tc-MDP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西门子Symbia-T6 SPECT-CT图像融合系统对所有患者行双踝关节SPECT扫描和同机CT扫描,观察坏死区面积及核素浓聚范围的变化,计算核素浓聚降低率[(治疗前核素浓聚范围值-治疗结束后6个月核素浓聚范围值)/治疗前核素浓聚范围值×100%].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踝关节疼痛程度和活动功能.结果:治疗前,CT图像示19例21踝距骨滑车关节面不光整,内上角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周围骨质硬化,胫骨关节面未见明显异常;3例4踝距骨滑车关节面可见广泛性的骨质硬化,关节面光整或欠光整,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距骨或胫距关节面下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边缘骨质硬化.SPECT-CT融合图像示22例25踝均可见距骨坏死区及周围硬化区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其中19例21踝可见距骨滑车内上角放射性核素局限性异常浓聚,3例4踝可见距骨滑车关节面广泛的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治疗前NRS疼痛评分(3.18±0.39)分,AOFAS评分(68.72±9.55)分.治疗结束后6个月,CT图像示19例22踝的距骨囊变区面积骨质硬化面积距骨坏死面积均减小,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坏死区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其中15例16踝核素浓聚降低率≥65%4例6踝核素浓聚降低率25%~65%;17例18踝NRS疼痛评分降低为1分,2例4踝NRS疼痛评分降低为2分;16例17踝AOFAS评分为(86.35±6.13)分,3例5踝AOFAS评分为(81.36±5.71)分.其余3例3踝CT图像显示坏死区面积未见明显改变;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其病变区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未见明显改变,核素浓聚降低率≤25%;NRS疼痛评分(3.33±0.21)分,AOFAS评分(72.33±5.57)分.结论:SPECT-CT融合图像上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的变化,可以准确反映距骨缺血性坏死区骨质代谢情况,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相符.SPECT-CT融合图像可作为99 Tc-MDP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疗效评价手段.

  • 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原子琦;公慧平

    目的 观察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给予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12周;对照组30例,应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吡啶治疗12周,以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有效率为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6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