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2例的护理

    作者:朱志英;廖培娇;雷阳阳

    血小板(PLT)飙升是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各种针对PLT增高的措施(如血小板单采术、口服羟基脲、阿司匹林等)在临床中证明是有效的,但若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其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甚至会引出更多的并发症.我们采用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联合药物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2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 机采血小板中白细胞碎片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蒋光明;张林杰;王保龙;叶书来;陈家萍;周建华;王敏;廖艳秋

    目的 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建立机采血小板(AP-PCs)中白细胞碎片(LFs)的定量检测方法,并探讨保存时间、是否过滤和PLT浓度等因素对LFs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格献血者67名,各采集AP-PCs 1个治疗剂量,并尽快留取标本.然后将每份标本分成6份,其中1份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另外5份分别于采集后4 h内、24、48、72、96 h时,分别在过滤前后和离心前后等不同状态下进行4次DNA抽提.然后运用RQ-PCR对所抽提DNA中人类白蛋白基因进行定量测定,并换算成白细胞当量(WBCs/μl).完整白细胞用FCM进行计数.LFs含量通过从总DNA含量中减去游离DNA含和完整白细胞含量而算出,比较不同保存时间组和过滤前后组间LFs含量的差别.并按照PLT浓度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不同PLT浓度组间过滤前LFs含量的差别.同时对PLT浓度和LFs含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AP-PCs标本中LFs含量均被成功检测.过滤前LFs含量在采集后4 h内、24、48、72、96 h分别为(31.4±17.6)、(47.5±25.3)、(100.7±53.5)、(89.5±47.2)和(16.1±7.8)WBCs/μl,过滤后分别为(16.9±8.7)、(24.3±12.2)、(83.1μ42.6)、(78.2±40.2)和(13.6±6.6)WBCs/μl,不同保存时间组间LF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472.756,P<0.01).LFs含量在采集后48 h内呈上升趋势,此后逐渐下降,其峰值出现在血小板采集后48~72 h之间.过滤前后LFs含差值在4 h内、24、48、72、96 h分别为14.5、23.2、17.6、11.3和2.5 WBCs/μl,过滤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9.216,P<0.05),其差值在48 h内较大,随后逐渐减小.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T浓度与LFs含量之间不呈相关关系,采集后4 h内、24、48、72、96 h相关系数rs分别为-0. 002、0. 015、0.027、0.042和0.037,P双侧均>0. 05.结论 RQ.PCR和FCM可用于AP-PCs中LFs的定量检测,AP-PCs中LFs含量受保存时间和过滤因素的影响,但不受PLT浓度的影响.

  • 创伤患者血小板增多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作者:崔健;吕鸿雁;张志国;栾广

    骨科创伤患者血小板增多的现象逐步引起临床上的重视,但关于增高的机制、规律、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处理方法尚未见明确的报道.我院对于血小板高于450×109 /L又急于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行血小板去除术,这种处理方法参考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我们总结了15例创伤合并血小板增多并行血小板去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常规资料,报道如下.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109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学军;刘小蕾;金洁萍;艾丽梅

    20世纪初血小板输注逆转了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风险[1],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随着机采单人份血小板制剂分离技术的成熟,血小板的输注已成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2],其疗效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

  • 急性血小板分离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海燕;丁正年;史宏伟;葛亚力;张媛;陈鑫

    目的 评价急性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35 ~ 64岁,BMI在正常范围,NYHA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急性Plt分离回输组(APP组).APP组在麻醉诱导后进行Plt分离回输,上一轮分离循环结束时立即回输浓缩红细胞和贫血小板血浆,同时进入下一轮分离循环,提取富Plt血浆(PRP)保存,并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Plt分离结束后肝素化前、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PRP回输前、术毕和术后24 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Plt激活前和激活后CD62p和PAC-1的表达水平,并于Plt分离结束后、PRP回输前检测APP组全血和PRP中Plt激活前和激活后CD62p和PAC-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APP组术毕时Plt激活前CD62p和PAC-1表达下调,Plt激活后CD62p和PAC-1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全血比较,PRP中Plt激活前CD62p和PAC-1表达下调,Plt激活后CD62p和PAC-1表达上调(P<0.01).结论 急性Plt分离不引起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Plt活化,而Plt回输可增强体内Plt活化功能.

  • 单人份血浆悬浮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凤绵;孙晓红;孟趁乔;王丽莎;冯雪;陈红霞;牛宏伟;韩卫;李玉秋;陈筱麟

    临床应用的血小板有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我国临床以单采血小板为主,随着临床对单采血小板需求量的飙升,血小板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凸出.因从单袋全血中提取单人份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低、输注过程繁琐、含有的白细胞多,反复输注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等,限制了手工血小板在临床应用.欧洲国家普遍输注混合浓缩血小板,甚至有些国家混合浓缩血小板在临床占有绝对的比例[1].为满足临床输注血小板的需求,综合利用手工采集全血中的血小板资源,进一步提升血小板的质量和更理想的提高手工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我们开展了利用汇集白膜层方法、用单人份男性献血者血浆作为悬浮介质、制备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研究,并与单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相对离心力对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贵汝;范恩勇;孙海英;杨增旺

    目的探讨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RCF)对浓缩血小板(platelets concentrate,PC)的影响.方法利用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根据相对离心力的不同,分为试验组(A、B、C、D4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试验组较正常对照组在血小板(PLT)含量、红细胞(RBC)混入量、残余白细胞(WBC)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离心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浓缩血小板的质量.

  •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86例献血反应分析

    作者:戴清;张艳

    目的对单采献血者出现的献血反应做出观察、分析、处理.方法采用随机统计学方法进行.结果 286例机采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6例,占机采者总数的2%.结论 6例献血反应者均为一过性低血钙反应,在补充钙剂后症状消失,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身体无任何影响 .

  • AMICUS机采血小板解聚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会霞;王婷;王作艳

    目的 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解聚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常规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观察采后血小板解聚不良情况,分析血小板解聚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采集流量越低、采后产品pH值越低越容易发生解聚不良(r=-0.143、-0.163,P<0.05).对于单量献血者,血小板解聚不良与采集时间无相关性,与循环血量有高度相关性(r=0.236,P<0.01);对于双量献血者,血小板解聚不良与循环血量无相关性,与采集时间有高度相关性(r=0.301,P<0.01).血小板解聚不良与再次穿刺有显著相关性(r=0.217,P<0.01).血小板解聚不良与献血者采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过程中是否发生献血反应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筛选献血者时,应尽量选择循环血量较低、血管条件较好、体质量较大的献血者,另外应保证一针穿刺成功率.从解聚不良的角度可以不必考虑献血者的采前血常规指标.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单采血小板静脉穿刺镇痛效果

    作者:赵会霞;单晓丽;高磊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单采血小板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95例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分为两组.A组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30 min,B组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1h,同一献血者的右臂设为实验组,左臂为对照组(穿刺位置涂抹等量的护手霜).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献血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A组50例献血者中显效20例,中效18例,有效率为76.00%,实验组、对照组镇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x2 =28.83,P<0.01).B组45例献血者中显效25例,中效13例,有效率为84.44%,实验组、对照组镇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x2=24.51,P<0.01).但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镇痛剂,为了减少献血者的等待时间实际工作中选择作用30 min即可.

  • 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周巧群;付红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6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轻、中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效果,同时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员招募具有积极意义.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单采术前后血液学指标观察

    作者:李乔;曾欣

    目的 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经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对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28例患者,检测血小板单采前及单采后2h血常规、生化及止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并分析比较.结果 28例患者血小板单采后2h:(1)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下降(P<0.01),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无明显变化(P>0.05).(2)血钾、血镁下降(P<0.05),血钙明显下降(P<0.01),血钠、氯、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3)APTT、PT明显延长(P<0.001),FIB含量增高(P<0.05).结论 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数量,疗效显著;但单采治疗后可出现血钾、镁、钙降低,APTT、PT时间延长,要密切监测生化及止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出血等不良后果出现.

  • 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雯;林英城

    目的:了解机采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的疗效.方法:对46例次在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机器自动采集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血小板计数升高,不影响化疗正常进行的占93.5%,出血控制率85%.结论: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好,能有效控制出血,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支持手段.

  • 50例多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胥琳琳;赵宏祥;任素玲;黄红亮

    目的 探讨献血者多次机采血小板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50名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大于或等于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分成2批,每批抽取清晨空腹全血5 mL,肝素钠抗凝,检测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全血切变率1、血浆切变率100、纤维蛋白原,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名献血者多次机采血小板后,其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全血切变率1、血浆切变率100、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1、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血浆切变率100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并未引起献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明显改变,对献血者身体健康并未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

  • 21例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变化的观察

    作者:赵宏祥;汪玲;黄红亮

    目的 探讨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1例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大于或等于5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抽取献血者全血3 mL,EDTA-K2抗凝,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各项参数的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例(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各项参数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除MCV、MCHC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V、MCHC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Ret%、Ret#接近正常参考值范围的上限.结论 适量多次捐献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可刺激骨髓红细胞的造血功能,使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比例略有所增加,但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明显不利影响.

  • 血液病患者两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吴建松;李新红;王霞平

    目的 探讨单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62例(256例次)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其中输注单采血小板患者39例为单采组,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患者23例为手工组,于输注前、输注后24 h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输注有效率、输血不良反应率、输注后24 h CCI和PP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手工分离血小板,应首选单采血小板输注.

  • 单采血小板者血小板计数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陈继勤;彭冬菊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者血小板计数不合格原因.方法 常规监测以EDTA-K2抗凝全血1 mL,全血模式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检测.结果 2 163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PLT减少有77例,其中真性PLT不合格50例,占64.9%;技术原因造成血小板减少23例,占29.9%;EDTA-PTCP 4例,占5.2%.结论 淘汰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真性PLT不合格为主,其次为技术原因造成的PLT假性减少,而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所占比例较低.

  • 血小板添加液保存血小板的体外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丽琼;郭永建;卓孝福

    血小板添加液(PAS)是用合成的晶体液部分代替血小板制品中的血浆来保存血小板.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浓缩血小板都是悬浮在200~250 mL自体血浆中来贮存的.与保存在血浆中的血小板相比,用血小板添加液保存血小板具有诸多优点.由于血小板添加液中血浆比例减少,使过敏反应和输血反应减少,避免大量血浆输入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循环超负荷.

  • 碳酸钙口服片和碳酸钙咀嚼片对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Ca2+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熊恺轩;孙革;卢亮;张艳艳;庄乃保;何彩明

    目的 探讨碳酸钙口服片和咀嚼片对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Ca2+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6年6月15日至7月15日,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的76例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3组:碳酸钙口服片组(n=27,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D3片1片),碳酸钙咀嚼片组(n=25,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1片)非未补钙组(n=24,机采前未服用任何补钙制剂).采用MCS+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3组献血者血小板.并且分别于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前20 min),机采开始时,机采过程中(机采开始后约30 min),机采结束时,留取献血者静脉血5 mL.分别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献血者的血清Ca2+和PTH水平.于血小板机采结束后,向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血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所服用碳酸钙制剂的满意度.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献血者在血小板机采不同时间点的血清Ca2+和PTH水平,以及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血者对碳酸钙制剂的满意率.3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开始时,3组献血者的血清Ca2+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过程中,碳酸钙口服片组、碳酸钙咀嚼片组及未补钙组献血者的血清Ca2+水平分别为(2.26±0.06)mmol/L、(2.28±0.04) mmol/L和(2.24±0.06)m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P=0.04);碳酸钙口服片组与碳酸钙咀嚼片组,碳酸钙口服片组与未补钙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0.36);碳酸钙咀嚼片组与未补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采完成时,3组献血者的血清Ca2+水平分别为(2.25±0.06) mmol/L、(2.26±0.04) mmol/L和(2.17±0.05)m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9,P<0.01);其中,碳酸钙口服片组和碳酸钙咀嚼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但是均高于未补钙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小板机采前、机采开始时,3组献血者的血清PTH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过程中,碳酸钙口服片组、碳酸钙咀嚼片组及未补钙组献血者的血清PTH水平分别为(110±21)pg/L、(102±26) pg/L和(161±40) pg/L;碳酸钙口服片组与碳酸钙咀嚼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但是均低于未补钙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采完成时,3组献血者血清PTH水平分别为(95±23)pg/L、(91±25)pg/L和(147±38)pg/L;碳酸钙口服片组与碳酸钙咀嚼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是均低于未补钙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本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2份,均填写完整并收回.碳酸钙咀嚼片组献血者对碳酸钙制剂的满意率为92.0%(23/25),高于碳酸钙口服片组的59.3%(16/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42,P<0.01).结论 血小板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咀嚼片,可使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于机采过程中及机采结束后血清Ca2+和PTH水平保持稳定.碳酸钙咀嚼片口感良好,服用方便,可用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使用.

  • 单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

    作者:杨世明;张勇萍;田榆;潘晓莉;陈晨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的计数变化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在-80℃保存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输注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观察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及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输注单采冰冻血小板和单采新鲜血小板均有明显止血疗效,冰冻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87.5%,对外科手术中大出血患者的输注有效率达100%;新鲜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冰冻血小板有明显止血疗效,适合在手术或急症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大出血的及时治疗性输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