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转归

    作者:王道红;李异明;黄辉文;张露

    目的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送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治疗,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共转运危重新生几303例,转运病种前三例分别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共占72.9%)其中274例治愈出院占90.4%,死亡7例,占2.31%.结论先稳定病情是转运成功的关键,新生儿科专业医务人员全程参与,途中及时救治,与基层医院良好的业务合作必不可少.

  •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检查安全转运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杨丽珍;符春花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预见性护理.方法 对65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转运前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取了准确的处理措施.结果 65例患者中有2例途中出现危急情况,经有效处理,患者均能安全转运.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安全转运是较好的方法.

  • 区域性早产儿转运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作者:吴慧;杨基龙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对区域性早产儿转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通过临床路径转入我院的早产儿为转运组75例,未通过临床路径转入我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21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转运组早产儿入院时龄短于对照组[(3.11±3.08) h vs (6.38±6.75) h,P<0.05];两组各并发症比较,转运组的低体温(1.3%vs 38.1%)、低血糖(24.0%vs 66.7%)、呼吸困难(21.3%vs 57.1%)、心率异常(0 vs 28.6%)及低氧血症(12.0%vs 52.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转运组住院费用少[(9280±10873)元vs (23767±29155)元,P<0.05],住院时间短[(11.49±10.90) d vs (22.52±21.71) d,P<0.05];治愈好转率,转运组高于对照组(96.0%vs 71.4%,P<0.05)。结论在区域性早产儿转运中应用临床路径能提高危重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使社会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

  • 急性心肌梗死长途院间转运行PCI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作者:廖尚宇;傅强

    目的 评估从没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设备的医院转运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珠江医院2001年6月到2007年6月收治的239例从下级医院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胸痛发作12 h以内就诊于当地医院,经直接转入我院行PCI,根据转运距离远近分为两组,A组(车程在60 min内,n=130)和B组(车程超过60 min,n=109).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从胸痛到血管开通时间延误、近期预后和住院时间等情况,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通过转运,在转运过程中无死亡和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转运时间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为(44.68±8.44)min,B组为(192.04±71.89)min,P<0.01)).转运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率、TIMI 3级血流恢复情况以及院内死亡和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两组MACE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进行长距离的转运未增加转运、住院和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在我国,有效和安全的长途转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可以推动PCI治疗进一步发展.

  • 急诊创伤患者辅助检查的风险评估

    作者:王一芬;陈国琴;沈小飞;陆海红;许海霞

    目的 评估急诊创伤患者辅助检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 收集1652例急诊创伤病例的相关资料,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 在1652例急诊创伤患者中,55.75%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阳性率为36.81%,37.71%的患者进行CT检查,阳性率为21.52%,27.54%的患者进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23.52%.结论 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辅助检查的转运,必须严格做好风险评估.

  •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转运

    作者:王玉花;孔燕;李瑞

    重度颅脑损伤常合并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伤情复杂,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 [1].在发病初期给予快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是确保专科治疗成功和预后好坏的关键.现将我院 2002年 7月~ 2004年 7月通过" 120"急救系统接诊的 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转运护理总结如下.

  • 一种医院内部化验标本转运箱的设计方案

    作者:汤明荣;王燕;宋敏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1],医院内部生物标本转运应符合"防水、保温、抗震动、避免太阳直射"等安全要求[2-4].但由于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比较适合的、简易的"医院内部化验标本转运箱",因此,许多医院采用家用的塑料罐转运院内化验标本,甚至有些不自觉的工勤人员直接将血标本从病区运送至化验室,此类现象存在着严重的标本破损及交叉感染的危害.

  • 院前急救与转运中应用口咽通气管的价值分析

    作者:刘猛丽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石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在院前急救中需辅助通气的患者64例,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病情分为口咽通气管组(34例)和紧闭式氧气吸入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辅助通气开置时间、置入时间、1次置入成功率,SpO2上升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胃内容物误吸率。结果紧闭式氧气吸入组的SpO2上升时间为(301.5±38.4)s ,明显优于口咽通气组患者(124.6±26.5)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紧闭式氧气吸入组开置时间和置入时间分别为(77.8±9.6)s、(258.9±88.6)s ,口咽通气组分别为(13.5±7.1)s、(146.4±25.6)s ,口咽通气组明显优于紧闭式氧气吸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闭式氧气吸入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胃内容物误吸率分别为26.7%、10.0%,口咽通气组分别为35.3%、11.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需辅助通气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患者实施口咽通气操作可有效缩短开置时间、置入时间、SpO2上升时间、1次置入成功率较高,继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丙戊酸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盼盼;宋沧桑;杜一民;张阳;陆维;包金颖

    目的:了解丙戊酸(VPA)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VPA的代谢、转运和效应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对其药效影响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VPA的药效受药物代谢相关基因、转运基因和效应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药物代谢酶中葡糖醛酸的代谢途径中的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1A6和UGT2B7基因多态性对VPA药效学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线粒体内的β-氧化途径和细胞色素P450(CYP)(主要为CYP2C9、CYP2C19、CYP2A6和CYP2B6)介导的氧化途径是引起患者给予VPA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转运基因和效应通路相关基因对VPA药效的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尚缺乏临床对照试验和临床终点数据为VPA相关基因组学指导个体化给药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随着VPA药物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更多的功能基因和特性的明确将推动VPA个体化给药的实现,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与吸收研究

    作者:罗明琍;黄松;吴新荣

    目的:研究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在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与吸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分别考察50、100、200 μmol/L的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双向(AP→BL、BL→AP)转运;并通过两药配伍同时混合转运与两药单独转运比较,考察两药转运的相互作用.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根皮苷AP→BL和BL→AP的Papp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3-羟基根皮苷AP→BL的Papp有下降趋势,BL→Ap的Papp却略有上升趋势.与单独转运比较,混合转运中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的转运量和Papp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根皮苷和3-羟基根皮苷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状况良好,两药配伍转运时存在竞争性抑制.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体外跨膜转运试验

    作者:彭忠田;谭德明;黄顺玲;朱平安;刘菲

    目的:探讨纳米化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细胞内浓度和渗透率的影响.方法:取HBI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BIG-PBCA-NP),以OSG7701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首先采用MTT法检测HBIG-PBCA-NP和HBIG在试验浓度下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再分别对细胞加入HBIG-PBCA-NP和HBIG处理后HBIG的胞内浓度和HBIG渗透率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对比考察.结果:HBIG-PBCA-NP和HBIG在试验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作用;HBIG-PBCA-NP组的HBIG胞内浓度和HBIG渗透率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HBIG组(P<0.05或P<0.01).结论:HBIG纳米化能增强HBIG的细胞渗透能力,提高HBIG的胞内浓度.

  • 地震后送伤员的救治和护理

    作者:马开兰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使当地的民众遭受了极其惨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媒体报道死亡6万9千余人,另有l万7千余人失踪.大量伤员从灾区转运到重庆、广州、云南等周边大城市,使其得到了有效的救治.2008年5月18日至2008年5月26日我科共收治18例灾区伤员,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 新生患儿转运网络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覃世文;李华强;史源;曾小奇

    目的建立新生患儿转运网络,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降低新生患儿病死率.方法在西南地区首先建立新生患儿转运网络,覆盖重庆及周边地区.转运时具体包括: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建立静脉通道,留置胃管,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皮肤粘膜颜色及意识情况,随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通过新生患儿转运网络的建立 ,危重新生患儿的救治达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结论建立新生患儿转运网络对加强危重新生患儿的救治,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提高基层医院救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转运 网络
  • 重症患儿院间体外膜肺氧合转运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尹德成;赵喆;刘颖悦;张晓娟;高海涛;洪小杨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CMO)转运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八一儿童医院通过儿科ECMO转运网络与302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西北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合作完成ECMO转运的15例危重患儿的病例(院外转运组具体病情及带机转运指征由八一儿童医院PICU、儿童心脏科与合作医院的PICU、新生儿科等科室共同确认),与同期完成的38例本院院内ECMO操作病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等指标,评估ECMO转运对患儿治疗的影响.结果 15例ECMO转运患儿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心脏支持6例,呼吸支持9例,年龄16 d至12岁;体质量3~47 kg;共有11例成功脱离ECMO,总撤机率73.3%,存活出院10例,存活率66.7%;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33.3%.同期院内ECMO患儿共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循环支持10例,呼吸支持28例;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31.6%;26例成功撤机,总撤机率68.4%,存活出院22例,存活率57.9%.转运组患儿存活率高于院内支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 vs 57.9%,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 vs 31.6%.P>0.05],转运距离的增加不构成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结论 成熟规范的重症患儿ECMO转运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较之院内ECMO操作来说不会增加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 火车转运汶川地震伤员的运前准备与途中救护

    作者:屈纪富;孙激;张雷;王静;文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其中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当地和外援的医疗机构力量远远不能在现场完成如此短时间出现的批量伤员救治任务,因此,在医疗需求极度超负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外界力量,有效分流转运过度密集的伤员,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急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和新的课题.作为重庆市火车专列转运医疗队成员和专家组组长,笔者连续3次(共3 d)参加火车专列转运地震灾区伤员(共计764人)工作,现报告如下.

  • 利用三级妇幼保健网实施危重新生儿转运

    作者:杜德勤

    目的利用我市现有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实施危重新生儿转运,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及改善预后.方法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为基础,与我市中心卫生院建立绿色通道,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转诊新生儿182例,早产儿109例(占59.9%),其中胎龄31~34周29例,出生体重<1 500g 11例,病种以呼吸道系统疾病为主.3年共出诊163次,参与复苏抢救78次.结果转诊病人逐年增多,182例新生儿中治愈164例(治愈率90.1%),家属放弃治疗12例,死亡6例.结论实施危重新生儿三级转诊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生命的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早产儿尽早转运,重视转运前急救是转运成功的保证;提倡胎儿于宫内时转运,以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 牛磺酸对妊娠期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

    作者:葛万文;李菊香;袁国强;王东萍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缩宫素预收缩的妊娠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观察累积加入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缩宫素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妊娠期、足月临产小鼠子宫平滑肌中牛磺酸水平变化.结果 牛磺酸(5×10-3~4×10-2 mol/L)对缩宫素(0.005 U/L)诱导的妊娠期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平均大抑制效应(Emax)值为(40.72±3.69)%;牛磺酸选择性转运抑制剂β-丙氨酸(7×10-2 mol/L)竞争性拮抗牛磺酸对妊娠期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牛磺酸(5×10-3~4×10-3 mol/L)对未孕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也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弱于妊娠组,Emax值为(26.63±3.58)%.妊娠期小鼠子宫平滑肌中牛磺酸水平自中孕期开始显著降低,晚孕期后则逐渐回升.结论 牛磺酸可能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介导的胞外Ca2+内流对孕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 地震中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探讨

    作者:李傲霜;张瑛;邓江川;杨曙光;景彦辉;秦峰;唐爽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绵阳市受到了极大影响.本院作为绵阳市的妇产科中心,除了对本地区的孕产妇进行治疗外,还承接了极重灾区北川、江油、安县等地转运来的孕产妇的救治任务.现将在地震期间进行的用局麻加静脉强化麻醉所实施的剖宫产手术87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作者:易明;饶钒;谭艳鸣;段娓;张晓红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寻求对颅内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颅内出血和未发生颅内出血的病例进行20个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部分影响颅内出血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26例进入项目组的早产儿中,共有264例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新生儿转运网络、开展综合主动转运模式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保护因素;本研究发现是否基层医院转运成为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14例早产儿中共有142例发生颅内出血,其中有88例为348例基层医院中转运,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5.29%,与本院转运的366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院于2012年1月开始建立完善新生儿转运网络,实施综合主动转运模式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12例早产儿中共有122例发生颅内出血,其中有75例为490例基层医院中转运,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5.31%,与本院转运的522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建立新生儿转运网络,开展综合主动转运模式前、后基层医院转运早产儿中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新生儿三级网络转运系统,采取综合主动型转运模式,可有效降低区域内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 70例转院患儿临床追踪分析

    作者:余霞辉;马小艳;邓骥

    市、县二级综合医院与教学医院、省级医院等三甲医院相比,儿科在诊疗水平和医疗设备方面存在差距,常有危急重症或疑难患儿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为了解患儿转诊的原因,及时快速做好转运,现将本科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转院的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997 条记录 41/50 页 « 12...38394041424344...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