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脏黏液小管和梭形细胞癌1例

    作者:曹尚超;叶慧义;王伟;宋志刚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7岁,因腰部不适行B超检查,发现左侧肾脏肿瘤,无肉眼血尿,身体状况良好.MRI示左肾中下极实质内4.0cm×4.2cm×4.2cm类圆形等T1稍长及稍短T2信号块影,边界清晰,突出于肾脏轮廓外,横断面观察呈楔形向外突出(图l、2);反相位未见异常信号改变;DWI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皮质期无强化,髓质期及平衡期持续充填中度强化,包膜显示清晰完整(图3~5),肾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意见:左肾血供不丰富肿瘤,考虑:恶性,肾癌(非透明肾细胞癌)可能性大.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初探

    作者:孙军;邢伟;陈杰;丁玖乐;曹赟杰;陈铜兵;邢士军

    目的 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the kindey,MTSCC-K)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5例经病理证实的MTSCC-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同时接受常规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增强前、后(皮质期、实质期)肿瘤的CT值与MR信号强度及肿瘤与正常肾皮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算肿瘤MR强化率. 结果 5例MTSCC-K位于右肾2例,左肾3例;大径3.2~7.1 cm;5例均为类圆形;4例有假包膜;5例边界清楚;3例有坏死囊变;1例有钙化;5例均无出血及脂肪,无周围侵犯.平扫:CT呈等密度或等、低密度,T1WI以等信号或等、高信号为主,T2WI呈等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实性成分DWI图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平扫、皮质期及实质期肿瘤平均CT值分别为32.6、46.5、66.5 HU,肿瘤与正常肾皮质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3×10-3、2.31×10-3 mm2/s,皮质期、实质期肿瘤平均MR强化率分别为32.7%、104.9%. 结论 MTSCC-K的影像学特点为形态规则,有假包膜,边界清楚,部分有坏死囊变及钙化,无周围侵犯,恶性征象少,平扫CT呈等密度或等、低密度,T1WI以等信号或等、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晓霞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e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K)为低度恶性肾脏上皮肿瘤,是肾细胞癌的一种亚型,临床较为罕见,诊断困难.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MTSCC-K 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维娜;李赟;郭莉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报告1例左肾MTSCC合并肾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临床症状明显,肿瘤边界清楚,合并肾盂输尿管蕈复畸形.镜下表现肿瘤由紧密排列的小管构成,细胞异型性小,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间质并见梭形细胞区域.黏液样间质Alcian blue染色阳性.上皮样细胞区CK(+),EMA(+),AE1/AE3(+),Vimentin(+).行肾癌根治术后恢复良好,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脏MTSCC是一类低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组织形态温和,合并发育畸形者罕见.肿瘤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极少囊性变和坏死.预后较好,可长期生存.少数病例发生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早期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 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邰艳红;韦立新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表型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1岁,因无痛性血尿2周于2007年5月18日入院行肾癌切除术.肿物3cm×2cm×2cm,界限清,切面灰白,质软,镜下可见索状、小管状和束状3种结构;肿瘤细胞为立方形和梭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肿瘤细胞表达CKpan、CK7、P504S、Vimentin.结论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须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研究分析

    作者:秦振邦;王冬冬;杨盼;杜娥;徐勇;乔宝民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MTSCCa的认识.方法:对5例确诊的MTSC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女3例,体检发现肾脏占位病变4例,肉眼血尿伴患侧输尿管梗阻1例.结果:MTSCCa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多于体检时发现,或仅伴有腰痛、血尿.B超示肾实质中低回声,内可探及少量血流.CT示肾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延迟强化.5例患者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肾切除术且顺利完成,术后病理示梭形及小管状排列的细胞,间质富含淡染黏液,免疫组化结果多样.随访5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MTSCCa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肾肿瘤类型,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多数病人预后较好.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讨论

    作者:杜辉;王占东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光学显微镜下见肿瘤无包膜,但与肾组织之间存在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巢片状,巢内细胞排列成管状、梁状、索状和实性,管状结构互相连接或沟通,漂浮于黏液样基质中,部分小管管腔塌陷或不明显,逐渐移行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部分胞质透明,间质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出血钙化.免疫表型: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显示CK阳性,Viminten阳性,CD34 、CD56、AFP均阴性.病理诊断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结论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需注意与集合管癌、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后肾腺瘤等多种肾脏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作者:沈艳莹;刘强;许雁萍;殷晓璐

    目的 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 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 (1) 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 (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 中均呈阴性反应.(2) FISH结果显示:10例 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 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仁亚;曾涛;刘飞飞;任玉波;M Joe Ma;马洪军;许俊龙;赵丽华;刘建丽;林凡忠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 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桂芳;张学平;史传兵;施前进

    目的 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Xp11.2 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TSCC伴Xp11.2 RCC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60岁,增强CT检查示左肾中极见一直径约2.3 cm的圆形低密度区,界清.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两种不同的形态组成:梭形细胞区和乳头状区.梭形细胞区肿瘤细胞梭形,胞质红染,可见紧密排列的小管结构;乳头状区肿瘤细胞乳头状排列,可见大量透明细胞及砂粒体.免疫表型:两种区域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K7、CK19、RCC、CD10,乳头状区肿瘤细胞表达TFE3.结论 MTSCC及Xp1 1.2 RCC均是临床少见的肿瘤,两种肿瘤组成的混合型肾细胞癌罕见.诊断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亚娟;鲁萍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例.结果 肿瘤大径范围3.3~6.5 cm,平均4.86 cm.发生于右侧3例,左侧2例.2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界限清楚.3例为经典型,1例富于管状结构,1例富于梭形细胞.此外,含有比例不等的泡沫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坏死区域.细胞核无多形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标记CD10、CD15、CK7、CK19、EMA、AMACR的阳性率分别为0、20%、80%、80%、100%、1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均存活.结论 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欣;骆莉莉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切面灰白,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2种形态,一种是管状或巢状结构,肿瘤部分呈弯曲的互相交织的管状,条索状,管腔细长,瘤细胞呈巢状漂浮于黏液状背景中;另一种为梭形细胞区,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不表达CD15、高分子角蛋白抗体、抗人黑素细胞单克隆抗体。随访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具有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结构,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毅;贾占奎;罗彬杰;张二伟;李松超;王军;丁亚飞;杨锦建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MTSC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例病理证实的肾脏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MTSCC的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51~59岁;临床表现:肉眼血尿1例,肾周血肿1例,体检发现1例.CT增强检查呈轻中度强化,肿瘤直径为4.8~14.7 cm,平均8.6 cm;肿瘤分期:pT1bN0M0期2例,pT2bN0M0期1例;3例患者均行患侧肾根治切除术,术后见肿瘤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边界清楚,无包膜.镜下可见小管状、梭形细胞和黏液样细胞.术后均未行其他抗肿瘤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MTSCC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低的肾脏肿瘤,预后较好;术前CT、MRI等检查结果对诊断有提示作用,由于MTSCC患者术后复发少见,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且对于T1b期患者肾部分切除手术应作为优先治疗方式.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郑甦;冯建丽;王楠斌;蔡媛;车潇良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起源、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应用Eli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术后随访相关情况.结果:镜下瘤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呈狭长小管状、索状排列和弥漫的梭形细胞几种结构紧密排列在黏液样基质中构成,部分迷路乳头状结构,梭形细胞区较少,似平滑肌瘤.瘤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小,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瘤细胞CK、vimentin+,CD10、CD15-,CK34βE12、CK7、CK19在迷路样区域+,在索状、小管状区域-,迷路样区域Ki-67指数高,达4%.患者行肿瘤及部分肾切除术,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5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TSCC是肾原发性罕见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不定,可能起源于多种组织.肿瘤局部切除的预后不确定.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伟;俞洵宗;王炜;刘小玲

    目的 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2例肾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6岁和54岁.1例固体检被发现,另1例因贫血就诊.病理检查:肉眼瘤组织切面呈实性、灰白色,边界多清楚.未见囊性变.镜下瘤组织由多少不一的小管状和梭形细胞区构成,间质富含黏液.瘤细胞部分呈立方状,胞浆透明或弱嗜酸颗粒状,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相少见.部分细胞梭形,束状或编织样排列,似平滑肌瘤.1例以立方状细胞成分为主,另1例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免疫组织化学:2例瘤细胞均呈CK(AE1/AE3)、EMA、Vimentin阳性,其中1例并呈Syn局灶阳性;而desmin、CgA、S-100、SMA、CD117、CD34、CD10、HMB45、p53、ER及PR均阴性,Ki67指数均小于1%;术后分别随访7月和11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罕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时需与其他肾肿瘤鉴别.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表现

    作者:张京刚;邢伟;邱建国;陈杰;孙军;丁玖乐;顾正章;卢海涛

    目的 总结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TSCC的CT表现.男6例,年龄为45 ~ 77岁,中位年龄52岁,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肿瘤内部密度,强化,周边侵犯及转移等表现.结果 左肾4例,右肾2例,大径在3.1~11.2 cm之间.4例病灶密度欠均匀,以等低密度为主,其中3例病灶内见点片状高密度出血,2例呈均匀低密度.6例MTSCC病灶主体均位于肾内,其中3例有包膜.平扫时肿瘤的CT均值为33.4 HU,增强后肾皮质期、髓质期和延迟期分别为44.8 HU,57.1 HU,68.0 HU.6例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MTSCC的CT表现有一些特征性,平扫密度不均匀,常伴囊变、出血,病灶主要位于肾内且有包膜,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然后呈渐进性强化,这些CT表现对提高该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

    作者:黄爱娜;韩希年;陆健;张学琴;缪小芬;张涛;李敏达;杨道华;刘胜楠

    目的 提高对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49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CT密度、MRI信号、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与程度、肾周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位于左肾,1例位于右肾;均呈类圆形,长径1.5~7.5cm,与肾组织分界清,3例有假包膜.CT平扫1例呈稍高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3例呈等密度,其中2例有钙化,1例有囊变.2例行MRI检查者,T1WI上1例呈稍低信号为主伴有更低信号,1例基本呈等信号,T2 WI上1例呈稍高-高信号,另1例呈稍高-高信号为主夹杂少许低信号.CT、MRI三期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均明显低于肾皮质,3例皮髓期、实质期其内见点状或小片絮状轻度强化,2例皮髓期、实质期呈较均匀轻度强化,排泄期均呈持续性强化.5例均无肾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皮髓期、实质期其内小点状及片絮状强化及排泄期持续性强化的强化方式可能对它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梅;孙琦;王益华;李志文;周强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MTSC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MTSCC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构成,小管间为淡染的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呈立方形和梭形,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小,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在黏液性间质中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CK18, CK8/18和波形蛋白,Ki-67增殖指数<5%。结论:MTSCC是一种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明确该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

    作者:张晓宝;钟群;赵春雷;陈思

    #

  • 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余浪;安珂;梁国标;李浩;杜江;宋先初;付梓峰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1例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女,54岁.因左侧腰部疼痛就诊,CT检查提示左肾下极见大小约44 mm×37 mm×31 mm团块样影.结果: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P-CK(+),EMA(+),CD68(PGM1)(-),CK7(+),CAM5.2(-),PAX-8(+),CK20(-),Inhibin-a(-),RCC(-),Vim-entin(+),CD10(-).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类罕见的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相对较好,治疗方法目前主张手术治疗,但术后仍需注意规律随访.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