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许凤英;李琴;夏立;黄丽新;周玲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动静脉内瘘栓塞治疗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分别采用单纯尿激酶与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栓塞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再通率、再栓塞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溶栓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尿激酶。

  • 低分子肝素钠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

    作者:薛寒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 AECOPD )合并2型糖尿病( T2 DM )的临床疗效并对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0月-2014年4月115例AECOPD合并T2 DM患者并据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抗炎、解痉、氧疗治疗,研究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7 d内,研究组改气管切开有创通气比例(29.5%)低于对照组(44.4%)(χ2=2.756 P=0.097)。对照组有2例(3.8%)并发急性肺栓塞死亡,研究组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治疗7 d后PaO2(81.0±7.9)mmHg、PaCO2(41.5±5.2)mmHg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77.8±7.5)mmHg、(44.0±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aPTT(38.2±5.9)s显著高于对照组(35.9±5.2)s,D二聚体水平(185.8±42.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204.4±4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IL-8(32.7±13.1)pg/ml、TNFα(97.9±18.4)pg/ml、CRP(43.3±14.8)mg/L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4±14.2)pg/ml、(105.2±20.1)pg/ml、(50.2±17.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DPD合并T2 DM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改善机体高凝状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提高肺部氧合功能,降低病死率。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祗兰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2月~2017年3月78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单用硫酸镁治疗,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疾病转归率,母婴妊娠结局,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监测值、血浆D-二聚体.结果 综合组患者疾病转归率高于对照组;综合组母婴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血压监测值、血浆D-二聚体相近,干预后综合组血压监测值、血浆D-二聚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在联合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收效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改善母婴预后.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武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予以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缓解时间、ST-T恢复正常时间、酶峰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心绞痛间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辅助治疗心肌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近期复发率.

  • 低分子肝素钠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前DVT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杨超群;黄泉川;周博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前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术前阿司匹林联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观察组采取术前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对比治疗后两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及血常规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PT、APTT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有较好效果,且对术前DVT治疗有一定作用.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王兴文;冯清春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6例首次发病6~72 h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8)及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两组均同时予口服拜阿司匹林,并酌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均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头颅CT等.结果 治疗14 d后,NIHSS及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基底节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出现血纤维蛋白原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三联抗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合并消化道出血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左丽明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波立维双重抗血小板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过程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估,提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少误诊漏诊,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心内科被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期间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波立维片75 mg/d、低分子肝素钠针每12 h皮下注射5000U,三联抗栓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处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19例患者年龄62~75岁,平均68岁;女11例(57.9%),男8例(42.1%);低体重14例(73.7%),超重5例(26.3%);糖尿病史11例(57.9%),高血压病史13例(68.4%);症状:腹部烧灼感、堵塞沉重感、胸闷、心悸、头晕、出汗)17例(89.5%),输血2例(10.5%);治愈18例(94.7%),死亡1例(5.3%).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三联抗栓时合并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低,但发病急,易与心绞痛混淆,需及时发现,立即停用抗栓药物,积极补液、止血、保护胃黏膜治疗,且胃黏膜愈合快,预后良好,对于高龄、女性、低体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抗栓治疗要做到个体化,权衡利弊.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陶芳;骆骏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歇性充气装置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530例产妇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5例.治疗组术后常规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处理.结果 对照组发生下肢DVT 12例(4.52%),治疗组DVT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群中,高风险的因素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结论 剖宫产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歇性充气装置,抗血栓形成作用可靠,明显减少了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术后出血的倾向和产后出血的风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与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以鉴;梁中抻;温泉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晴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与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90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并对伴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用晴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与氯呲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均连续15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DS评分、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59±5.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3±4.05)(P<0.01);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晴尔联合低分子肝索钠与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且安全的作用,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恶化,未发现不良反应,而且依从性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 低分子肝素钠在心脏病换瓣术后妊娠早期的应用探讨

    作者:严坤;黄东霞;黄夏铎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心脏病换瓣术后妊娠早期的应用.方法 本文选取55例心脏病换瓣术后孕妇,在妊娠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简称治疗组),并随机选取55例心脏病换瓣术后孕妇,在妊娠早期使用华法林作为对照(简称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55例,发现胎儿畸形2例,发生率3.63%;自然流产4例,发生率7.27%抗凝效果良好45例,占81.81%,1例出现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而重新换瓣并终止妊娠,发生率1.81%,.对照组55例,发现胎儿畸形8例,发生率14.55%;自然流产12例,发生率21.81%;抗凝效果良好53例,占96.36%;未发现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病例.两组在胎儿畸形和自然流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脏病换瓣术后妊娠早期抗凝剂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胎儿致畸率及自然流产相对较低,但抗凝效果及导致孕妇心脏瓣膜功能障碍华法令稍优于低分子肝素钠.故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在妊娠早期抗凝剂选择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胎儿畸形率及自然流产率,对母婴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 低分子肝素钠对重症肺心病患者治疗疗效体会

    作者:孙满媛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的效果,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肺部功能复常时间分别为(9.47±4.10)d、(12.33±2.1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则相对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4.36、11.53、13.28,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肺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预后提升.

  • 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作者:谭美红;张曦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利尿、祛痰、平喘、保持呼吸功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吴怀球;张卫东;彭敏恋;江刚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利伐沙班组3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0、20及30天亚组右心室大短轴、右心室大短轴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值明显降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明显增加,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NT-proBNP值在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0、20和30天显著降低,PO2值在治疗后第10、20天明显升高,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二聚体在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治疗后10d明显增高,利伐沙班组更明显,而在治疗后20、30 d降低,利伐沙班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具有临床实施与推广应用价值.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雷琳;杨薇

    不稳定心绞痛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性猝死,我科运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

    作者:刘志郎;邵亚丽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及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荆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麝香保心丸,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 在血液透析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对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磷代谢的影响——附24例报告

    作者:韦芳宁;黄雄亮

    目的:初步研究在血液透析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对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磷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在血液透析中使用抗凝血药的不同,将48例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24例为低分子肝素钠组,余24例采用肝素钠抗凝为肝素钠组.2组均为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观察期为4个月.比较2组的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血液透析4个月后,肝素钠组全身皮肤瘙痒、骨痛消失分别为12例(50%)和18例(75%),血磷、血甲状旁腺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而低分子肝素钠组全身瘙痒、骨痛症状消失分别为19例(79%)和23例(96%),血磷及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肝素钠组比较,低分子肝素钠组的出血发生率较低(P<0.01).结论:对于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可以改善患者的高磷血症.

  • 低分子肝素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附42例分析

    作者:弓向荣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UA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雷米普利5 mg/d,阿司匹林0.1g/d,氟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7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IU,每12 h 1次,腹部皮下注射,程7日.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的不良反应轻.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可减轻UA患者的内皮损伤,改善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轻.

  • 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药物治疗

    作者:吴大玮;耿治英

    1 引言抗凝治疗是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同时利用机体自身纤维蛋白溶解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对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无论是否给予溶栓治疗,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应常规给予抗凝治疗.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在等待诊断检查结果期间,即可安排使用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多采用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和华法林.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海宏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 肺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PaCO2水平较低,PaO2水平较高,FEV1%pred、FEV1/FVC较高,红细胞比容、D-D水平、APTT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志华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5至2015.5间诊疗的5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抽取26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单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总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实验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0.6±0.2,而对照组则为1.9±0.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疗效为73.08%、实验组患者治疗总疗效为96.30%,两组患者治疗总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促进临床总疗效的提升,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668 条记录 26/34 页 « 12...23242526272829...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