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等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手术目的是将体循环静脉血不经过右心室直接引流入肺动脉,从而在生理上恢复正常血流[1-3].目前以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EC-TCPC)为佳方式.研究表明,此术式若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则可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2,3].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4年3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16例,现将手术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经验
2008年11月我院成功为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体外循环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自1971年首次报道Fontan手术应用临床以来,该术式经过不断改良,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不能进行双心室矫治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因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该类术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手术方式,并且也有了较大发展.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ECTCPC)由于其良好的治疗结果及相对简单的手术操作,被认为是目前好的右心旁路手术.现就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非体外循环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我们为6例病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心外管道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现报道如下 治疗效果 -
右室双出口15例治疗体会
自1991年8月至2000年5月,针对不同病理解剖特点,我们采用相应的不同手术方案行右室双出口(DORV)矫治术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5例病人中男8例,女7例;年龄3~19岁。按Van Praagh对先心病的三节段命名法及Steward对该畸形室间隔缺损(VSD)位置的分类见表1。注:SDD-心房正位,心室右襻,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右后方;ILL-心房反位,心室左襻,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左前方;SDL-心房正位,心室右襻,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左前方;ILD-心房反位,心室左襻,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右后方 全组均伴有右室流出道梗阻,合并其他畸形还有房间隔缺损3例、单心房1例、中度三尖瓣反流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并列左心耳3例、并列右心耳1例。 手术方法均在全身中度低温(25~26℃)体外循环下施术。右室流出道直切口,切除异常的肌束或主-肺动脉间隔嵴,内隧道用聚四氟乙烯补片3例(SA VSD),剪成长度略大于主动脉瓣口与VSD下缘间距、宽度为病人主动脉周径的2/3,同时用牛心包加宽右室流出道;内隧道用人工聚四氟乙烯血管片6例(SD VSD 4例、DC VSD 2例),将直径1.8~2.0?cm人工聚四氟乙烯血管片剪成长度略大于主动脉瓣口与VSD下缘间距、宽度为人工血管周径的2/3,其中1例SA者同时用牛心包加宽右室流出道,余5例(DC VSD 2例、SA VSD 3例)用带单瓣牛心包加宽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建立内管道1例(SD VSD),选用直径2.0?cm人工聚四氟乙烯血管,长3?cm,两端分别与VSD和主动脉瓣口吻合,全部间断褥式缝合,建立心内管道,同时用液氮保存的同种主动脉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姑息性手术1例(SA VSD),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切除异常肥厚的肌束,用带瓣牛心包跨肺动脉补片加宽。改良Fontan手术3例(NC VSD 1例,SA VSD 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1例(SA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同时修复;合并完全性房室通道者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并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反流者行瓣环环缩成形术。 结果 2例术中开放升主动脉时发现,室间隔隧道补片左室向右室喷射小细流,在跳动下直接从右室切口用带垫片褥式缝合1~2针修复。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例、暂时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顽固性低氧血症1例。全组随访0.5~9.5年。1例术前有轻度三尖瓣反流者术后近期为中度反流、出现右心功能不全,1年后恢复至轻度反流。1例姑息性手术6个月后发绀明显减轻,等待二期根治术。12例右室流出道重建者无狭窄,跨肺动脉压力差5~21?mm?Hg(1mm?Hg=0.133?kPa),无左室流出道狭窄。全组无晚期死亡,心功能(NYHA)为II级2例,其余均为I级。
-
一例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护理
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是将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横断下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逢闭近心端,将下腔静脉通过人工血管与主肺动脉端侧吻合,增加肺循环血流量.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主动脉阻断时间短,可分期手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等优点.我病房2006年12月26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 -
心内隧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21例
随着改良方坦(Fontan)手术的进展,功能性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和远期疗效有了较大改善[1-4],其中心内隧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LT-TCPC)被认为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4-6].它是通过心房内侧通道将上、下腔静脉分别与肺动脉吻合,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右心房与肺动脉连接而可能产生的更多湍流和耗能,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5,6].1993年2月,我院共完成心内隧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1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应用心内管道还是心外管道?(附114例手术分析)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包括心内管道(LT)和心外管道(EC)2种术式.作者在过去10年共行LT和EC手术114例,死亡4例,110例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单心室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心外管道 心内管道 -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例护理体会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通过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改善慢性缺氧,使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功能性单心室等不能经心室矫治的复杂先心病得到有效治疗.2007年9月~2009年1月,我们共为2例患者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2例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2008年,我院对2例单心室、三尖瓣闭锁、右室发育不良患儿成功实施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一种新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与临床术式相近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成年杂交犬10条。根据下腔静脉吻合口的位置不同分为两组:1组为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2组为下腔静脉与主肺动脉吻合。两组动物模型中上腔静脉全部与右肺动脉吻合。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模型在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心外管道建立。结果两组动物术后30 min、1 h及2 h血液循环指标稳定,两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腔静脉压维持在12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时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管阻力随静脉压的升高而下降。所有动物在手术结束后都能进行2 h以上的实验数据监测和观察。结论犬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动物模型与临床实际术式相接近,是一种可靠的急性动物实验模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静脉压维持到合适水平是维护循环稳定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疾病模型 动物 -
不同方法预防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血栓的单中心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华法令和阿司匹林对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Fontan手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本院自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共实施Fontan手术37例,患儿年龄3.5 ~12岁,平均年龄(7.32±2.25)岁.体重11.5~41 kg,平均体重(23.58 ±4.25) kg.均无房颤等并发症.依据预防血栓的方法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14例,初始剂量为0.06mg·kg-1·d-1,调整剂量时按0.01 ~0.02 mg·kg-1·d-1,逐渐加量或者减量,目标INR值为1.5 ~2.0;阿司匹林组23例,按5mg·kg-1 ·d-1口服.结果 华法令组术后即刻至3d总引流量(17.33±5.62) mL/kg,阿司匹林组(19.27 ±6.49)mL/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633).华法令组输血量(15.18±4.73) mL/kg,阿司匹林组输血量(13.52±3.29) 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18,P=0.452).3年内发生血栓事件:华法令组1例,阿司匹林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28,P=0.867);总血栓事件:华法令组2例,阿司匹林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26,P=0.595);全因死亡事件:华法令组2例,阿司匹林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1,P=0.914).结论 对于幼年和青年的无房颤并发症的Fontan手术病人,无论是华法令还是阿司匹林都可以取得近似的预防血栓的效果.故可以推荐病人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从而避免服用华法令频繁抽血监测INR的弊端,病人和家属的依从性也会更好.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华法令 -
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患儿的早期监护
总结18例行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患儿的早期监护经验.其中维持体静脉和肺动脉连接管道的通畅、维持良好的体循环心室功能是术后监护的重点.患儿术后持续心电、动脉血压、上下腔静脉压力、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采取上身抬高30°,下肢抬高15°体位;清醒后给予持续镇静镇痛;采用P-SIMV辅助呼吸模式;术后早期即开始使用小剂量肝素维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遵医嘱给予适当的强心药物维持心功能.本组18例患儿术后早期存活16例,死亡2例.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术后监护 -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评价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A)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6月~2002年7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心外管道TCPA,包括单心室伴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右心室双出口伴大动脉转位3例,三尖瓣闭锁伴右心室发育不良5例. 19例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结果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47个月,无晚期死亡.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静脉压明显升高现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外管道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心电图检查示无严重的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0.93~0.96,心功能均达Ⅰ~Ⅱ级. 结论心外管道TCPA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手术方式,易于掌握;术后疗效满意,优于其他术式.
关键词: 心外管道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