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分辨率螺旋CT及X射线检查对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患者选择及术后效果评估的价值

    作者:徐学东

    背景:人工电子耳蜗是用来代替病变耳蜗的一种高科技治疗手段,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人工耳蜗电极的植入情况.目的:探讨CT及X射线检查对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前患者筛选及术后效果评估的价值.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听力重建病房.对象:选择1999-01/2003-06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44例.语前耳聋32例,年龄2.5~12岁;语后耳聋12例,年龄10~42岁.方法:对44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患者取仰卧位,两侧对称分别做靶扫描,视野9.6 cm,基线与听眶上线平行,轴位容积扫描颞骨.扫描参数:层厚1nn,螺距1.0,间距0.5 mm,扫描结束后再行层厚1 mm,间距0.1 mm内插重建.术后采用常规耳蜗轴位改良的斯氏位X射线摄影,对于怀疑有术后并发症的3例患者,行螺旋CT颞骨容积扫描.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患者内耳结构检查结果.②术后患者内耳和植入电极排列及深度检查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患者内耳结构检查结果:32例语前聋患者中检出1例2耳Mondini畸形Ⅰ型,2例4耳Mondini畸形Ⅱ型;12例语后聋患者中检出2例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1例2耳耳硬化症,3例6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②术后患者内耳和植入电极排列及深度检查结果:X射线片显示,植入的耳蜗电极位于耳蜗之中,呈二维的螺旋状,位于内耳道底.3例术后行CT检查,电极自圆窗植入耳蜗底周.其中1例术后植入电极扭结并感染.结论:①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前应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可以检出急慢性中耳炎、内耳骨迷路结构的严重畸形.②术后耳蜗位X射摄影片可提供电极的位置、植入的深度以及电极有无扭结或滑脱.CT及耳蜗位摄片检查相互补充,可进行术前病例选择和术后效果评估,有助于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耳蜗改善听力的作用.

  • 新型生物机械耳

    作者:

    美国旧金山加里福尼亚大学(UCSF)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进行Clarion CⅡ Bio Ear(Clarion CⅡ型生物耳)耳蜗植入物的临床试验.以帮助严重失聪成人重新获得听觉.据报导,美国现有大约46~74万听力严重缺失或深度耳聋症患者,新型生物机械耳的问世将给他们常来新的生活和希望.

  •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证和开机调试

    作者:胡宝华;张道行;杨金维;王海英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帮助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获听觉的有效方法[1].我院于2001年 5~12月共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 7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 1例小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作者:汪咏梅;刘晓松

    人工电子耳蜗是一种模拟人耳蜗功能的声-电能转换电子装置,它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感觉细胞直接兴奋听神经,刺激完全性耳聋和极重度耳聋患者残余的耳蜗螺旋神经元,产生人工电诱发听觉,并使患者获得或部分恢复听觉.人工电子耳蜗是近年来随仿生学发展起来的"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1],是目前唯一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医学装置.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或后天全聋与90 dB以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重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又恰恰需要认真把握手术后护理质量.

  • 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对侧助听器效果分析

    作者:田彦静;周慧芳;张静;杨东;许轶;郭玉玺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对侧耳不同听力损失的患儿联合使用助听器与人工耳蜗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探索对患儿更为有效的助听方法,帮助患儿获得大限度的言语交流。方法:将30例3~6岁语前聋患儿按照植入人工耳蜗对侧耳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佩戴助听器,分为一侧人工耳蜗+对侧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器组(CI+SHA组)、一侧人工耳蜗+对侧极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器组(CI+PHA组)、单耳人工耳蜗组(CI组).评估各组在康复3、6、9、12、15、18个月时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并记录结果。结果: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延长,聋儿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逐渐提高(P<0.05),CI+SHA组听觉能力优于CI+PHA组及CI组(均P<0.05),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语前聋患儿单耳人工耳蜗植入后,若对侧耳尚有残余听力,佩戴助听器后听觉能力效果显著,长期佩戴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 低年龄段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汉语声调识别变化的分析

    作者:刘勇智;曹克利;魏朝刚;栾兰;李欢

    目的:探讨低年龄段经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经过开机一段时间后声调识别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9例已经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语前聋儿童,按植入时年龄分为2组,即A组:3.0~4.5岁,B组:5.0~6.5岁,植入后平均开机时间为1.5~2.0年.采用聋康系统的《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中主要反映声调识别的相应评估内容进行封闭项测试.结果:A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63.00±16.75)%,双音节声调识别率为(75.60±11.18)%,单音节词识别率为(72.38±11.39)%.B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49.46±13.91)%,双音节声调识别为(64.71±9.64)%,单音节词识别率为(55.71±8.59)%.所有正确识别率结果均大于机会水平.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年龄组患儿有关声调识别的三项测试内容,低年龄组患儿均好于高年龄组,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语前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儿童,植入时年龄仍是影响植入后声调识别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更能反映汉语声、韵、调特点的单音节词中差异更为明显,因此植入年龄是术后汉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Nucleus24型人工耳蜗刺激部位的不同对语前聋患儿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及不应期的影响

    作者:马瑞阳;李巍;姜学钧

    目的:探讨语前聋患儿耳蜗不同刺激部位的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NRT软件分别对32例Nucleus CI24R(CA)语前聋儿童植入者的第1、4、7、11、17、22号电极进行术中监测,对幅值增长函数进行线性拟合以确定ECAP幅值、阈值及幅值增长曲线斜率,按照耳蜗顶部、中部、底部不同刺激部位分析其差异,并且探讨不同刺激部位之间ECAP不应期的特点.结果:ECAP阈值自蜗底至蜗顶呈下降趋势,反应幅值自蜗底至蜗顶呈上升趋势,幅值增长曲线斜率自蜗底至蜗顶呈上升趋势,不应期恢复曲线幅值自蜗底至蜗顶呈上升趋势,耳蜗位置不同对不应期有整体影响,但不同部位之间两两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语前聋患儿,刺激耳蜗不同部位ECAP阈值、幅值及幅值增长曲线斜率、不应期恢复曲线幅值显著不同,对不应期有整体影响,但各部位间无系统差异.

  • 人工耳蜗植入及其电刺激对不同频率残余听力的影响

    作者:郑振宇;曹克利;赵翠霞;王轶;王林娥;魏朝刚

    目的从听力学的角度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及其电刺激对患者不同频率残余听力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手术前后能够良好配合纯音听力检查、中耳内耳无明显异常、测听条件基本相同的单侧Nucleus人工耳蜗植入者31例,了解并分析其耳蜗植入前后不同频率残余听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经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一段时间的耳蜗电刺激后,部分患者植入耳的残余听力会有所保留(66.67%);植入侧1 kHz以下频率段的残余听力较手术前有显著差别,损失重的是500 Hz或1 kHz,其次是250 Hz;植入侧2、4 kHz较手术前无显著差别;非植入侧听力较手术前无显著差别.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及耳蜗电刺激对植入耳的残余听力并非完全破坏,对不同的频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且1 kHz以下频率受损较重.

  •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的初步研究

    作者:蔡鑫章;冯永;贺楚峰;梅凌云;田湘娥;何学斌

    目的研究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变化的特点,对比直电极和弯电极的阻抗差异,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调试提供参考.方法在Nucleus多导人工耳蜗编程调试界面上,应用R126 V1.3和NRT V3.0软件,测试11例语前聋儿童在不同时期的阻抗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I24M和CI24R contour两种植入体阻抗随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术中较低,开机时高,以后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CI24R contour阻抗高于CI24M.结论人工耳蜗植入体阻抗开机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新型CI24R contour植入体与CI24M相比,其阻抗值在术中至开机后3周内明显要高.

  •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心理护理

    作者:柏素芬;蔡鑫章;冯永;贺楚峰;蒋小红;陈红胜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心理特点,探索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以促进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方法对37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病人在手术前、后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心理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37例病人均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所有病人恢复至应用听力.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促进了人工耳蜗植入病人术后的听力言语康复.

  • 不同类型人工耳蜗植入术13例分析

    作者:邱建华;乔莉;卢连军;陈福权;查定军;黄维国;王锦玲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问题. 方法 2000-12/2002-03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3(男5,女8)例,年龄2~18岁. 其中语前聋11例,语后聋2例,先天性聋8例,药物性聋5例;所有病例无遗传史,有高热病史2例,脑膜炎病史1例,腮腺炎病史2例;11例术前有超过1 a的正规语训及大于3 mo的助听器配戴史,2例未经正规语训及配戴助听器. 术前听力学检查26耳中25耳ABR>100 dB、1耳>90 dB,鼓室图均为A型曲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引出. 双侧半规管麻痹2例,颞骨薄层CT扫描耳蜗畸形2例. 所有患者均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面神经监测. 其中植入澳大利亚Neuclear24型人工耳蜗10例,奥地利Med40+ 2例,美国Clarion人工耳蜗1例,患者术后1~1.5 mo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 结果耳蜗植入成功12例,1例因耳蜗硬化电极未能全部植入,8例术后3 d有轻度眩晕,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 开机调试后所有患者均能听到声音. 术后随访,已有3例入正常学校上学.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工耳蜗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讨论了手术相关问题及术后电极定位等.

    关键词: 耳蜗植入物 手术
  • 人工耳蜗植入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张秋贵;于爱华;牟鸿;王春玲;于海玲

    ①目的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与评估,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和技巧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临床疗效的影响.②方法 13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经乳突-面隐窝入路行Nucleus 24导或Clarion C1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行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1月开机调试.语前聋8例进行了3~19个月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13例耳蜗电极全部成功植入,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颞骨X线摄片证实电极位于耳蜗内.术后1月开机调试,13例全部恢复听力.1例语后聋病人仅经简单语言训练即可对话与电话交流,11例语前聋病人经训练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言语康复,1例因年龄过小,暂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④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为治疗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适应证为任何年龄的语后聋、语前聋儿童和部分青少年.术前准备、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是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术后调机以及系统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则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

32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