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罗顺文;许亚宏;杨明辉;贾志刚;赵启华;段志强;张波;郭瑜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IC/PBS )的疗效。方法16例女性IC/PBS患者,在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内200 U肉毒素多点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及大膀胱容量作为疗效评判标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诉疼痛、尿频、尿急症状缓解,有效率100%,其中10例诉显著缓解或消失(显效率62.5%)。14例获得随访,治疗后1个月患者O′Leary-Sant 评分从(24.7±3.6)分降到(16.2±3.1)分,疼痛程度评分从(7.9±1.8)分降到(3.2±1.5)分,每日排尿次数从(22.10±4.8)次减少到(13.1±3.1)次,膀胱容量从(108.8±35.7)ml增加到(210.2±30.5)ml,3、6个月后症状无变化,且病情稳定。1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轻微肉眼血尿,1~2 d 消失,1例尿潴留行间歇导尿1周。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短期内可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起效快,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探讨

    作者:李新德;许力为;饶大庞

    目的 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 经膀胱训练和抗胆碱能药物等常规治疗无效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例,年龄23~62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症状,无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 200 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散在注射20~30点,并在尿道括约肌注射4点以防止术后尿潴留.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排尿日记、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和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8例患者治疗6周后,排尿日记显示日排尿次数由(12.2±2.4)次减至(7.5±2.2)次(P<0.05),夜尿次数由(2.2±0.3)次减至(1.8±0.4)次(P>0.05).尿动力学检查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由(132.5±32.8)ml增至(190.2±37.6)ml(P>0.o5),膀胱大容量由(217.3±34.6)ml增至(320.6±27.4)ml(P<0.05).2例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具有逼尿肌不稳定表现患者,1例逼尿肌不稳定消失,另1例初次不稳定收缩时膀胱容量由126 ml增加到194 ml.8例患者均末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疗效持续5~9个月. 结论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是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的手段.

  • 肉毒素A治疗脑性瘫痪应用研究

    作者:杨花芳;左月仙;李爱霞;李敬满;李清华;郑华成;赵玉香

    目的 探讨注射肉毒素A在痉挛性脑性瘫痪尖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注射肉素素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时用改良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关节被动活动角度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2组小腿三头肌张力、足背屈角和GMFM对照组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肉毒素A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独应用康复训练在减轻痉挛提高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 A型肉毒素对大鼠皮肤中神经肽SP、CGRP及创面组织表达TGF-β1和α-SMA的影响

    作者:王琳;邰宁正;陈蕊;范志宏

    目的 研究A型肉毒素(BTA)对皮肤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SP、CGRP的影响及其对皮肤创伤愈合的意义.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和E组(肉毒素注射组).20只/组.肉毒素A预注射后7 d,在鼠背部建立以4个注射点为中心的创面模型,面积1 cm×1 cm.测量术后3 d和7 d的创面面积.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BTA注射后第7天(术前)和创面愈合后(术后14 d)的皮肤组织中感觉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以及创伤愈合中的重要分子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结合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切片中上述4种物质阳性染色的积分光密度OD值.结果 ①各组创面于术后14 d基本愈合.与C组相比,E组术后3 d、7 d的创面面积无差异(P>0.05);②E组术前和术后14 d的皮肤组织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和OD值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局部皮下注射BTA不影响创面愈合的时间和速度;②BTA能减少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神经末梢对SP、CGRP的释放和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

  • 3种不同方法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

    作者:朱震平;张雪燕

    目的 观察对女性间质性膀胱炎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67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其中A组25例,予单纯口服阿米替林药物治疗;B组26例,予口服阿米替林和膀胱灌注肝素钠治疗;C组16例,予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的疗效、排尿次数、大膀胱容量、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盆腔疼痛和尿频评分(PUF)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症状显著缓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100%,B组76.9%,A组44.0% (P<0.01);C组排尿次数/24 h、夜尿次数、大膀胱容量、ICSI、PUF均优于A、B组(P<0.05或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低到高(即生活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C组(1.3±0.6)分,B组(2.4±1.1)分,A组(3.2±1.8)分(P均<0.05).结论 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是临床上比较新的治疗方案,联合膀胱液压扩张术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肉毒素A注射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反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奉琴;刘玲;周艳;邓兰;范冬萍;冯先琼

    目的 总结行肉毒素A注射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反射患者的围术期特征性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围术期采用华西心情指数问卷动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协助患者正确记录排尿日记、讲解肉毒素A使用的注意事项、指导饮水及活动、观察毒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6周及12周后的随访观察.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问卷(I-QOL)调查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患者尿失禁次数、大膀胱测压容积、大逼尿肌压力及尿失禁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结果 患者入院时逃避性及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恐惧障碍绝对值分别为(38.5±19.6)、(38.8±22.5)、(28.1±20.3)分;围术期护理6周后,逃避性及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恐惧障碍绝对值分别为(41.2±27.1)、(43.7±26.5)、(33.5±28.8)分;12周后逃避性及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恐惧障碍绝对值分别为(40.9±27.7)、(39.6±24.3)、(36.3±28.7)分.患者6周及12周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患者的逃避性及限制性行为较术前改善、社交恐惧障碍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做好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反射患者围术期特征性护理,能提高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社交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胺碘酮联合肉毒素A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建钦;张鹏飞

    目的:探讨胺碘酮( amiodarone)与肉毒素A( botulinum toxin A)联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3例,胺碘酮联合肉毒素A治疗)和对照组(32例,单纯肉毒素A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1、4、16、32周时依据Cohen痉挛强度分级标准进行功能分级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4、16、32周时,胺碘酮组Cohen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4、16和32周时,胺碘酮组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 vs.43.8%,81.8% vs.12.5%,81.8% vs.6.2%,均P<0.05)。治疗16和32周时,胺碘酮组的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7.0%vs.75.0%,93.9% vs.65.6%,均P<0.05)。治疗4周时,对照组出现复发病例1例,胺碘酮组无复发病例;16、32周时,对照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56.3% vs.0.0%,65.6%vs.12.1%,均P<0.05)。胺碘酮组与对照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vs.18.8%)。结论胺碘酮联合肉毒素A治疗面肌痉挛较单纯肉毒素A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

  • 肉毒素A治疗多发性硬化相关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佳宁;杨春晓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功能障碍.疼痛是多发性硬化的常见症状,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而常用镇痛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肉毒素A除用于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外亦可用于镇痛,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痛性痉挛等,而这些疼痛类型均常见于多发性硬化.肉毒素A的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离子通道活性及轴突逆向转运等作用有关.本文作者对肉毒素A治疗多发性硬化相关疼痛的研究作一综述.

  •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28例临床研究

    作者:陈剑;唐华;魏怀莹;黄建成;郭昌平;俞婷

    目的 探讨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疗效.方法 我院从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8例,膀胱镜下均匀分布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素200U,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4、1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每次尿量、OABSS评分)改善情况,及利用抑郁焦虑自评表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12周日间排尿次数分别为(21.39±3.60)、(15.94±3.29)、(14.83±2.67)、(13.33±2.33)次,夜间排尿次数分别为(14.28±3.91)、(9.72±3.20)、(7.83±2.00)、(7.28±1.84)次,治疗后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尿量分别为(30.00±8.89)、(52.56±6.78)、(60.94±8.04)、(65.67±12.40) mL,治疗后排尿量增加;OABSS评分分别为(10.0±1.19)、(7.61±1.04)、(7.17±1.20)、(6.94±1.16)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分别为(48.44±5.87)、(38.39±4.77)与(51.39±4.33)、(38.78±5.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戒除氯胺酮,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治疗可短期内较明显缓解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症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BTX-A结合核心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的影响

    作者:李伟;刘霞;邵银进

    目的:研究肉毒素A(BTX-A)注射结合核心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BTX-A注射下肢痉挛肌群结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核心训练.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E两项评分、10 m步行测试、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两组GMFM(DE区)评分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P<0.05;实验组P<0.01);10 m步行测试所需步数和时间两组均减少(对照组P<0.05;实验组P<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P<0.05;实验组P<0.01).结论:单纯BTX-A注射以及配合核心训练均能缓解脑瘫患儿肢体痉挛,改善运动功能,但BTX-A注射结合核心训练更有效改善患儿步态,提高其平衡与步行能力.

  • 经膀胱镜局部注射肉毒素A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所致顽固性急迫性尿失禁

    作者:左毅刚;王剑松;詹辉;柯昌兴;王超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局部注射肉毒素A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所致顽固性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对9例确诊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行膀胱镜引导下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每次剂量300U.术前注意排除伴有膀胱颈梗阻者.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尿能力、剩余尿量、初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大容量有无差异,有无肉毒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多次注射者有无抗药性产生.结果: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临床症状、控尿能力、初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大容量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剩余尿量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无肉毒素A的抗药性产生.结论:膀胱镜引导下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是一种微创、简便、有效而安全的治疗顽固性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方法.

  • 肉毒素A局部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3例

    作者:

    目的探讨肉毒素A内镜下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对33例患者行内镜下肉毒素A局部注射,并于第1,12个月进行随访,通过对临床、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和食管测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3例行肉毒素A注射患者治疗前,下食道括约肌静总压(LESP)为(8.34±1.62)kPa,松弛率(LESRR)为(30.45±3.36)%,治疗后1个月LESP降至(4.13±0.42)kPa,LESRR为(50.87±3.47)%;治疗后12个月LESP为(4.53±0.38)kPa,LESRR降至(48.47±3.32)%.近远期治疗前后两者比较运动学参数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仅有少量渗血等并发症.结论 肉毒素A内镜下注射术可简便、安全、有效地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 肉毒素-A 在难治性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治疗应用

    作者:叶成刚;罗宇鸿;李伟利;周烈伟

    目的:研究应用肉毒素治疗复发难治性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疗效。方法对13例复发1次以上病理证实为声带炎性肉芽肿的患者采用CO2激光手术切除和辅助肉毒素治疗,治疗后随访1~1.5年。结果13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声嘶消失。随访1~1.5年,13例难治性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CO2激光手术切除和辅助肉毒素A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声带接触性肉芽肿方法。

  • Meige综合征1例

    作者:陈淮菁;钟洁愉;林夏飞;吴军;邓远飞;张海鸥

    1临床资料患者男,5 2岁,电焊工.因"双眼睁眼困难2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沉重感,闭眼后睁眼困难,起床时较轻,活动后加重,伴畏光、流泪,无头痛、头晕、四肢麻木、乏力,无吞咽困难、呛咳及呼吸困难;无晨轻暮重,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关键词: Mcige综合征 肉毒素A
  • 肉毒神经毒素A诱导兔咬肌萎缩及其组织形态学研究

    作者:刘玉生;柳大烈;杜本军;郑健生

    目的探讨肉毒神经毒素A诱导兔咬肌萎缩及对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取5只共10个咬肌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另25只进行肉毒素诱导咬肌萎缩试验,一侧咬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B组),另一侧注射生理盐水作自身对照(S组).试验组25只动物分5组,分别进行2周、4周、8周、12周和24周试验,于试验结束时用B型超声测两侧咬肌厚度,切除两侧咬肌称其湿重,并留取部份肌组织做切片进行HE染色、三磷酸腺苷(ATP酶)染色和还原型辅酶Ⅰ还原酶(NADH-TR)染色,光镜下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N组与S组咬肌各项指标均无差异,咬肌厚度和湿重测量显示B组咬肌厚度和湿重减少,与N组和S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咬肌萎缩程度逐渐加重,至第12周达到重,第24周时维持与第12周时相等的水平.切片光镜检查显示肌纤维面积减小.ATP酶和NADH-TR染色见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CSA)减小,Ⅱb型纤维更加明显,Ⅰ型纤维无明显变化.结论肉毒素A有肯定的诱导肌萎缩作用,其肌萎缩主要为Ⅱ型肌纤维,对Ⅰ型肌纤维无明显影响.

  • 肉毒素A面部除皱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亚美;黄皿;李红艳;卞苏环;吴远

    目的:使用肉毒素A清除面部动态皱纹,尤其上半面部,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单位/mL,根据个人皱纹的分布范围、多少调整注射不同点位.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很好效果,副反应发生率低,局部且轻微.结论:肉毒素A局部注射治疗面部皱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胃镜下小剂量注射肉毒素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蔡佩丽

    目的:总结胃镜下小剂量注射肉素毒素A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分别在贲门口齿状线上0.5 cm处的3点、6点、9点、12点处注射肉毒素A 100 U,进口行术前、术中、术后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注射3 min后胃镜均可顺利通过贲门口;注射后有4例1 h后能进半流温凉饮食,1 d后均可进普通饮食.结论:积极、有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对胃镜下小剂量注射肉毒素A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取得良好疗效是很重要的.

  •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

    作者:姜少军;谢克基;蔡岳斌;邓向荣;王斌;韦兴华;钟惟德;胡建波

    目的 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戒断氯胺酮、抗生素、M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25( 18 ~36)岁.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痛或血尿症状.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200 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均匀分布共注射30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排尿日记、OABSS评分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例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排尿日记显示治疗后4周患者的日间排尿次数由(24.2±5.9)次减至(12.8±2.5)次(P<0.01),夜间排尿次数由(16.8±5.3)次减至(6.7±3.0)次(P<0.01),尿量由(31.3±10.8) ml/次增加至(67.8±23.7)ml/次(P<0.01).OABSS评分由(9.7±1.5)分减至治疗后4周的(7.0±1.7)分(P<0.01).尿痛、膀胱区疼痛、血尿症状也有明显好转.6例患者未出现急性尿潴留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 A型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观察

    作者:董小丽;孔勉;余志华;伍蓉梅;刘巍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的影响.方法:选择例10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BTX-A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A 型肉毒毒(botulinumtoxin A ,BTX2A)组加用兰州产BTX-A 干粉制剂,(于-20~ -5 ℃避光保存,以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使用),运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下肢痉挛肌局部注射,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 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 膀胱不同部位注射肉毒素A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Meta分析

    作者:刘欣健;文建国;万有栋;张言鹏;杨琨琨;王庆伟;王焱;贾智明;翟荣群

    目的 系统评价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BTA)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5.2)、Cochrane Library(1996~2015.2)、Embase(1974~2015.2)、CNKI(1994~2015.2)、万方数据库(1989~2015.2)、CBM (1978~2015.2)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 ),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包括248例患者,注射部位有三种: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膀胱三角.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三角+膀胱体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1.57,95% CI(0.79,3.12),P=0.20]、尿失禁减少次数[WMD= -6.47,95% CI(-14.21,1.27),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尿动力学参数中第一排尿感时膀胱容量(VFDV)变化前者效果优于后者[WMD=33.80,95% CI(3.27,64.340),P=0.03],但其余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三角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0.52,95% CI(0.07,3.75),P=0.52]、尿失禁减少次数[WMD=1.03,95% CI(-0.35,5.11),P=0.62]、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5篇文献中均未报道膀胱三角区注射导致新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例.结论 肉毒素A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和膀胱三角三种注射方式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