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成骨不全Ⅱ型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艾阳;唐佳;方群;吴晓昀;郭奕斌

    目的 对广东一疑似致死性侏儒症或成骨不全Ⅱ型的高危胎儿实施产前基因诊断,以阐明胎儿骨发育异常的真实病因,及时预防患胎出生.方法 对经超声检查初诊为致死性侏儒症或成骨不全、已孕25周的高危胎儿,在抽取脐血制备DNA模板后,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分别对胎儿的FGFR3基因和COL1A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然后对所发现的突变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FGFR3基因未发现病理性突变,而COL1A1基因发现一典型的杂合错义突变(c.3065 G>T,PG1022V),经查HGMD数据库证实为成骨不全Ⅱ型的致病性突变.结论 (1)此高危胎儿为成骨不全Ⅱ型患胎,应及时终止妊娠(胎儿已经引产,经复查证实与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完全一致).(2)在超声初诊基础上,采用产前基因诊断可快速、有效对高危胎儿做出确诊,为出生缺陷的预防提供技术保障.

  • 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临床表型特征及COL1A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征玥;程静;卢宇;张旭;金占国;贾婧杰;袁慧军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详尽的临床表型分析及可能的致病基因COL1A1突变检测,探讨该家系基因型及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收集到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病史及血液样本采集,并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COL1A1基因全部外显子DNA序列分析,利用ene Tool软件及分子生物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COL1A1基因第40号外显子有两个碱基的缺失(c.2910_2911delAG),导致COL1A1编码的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在第980位氨基酸提前终止.先证者父亲无此突变.结论 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确定为由c.2910_2911 delAG突变导致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与COL1A1基因突变数据库比对,该突变位点未曾报道过.

  • 成骨不全症患者COL1A1/2致病突变谱和基因诊断研究

    作者:赵秀丽;肖继芳;汪涵;任秀智;高劲松;吴易阳;卢超霞;张学

    目的 在成骨不全症(OI)患者中鉴定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致病突变,构建中国人OI致病基因突变谱,并在此基础上完成OI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应用酚/氯仿法提取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anger DNA测序和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0例OI先证者进行COL1A1/2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衔接区的DNA序列分析;采用PCR-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验证;通过PCR-测序对散发病例的父母样本进行突变检测,进而确定突变来源;联合应用PCR-测序和微卫星标记等位基因分析的方法进行胎儿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在158例先证者中,发现COL1A1/2基因致病突变125种,包含COL1A1突变74种(91例),COL1A2突变51种(67例),阳性检出率79% (158/200);发现新突变63种,包括33种COL1A1突变和30种COL1A2突变.在上述125种COL1A1/2基因突变中,13种突变分别在2例以上先证者中重复出现(其中6种突变重复出现4次以上),合计检出46次,检出率为29.11% (46/158);完成产前基因诊断74例,其中包括患儿40例,正常胎儿34例.结论 建立基于Sanger DNA测序、靶向高通量测序和PCR-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的OI基因诊断平台.在中国人群中,构建了OI相关COL1A1/2基因致病突变谱,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大样本OI患者和高危胎儿的基因诊断.

  • PCR-HRM分析筛查成骨不全一家系患儿基因突变

    作者:白雪;李克秋;任秀智;何晓波;王毅;官士珍;景亚青;李光

    目的: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筛查成骨不全(OI)一家系患儿(先证者)COL1A1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联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家族史及临床资料的调查,采集先证者、家属及50名正常对照者血液标本,应用PCR-HRM分析筛查先证者及正常对照者COL1A1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确证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COL1A1基因17外显子筛查结果异常,其熔解温度(Tm)值比正常对照者Tm值低约0.4℃。先证者与正常对照者的标准熔解曲线及差异熔解曲线均有明显差异。测序结果为c.1138G>A,突变导致380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变成丝氨酸(Ser):p.(Gly 380 Ser),为错义突变。先证者父亲、祖母均具有相同突变位点。先证者母亲及正常对照者基因测序结果无此突变。该突变在中国人群中未见报道。该家系遗传特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临床诊断为Ⅳ型OI,临床表型较严重。结论 PCR-HRM分析是有效的OI基因筛查新方法。COL1A1基因c.1138G>A突变在中国人群中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α螺旋结构域Gly被替换可能导致较严重的临床表型。

  • COL1A1基因干扰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鹏;马艳娇;李建华;宫鹏涛;杨举;李赫;欧阳红生;张西臣

    目的 探讨COL1A1基因干扰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COL1A1基因干扰质粒pGPU6/GFP/Neo-COL1A1 (RNAi COL1A1)和阴性对照质粒pGPU6/GFP/Neo-shNC( PGNsN)瞬时转染入HCT-8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转染后48~ 72 h,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COL1A1基因在细胞中的转录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将各组细胞接种至BALB/c小鼠上皮组织中,每隔6d分别测量小鼠体内肿瘤大小.结果 RNAi COL1A1组HCT-8细胞COL1A1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较PGNsN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RNAi COL1A1组与PGNsN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的增殖活力有所降低,第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第5和第6天差异极显著(P<0.01).RNAi COL1A1组小鼠体内肿瘤大小与PGNsN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前1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天,显著小于两个对照组(P<0.05);在第30天,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COL1A1基因被干扰后,能够抑制HCT-8细胞增殖,为COL1A1成为癌症治疗的候选基因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一例Ⅰ型成骨不全家系的基因定位及突变检测

    作者:吴晓林;顾鸣敏;崔斌;李西华;袁文涛;陆振虞;宋怀东;王铸钢

    目的 对国内1例成骨不全(OI)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及突变效应分析,为研究中国人群的成骨不全基因突变特点提供线索.方法 对成骨不全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所在的17号染色体和7号染色体分别进行连锁分析,对致病基因做初步判断,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致病基因外显子,并测序检出基因突变.结果 该家系为COL1A1基因突变,所有患者在该基因的第8个内含子剪切受体位点处为AG→GG(IVS8-2A>G)突变.结论 对比COL1A1基因突变数据库,该突变为一新发现突变.

  • 成骨不全症Ⅳ型家系COL1A1基因突变

    作者:崔英霞;夏欣一;史轶超;魏丽;卢洪涌;姚兵;戈一峰;李晓军;黄宇烽

    目的 报告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成骨不全症Ⅳ型家系COL1A1基因突变,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提取该家系所有患者及正常成员和50个健康人对照血样本的DNA.对先证者COL1A1基因的启动子、51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剪接处进行PCR并对产物测序.对家系的另外4个患者和有血缘关系的健康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的第25外显子测序.结果 先证者和所有患者COL1A1基因测序均显示第25外显子的7872位置碱基发生杂合突变(g.7872 G>A,c.1678 G>A,p.G560S),但家系中健康者和无血缘关系的5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此改变,与临床诊断一致.先证者该基因的其他位置未见突变.结论 COL1A1基因G560S突变产生的表型是成骨不全症Ⅳ型.50岁以后有听力减退,这是先前相同突变没有描述过的表型.

  • 成骨不全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吕露露;孙良阁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并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遗传性疾病,患病率为1 / 20000 ~ 1 / 15000[1],临床多表现为骨脆性增加,进行性骨关节畸形,蓝巩膜,牙齿发育异常及听力下降等[2].OI 患者多因多发骨折就诊,诊断时易与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症相混淆,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本研究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Ⅰ型 OI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回顾性分析相关文献,以提升对该病的认识.

  • 成骨不全Ⅰ型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电子克隆及结构分析

    作者:王哲;金环;谢健;张志敏

    目的 揭示成骨不全Ⅰ型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一个EST片段作为种子,以NCBI中的EST数据库作为目标参考序列,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分别克隆两个基因,并对其编码的两种蛋白亚基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亚基虽然共同构成人Ⅰ型胶原蛋白,但两者之间相对分子量大小、等电点差别及氨基酸组成等差别较大;两者的相同点均包含信号肽序列,都带正电荷,都属于亲水性蛋白.结论 通过电子克隆得到的序列与实际序列之间存在误差,只能作为先期分析预测的参考,但是这种技术手段为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COL1A1和COL1A2基因致病机理的探索研究及疾病防患奠定了基础.

  • COL1A1基因启动子区突变(-106C>T)对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连永;赵群;高红;王莉莉

    目的 探讨COL1A1基因启动子区突变(-106C>T)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正常人COL1A1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024~+36 bp的启动子序列,片段长度为1060 bp.经T/A克隆,连接酶切位点,再连接到PGL3一basic载体,得到野生型的PGL3-COL1A1表达载体.再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把-106位碱基的C突变成T,再连接到PGL3-basic载体,构建突变型的PGL3-COL1AI表达载体.用上述两种表达载体及PGL3一basic分别瞬时转染NIH 3T3细胞.细胞培养48hA,测定各组细胞表达的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以明确COL1A1启动子区-106位碱基C>T突变对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结果 经琼脂糖凝胶及基因测序鉴定,证实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转染野生型PGL3一COL1A1表达载体的细胞组,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为3.8665,为阴性对照组(PGL3-basic)的4.8倍;转染突变型PGL3-COL1A1表达载体的细胞组.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为1.3917,为阴性对照组的1.7倍.COL1A1基因动子-106位碱基C>T突变后,其转录活性较野生型降低了64%.结论 COL1A1基因启动子区-106C>T突变可以在转录水平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 成骨不全患儿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两个突变位点的筛查及分析

    作者:鞠明艳;张天可;白雪;任秀智;李克秋;李光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polymease chain reaction-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PCR-HRMA)技术筛查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者COL1A1/COL1 A2基因的突变,并探讨突变位点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家系成员(患儿、患儿父母)以及50名正常对照的血液样本,应用PCR-HRMA技术筛查患儿家系及正常对照者的COL1A1/COL1A2基因突变,并用基因测序验证.应用蛋白预测软件PolyPhen、SIFT及Align GVGD对两个杂合突变进行预测.结果 该患儿及其父母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区域的PCR-HRMA结果显示异常,标准熔解曲线和差异熔解曲线与正常对照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测序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区域发生两个杂合突变(c.3235G>A、c.3247G>A),临床诊断为Ⅳ型OI.c.3235G>A来源于患有OI的父亲,使α螺旋结构域1079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突变为丝氨酸(Ser).c.3247G>A来源于表型正常的母亲,使1083位氨基酸由丙氨酸(Ala)突变为苏氨酸(Thr).5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这两种突变.3种蛋白预测软件PolyPhen、SIFT及Align GVGD均预测c.3235G>A突变可能影响蛋白的功能.而c.3247G>A突变,PolyPhen软件预测其可能为良性.结论 COL1A1基因第45外显子上同时存在c.3235G>A、c.3247G>A突变的病例在人类胶原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COL1A1基因c.3235G>A突变可能是导致该患儿成骨不全的主要原因.

  • 四个成骨不全家系COL1A1及COL1A2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白莹;孔祥东;刘宁;任淑敏;郭宏湘;赵凯慧

    目的 分析4个成骨不全家系致病基因COL1A1、COL1A2基因致病突变位点,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二代测序对4个成骨不全家系的先证者COL1A1、COL1A2基因编码区进行外显子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经PCR扩增后进行Sanger双向测序,对4个成骨不全家系中4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和200名正常个体的COL1A1、COL1A2基因序列进行变异验证分析,确定致病突变后,对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家系1和2先证者分别携带COL1A1基因c.760G>A(p.Gly254Arg)、c.608G>T(p.Gly203VaD杂合突变,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家系3先证者和先证者女儿均携带COL1A1基因c.299-1G>C杂合突变,先证者妻子未携带该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3胎儿未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与B超影像结果一致.家系4先证者携带COL1A2基因c.1990G>C(p.Gly664Arg)杂合突变,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200名正常个体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其中COL1A1基因c.299-1G>C和COL1A2基因c.1990G>C(p.Gly664Arg)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结论 COL1A1、COL1A2基因突变是这4个成骨不全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COL1A1、COL1A2基因突变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河南汉族一个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黄艳梅;郭利伟;王东浩;杨明娟;杨保胜

    目的:对河南汉族一个成骨不全家系的 COL1A1基因进行分析,寻找其致病突变位点。方法采用 PCR 和 DNA 直接测序法分析该家系患者 COL1A1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内含子序列,并与该家系的正常个体、50名健康个体及 GenBank 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该家系 COL1A1基因共发现15个突变位点,包括1个错义突变、1个同义突变及13个内含子变异。所有患者均检出 COL1A1基因第50外显子的杂合性错义突变 c.4193T>G,该突变导致 p.I1398S(异亮氨酸变为丝氨酸),先证者的父亲也存在此突变但表型正常,在家系的其他健康成员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中则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家系的成骨不全疾病类型可能为与 COL1A1基因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一个Ⅰ型成骨不全家系COL1A1基因的剪切位点新突变及产前诊断

    作者:张卉;吴东;侯巧芳;刘治佑;秦利涛;廖世秀

    目的 确定1个汉族成骨不全家系COL1 A1基因的突变情况,为家系胎儿提供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测序方法对家系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COL1A1和COL1A2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家系中7例存活患者的COL1A1基因的剪接位点存在c.104-1G>C突变,但是在正常家系成员以及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经查询Ⅰ型胶原突变数据库该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该家系所有成员COL1A2基因未检测到突变.胎儿的COL1A1基因测序结果正常,随访时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COL1A1基因c.104-1G>C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在明确致病突变基因的前提下可对家系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以避免成骨不全患儿的出生.

  • COL1A1基因中一个导致Ⅰ型成骨不全的新剪接突变c.3208G>A分析

    作者:宋银森;金湘东;孔京慧;赵鼎;郭振欣

    目的 探讨COL1A1基因中一个新突变c.3208G>A导致Ⅰ型成骨不全的致病机理.方法 应用标准的方法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PCR扩增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域和内含子-外显子边界,应用ABI 3100/3130测序仪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从患者的EB病毒转化永生B细胞系中提取全RNA,用寡(dT) 18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或者用TA克隆质粒DNA测序.结果 在一个Ⅰ型成骨不全大家庭中检测到一种位于COL1A1基因上的新突变c.3208G>A,为剪接突变.结论 发现了COL1A1基因中的新的剪接突变c.3208G>A.

  • 一个成骨不全家系COL1A1基因的突变筛查

    作者:白雪;李克秋;任秀智;何晓波;王毅;官士珍;景亚青;李光

    目的 筛查1个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家系中COL1A1基因的突变,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随诊家属及5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筛查COL1A1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 PCR-HRM分析显示,先证者COL1A1基因第33~34外显子结果异常,Tm值为87.7℃,比正常对照的Tm值(87.9℃±0.06℃)低0.2℃,先证者与正常对照标准熔解曲线及差异熔解曲线均有明显差异.测序结果提示,先证者COL1A1基因第33~34外显子c.2321delC,移码突变,导致此后第334位氨基酸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UAA),即p.Pro774LeufsX334杂合突变.先证者之父、祖父基因测序均具有相同的突变位点.50名正常对照无此突变.该突变位点在人类胶原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家系图谱显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及家系患者临床诊断均为Ⅰ型OI.结论 成骨不全COL1A1基因c.2321delC为新的突变位点.移码突变导致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使Ⅰ型胶原合成量减少,临床表型较轻.

  • COL1A1基因新的剪接突变c.3208G>A导致Ⅰ型成骨不全一家系

    作者:赵鼎;杨俊梅;郭振欣;李瑞

    目的 探讨一个成骨不全家系中COL1A 1基因的突变.方法 收集一个成骨不全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以及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成员进行COL1A1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在20名健康亲属以及200名非亲属对照中对发现的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RNA剪接分析发现一个c.3208G>A突变,后者造成了一种新的剪接位点,从而导致移码突变.在患者的健康亲属及正常对照中未发现同样的突变.结论 COL1A1基因突变是导致成骨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Ⅰ型胶原基因的突变谱.

  • Ⅰ型成骨不全一家系的分子诊断

    作者:柯龙凤;郑林文;谢海花;严爱贞;朱忠勇;兰风华

    目的 对Ⅰ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1个家系进行分子诊断.方法 从先证者的基因组DNA人手,自行设计30对引物,扩增产物涵盖全部COL1A1基因52个外显子及启动子区域,并以相应引物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针对突变位点,设计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引物,在60名无关对照中进行突变筛查.结果 在先证者的其中1条COL1A1等位基因上存在突变,即COL1A1基因第1441位(位于第52外显子,P30)发生了GAT→CAT改变.使原来编码的天冬氨酸被组氨酸取代(D1441H);其母亲的其中1条COL1A1等位基因上也存在相同突变,而正常对照相应的COL1A1基因序列与GenBank参考序列相同.ARMS分析显示,在60个无关对照中均未检测到D1441H突变.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COL1A1基因突变数据库,未发现有关COL1A1基因D1441H突变的报道.结论 建立了基于COL1A1基因突变分析的成骨不全分子诊断方法 ,并在中国人Ⅰ型成骨不全患者中发现1个新的COL1A1基因D1441H突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