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脐带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

    作者:吴琴

    脐带异常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脐带异常产前检出率的不断提高,由母体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引起的胎儿发育迟缓和死胎率呈下降趋势,然而由于产前难以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1-2],脐带异常仍是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

  • 486例脐带绕颈的分娩结局分析

    作者:肖爱民;于琳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情况下的分娩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以来的胎儿脐带绕颈患者486例,分析和讨论胎儿绕颈者分娩情况,并与1268例正常孕妇从剖宫产率、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和死胎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胎儿绕颈的危害性和正确处理方法 ;结果 脐带绕颈患者的剖宫产率为51.03%,显著高于正常无脐带绕颈的9.94%,2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胎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的患者比例高达11.93%,也显著高于正常无脐带绕颈的孕妇,2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脐带绕颈增加了孕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数以及死胎率,对孕妇和胎儿均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对于脐带绕颈病例应严格监控,尽量避免新生儿室息以及死胎的发生.

  • 46例围产儿死胎分析

    作者:许雁

    1 临床资料1.1 死胎发生率 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共2年9个月,我院共分娩围产儿5 905例,其中死胎46例,死胎率7.79‰.1.2 死胎的群体分布1.2.1 死胎率与城乡关系,见表1.

  • 被动吸烟对雌性小鼠卵巢功能及其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周福波;李若葆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吸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更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吸烟者有所增加.主动及被动吸烟不仅有害于吸烟者的健康,而且海危及下一代.但是,吸烟对人类生育能力和生殖健康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可以导致女性生育功能、卵巢储备、卵细胞数量等下降,还会导致染色体异常及自发流产率升高、绝经提前等.小鼠孕早期被动吸烟可引起早期胚胎丢失,导致死胎率、吸收胎率升高.本文就吸烟对女性卵巢及其胚胎发育的影响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整合素αvβ3拮抗剂大剂量应用对小鼠母胎的影响

    作者:刘桂菊;王绍娟

    目的 探讨窗口期大剂量应用整合素αvβ3拮抗剂(SB-273005)对小鼠母胎的影响.方法 雌雄小鼠2∶1合笼,次晨检查阴栓,阳性时定为妊娠第1天,记为DI.将妊娠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A、B、C组为实验组,于D3、D4、D5连续3d上午用灌胃法分别给SB-273005 10、30、60mg·kg-1 ·d-1(溶于DM-SO中,0.2 ml/只);D组用灌胃法给同体积DMSO作对照组.分别在D1、D8称体质量,D8每组处死10只.观察每组受试动物的一般情况、孕鼠数、妊娠天数、窝产仔数、死活仔鼠数、外观畸形仔鼠数、活仔鼠出生体质量等,统计D8母体增重、妊娠率、活胎率、死胎率、外观畸形率、活仔鼠平均出生体质量等.结果 各实验组D8平均母体增重、妊娠率、平均窝产仔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妊娠分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实验组死胎率、活胎率和活仔鼠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B-273005窗口期大剂量应用可使小鼠妊娠率降低,孕鼠平均窝产仔数减少,但随着剂量的增加母体副作用亦增加.一旦囊胚成功植入,SB-273005并不影响植入后胚胎生长发育,不增加死胎率及外观畸形胎率.

  • 春季孕妇慎防腮腺炎

    作者:王廷超

    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下简称流腮)的高发期.有研究发现,女性如果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早期)感染上流腮病毒,其死胎率、胎儿畸形率都较正常孕妇高出许多倍.因此,孕妇应该特别注意防治流腮.

  • 21066 日本死亡胎儿及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

    作者:

    [英]/Mizuno R …∥Lancet.-2000,356(9231).-738-739.1950年以来少数工业化国家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下降.日本男婴比例由1970年的0.517降至1996年的0.513.已知许多因素可影响新生儿男女比例,性别分化在某一特定时期接触内分泌激素灭活剂或其他环境毒素是原因之一,死亡胎儿男女比例亦可影响到存活新生儿男女比例.本世纪以来,产科水平提高死胎率降低,由于死胎中男婴较多,故新生儿男婴比例增高可能是死胎减少和死胎中男婴数量减少所致.但男婴比例的下降与死胎变化无关,1956~1996年间死胎率持续降低,但1970年以来死胎中男女比例增高,1996年达到2.0,故1970年以来死胎中男女比例增高可以解释存活的新生儿男女比例降低,而1955~1996年间出生后死亡的婴儿男女比例并无实质改变.日本死胎数目是从妊娠12周后计算的,由于94%以上的中止妊娠均在第12周以前,这个数字可代表流产胎儿数.1972、1982、1992和1996年流产胎儿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34、1.50、1.64和1.72.主要通过检查外生殖器判断胎儿性别,这往往造成性别不明胎儿数量增加,尤其是妊娠12~15周时,但排除不确定因素后,妊娠12~15周和16~19周流产胎儿的男女比例仍有显著差异,1966、1926、1986和1996年二组流产胎儿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52、3.10、6.16、10.01和1.57、1.78、2.34、2.79.而且胎儿死亡可影响早期妊娠,1956~1996年间相对于总流产数而言妊娠12~15周死胎数逐渐增高,流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主要为染色体异常所致.有许多因素可影响新生儿男女比例,诱发排卵是其中之一.日本有1/10的夫妇患有不育症,1970年以来诱导排卵已普及,每年有5 000例,约14%(7 000例)成功分娩,略低于日本年出生婴儿数的1%,这并不影响日本的性别比例趋势.其他因素有受孕时间,胎次及父母的年龄等.第1胎的男女比例由1950年的27.2%上升到1970年的45.5%和1996年的47.6%.由于新生儿男女比例在1970年后发生变化,故胎次因素并不重要;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在1950~1996年增长了3岁,亦不能解释1970年以来男婴比例的变化.1970年以来日本死亡胎儿男女比例增高可能导致了近20年来新生儿男女比例下降,这揭示某些环境因素变化影响了胎儿生存以及男婴在出生前更容易受到损伤的可能.(张立明 宋光莹摘 段金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