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小肠动力异常及与血清Ghrelin变化的关系

    作者:啜佳然;朱玉群;徐立新;袁芳;安博;徐有青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小肠动力的改变及与血清Ghrelin变化的关系.方法:48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40),实验组按照3、6、12、24、48 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大鼠8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对照组组大鼠仅切开皮肤,不放线栓),所有大鼠进行神经生物学评分,MCAO组进行脑组织TTC染色.美蓝染色法检测肠动力;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Ghrelin水平;取距回盲部5 cm处小肠,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组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神经生物评分为0分,MCAO组大鼠神经生物评分为1-3分,MCAO组大鼠脑组织TTC染色可见缺血坏死区.MCAO各亚组的小肠推进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后24 h降至低.MCAO各亚组血清Ghr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hrelin水平于术后3 h即升高,24 h达峰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清Ghrelin 水平与小肠推进比之间呈线性关系(r=-0.841,P<0.05).光镜下MCAO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电镜下可见大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细胞器空泡变性,细胞间紧密连接偶见增宽,可见凋亡细胞.结论:MCAO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出现肠动力改变、血清Ghrelin水平变化,脑缺血24h内小肠动力显著下降,考虑可能与脑缺血应激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锌离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婷;宋丹青;张露勇;胡培丽;刘师卜;左玮

    观察锌离子螫合剂N-二硫氨基甲酸(DEDTC)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随机将2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组及DEDTC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和24 h时处死大鼠并取材.借助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Newport Green (NG)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区域锌离子的变化情况;以酶标记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组织中TNF-α和IL-6的浓度;后通过Westem blot的方法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EDTC显著减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上结果表明,DEDT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 K/Akt/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肠黏膜的损害及小肠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啜佳然;玉群;徐立新;袁芳;徐有青;王晨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及小肠动力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2组,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组,模型组又根据实验终止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组动物8只.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 h、6 h、12 h、24 h、48 h进行光镜及电镜下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的研究以及利用亚甲蓝染色法检测小肠推进比.结果 MCAO组的小肠推进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与6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组与12 h组、12 h组与24 h组、24 h组与48 h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MCAO组术后6 h即可见肠绒毛肿胀、增粗、缩短,24 h见绒毛顶端破损、剥脱,固有层裸露,对照组肠黏膜结构基本完整.电镜下MCAO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细胞器空泡变性,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可见凋亡细胞.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可出现肠黏膜损伤和小肠动力障碍,二者的发生发展可能互为因果.

  • 线栓法大鼠MCAO模型制作的要点及经验总结

    作者:林军;李艳芳;李冲;蒙兰青

    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接近于人体活体局灶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而被广泛用于局灶性脑缺血的科学研究,线栓法具有不开颅、易操作、创伤小、重复性好、可准确控制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等优点,是广大研究者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首选的方法,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是目前研究局灶性脑缺血的理想模型.但其成功率仍受很多要素的影响,如大鼠的选择、麻醉剂的选用、线栓的制备、术前准备、手术流程及术后护理等要素均可影响造模成功.

  • 白花丹参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Bcl-2和Bax的影响

    作者:吴月鹏;张颜波;朱良珍;李美艺;左欢;牛敬忠

    目的 初步探讨白花丹参根水提物作为药理性预处理物的可行性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白花丹参高、中、低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经白花丹参高、中、低浓度水提物和蒸馏水连续灌胃7d,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24h,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大鼠脑组织标本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显示空白对照组评分高于各浓度给药组,低、中、高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阳性染色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假手术组荧光强度极低,空白对照组较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较低,白花丹参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强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白花丹参浓度增高,荧光强度逐渐增高,各浓度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阳性染色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假手术组荧光强度极低,空白对照组较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花丹参各浓度组荧光强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花丹参各浓度组随浓度增高,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各浓度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白花丹参水提物预处理均可以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对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有关.

  • 磁共振波谱成像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针刺治疗效果

    作者:李欢欢;黄丙仓;许晓岚;武刚

    目的:采用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观察针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n=27)、模型组(n=27)、假手术组(n=6),针刺组和模型组再按MRI检查时段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9只):24 h亚组、3d亚组和7d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MCAO模型,在造模后行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检测,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结果:MCAO模型7d亚组的大鼠栓塞区T2WI高信号范围较24 h亚组和3d亚组有缩小趋势,假手术组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1 H-MRS检测结果表明,针刺3d亚组和针刺7d亚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较模型组明显升高(31.43±2.88)比(25.90±3.48,60.84±2.76比54.31±1.40;P均<0.05),乳酸(lactate,Lac)明显降低(58.82±3.78比65.15±3.58,50.22±4.33比55.46±4.06;P均<0.05),而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检查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处理对MCAO大鼠梗死灶的干预作用,是研究脑梗死针刺治疗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和IL-10、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芳;汤永红;杨科;朱梦霞;郭东铭;唐志晗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以探讨神经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实验组缺血24小时后予以BMSC移植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不做处理.分别于移植后第1、3、7、14天不同时间点观察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ELISA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0、TGF-β1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白组低表达IL-10、TGF-β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IL-10、TGF-β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3天、7天及14天中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及脑组织中IL-10、TGF-β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1、3、7、14天的时间的推移,IL-10、TGF-β1表达逐渐下调.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抗炎因子IL-10、rGF-β1的分泌有关.

  • 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缺失功能的作用

    作者:黄文;莫雪安;张成

    目的:探讨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移植前6 h BDNF体外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1×107 经BDNF体外诱导的或未诱导的BMSCs经鼠尾静脉移植.移植后第2,7,14,21,28天行大鼠神经缺失功能的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蛋白表达.结果:移植后第14天和第21天,BDNF-BMSCs移植组与BMSCs移植组较未移植组神经缺失功能评分明显好转,移植后第21天,BDNF-BMSCs移植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BMSCs移植组高(P<0.05).BMSCs移植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而在观察时间内BMSCs对感觉缺失功能恢复较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显示移植第7天,NSE在BDNF-BMSCs移植组中的表达明显较其他组增强(P<0.05).结论:移植BDNF体外诱导的BMSCs能增强BMSCs改善缺血性大鼠神经缺失功能及 NSE的蛋白表达.BDNF和BMSCs可能通过上调NSE表达改善缺血性大鼠神经缺失功能.

  • 芍药苷对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SOD、Nrf2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何锦悦;饶梦琳;唐蜜;董志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SOD)、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在3、6、12、24、48、7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0D活性,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Nrf2 mRNA、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Nrf2的表达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予PF(20 mg/kg)能使模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SOD活性有所升高,Nrf2的表达持续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能通过提高机体消除自由基能力和增加Nrf2表达来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作用,从而对缺血性脑组织起到脑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