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

    作者:陈耀凯;王宇明

    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肝衰竭的治疗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内科对症状支持疗法的进步并未能明显降低肝衰竭的病死率.近年来,国外在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种人工肝支持系统以肝细胞为主要生物成分,具有生物合成、生物转化、解毒等多种肝特异性生物代谢功能,可全面替代患病肝脏的功能.EBLSS已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见明显的副反应,因而成为当前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EBLSS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今后有关EBLSS的研究重点应是通过发展人源性肝细胞材料及改进反应装置设计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支持效果的目的.

  • HCVNS3蛋白对正常人源肝细胞生长及MAPK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孙意;程瑞雪;冯德云;欧阳小明;郑晖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3(HCV NS3)蛋白对正常人源肝细胞的转化及MAPK磷酸化调节的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和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NS3蛋白的正常人源性肝细胞QSG7701,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中NS3的表达;细胞记数和软琼脂实验鉴定其生物学性质;抗磷酸化MAPK抗体和抗MAPK抗体Westem blot检测转染细胞MAPK活性及表达.结果:HCV NS3转染的QSG7701肝细胞,其NS3蛋白过度表达于细胞质;真核表达质粒pRcHCNS3-5'转染细胞倍增时间为12 h,较pRcHCNS3-3'、pRcCMV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的QSG7701明显缩短(分别24 h,26 h和28 h).pRcHCNS3-5'、pRcHCNS3-3'和pRcCMV转染细胞及正常肝细胞在软琼脂中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3%、1.33%、1.46%、1.11%,pRcHCNS3-5'形成的克隆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细胞(P<0.01).pRcHCNS3-5'转染细胞MAPK磷酸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细胞(分别为8 858±877,5 612±656,2 212±245和989±188).(P<0.01),而MAPK的表达量没有差异(P>0.05).结论:人源性正常肝细胞QSG7701是研究HCV NS3蛋白致病机制的较好的细胞系;HCV NS3蛋白N端多肽具有促进细胞增生和改变细胞表型的作用;HCV NS3蛋白N端多肽能上调MAPK活性,不影响MAPK的表达量.

  • 二溴乙腈致人源性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

    作者:万煜;谷玉祥;薛鹏

    目的 研究二溴乙腈(dibromoacetonitrile,DBAN)对3种人源性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人正常肝(Chang Liver)细胞和人胚胎肝(L-0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0.5、1、5、10、20、50、100 μmol/L DBAN染毒溶液中孵育24h.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将稳定转染A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pG2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0.5、1、5、10 μmol/LDBAN染毒溶液孵育6h,测定抗氧化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DBAN暴露组HepG2细胞及100 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和L-0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而1、5μmol/L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0、100 μmol/L DBAN暴露组HepG2细胞和L-02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ROS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ROS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 μmol/L DBAN暴露组HepG2细胞和10 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GSH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GSH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 μmol/L DBAN暴露组HepG2细胞及20 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SOD活性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的SOD活力均无明显改变;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SOD的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10μmol/LDBAN暴露组HepG2-ARE报告基因活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HepG2-ARE报告基因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DBAN可通过氧化应激对3种人源性肝细胞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中,Chang Liver细胞对DBAN毒性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