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铝佐剂机制及其纳米化前景
铝佐剂是得到公认的疫苗佐剂,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了.随着新型疫苗和人工合成多肽疫苗的出现,常规铝佐剂暴露出一些缺点,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人们不得不寻找新型的疫苗佐剂或对现有佐剂予以改良.若将铝佐剂纳米化,因其比表面积大、黏附力强,在增强佐剂活性的同时,可提高抗原的靶向投递、大大降低副作用,不失为一个崭新而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黏附和刺激抗原提呈细胞(APC)细胞吞噬的能力,以此为新型的疫苗佐剂将是可行的.本文在对铝佐剂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联系其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化学特性,展望纳米铝佐剂的可能性及应用前景.
-
含两种不同肽段的血吸虫多抗原肽疫苗的合成及其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设计合成由曼氏血吸虫28 KDa GST抗原肽段26-43(P26), 116-131(P116), 141-153(P141)和日本血吸虫26 KDa GST抗原肽段187-202(J187)中的两种不同肽段组成的血吸虫混合多抗原肽疫苗,通过活性试验考察其抗原性、免疫原性及对BALB/c小鼠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用Boc化学和Fmoc化学相结合的策略合成含两种不同抗原肽的多抗原肽疫苗,产物经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原性,在无免疫佐剂存在下接种小鼠,ELISA试验检测血清抗体,并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进行体内成虫和肝内虫卵计数.结果和结论合成的混合多抗原肽能够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人或病兔血清结合,并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对日本血吸虫天然抗原特异的抗体应答.且合成的混合多抗原肽疫苗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显著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不仅降低成虫负荷数,还能显著减少肝组织内虫卵检获数,其中(P116)4(P26)4-MAP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均达70%以上,因此有希望发展成为有效的抗血吸虫疫苗.
-
gp100:209-217(210 M)疫苗的研究进展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高的皮肤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其5年生存率低于10%,属于难有效治疗的肿瘤之一[2]。由于黑色素瘤易发生转移,主要治疗方法为及早局部手术切除根治、晚期化疗和放疗等,但结果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多肽疫苗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3-6]。多肽疫苗通过启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对抗肿瘤细胞,不会破坏人体其他健康的生理组织,安全性高。gp100:209-217(210甲硫氨酸,210Methionine,210M)是一种临床开发中的治疗性合成多肽疫苗,在针对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功效,本文现对该疫苗综述如下。
-
复合抗原多肽及其在血吸虫病疫苗中的研究进展
人工合成肽是研制分子疫苗和免疫诊断抗原一种替代途径.以含有抗原表位的短肽为基础合成多肽疫苗或诊断抗原,相对于天然或重组的蛋白质抗原,分子结构更为明确,它既保留了诱导免疫保护性应答的活性,又除去了非特异性成分,也易于生产.因此合成多肽研究在近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