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特点

    作者:邵毅;余瑶;王乐;张广斌;付新元;裴重刚;涂萍;黄歆;陈乐磊

    目的 探讨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TDC)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症状、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TDC患者56例(右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行眼表症状评分、泪液蛋白测定、角膜知觉计检查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前两组干眼各眼表症状评分、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干涩感、异物感、畏光、疼痛、眼红和流泪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各症状和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敏感度、角膜切口连接型神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切口中形态异常的神经纤维在B组中出现的几率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TDC,上方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改善角膜知觉,减轻角膜切口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 角膜共焦显微镜对小纤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王宏利;樊东升;王欣

    目的 评价角膜共焦显微镜对小纤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5例小纤维神经病患者和5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并量化分析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NFL)、神经分支密度(NBD)、神经纤维密度(NFD)、神经纤维弯曲度(NFT);同时进行神经残疾量表评分、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结果 小纤维神经病组的NFD、NBD均小于健康对照组[(42.00±25.26)个/mm2比(72.38±14.09)个/mm2;(31.93±13.21)个/mm2比(46.24±11.48)个/mm2],NFT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2.48±0.87)级比(0.88±0.56)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残疾量表评分与NFT、NFD、NBD相关(r=0.782、-0.376、-0.504,P均<0.001).结论 角膜共焦显微镜作为一种无创、新型的检测手段,对于小纤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王宏利;樊东升;张朔;王欣

    目的 通过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角膜神经改变,评价其对于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来自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住院糖尿病神经病患者45例,包括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20例,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25例,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记录并量化分析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同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结果 t检验显示与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相比,痛性糖尿病病变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NFL)、神经纤维密度(NFD)、神经分支密度(NBD)均显著减少,神经曲折度(NFT)进一步增加(13 ±4比11 ±3、62±24比47±19、32±13比22 ±8、2.8±0.9比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3、27.27、42.21、194.39,P=0.039、0.011、0.017、0.00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AS评分与NFT,NFD,NBD相关(r=0.782,-0.376、-0.504,均P<0.001).结论 角膜共焦显微镜作为一种无创新型敏感的检测手段,对于痛性糖尿病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角膜共焦显微镜在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

    作者:窦琴;魏晓雯

    目的:探讨角膜共焦显微镜在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角膜共焦显微镜对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眼动态观察真菌感染在不同事情角膜组织中的菌丝情况。结果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眼科角膜盲常见病因,目前角膜移植来源匮乏,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11~2015年使用角膜共焦显微镜对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40例眼动态观察真菌感染在不同时期角膜组织中的菌丝情况及治疗效果,取得较好效果。结论使用此方法能正确判断疾病转归,为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 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

    作者:石尧;吴艳;薛春燕;黄振平

    目的:真菌性角膜炎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37例(37只眼)经门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眼同时行角膜组织刮片、角膜真菌培养、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并观察菌丝和孢子的检出情况. 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组织学表现为上皮细胞缺损、神经结构破坏、基质层结构紊乱和透光度降低,菌丝表现为角膜病灶在较暗的背景中折光很强,呈明亮、杂乱无章、相互交错的线状或短棒状结构,走形类似神经组织,但较其弯曲度明显增大.病灶处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所有受检眼角膜刮片、真菌培养、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48.7%、62.2%和78.4%;16例检查前未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眼的阳性率分别为75.0%、87.5%和100%;21例检查前已行抗真菌治疗患眼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2.9%和61.9%. 结论: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检出具有及时、无创和高阳性率的特点,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一种新的重要手段.

  •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膜内皮变化情况

    作者:王莎莎;史春生;姜波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50眼.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应用共焦显微镜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检查,记录所有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内皮细胞密度(CD)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差异随着患者恢复时间的延长,有逐渐缩减的趋势.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在术后呈下降趋势,1周时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逐渐恢复,到3个月时已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细胞早期呈多型性,细胞水肿,体积增大,术后3个月已基本恢复.结论 共焦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活体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形态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至术后3个月均有所修复;角膜内皮细胞无法再生.

  • 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优势

    作者:王荃;李凯军;高东鸿;路晖

    目的:研究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门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32例均行病灶角膜组织刮片、真菌培养及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结果。结果32例角膜炎患者,共焦显微镜检查检出率为94.3%;刮片查到菌丝或孢子,检出率为42.8%;真菌培养发现真菌菌落,检出率为54.3%,共焦显微镜检出率明显高于刮片及真菌培养。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中,角膜共焦显微镜具有操作简便,检查快捷,可在活体直接进行检查,可重复性高,扫描结果可直接同步显示到电脑屏幕,图像清晰,直观、无创等优势,对临床诊治真菌性角膜炎有极大的帮助。

  • 不同方位切口对角膜神经损伤及泪膜功能影响相关性研究

    作者:毛祖红;王乐;邵毅;张广斌;叶向彧;陈乐磊;董诺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表症状、泪膜稳定性、角膜知觉(corneal perception,CP)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30例(30眼).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B组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IOL植入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角膜知觉计检查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前两组BUT、泪液分泌量、CP和角膜内皮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BUT、泪液分泌量、CP和CE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BUT、泪液分泌量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眼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CP、CED仍存在异常(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间BUT、泪液分泌量及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C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BUT及泪液分泌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个月,两组前基质层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后基质层细胞密度两组均有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各层基质细胞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切口均未见完整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下长神经有连接型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53,P<0.05),A组角膜基质中形态正常的神经纤维中出现的几率也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4,P<0.05).结论 对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上方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改善泪膜情况和角膜知觉,减轻角膜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 兔角膜碱烧伤的共焦显微镜及病理观察

    作者:汪玲;朱秀萍;吴洁;杨华;王伟

    目的 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活体动态观察兔角膜碱烧伤的病理改变,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NaOH造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4 d、20 d、36 d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碱烧伤后4 d,角膜即有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少许CD4+、CD8+细胞;碱烧伤后20 d,角膜基质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CD4+、CD8+细胞增多,瘢痕及新生血管形成;碱烧伤后36 d,炎性细胞浸润减少,CD4+、CD8+细胞消失,仍可见瘢痕及新生血管.结论 角膜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的创伤修复,反映角膜的病理状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影响研究

    作者:邵毅;裴重刚;王乐;余瑶;涂萍;陈乐磊;陈素芳;黄歆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症状,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64例(64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0L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液蛋白测定、角膜知觉计检查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前两组干眼各亚症状评分、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各症状中干涩感、异物感、畏光、疼痛、眼红和流泪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症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角膜敏感度、角膜切口连接型神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行上方切口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明显改善角膜知觉,减轻角膜切口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 角膜共焦显微镜诊断蚊子致真菌性角膜炎1例

    作者:黄永志;邓应平;邓杰

    病例男,56岁,傍晚在田边行走,蚊子飞人眼内后,用手揉眼,眼不适.晨起后发现眼不能睁开,疼痛,畏光,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用药不详.因视力下降明显,疼痛,于14天后转入我院门诊.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手动.角膜中央见白色浸润灶,水肿,结膜混合充血(++),前房积脓,眼底不能窥入.右眼角膜/结膜正常,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无异常.

  • 玻璃酸钠滴眼液对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眼表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妍春;雷春灵;孙朝朝;刘文婷;任秀瑜;康紫薇;宋虎平

    目的:观察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对行20G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PPV)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眼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因PDR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并由同一术者行20G PPV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PDR对照组(A组)及玻璃酸钠治疗组(B组),B组在手术后第1d即加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持续滴术眼至术后2mo,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wk,1、3mo OSDI、SⅠ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cornea staining,FL)及角膜共焦显微镜下泪膜、角膜上皮细胞层情况.结果:共90例90眼参与研究,其中A组45眼,B组45眼.两组术前均有干眼表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表损伤在术后进一步加重并且在观察期未能随时间延长恢复;B组术后不同观察时间部分指标较术前好转,术后A、B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并发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20G PPV手术后联合使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够减轻患眼眼表不适症状,促进泪膜及角膜上皮层修复.

  • 角膜共焦显微镜早期诊断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价值

    作者:汪玲;吴洁;朱秀萍;杨华;银勇

    目的: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对兔碱烧伤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研究,找寻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制作兔角膜碱烧伤模型,36d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于角膜移植术后4,9,14,21~28d诊断排斥反应时,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结果:排斥反应时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见角膜植片炎性细胞浸润,角膜细胞丢失,新生血管生长.结论:角膜共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排斥反应.

  • 兔曲霉菌性角膜炎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检查的对比分析

    作者:杜蕊;吴洁;马吉献;朱秀萍;刘先宁;程燕;阎艳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检查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色实验兔24只建立曲霉菌性角膜炎的模型,分别在接种后的第3,7,10,15日行角膜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曲霉菌接种后的第3,7,10日角膜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切片(HE,PAS染色)检查均可见曲霉菌菌丝及孢子,呈垂直、斜形生长,周围伴有较多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第15日角膜共焦显微镜可见到少量稀疏分布、短小的真菌菌丝.组织病理切片未见明显菌丝生长.结论:角膜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对曲霉菌菌丝、孢子及生长方式的检测一致.角膜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用药、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客观的依据.

  • 兔曲霉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建立及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

    作者:杜蕊;吴洁;马吉献;朱秀萍;刘先宁;尹琳;程燕

    目的:建立有色实验兔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角膜共焦显微镜进行早期诊断. 方法:应用内皮面作"#"形划痕的角膜植片,用10-0尼龙缝线将其固定于受体角膜上,将曲霉菌混悬液注入植片与植床间,建立模型. 并在接种后第3,7,10,15日作裂隙灯、角膜刮片、角膜共焦显微镜、角膜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及培养. 结果:兔眼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并经角膜刮片、角膜共焦显微镜、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检查及培养证实. 共焦显微镜检查早期(接种3 d)见较直、短、分支比较少的高反光的菌丝及孢子,菌丝以斜行、垂直生长方式为主,伴有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 中期(接种7,10 d)共焦显微镜检查除可见高反光的菌丝外还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后期(接种15 d)在角膜刮片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均未见明显真菌菌丝时,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在基质深层见到少量稀疏分布、短小的真菌菌丝. 结论:应用角膜植片成功建立兔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共焦显微镜为曲霉菌性角膜炎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