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作者:苏健

    目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4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A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患者使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满意程度和止血效果.结果:B组止血速度明显比A组快,且B组实施护理的时间也比A组短(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进行护理时使用全面护理方式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能快速止血,临床效果显著.

  • 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慧慧;冯翀;张云清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并观察其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120例于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予以宫体注射缩宫素,观察组于宫口开大3cm及以上时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统计两组产妇分娩24h内产后出血发生率及阴道出血量,并测量分娩前、分娩后(分娩24h)的血红蛋白(Hb)、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BPC)、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5%,与观察组3.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2h、24h出血量依次为(218.3±20.6)V/mL、(486.4±32.9)V/m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173.5±16.7)V/mL、(326.1±46.8)V/mL(P<0.05);分娩后,对照组血红蛋白为(103.4±16.5)g/L、低于观察组(109.6±15.8)g/L(P<0.05);对照组BPC较分娩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D-D、PT较分娩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BPC、Fbg显著高于对照组,D-D、P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能调整产妇的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可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蔡莉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运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予以基本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而在基础治疗无效的基础上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3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同时试验组患者出血量(106.8±20.2)mL较对照组出血量(985.5±65.5)mL更少,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效果显著,不但降低了出血量,而且提升了治疗效果.

  • 宫腔填纱配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亮娟

    目的:分析宫腔填纱配合米索前列醇在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宫腔填纱配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褥病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0例,有效50例,占100%;对照组50例,有效40例,占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填纱配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起效快、止血效果好。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李树燕;刘艳娟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预后不良甚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阐述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病概况,总结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因,探讨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进展.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瑞芳;唐晓健;丁延荟

    目的:探讨全方位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86例的病例资料,对相关护理干预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子宫切除及死亡病例。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一旦处理不当会直接危及产妇生命,给予全程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子宫切除,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大程度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公翠兰;张敦欣;宗秀红

    目的 探究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止血的基础上实施欣母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产后2h、24 h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1 018.34±98.44) ml、24 h出血量为(503.42±26.98) ml,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为(1 628.68±104.06) ml、24 h出血量为(769.02±28.22) 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与对照组的28.89%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产褥病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止血较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自制子宫帽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邓桂霞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0%[1].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也使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相应增加.而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是首要因素,占产后出血的70%一80%[2],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内.我院产科于2009年采用自我设计的子宫帽,运用机械压迫的原理,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并与采用欣母沛治疗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自制子宫帽防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使用时机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丽萍;黄超珍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使用时机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90例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B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缩宫素,在达到宫缩乏力诊断时才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C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缩宫素,不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析比较三组产妇第三产程、 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A组的第三产程、 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第三产程、 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A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三组的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A组的HR、MAP水平与B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HR、MAP水平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明显临床疗效,可改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 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 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分析

    作者:尹绍娟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6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48人,并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经护理之后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在医学临床领域推广.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燕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入选时间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通过单双号方法将76例产妇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例数为38例.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软件对比后,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可将产妇负性情绪改善,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 探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作者:牛东霞

    目的:研究分析宫缩乏力性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66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实验组33例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有7例患者治疗无效,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突出.实验组有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8例并发症患者,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O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对宫缩乏力性剖宫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预防(附271例报告)

    作者:秦碧琼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产后出血以宫缩乏力性出血多见.为寻求一种预防产后出血的简便而又高效的方法,我们分别采用卡孕栓、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治疗并进行比较,观察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副反应.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韩莉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优质护理服务前)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和随机选择的2011年4月~2012年4月(优质护理服务后) 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91.00%),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改进患者的预后.

  • 子宫平滑肌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α、β亚基表达量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

    作者:王永锐;唐亮;谢臣健;刘雪琴

    目的:研究子宫平滑肌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α、β亚基表达量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且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研究的出血组,另取同期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且无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剖宫产中取子宫肌组织适量,测定子宫肌中BKCa的α、β亚基的表达量、收缩相关蛋白的含量以及子宫肌的收缩特征参数.结果:出血组产妇的子宫肌组织中BKCa的α亚基、β亚基的m RN 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组产妇子宫肌组织的收缩幅度、收缩频率、收缩活动力以及子宫肌组织中O T R、COX2、CX43、HSP27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血组产妇子宫肌组织中BKCa的α亚基、β亚基表达量与收缩幅度、收缩频率、收缩活动力以及O T R、COX2、CX43、HSP27的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子宫平滑肌中BKCa的高表达能够降低子宫肌收缩力、减少收缩相关蛋白的含量,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 子宫平滑肌中MAPK信号分子表达量与产后出血及BKCa、PGs表达的关系

    作者:石国素

    目的::研究子宫平滑肌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表达量与产后出血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前列腺素(PGs)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剖宫产的产妇,筛选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34例和宫缩正常无产后出血的产妇58例,分别纳入研究的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剖宫产术中收集子宫肌组织适量,测定子宫肌的收缩功能以及MAPK信号分子、BKCa、PGs的含量.结果:出血组产妇离体子宫肌的自发性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收缩活动力以及缩宫素干预后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收缩活动力均显著低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产妇子宫肌中p-EKR1、p-ERK2、p-JNK1、p-JNK2、p-P38、PGE2、PGF2α、TXB2的含量显著低于未出血组(P<0.05),BKCa通道α亚基和β亚基的 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以及6-keto-PGF1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p-EKR1、p-ERK2、p-JNK1、p-JNK2、p-P38的含量与PGE2、PGF2α、TXB2呈正相关,与BKCa通道α亚基和β亚基、6-keto-PGF1α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平滑肌中MAPK信号分子表达下调会通过影响BKCa、PGs的表达来造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禹晓萌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存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均给予相同的剖宫产手术,对照组孕妇分娩后给予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治疗组在分娩后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两组患者分娩后的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分娩后2h出血总量为(199.78±70.41)m L ,分娩后24 h出血总量为(287.12±57.09)m L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6%,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386.91±84.23)、(453.39±91.32)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好于对照组的57.7%(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产妇的宫缩情况,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总出血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80例

    作者:杨彩荣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用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均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80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 P<0. 05),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P<0. 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P<0. 05).结论 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夏丽嘉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采用B-Lynch缝合术的止血效果及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方法将该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60例及研究组52例,研究组行B-Lynch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出血量[(750.32±246.78)mL]与对照组[(1050.00±256.40)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明显作用,手术操作简便实用,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子宫捆绑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惜静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十分关键.我院于2006年9月~2008年9月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393 条记录 12/20 页 « 12...9101112131415...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