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仿真内镜(computer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CTVE发展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喉、气道、消化道、血管、中耳、鼻窦、膀胱、胰胆管等.目前随着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相关的报道不断积累.本文查新了国内外近10年文献,主要就CTVE在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新的成像技术,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道我院应用螺旋CT对36例气管支气管病变进行气管支气管3D成像,主要包括小密度投影法(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重建,其中10例患者同时进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检查的应用经验,并就其重建参数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
CT仿真内镜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渗透和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就是其中之一.CTVE是将CT 获得的原始容积数据与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相结合, 借助导航技术(航行) 或飞越技术以及伪彩技术来逼真地模仿腔道内镜检查的一种方法[1].CTVE 检查时间短、无痛苦且无创,容易被患者接受;同时,每次检查所获得的数据可重复使用,并且可以进行影像的重建,如多轴位的观察等.此外,对在内镜检查中难以到达的管腔内部分进行观察也是CTVE的特点之一.目前,CTVE技术已日渐普及,已应用于临床消化道的管腔内病变检查,已成为内镜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并使常规内镜检查的地位受到挑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胃肠道肿瘤螺旋CT诊断的新进展
螺旋CT 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着巨大的潜力。纤维内窥镜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消化道肿瘤理想的初选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胃肠黏膜面的改变,但对肿瘤突破浆膜向外直接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不能显示。进入80年代,CT逐步用于消化道肿瘤检查,CT能发现和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术前分期。但CT分期的准确性一直存在争议。1989年以来螺旋CT的应用,快速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的影响,配合对比剂高压注射,可获得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利用容积式扫描进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和其他三维成像检查,使CT不仅能观察胃肠壁及邻近脏器的病变,而且可以观察黏膜的改变。目前螺旋CT对胃肠癌的诊断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一、检查方法 1. 胃肠道对比剂的应用:胃肠道为空腔脏器,常处于不同的收缩状态,CT检查时必须引入一定量的对比剂使之充分扩张。对比剂主要包括高密度对比剂(2%~3%碘溶液)、等密度对比剂(水)和低密度对比剂(脂肪乳剂、气体)。高密度对比剂对胃肠壁的显示差,且会遮蔽部分壁组织,限制了癌肿的检出和胃肠壁浸润深度的诊断,但三维成像时高密度对比剂与胃肠壁有良好的密度对比,Rogalla等[1]尝试用其进行小肠的CTVE。水是胃肠CT理想的对比剂,无论平扫或增强,对胃肠壁的细节和病变的显示都非常清晰,但三维成像时水与胃肠壁缺乏密度对比。脂肪乳剂对胃肠壁的显示优于或等于水对比剂,但价格高、病人耐受差,三维成像时与胃肠壁密度对比不大。气体对比剂在CTVE检查中常使用[2-5],与胃肠壁密度差异大,成像效果好,但轴面图像对上消化道壁显示差,常有伪影产生。选择合适的对比剂以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和三维图像是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Lee等[2,3]尝试用2种对比剂进行胃成像研究,即三维成像时使用空气,打嗝排气后再口服水进行增强扫描,获得满意效果。 2. 低张药的应用:胃肠道处于不断的蠕动收缩状态,造成运动伪影,影响诊断。使用低张药可消除以上因素,同时使病人容易耐受胃肠腔的扩张。低张药国内多采用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0 mg。 3. 增强扫描:螺旋CT配合高压注射器快速团注,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多期扫描图像,对胃肠癌诊断至关重要:(1)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类似于血管造影,动脉期表现为肿瘤表面异常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终平衡期完全强化[6],反映了癌肿在不同时期的强化特点,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定型、定性,以及判断癌肿浸润的深度。(2)多期增强扫描还有助于发现胃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肝脏或腹膜转移。
-
进一步重视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90年代以前,由于受CT机性能和检查方法的影响,CT对胃肠肿瘤疗前分期的准确性较低,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其诊断价值尚不能肯定。进入90年代,螺旋CT投入临床应用,由于CT机性能的提高,使胃肠CT的检查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与B型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比较,螺旋CT成为胃肠肿瘤疗前分期实用和可靠的方法。但人们对螺旋CT检出胃肠肿瘤的敏感性未能充分认识,以致螺旋CT仍不是检查胃肠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螺旋CT扫描速度的提高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升级,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了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 virtual endoscopy,CTVE),随后胃肠螺旋CT的三维成像及临床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胃肠道螺旋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胃肠的螺旋CT检查,包括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根据设定CT域值的不同,可分别获得胃肠道的CTVE、空气投影成像(air cast image, ACI)和模拟管腔(pseudo tract)等不同的三维图像。利用剪切功能对模拟管腔图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切割观察,可获得胃肠道的多方位剖面图像(cutaway view)。上述技术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功能。 对于胃的专项检查,口服水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简便易行,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三维成像由于要求扫描技术严格,X线管的负荷及病人的经济负担过重,尚处于临床应用研究的初级阶段。文献报道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1)三维成像时,使用气体对比剂完成第1步后,嘱病人打嗝,排除胃内气体,然后服水对比剂,进行螺旋CT增强轴面扫描;(2)轴面常规增强扫描采用水对比剂,第1步检查完成后,嘱病人口服60%泛影葡胺50~70 ml,翻身后使阳性对比剂和胃内的液体混匀,再进行胃三维成像检查。(3)口服脂肪乳剂进行胃三维成像。3种方法对比,第2种方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操作简便,病人容易接受。 小肠走行迂曲,充盈对比剂困难,小肠CTVE的应用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小肠的螺旋CT检查采用低张口服水增强扫描。 大肠的螺旋CT检查,包括低张水灌肠螺旋CT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大肠充气造影。后者的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可获得多种三维重建图像,常用的有CTVE、ACI、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CTVE适宜于大肠和胃,在胃肠螺旋CT 的三维成像中,大肠三维成像技术目前为成熟;螺旋CT大肠空气造影已成为检查大肠病变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对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已确诊的大肠癌进行疗前分期,宜采用低张水灌肠螺旋CT增强扫描;如果怀疑大肠病变,且狭窄较著,为明确定位与分型,可采用CTVE、ACI等三维成像方法。
-
进一步提高结肠CT仿真内窥镜的诊断水平
自从1994年Vining等[1]首次报道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 virtual endoscopy,CTVE)以来,短短数年,CT仿真内窥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国内此项技术较国外起步晚,但自1998年由李子平等报道后,有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发展较快。多家医疗单位利用先进的螺旋CT和工作站的相关软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3]。对于可以应用此项崭新技术的众多体内空腔器官而言,结肠为适宜。因此,国内外CT仿真内窥镜的报道亦多集中在结肠及结肠病变方面。结肠CT仿真内窥镜与结肠纤维内窥镜相比,具有非侵入性,病人耐受性好,无需镇静,检查时间短,易于为患者及临床医师所接受的特点。由于结肠CTVE既是一种影像学检查,又具有与纤维内窥镜相似的形态特征,因而使影像学与临床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拓宽了影像医学临床应用的领域。近2年,各类影像学刊物及学术会议涌现出了大量结肠CTVE的论文,涉及实验研究、征象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以及成像技术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表明,结肠CTVE能清楚显示正常结肠黏膜皱襞和回盲瓣。能比较全面地观察结肠肿瘤、息肉、炎症等病变的形态特征。对梗阻性结肠病变,结肠CTVE还能从梗阻点两端任意角度进行观察。此外,上述研究还对CTVE检出结肠病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及提高成像质量的技术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
CT仿真内窥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
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是在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的结果.是在螺旋CT容积扫描的基础上,利用工作站的计算机软件重建出肠腔的内表面,进行体积漫游,达到类似纤维结肠镜(fibercolonscopyFC)检所见,为CT在肠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成为可能.现将我院1997年4月至2000年7月经FC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肠息肉患者的CTVC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低剂量扫描在CT仿真内窥镜中的应用进展
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成像是CT复杂多样的三维重建技术的一种,它可以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对空腔脏器进行三维立体显示,如内壁的光滑度、病灶的表面情况等,类似于内窥镜下对脏器的显示情况,它的应用使病灶的显示更加形象、直观,且减少了患者行内窥镜的痛苦,此项技术在临床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CT扫描的辐射损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尤其是对于腹盆腔扫描的患者,较高的辐射剂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会高于检查所带来的价值,因此对于行CTVE检查的患者,如何减少辐射剂量,成为近研究的热点[1]。本研究对低剂量CTVE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VE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并探讨低剂量CTVE在临床推广的可行性。
-
仿真内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1 虚拟结肠镜 1994年,Vining等[1]首次对螺旋CT虚拟内镜或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的研究进行了报道.螺旋扫描获得容积数据,通过设定CT值阈值及透明度,将气体设为完全透明,将管壁设为不透明,经计算机后处理特定的算法如表面重建或容积漫游技术进行重建,就生成了管腔内壁的立体形态.利用这种技术,通过在管腔内移动观察点,即可获得与内镜下所见相似的图像.
-
64层 CT仿真内镜评估海上作业人员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在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疾病一直是第一位的致死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也迅速成为首要死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1]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D )又是首要的病因,罹患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船员、渔民等海上工作人员由于其特殊职业性质及生活环境,是冠心病高发人群,且由于其长期在海上作业,一旦发病,无法及时诊治,将造成比陆地人员更大的危害。早期合理地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段确诊CHD并进行危险分层,将获得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海上作业人员这一特殊人群,以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nography , IVUS )作为金标准,评价64层CT仿真内镜技术( 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 of coronary arteries ,CTVE)对海上作业人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
-
CT仿真小肠镜与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间质瘤一例
CT仿真内镜(computed tomographic virtual endoscopy)是一种将CT与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方法.自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已有对上消化道病变及结肠病变诊断的成功报道[1],但对小肠病变的诊断尚刚刚开始,我们成功应用此技术诊断1例小肠间质瘤,报道如下.
-
CTVE及SSD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 CTVE)及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技术是随着螺旋CT机的问世而于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图像显示方式.笔者对4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VE及SSD检查,并同薄层CT横断面图像分析比较,以了解CTVE及SSD技术对中央型肺癌常见征象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螺旋CT仿真内镜对胃癌诊断的研究近况
胃部病变的诊断一直以钡餐和纤维内镜及镜下活检为主要手段.CT仿真内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自1994年Vining等[1]先报道以来,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空腔器官的临床应用,具有无创性,快速适时的成像特点,患者耐受性好,临床适应证广等优点而倍受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医生的关注.在消化系统中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24],胃部CTVE的应用稍晚于结肠,本文就有关CTVE在胃癌的诊断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
什么是CT仿真内镜技术?应用范围有哪些方面?
我们特请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副教授胡道予作答: 仿真内镜成像技术(CT virtual endoscopy,CT VE)是随着螺旋CT的问世开展的一种管腔结构内表面的三维成像技术,螺旋CT容积扫描的数据通过CT工作站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空腔脏器内壁的立体图像,并可涂敷类似受检器官粘膜或内膜颜色的伪彩色,动态的回放其图像,如同纤维内窥镜所见.该技术首先要求患者一次屏气完成螺旋CT容积扫描,X线束厚1~3mm,以保证重建图像轮廓平滑.对患者的要求根据受检部位不同而异,总的原则是受检官腔器官或结构的密度与非兴趣区形成较大的密度对比,如大动脉仿真内镜成像,要求静脉增强,在动脉强化高峰值期扫描.而结肠则可径肛门注入适当空气.
-
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技术是先进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自1993年Vining等[1]首次报道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技术(CTVB)以来,短短数年间,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该技术已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空腔器官并超出纤维内镜的临床应用范围,对人类的疾病诊断、手术模拟、立体定位和医学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将VE的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胃肠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与电子内窥镜对照分析
胃肠道病变以前一向以X线钡餐透视和电子内窥镜检查为主要手段,普通CT检查因为性能所限而较少使用.胃肠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是近几年内伴随螺旋CT机出现而开发出的新技术,在消化道疾患检查诊断中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下面就介绍消化道螺旋 CT仿真内窥镜检查方法,并与电子内窥镜检查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