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蛋白引起肺损伤的可能机制

    作者:杨新艳;要国华;徐军;钟南山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通过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介导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2003年2月至5月确诊为SARS的住院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7~55岁,平均(36±6)岁.用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测定SARS患者不同阶段血中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ARS患者肺组织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γ inducible protein 10,IP-10)的表达;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ARS-CoV的S蛋白,并经镍亲和磁珠纯化,将重组的S蛋白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检测相应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 IP-10在健康对照组水平较低[(1 200±500)ng/L],疾病早期就显著增高[(7 600±2 400)ng/L,P<0.01],并且在进展期[(8 100±2 300)ng/L,P<0.01]和疾病晚期[(8 000±2 800)ng/L,P<0.01]都保持显著增高的水平,直至恢复期[(1 250±450)ng/L,P>0.05]才正常,其在SARS患者肺组织显著表达.S蛋白作用于人血管内皮细胞可引起细胞内出现空泡,细胞变圆有脱落,随时间延长细胞破碎溶解.基础状态下内皮细胞并不生成IP-10,S蛋白(5、20、40 mg/L)分别作用后可见IP-10生成呈显著量效反应,如12 h分别为[(179士34)、(889±212)、(1 676±199)ng/L,P均<0.05].结论 (1)SARS-CoV感染的患者血中IP-10活性显著增高,一直持续到恢复期,肺中IP-10的表达增加.(2)SARS-CoV可通过其S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损害内皮细胞.(3)SARS-CoV的S蛋白诱导IP-10在宿主细胞的生成不依赖IFN-γ.

  • 雷公藤多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趋化因子IP-10、Eotaxin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邢艳玲;张玉环;廉信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gamma-inducible protein-10,IP-10)、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attractant chemokine,Eotaxin)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接触性皮炎的机制.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RT-PCR)方法测定与不同浓度雷公藤多苷共同培养ACD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P-10、Eotaxin mRNA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多苷高、中、低3个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患者PBMC中IP-10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3个浓度组之间比较,IP-10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3个浓度组之间及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ACD患者PBMC中Eotaxin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治疗ACD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ACD患者PBMC中趋化因子IP-10、Eotaxin mRNA的水平,改变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Th1/Th2平衡采实现的.

  •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训超;董德琼;杨渝浩;潘磊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颐性分析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各60例及4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清中IP-10和MIP-1α的水平.根据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组IP-10和MIP-1α的检测值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P-10和MIP-1α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P-10和MIP-1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值均<0.01),对照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之间IP-10和MIP-1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P-10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3%、90.0%;MIP-1α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83.3%;IP-10联合MIP-1α并列试验敏感性为93.3%.结论 IP-10和MIP-1α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显著增高,提示IP-10和MIP-1α可能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病,可望作为判断肺结核活动的临床参考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P-10和MIP-1α对肺结核是否活动的判断均具较高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 趋化因子IP-10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学伟;郭澍;肖汀;王晨超;张欣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趋化因子IP-10在28例瘢痕疙瘩(K组)、34例增生性瘢痕(HS组)及20例正常皮肤(N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P-10在K组及HS组中均呈高表达,与N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组与H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10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 γ干扰素诱导蛋白 10 对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疗价值

    作者:何花;周玉皆;冯枭;宋梅梅;文高艳;朱珠;黄磊;费贤树;袁广琴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诊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4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10例及健康志愿者12例,检测血IP-10质量浓度,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复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组血IP-10质量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组抗结核治疗前后的IP-10质量浓度分别为(410.35 ±121.36)、(270.11 ±94.25)ng· L-1,活动性肺结核组(195.61 ±70.71)ng· L-1,非结核肺部疾病组(106.27 ±52.34)ng· L-1,糖尿病组(112.77 ±32.47)ng· L-1,健康组(48.12 ±31.43)ng· L-1,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组的IP-10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 ,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组抗结核治疗2 个月后血IP-10 质量浓度低于抗结核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IP-10质量浓度明显升高,经抗结核治疗后下降,其可作为诊断及评估抗结核治疗疗效的辅助指标.

  •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何花;曾谊;周玉皆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病例(A组)24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B组)34例、非结核肺部疾病病例(C组)10例、糖尿病(D组)10例、健康志愿者(E组)12例,检测血IP-10水平。结果 A组IP-10水平均高于其他4组(P均<0.01);IP-10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临界值为146.80 n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5%和93.7%。结论血IP-10在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显著增高,可作为其诊断的辅助指标。

  • 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何花;周玉皆;曾谊

    目的:探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1例(包括菌阳肺结核28例、菌阴肺结核53例)、非结核肺部疾病22例、健康志愿者12例,予检测血IP-10、血4项结核抗体水平及行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的IP-10水平[(200.74±150.71)ng· L-1]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116.99±99.14)ng·L-1]及健康组[(48.12±31.43) 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10水平检测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0.1%和91.7%)均高于血4项结核抗体(70.4%和75%)及血T-SPOT(46.9%和75%).结论:IP-10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辅助指标.

  • 人IP-10蛋白原核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作者:邵紫韫;彭毅

    目的 构建人His标记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获得有活性的IP-10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炎途径提供基础.方法 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无信号肽的IP-10基因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载体pET-14b/IP-10;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异丙基γ-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后,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以THP-1细胞进行微室跨膜迁移(transwell)实验鉴定融合蛋白活性.结果 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载体pET-14b/IP-10构建正确,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IP-10融合蛋白.而且该蛋白具有诱导单核细胞THP-1跨膜迁移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IP-10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纯化得到具有活性的IP-10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P-10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 融合蛋白IP10-EGFRvⅢScFv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王旋;赵洪洋;罗赤星;周毅;张方成;姜晓兵

    目的 构建细胞因子融合蛋白IP10-EGFRvⅢScFv,建立并检测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株NIH3T3.方法 通过RT-PCR法扩增小鼠IP10基因,全基因人工合成EGFRvⅢScFv,两段 基因依次克隆于表达载体pcDNA3.1(-)PCMV启动子下游,二者以编码(Gly4Ser)3的柔性接头序列(linker)相连.将构建好的pcDNA3.1(-)IP10-EGFRvⅢScFv转染NIH3T3细胞,并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克隆细胞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并观察转染后的NIH3T3细胞体外生长状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P10-EGFRvⅢScFv,经过浓度为200 mg/L的G418工作液筛选出了稳定高表达IP10-EGFRvⅢScFv的细胞系NIH3T3,且其生长状态并未受转染基因的影响.通过荧光检测、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到转染72 h后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高,和稳定克隆株相比,表达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构建的新型细胞因子融合蛋白可以在NIH3T3细胞内获得稳定表达,为后期融合蛋白的提取及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 外源性IP-10对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肺病理学影响

    作者:金红;车海龙;王冬;赵月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感染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小鼠的肺部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单纯感染流感病毒或RSV以及注射重组小鼠IP-10后再感染流感病毒或RSV小鼠的肺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仅注射IP-10对照组.结果 注射IP-10后,感染流感病毒或RSV组小鼠出现严重肺部炎症,而单纯感染病毒组小鼠虽然也呈间质性肺炎表现,但病变程度远较前2组轻,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t值分别为-12.56、-5.60,均P<0.01).注射IP-10后,感染流感病毒组小鼠肺炎重于RSV感染组,两组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t=7.73,P<0.01).结论 IP-10对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炎性病变,特别是对流感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 携带IP-10基因双歧杆菌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梅毅;张定国;王立生;朱忠生

    目的 构建并鉴定携带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分泌型表达载体,探索抗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方法 用改良型MRS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从人新鲜粪便分离长双歧杆菌,通过PCR方法克隆双歧杆菌的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启动子和分泌性信号肽DNA序列(ara).然后以大肠杆菌质粒pBAD-A和pBS-T为基础,以ara启动子取代原有的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作为报告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质粒pBS-BPP-ara-GFP.通过PCR方法扩增真核表达载体pBLAST49-hIP-10质粒中的IP-10基因,将其克隆到穿梭质粒pBS-BPP-ara-GFP中,采用电转化法将正确克隆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质粒导入双歧杆菌中,并以L-arabinose诱导表达.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双歧杆菌中GFP蛋白的表达;运用免疫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双歧杆菌中IP-1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含GFP基因的转基因双歧杆菌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含IP-10基因的转基因双歧杆菌经Western blot检测到分子量为8.47 kD的目的 蛋白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能表达IP-10蛋白的穿梭质粒载体pBS-BPP-ara-GFP-IP-10,为IP-10转基因双歧杆菌的抗肿瘤机制及其抑瘤效应的研究奠定基础.

  • 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C反应蛋白对儿童急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村艳;张晓;陆建国;曹友德;谭黎明;马欣萍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感染患儿51例、急性细菌感染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未发现感染疾病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P-10水平.采用西门子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 病毒感染组的IP-10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IP-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P-10和CRP在区分急性病原体感染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8和0.873,灵敏度分别为35.0%、79.6%,特异度分别为96.1%、98.0%.IP-10与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提高到82.5% 和100.0%.结论 高水平血浆IP-10可能对患儿发生急性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P-10和CRP联合检测提高急性病原体感染诊断效能.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P-10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施栋梁;宋艳芳;黄丽华;林友文;林青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C)表达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为TPL应用于狼疮肾炎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将MMC随机分为空白组、IFN-γ激组、TPL干预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各组中IP-10 mRNA相对表达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P-10分泌量;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JAK/STA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1、JAK2、STAT1及其磷酸化蛋白p-JAK1、p-JAK2、p-STAT1,以及IFN-γ受体(IFN-γRβ)和JAK/STAT1信号通路负反馈调节蛋白SOCS1的表达情况.结果1)MMC经不同质量浓度(2、4、8、10 ng/ml)TPL预处理2h后再加入IFN-γ同作用24h,IP-10 mRNA相对表达量与刺激组相比分别下降45.35%、65.40%、89.76%和94.72%(P均<0.01);IP-10蛋白分泌量分别下降了5.21% (P=0.531)、54.70%(P<0.01)、87.17%(P<0.01)和92.45%(P<0.01).2)MMC经TPL预处理40min后再加入IFN-γ同作用20 min,JAK1、JAK2、STAT1蛋白磷酸化水平与刺激组相比明显降低(PJAK1<0.01、PJAK2<0.01和PSTAT1<0.05).3)MMC经IFN-γ刺激后,IFN-γRβ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经TPL干预后,IFN-γRβ蛋白表达水平与刺激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4)IFN-γ刺激MMC后,SOCS1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小幅升高(P<0.05);而经TPL刺激后,SOCS1蛋白表达与刺激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 TPL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1信号通路,从而下调IFN-γ导的MMC表达IP-10;抑制IP-10表达,减轻或阻止炎症反应,有望成为TPL治疗狼疮肾炎的新靶点.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pike蛋白诱发小鼠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要国华;杨新艳;徐军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Spike蛋白(S蛋白)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基因芯片筛选相关诱导免疫炎症的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的表达,通过RT-PCR对基因芯片筛选基因进一步验证并观察信号分子阻断剂干预的影响;将SARS-CoV的S蛋白及信号分子阻断剂分别经气管滴注、尾静脉注射的途径感染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及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结果 S蛋白诱导了与γ干扰素(IFN-γ)类似的JAK-STAT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RT-PCR证实S蛋白诱导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表达,该作用能够被JAK3抑制剂完全阻断.经气管滴注或尾静脉注射S蛋白均可引起小鼠肺损伤和脾脏损伤.JAK3抑制剂能够抑制S蛋白诱导小鼠肺内IP-10表达,减轻病理损伤.结论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能在SARS-CoV的S蛋白诱导的以IP-10为代表的炎症级联中起重要作用,该发现可为发展抗SARS病毒诱导的免疫损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脂质体-IP10复合物对小鼠4T1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唐清清;石薇;律慧敏;彭星辰;文艳君

    目的 用1,2-二油酰-3-三甲胺基丙烷(DOTAP)+胆固醇(CHOL)脂质体包裹pcDNA3.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制备脂质体质粒DNA复合体即Lip-IP10,观察其对抗小鼠4T1乳腺癌的原位瘤及肺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4T1乳腺癌模型,将36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脂质体-pcDNA3.1复合物(Lip-null)组和脂质体-IP10复合物(Lip-IP10)组,尾静脉给药,观察各组肿瘤体积、肺转移结节数及小鼠生存期.原位瘤进行CD31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两对照组比较,Lip-IP10组的肿瘤体积明显较小(P<0.05),肺转移结节显著减少(各组中位数为NS组45个,Lip-null组40个,Lip-IP10组 3个,P<0.05),生存期延长(P<0.05),CD31染色结果 显示,Lip-IP10组的肿瘤MVD值较低(NS组44.25±5.51,Lip-null组 43.45±4.21,Lip-IP10组21.50±5.41,P<0.05). 结论 静脉给予Lip-IP10复合体可抑制小鼠4T1乳腺癌的原位瘤及肺转移瘤,其作用机制与IP10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γ干扰素诱导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P-10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施栋梁;林友文;祝先进;宋艳芳;黄丽华;林青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C)表达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IP-10)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MMC随机分为空白组、γ干扰素刺激组、α-氰基-(3,4-羟基)-N-苄苯乙烯胺(AG490)干预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P-10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P-10蛋白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STA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1、JAK2、STAT1及其磷酸化蛋白p-JAK1、p-JAK2、p-STAT1表达情况.结果 γ干扰素刺激MMC后IP-10 mRNA及蛋白分泌量明显增多(P< 0.01),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AG490干预后,与刺激组相比,IP-10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了81.16% (P< 0.01),IP-10蛋白分泌量下降了91.81% (P< 0.01);γ干扰素刺激后p-JAK1、p-JAK2、p-STA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经AG490干预后p-JAK1、p-JAK2、p-STAT1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γ干扰素通过激活JAK/STAT1信号通路诱导MMC表达IP-10;抑制JAK/STAT1信号通路对减少MMC表达IP-10具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