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钟建斌;沈庆煜;陈炽邦;张世军;史丽;钟思敏;潘丽师

    目的:探讨发病3~4.5 h内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其中溶栓组25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后应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综合生活能力,同时记录出血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溶栓组NIHSS评分于溶栓后第1和14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第90天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更有显著性(P <0.01);两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溶栓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增加(P <0.05),但颅内出血率未见增加(P >0.05)。结论:超高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安全和有效的。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立志;罗伟良;李博生

    目的: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相比,合并房颤率低(P=0.031),溶栓前血糖较低(P=0.001),CT示早期缺血率低(P=0.04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P=0.001),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VEGF、Ang-2的影响

    作者:陈小晓;郑灿荣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VEGF、Ang-2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治疗3周,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终身,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Ang-2水平与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VEGF、An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提高,Ang-2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血清VEGF水平较高,Ang-2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低(P均<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降低Ang-2水平,改善脑组织供血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艳玲;陈知;杨国华;罗国标;冯小鹏;叶德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使用阿替普酶药物治疗,按照药物剂量不同分为标准剂量组(0.9 mg/kg阿替普酶)与小剂量组(0.6 mg/kg阿替普酶)各4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以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标准剂量与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二者疗效及副作用相当,但小剂量阿替普酶的治疗费用更低.

  • 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HCY水平的影响观察

    作者:陈培材;宋宏中;饶俊平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 蛋白(S100β)、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NIHSS评分以及血清S100β、HCY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S100β、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相比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血清S100β、HCY水平,有效地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黄婉嫦;林继新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1、3、6个月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吴学周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在脑梗死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孔伟丽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在脑梗死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在脑梗死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阿替普酶治疗TIA演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体会(附一例报告)

    作者:李会军;王占胜

    目的:研究与分析阿替普酶治疗TIA演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就一例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TIA演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来查看阿替普酶治疗TIA演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后30分,患者言语恢复流利,右上肢肌力恢复到4级+,右下肢肌力恢复到4级-,治疗后24小时,右上肢肌力恢复正常,右下肢肌力4级,病理征阴性.复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结论:阿替普酶治疗TIA演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五虫通络汤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MMP-9、hs-CRP的影响

    作者:郭伟;曹敏

    目的:探讨五虫通络汤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五虫通络汤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以及血清M M P-9、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Fugl-Meyer高于对照组(P<0.05);牛津残障评分对比之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之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P-9以及hs-CRP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MP-9以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以及五虫通络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MMP-9、hs-CRP水平,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贵国;郭淑红;石晓娟;丁志强;章睿;梁鹏;李伟海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PT和APTF水平显著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PT和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改善凝血功能.

  • 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PI溶栓抉择及疗效评价

    作者:张金凤;李光;苏果;陈飞

    目的 探讨通过CT灌注成像(CTPI)影像学确定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发病时间不明确、在我院经CTPI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1次.治疗14 d后,进行CTPI检查,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相关因子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的CBV、CBF显著增加且大于对照组,MTT显著减少且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cy、VWF和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IHSS积分均明显降低、BI积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NIH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 通过CT灌注成像影像学确定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灌注,降低血栓相关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安全性高.

  •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作者:李圣凤;李志梅

    目的 总结60例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患者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3例,包括皮肤黏膜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论 加强溶栓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预后.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卫静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单药组48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联合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 治疗2周末,联合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及乏力气短、半身不遂、脉细弱、口眼?斜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单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尚俊英;李雪峰;赵虹;李亚楠;富欣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探讨溶栓后发生HT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1例患者溶栓后24~72 h发生HT,发生率16.94%,其中HI-1型9例,HI-2型6例,PH-1型3例,PH-2型3例;有症状的颅内出血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纤颤、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溶栓后12h收缩压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溶栓前高血糖、高NIHSS评分及溶栓后收缩压控制不佳可使其患HT的风险增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欧阳强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溶栓、抗血小板、吸氧、对症支持等治疗,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1/50),高于对照组的82.0%(48/50)(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BNP、CRP、Hcy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不同溶栓药物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黄赛;姜洪;邓忠勇

    目的 观察不同溶栓药物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两组,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对照组37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43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观测治疗前后水肿量和血肿量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方面,两组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显效17例(45.95%),研究组治愈22例(51.16%);NIHSS评分、血肿量和水肿量变化上,两组治疗前后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肿量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量变化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GOS评分为(3.05±0.75),研究组GOS评分为(3.43±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上,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完全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效果、水肿和血肿消除及预后,阿替普酶结合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优于尿激酶,值得推广.

  • 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钙抗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但毅平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钙抗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干预组和未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集血清并测定血小板活化因子、神经损伤分子、可溶性凋亡分子、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62p、CD63、PAF、GMP-140、NSE、S100B、GFAP、sFas、sFasL、sTRAIL、IGF-1、VEGF、BDNF、bFGF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62p、CD63、PAF、GMP-140、NSE、S100B、GFAP、sFas、sFasL、sTRAIL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IGF-1、VEGF、BDNF、bFG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钙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细胞凋亡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神经营养状态.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周琴;魏天星;余飞;佘华;张津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在东方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溶栓方案不同分为rt-Pa组、UK组,分别接受阿替普酶溶栓、尿激酶溶栓.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1、7d,检测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细胞因子、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溶栓治疗后1、7d时,两组患者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NSE、S100B、MDA、8-OHdG以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8、TNF-α、sVCAM-1的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因子BDNF、NGF、VEGF的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rt-Pa组患者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NSE、S100B、MDA、8-OHdG以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8、TNF-α、sVCAM-1的含量较UK组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因子BDNF、NGF、VEGF的含量较UK组显著升高.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神经营养状态、抑制炎症反应.

  • 阿替普酶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凝血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石瑜;许可;李可;刘秋红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 、凝血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6月 ~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 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OD、APT T、PT、T T、VEGF及NO水平均显著升高,MDA、FIB、TNF-α 、CRP及ET-1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变化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可显著增强患者抗氧化能力,改善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729 条记录 29/37 页 « 12...26272829303132...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