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乙醇胺乳膏预防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7年1月至12月选择易引起放射性皮炎的乳腺癌和鼻咽癌患者预防性应用三乙醇胺乳膏,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疗效.方法:将收集的178例妇产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9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头孢呋辛,术后6h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头孢呋辛.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 且可减少抗生素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及缩短住院时间.
-
浅谈妇产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妇产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妇产科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5d以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30min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每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抗生素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用药的起止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后感染、体温异常变化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发病率、体温变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妇产科在手术期进行抗生素临床预防性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在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退热时间,还大大的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妇产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所能够获得的良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产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临床资料,在按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后,被分成实验组 、对照组两组,两组均使用抗生素,差异在于实验组进行预防性应用 、对照组进行常规应用.比较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高体温值要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无论是术后发病率还是切口感染发生率,都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在术后感染率 、发病率 、体温变化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都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借鉴并使用.
-
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与术后感染
目的:为手术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应用的以DDDs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市立医院287例手术病例的抗菌药预防应用情况及术后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抗菌药的应用不尽合理,需进一步改进.结论:只有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制定给药方案,才能真正起到预防感染发生的作用.
-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需要实施剖宫产分娩的20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断脐后应用头孢唑林静脉滴注;对照组断脐后也应用头孢唑林静脉滴注,并于术后24h内每6h再次用药.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腹部切口感染率、白细胞升高率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仅单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即可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
外科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和方法(一)
医院内抗感染药物的1/3~1/2被用于外科预防用药,而外科预防性用药重点在于手术患者和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有研究表明,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相当普遍,占30%~90%,特别是在使用时机和疗程方面.坚持抗感染药物用药原则才能达到外科预防用药目的,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度外科系统手术患者病历168份.男115例,女63例,年龄3~70岁,其中清洁手术(Ⅰ)91例,清洁-污染手术(Ⅱ)70例,污染手术(Ⅲ)7例.
-
抗生素在腹部外科中的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在腹部外科中的预防性应用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其作用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但近年来,许多外科医师过分依赖抗生素来防治术后感染,盲目大量使用新型昂贵的抗生素,陷入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更换新药的恶性循环,导致严重后果.据统计,一般国家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约30%,美国20%,而我国达67%~80%.如何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是一值得重视的问题.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监护
监护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必要性围手术期用药特点是以抗菌药物使用为主,药物选择和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病情转归及药费支出,因此监护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成为必然.
-
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探讨
择期手术的切口感染为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应当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护理,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抗生素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尤其会对外科手术的并发症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目前临床上,抗生素应用尚且没有统一的方法及指指征,使用抗生素时通常都是根据以往习惯来进行的,这是临床上滥用各种抗生素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规范择期手术的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可以有效的杜绝各种抗生素滥用,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失误.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不同采取的手术类型也不相同,抗生素是否应用以及如何应用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外科择期手术如何预防性的应用各种抗生素做了相关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2月的Ⅰ类切口手术(疝气修补术、骨科内固定术及内固定取出术、包块切除术)患者病历100份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 有6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39例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61例患者中有52例在手术前0.5~2h使用了抗菌药物,32例患者预防使用抗生素时间在24 h以下,11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3d,9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4d,3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5d,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7d.药物选择方面有54例合理,7例不合理.6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所使用的预防性抗菌药物均为单一抗菌药物,且大部分为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结论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工作有了很大改进,多数能够准确选择术前给药时机,但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比例仍然较高,药物的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偏大、给药时间长等情况依然存在,必需进一部加强学习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使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不断规范.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续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
妇产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妇产科在围手术期进行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高体温、发病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妇产科在围手术期进行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可以较为有效的预防患者在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临床药物应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300例妇产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9年7月-2011年7间300例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高体温、术后发病率、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几率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围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妇产科手术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妇产科围手术期间抗菌性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分析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合理预防性应用探讨
外科手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在外科领域,抗生素被广泛用于预防手术后感染,在外科手术过程中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术后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预防性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运用进行阐述,探讨如何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其发挥有效的功效,预防手术后的感染,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茵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Ⅰ类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月-12月四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闭合性股骨骨折、腹外疝)共200份病例,对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200份病历有199份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无预防用药指征的149例,占74.87%;用药时机确当的有58例,占29.15%,但溶媒量的使用均超过100ml;抗菌药物的选择有32份符合规定,占16.08%;用药疗程有5份符合规定,占2.51%;单一用药的有134份,占67.3%.结论 该院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
-
血管介入治疗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发生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有效减少术后发生感染,为临床抗生素应用策略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介入病区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79例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对照组则不给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症状以及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的比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有2例次,均为败血症,两组患者各有1例次.没有发生介入穿刺部位以及靶器官的感染.观察组介入治疗后的感染率为2.08 %,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的感染率为2.27 %,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没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进展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1958年,Harken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必备武器",同时心脏手术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也为重症患者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1,2].但IABP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亦是不可忽视的[3],Cohen等[4]分析1119例患者应用1174次IABP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及球囊破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