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用于脊柱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真;崔建修;周国斌;赵国栋

    目的:探讨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技术(AHHD)用于脊柱手术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25)和AHHD组(Ⅱ组n=25).Ⅰ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Ⅱ组输入乳酸林格液的同时在术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15mL/kg).术中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术后第1天和第7天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及血红蛋白(Hb).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结果:Ⅰ组输异体血量平均为(712±163)mL,Ⅱ组为(325±106)m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稀释后Hb、Hct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两组同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PT显著延长(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APTT在稀释前后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HD用于脊柱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安全可行.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肺科手术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云光;刘绍林;何淑华

    目的:探讨血液稀释技术应用于老年肺科手术患者对减少库存血液制品使用量的意义及其对术中凝血功能和术后恢复有无不良影响.方法:(1)57例择期肺科手术病人,年龄60~73岁,出血量460~1 300 mL,随机分为试验组(H组)和对照组(R组).H组用6%羟乙基淀粉(HES)急性等容血液稀释,Hb<100 g/L,Hct<30%时补充浓缩红细胞,R组输入等量的红细胞.(2)两组输入前和输入后1 h分别采集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3)观察两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胸腔引流总量和ICU停留时间.结果:H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833±360) mL,失血量(800±200) mL,H组(300±1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H组仅PT延长,但与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中度稀释在老年肺科手术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 4%琥珀酰明胶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双髋Ⅰ期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尹学军;毕蕴芳

    目的:观察4%琥珀酰明胶(佳乐施)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双髋Ⅰ期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ASA Ⅰ~Ⅱ级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于切皮前以15 mL/kg快速输入佳乐施.C组输注等量复方氯化钠溶液.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术后第1天和第5天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量及输血患者人数G组明显低于C组(P<0.05),G组MAP在切皮前和双髋关节置换后明显高于C组(P<0.05),HR明显减慢(P<0.05),CVP明显升高(P<0.01),但尚在正常生理范围.G组的Hct在稀释后及术毕明显低于基础值及C组(P<0.05),但在术毕后第1天及第5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及APT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致命的肺栓塞,C组出现1例非致命性的肺栓塞.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双髋Ⅰ期置换术患者使用佳乐施行AHH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对失血耐受性,并能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 血液稀释加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惠平;刘明;李瑞芬;何定斌

    为减少手术切口出血和避免输异体血所致的传染病等问题,我科自1999年9月开始对骨科部分手术病人施行血液稀释加控制性低血压措施,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 不同液体血液稀释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脑屏障的影响

    作者:张慧玲;刘俊伟;王均炉;林海;张钧凯

    目的:不同液体的血液稀释对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晶体血液稀释组(C)、万汶血液稀释组(D)各32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颅脑外伤模型(每组分为2、6、24、48 h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NSE的浓度,伊文氏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D组脑组织含水量在24 h时与B和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6、48 h时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SE浓度在6、24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4、48 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EB含量在2、6、24、48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6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万汶血液稀释可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一步降低血清NSE的浓度,减轻颅脑外伤后脑水肿.

  • 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东红;石翊飒

    血液稀释作为一种良好的血液保护方法,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它不但可以减少术中血液有型成分的丢失而且还可以改善组织微循环的供应,因此,血液稀释在近几年的外科大手术中,尤其在估计出血量大的手术中运用较多.血液稀释就其操作方法的不同,有等容性和超容性,有研究[1]表明,超容性具有和等容性相同的扩容效果,且操作简单、省时、经济、发生感染机会小,易于推广,是等容性较好的替代方法.然而,血液稀释在具有各种优越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现就近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 血液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2)(续前)

    作者:粟秀初

    1 引言血液疗法系指由血浆交换、血细胞去除、血液经紫外线或低能氦-氖激光辐射、大剂量健康人体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血液稀释、血液净化和磁血疗法等多种疗法所组成的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因这些治疗都与血液有关,且旨在通过对血液的数量或质量上的改变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故将其合称为血液疗法.国内不少医院自70年代末期以来相继开展了此项治疗,证实了此疗法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为求工作上的共识,特就有关事项简介如下.

  • 不同血浆代用品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骆喜宝;刘志贵;林高翔;梁维;梁萌;翟庶文

    目的 观察不同血浆代用品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分级Ⅰ~Ⅱ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羟乙基淀粉组(V组)、聚明胶肽组(P组)和平衡液组(R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在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5%聚明胶肽和乳酸林格液20 ml/kg,于AHH前(T1)、AHH完成即刻(T2)和AHH后30 min(T3)采动脉血1 ml立即测定红细胞压积(Hct)、Hb及采集静脉血样监测尿素氮(BUN)、肌酐(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各时间点的变化.连续记录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扩容率R组低于P组和V组(P<0.05).V组、P组的CVP在T2[分别为(15.1±3.6)cm H2O、(16.8±3.3)cm H2O]较T1[分别为(8.1±1.9)cm H2O、(8.2±1.9) cm H2O]升高(P<0.01).与T1比较,三组患者MAP在T2和T3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R在AHH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BUN、Cr、β2-MG在各时间点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扩充血容量效果好,优于平衡液,血液动力学稳定;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可安全使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 血液稀释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作者:彭永保

    血液稀释(hemodilution,HD)是使血管内血容量中细胞成分相对或绝对减少,从而达到节约用血的技术方法之一.围手术期血液稀释主要有3种形式:①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aemic haemodilution,ANHD);②急性高(超)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aemic hemodilution,AHHD);③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n-normovolaemic hemodilution,ANIHD).血液稀释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和输血量,对于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缓解血源紧张有着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液保护的越发重视,血液稀释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常用血液稀释技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液稀释 氧供 氧耗
  • 心脏手术采用急性稀释式自体输血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袁飏;倪海英

    急性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非常普遍,具有节约血源、减少并发症等优点.但由于急性血液稀释引起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有可能对血小板的功能和结构发生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 动脉穿刺在自体输血、血液稀释及监测血压中的应用

    作者:杨天明;范新民;钟军;吴波;陈伯成;梁成吉;陈梅

    目的:探讨动脉穿刺在身体输血、血液稀释及监测血压中的应用.方法:对83例手术病人实施经足背动脉或挠动脉穿刺采集自体血400~600 ml,同时输入3倍的液体进行血液稀释,采集血液后又利用该动脉穿刺作为有创血压连续监测,所采集的血液在术中需要输血时回输给病人.采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神志、无创血压、心电图等.结果:全部病例采血过程顺利,采血时间为9~17 min,平均11.6 min,患者无心慌、头晕等症状,无明显血压波动及心电图异常.结论:该方法采血速度快、安全、可靠、节约库血,有实用价值.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肿瘤患者肺循环的影响

    作者:叶凤青;甘丽霞;黄中华;张庆敏;谭立清;莫井延;宁加娟

    目的:观察用海脉素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患者肺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肿瘤手术患者12例,麻醉后从桡动脉放血8 ml/kg,同时经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的海脉素.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HR、CVP、PSP、PDP、MPA、PCWP、CO,对比血液稀释前后的MPA、PCWP、PVR(肺循环阻力)、RVSWI(右室每 搏功指数).结果:与血液稀释前比较,PVR显著降低(P<0.05),RVSWI显著 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海脉素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能降低脑肿瘤病人的肺血管阻 力,提高右室每搏功指数,对肺循环无不良影响.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麻醉观察

    作者:李丹亚;黎乐群;谭冠先;刘敬臣;林成新;李英英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时临床麻醉和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对69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采血进行ANH自体输血,静脉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监测术前、ANH自体输血后、回输自体血之前和之后即时、以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监测无创血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血Na+、K+、Cl-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ANH自体输血后Hb和Hct分别下降至(87.52±3.13)g/L和0.28±0.02,回输自体血后Hb和Hct显著回升.术中失血量为(1 082±517)ml,6%HES的输入量为(1 627±285)ml.术中无一例输异体血,平均每例丢失RBC 212 ml,ANH自体输血前后无创血压、HR、SpO2、ECG均稳定,血Na+、K+、Cl-无明显变化.结论:ANH自体输血应用于术中失血约1 000 ml的肝癌切除术,可以避免术中输异体血,显著减少RBC丢失.

  • 6%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用于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谭冠先;何睿林;李兴旺;李英英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贺斯,HES 200/0.5)为容量扩充剂行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手术,术前无凝血功能障碍,在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后以病人全血容量的20%(20~25 ml/kg)输入6%贺斯,速度为20~25 ml/kg@h-1.于输液前及输入6%贺斯后30,60 min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C),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比率(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输入6%贺斯后Hb从(131.88±10.45)g/L降至(90.99±10.10)g/L,Hct从0.41±0.03降至0.3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轻度血液稀释.输入6%贺斯后PLC、FIB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INR、APTT、TT无明显改变.结论:选用6%贺斯为容量扩充剂,以约20~25 ml@kg-1静脉输注,行轻度高容量血液稀释时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恶性肿瘤病人围术期T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燕洁;黄中华;谭立清;张庆敏;黄小彬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IVH)对恶性肿瘤病人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 ASA I~II的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IVH 组(n=60)和对照组(n=60),AIVH 组术前进行等容血液稀释.分别在麻醉前、稀释后1.5 h(AIVH组)、麻醉后2 h(对照组),术后第1,3,5天抽取静脉血,术后用一步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2、CD+4、CD+8、CD+4/CD+8的水平.结果:AIVH组稀释后1.5 h、对照组麻醉后2 h、术后第1天、对照组术后第3天CD+2、CD+4较麻醉前显著减少(P<0.05 或 P<0.01),AIVH组术后第3天及两组术后第5天CD+2、CD+4已基本恢复麻醉前水平.结论:麻醉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使用血定安进行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尽快恢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帮助.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手术病人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甘丽霞;叶凤青;谭立清;黄中华;张庆敏;莫井延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病人12例,在麻醉稳定后由挠动脉放血(8 ml/kg),同时经肘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的海脉素.从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以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血液稀释前、后检测KPTT、PT、D2、3P、PLC、HCT、PC WP、SV及CO.结果:与血液稀释前相比,PT明显延长(P<0.05),PLC、HCT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值内;KPTT、3P、D2及PCWP未见显著差异(P>0.0 5).SV、CO较血液稀释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无明显影响.

  • 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中血液稀释安全性的探讨

    作者:林辉;何巍;廖寿合;罗玉忠;郑宝石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稀释的安全性.方法:对186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条件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血液稀释,并对血象、脑氧饱和度及外周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心肺脑功能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转机中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分别降至65.5g/L和0.179,脑氧饱和度与外周血氧饱和度改变无意义(P>0.05),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中中度血液稀释是安全的.

  • 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鼻内镜手术的应用

    作者:黎哲敏;付小春;包陈娟;宁素梅;肖祥礼;尹红娟;赵艳;毛斯坦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CH)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 modilution,AHH)在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为常规麻醉组;B组为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CH联合AHH组.两组患者均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合度(SP()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和尿量.分别于稀释前插管后(T0)、CH联合AHH后即刻(T1)、CH联合AHH后1 h(T2)、术毕(T3)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Lac)、动脉血氧含量(CaO2)、中心静脉血氧含量(CvO2)及凝血指标等变化,并计算氧摄取率(ER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例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例数减少(P<0.01),手术时间缩短(P<0.01).在T0时间段,A、B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与T0比较,B组CH联合AHH后Hb、Hct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间段两组Hb、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RO2、Lac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变化无差异(P>0.05).B组血小板(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AHH后T3时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凝血指标(PT、APTT)手术前后均有变化(P<0.05),但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CH联合AHH能较好维持FESS患者机体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相对稳定,显著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输血,缩短手术时间.

  • 银杏叶片加血液稀释治疗高粘滞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伍尚伟;吴金玉;黄雪霞

    [目的]观察中药银杏叶片配合血液稀释疗法治疗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高粘滞血症患者60例,口服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4周为1疗程.同时进行血液稀释治疗,每周2次,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血脂及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一个疗程后,所有患者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红细胞比容都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片加血液稀释疗法治疗高粘滞血症安全,疗效佳.

  • 激光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26例报告

    作者:林春光

    目的探讨激光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激光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χ2=4.84,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程度也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681 条记录 28/35 页 « 12...25262728293031...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