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万汶与贺斯应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效果比较

    作者:徐加刚;刘振国;田刘军;牟爱珍

    目的:探讨万汶与贺斯应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万汶组和贺斯组,在术前分别输入万汶、贺斯各15 ml/kg,观察稀释前(T0)、稀释后20 min(T1)、稀释后1 h(T 2)、手术结束时(T3)的HR、CVP、MAP及化验Hb、Hct、凝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等.并记录术中出入量.结果:2组术中出入量、HR、MAP、CVP、凝血、血气指标、电解质指标在组间和组内均无显著性.2组Hb、Hct随输液量的增加而渐下降,T1、T2与T0 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2组之间的下降无显著性.结论:万汶、贺斯应用于AHH安全有效,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张志刚;陈勇;李斌飞;邹雪霞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按 20 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①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 ②AHH后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胶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 血液稀释和小肠缺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真;李李;张溪英;张良彬

    目的 探讨小肠缺血预处理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作心肌缺血造模,分别行缺血再灌注(Ⅰ组)、小肠缺血预处理(Ⅱ组)和小肠缺血预处理+血液稀释(Ⅲ组).监测HR和MAP,血浆CK、CK MB、LDH、CTnl及心梗面积,并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 (1)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期间,Ⅱ、Ⅲ组HR、BP低于Ⅰ组(P<0.05).(2)Ⅱ、Ⅲ组的CK、CK-MB、LDH及CTnl值低于Ⅰ组(P<0.05).(3)Ⅱ、Ⅲ组的心梗面积小于Ⅰ组(P<0.05).(4)电镜下,Ⅱ、Ⅲ组细胞损伤轻于Ⅰ组.结论 小肠缺血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不会减弱前者的保护作用.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手术患者凝血及肾功能影响

    作者:张卫;李莉

    目的:观察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60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用HES、LR液行AHH,C组不行AHH.于AHH前(T1)、AHH毕(T2)、AHH后60 min(T3)、术毕(T4)及术后第1天晨(T5)测定:PT、APTT、FIB、BUN、CR及尿NAG酶.记录术中、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3组PT无明显变化(P>0.05),A组APTT在T2、T3点较T1点延长(P<0.05),3组FIB在T5点高于同组T1点(P<0.05),各凝血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UN、CR各时点均在正常范围内,尿NAG酶在T3~T5点均高于T1点(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术后输异体血量C组例数明显多于A、B组.(P<0.05).结论:用6%HES行AHH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可减少术中、术后异体血输注.

  • 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单肺通气全麻手术中脑氧合的影响观察

    作者:曾蕾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单肺通气全麻手术中脑氧合的影响.方法 47例AsA Ⅰ或Ⅱ级单肺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稀释组和对照组.血液稀释组在单肺通气全麻手术中又分为两组:HD1(目标Hct35%),HD2(目标Hct30%);其中对照组设为HD3(不进行血液稀释).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血液稀释前(T1)、稀释后的30min(T2)、全麻手术后的15min(T3)、全麻手术后的30min(T4),测量动脉血气,并计算心脏指数(CI),氧摄取率(ERO2)、氧耗(VO2)、氧供(DO2).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液PF、各种离子水平均保持一致;CI在血液稀释后以及全麻手术期间均有增加,血液稀释后增加的有DO2,全麻手术后增加的有ERO2.结论 适当的血液稀释对机体代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帮助机体满足脑氧合的需要,并且在Hct30%时达到佳.

  • 不同血液稀释法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围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伍国芳;罗玉金;彭冬华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不行血液保护技术、B组单纯行回收式自体输血、C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D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监测麻醉诱导前(T1)、手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及手术结束后24 h(T4)各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各组患者术中的输液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尿量.结果 与T1比较,各组患者CVP在T2、T3、T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T2时C组明显高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Hct、H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A组比较,T2时C、D两组低于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PLT在T3、T4均下降(P<0.05),PT、APTT在T3、T4时均延长(P<0.05),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异体血输注量A组高于B组(P<0.05),明显高于C、D两组(P<0.01).结论 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孟建;宋兆卿;王静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潍坊市中医院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各组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麻醉前(T0)、术始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后2 h (T3)的血流动力学数值和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的数值以及术中出血量和尿量变化.结果 A组术中输液量和尿量明显高于B组,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2时两组HR均降低(P<0.05);A组MAP降低(P<0.05),且比同时点B组低(P<0.05).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Hct、Hb、PL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时点A组较B组高(P<0.05).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贲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宏;顾正峰;张兆平;王志萍;张正正;孙国华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贲门癌根治术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 40 例接受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联合AHH 组(试验 组),每组20 例.监测并记录两组血压(SBP 和DB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基础值及术中各时点 数值,在术前1 d、AHH 1 h 后和术后1 d 测定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 血量、尿量和术毕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试验组控制性降压期间DBP、SBP 和HR 各值均较基础值及对 照组明显下降(P <0.05),停止控制性降压后DBP、SBP 和HR 各值与基础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实验组AHH 1 h 后Hb 和Hct 值明显低于基础值及对照组(P <0.05),但仍在正常范围.AHH 1 d 后Hb 和Hct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尿量多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 瑞芬太尼在接受AHH 的贲门癌根治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瑞芬太尼控制性 降压联合AHH 在贲门癌根治术中实施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和输血量,脏器灌注良好,对苏醒无延迟作用.

  • 术中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氧化与抗氧化指标的观察

    作者:葛艳玲;张会英;孟瑞芳;高和花;孙晓雄;张伟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探查松解术患者,手术中应用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时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及4种控制性降压药之间是否有差异.方法用比色法对上述试验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应用了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的臂丛神经损伤探查松解术患者,与术前相比,只有术后SOD值4组都比术前增高,其均值分别为136.5 、127.0 、135.5、115.1 NU/ml,但经统计学分析,NO、SOD、MDA、T-AOC测定值,每组术前与术后降前、结束降压时及降后1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降压药有一共同趋势,即在结束降压时NO值比降压前增高,其均值分别为35.1、30.5 、39.0、34.2 μmol/L,而SOD值比降压前降低,其均值分别为119.8、125.8 、111.3 、107.7 NU/ml,但经统计学分析,4组降压药降前与结束降压时及降后1 h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探查松解术中,应用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在组织水平证实,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保证机体各器官的灌注和供养充分,对全身各器官氧的供需平衡没有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4种控制性降压药物之间没有显著区别,对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的能力均无明显影响.

  • 常温体外循环间断4∶1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心肌保护

    作者:张云;肖锋;苏丕雄;耿博

    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不仅要提供有效的心肌保护,同时亦为了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各有特点,不能相互取代。当今心肌保护在于综合利用各种心肌保护方法,相互弥补[1]。1997年至1998年对106例冠脉搭桥患者采取不同的综合心肌保护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1997年至1998年CABG术106例随机分为2组,温血组(W组)74例,冷血组(C组)32例。2组病人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区别(表1)。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右心房二级静脉插管,升主动脉根部动脉插管及顺行停跳液灌注管并接多头灌注管,体外循环装置包括Stockert-Ⅱ型心肺机、滚压式动脉泵非搏动灌注,膜肺、动脉微栓滤器、BCD(氧合血及晶体停跳液混合变温装置),转流前肝素化3 mg/kg,ACT>480秒,如使用抑肽酶,ACT>720秒,转中预充液内加入肝素1 mg/kg。中度血液稀释至HCT 20%~25%,转流中不进行全身降温及心表降温,病人肛温在室温下下降至33℃~36℃之间。4∶1含血停跳液通过BCD装置由4份氧合血与1份晶体停跳液(ST.Thomas'液15% KCl-20 ml/500 ml及15% KCl -10 ml/500 ml)混合获得。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高钾4∶1含血停跳液1000 ml,灌注速度200~300 ml/min,灌注压力在158~210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直至心脏完全停止电机械活动。以后每间隔一段时间(通常长约15 min)灌注1次低钾4∶1含血停跳液500 ml,速度200 ml/min左右,2次灌注间隔期间术者行桥—冠状动脉吻合。吻合完毕的大隐静脉上可以持续进行经桥灌注,灌注压力60 mmHg。桥-主动脉吻合依术者选择在阻断或开放升主动脉进行,开放升主动脉之前3 min左右,经主动脉根部及经桥灌注温血,流量100~200 ml/min。

  • 瓣膜病体外循环期间两种不同测定血容量方法的评估

    作者:刘晓明;谢海秀;杨璟;孙志全;李蛟;王征;贾在申

    目的:评价两种常用于测定成人瓣膜病体外循环期间血容量估测方法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2月至201 1年10月间,285例首次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手术成人患者,同时运用Nadler公式法、经典教科书法和笔者经验法进行血容量测定,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285例患者无死亡.患者血容量与身高呈正相关(P<0.05),排除年龄和性别等影响因素,患者血容量与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P<0.05).经典教科书法与Nadler公式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典教科书法和Nadler公式法估算结果均与经验法测定的血容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dler公式法和经典教科书法均不能准确评估成人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期间的血容量.

  • 6%羟乙基淀粉等容血液稀释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内环境与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亮;卿恩明;马骏

    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内环境与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60例,年龄40~70岁,体质量50 ~ 10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n=30),对照组(C组)和ANH组.ANH组于麻醉诱导平稳后经中心静脉重力放血,将红细胞压积(Hct)稀释到30%,同时以与采血速率(15 ~ 25 mL/min)相同的速率输注等容量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ANH过程持续时间为15~25min.于ANH前、ANH后5,30,60及120min,自体血输注完毕后10和60min时采集桡动脉和肺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Hb,pH值,乳酸、PaO2和血浆渗透压,同时经肺动脉导管监测数据,记录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计算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及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结果:与C组比较,ANH组SvO2、O2 ER及PaO2升高,Hb和血浆渗透压降低(P<0.05),DO2、VO2、Ca-vO2、pH值和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等容血液稀释对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内环境与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关于体外循环中佳Hct值的荟萃分析

    作者:周琴

    目的:体外循环(CPB)的开始无疑会导致血液稀释,因此,关于临床中可接受的低安全Hct值,存在很大争议。
      方法:为了探究体外循环过程中佳Hct值,我们筛查了已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完成了此篇关于体外循环中佳Hct的荟萃分析。我们筛查了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egister,WANFANG and CNKI等数据库。所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都根据体外循环中不同的Hct值提供了不同的临床终点数据。如果研究间显示低异质性,我们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反之,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这些纳入文献的质量我们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 高龄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改良型等容血液稀释疗法的研究

    作者:陈跃;周元潮;郑晓红;杨春福;曹粉美;郑旭霞;裘霞雯

    目的前瞻性对比观察改良型等容血液稀释疗法对高龄老人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化配对设计,以传统有效的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采用改良型血液稀释术治疗46例高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动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凝全套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尤其是红细胞压积)和微循环变化,对比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和静息心电图QTcd值,并临床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改良型血液稀释术能通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调脂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和微循环,尤其是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由(90±1.2)cm/s增至(97±2.1)cm/s,同时使心肌缺血指标QTcd值由(46.2±11.1)ms缩短至(32.4±9.3)ms(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4%)显著高于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77.8%,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型等容血液稀释疗法机制合理,疗效确切,能有效地改善高龄老人急性脑血栓形成后受损的临床神经功能.

  • 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18例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赵志伟;王欣;刘华;田冬梅;强艳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一种突发性中毒性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目前,国内救治ACOP主要以"高压氧舱"和传统吸氧加药物治疗为主.我院采用"血液稀释、抗凝、辐射、充氧疗法"治疗ACOP老年患者218例,零病死率,且无迟发性脑病及其他后遗症.该治疗方法曾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

  • 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时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陈绍洋;胡胜;董海龙;王强;张怡;杨丽芳;李杨;熊利泽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供变化.方法选择择期开腹手术全麻患者34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对照组(<65岁),每组17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吸入0.6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按5 ml/kg 30 min内静脉输入6%羟乙基淀粉行AHHD.应用HemosonicTM 100食道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监测仪连续监测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动脉内血流量、血流峰速度、血流加速度、左室射血时间、全身外周血管阻力等,记录稀释前(T0)、扩容15 min(T1)、30 min(T2)和稀释结束后10 min(T3)各项监测数据,并检测各时间点动脉血气,计算氧供.结果与T0相比,两组T1、T2和T3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动脉内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T2 血流峰速度明显增快(P<0.05),T1、T2和T3的外周血管阻力明显降低(P<0.05);两组T2和T3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T1、T2和T3的氧供均明显增加(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仅老年组T2较T0明显延长(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AHHD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保证充分氧供,但应谨慎对待其对心脏收缩功能的潜在影响.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怀斌;甄文俊;欧阳小康;马玉健;罗文琦;谭洁

    目的 探讨将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 60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单纯CABG手术的65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研究组30例术中应用ANH自体输血技术,对照组30例未应用该技术.结果 全部病例完全再血管化,手术过程平稳,氧供需平衡,未提示组织缺氧,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例在心肌保护效果、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负氮平衡、术后引流量等方面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病例异体输红细胞悬液研究组(0.9±0.9)u低于对照组(2.5±1.2)u(t=2.704,P<0.01). 结论 遵循适当病例选取原则情况下,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老年人CABG手术安全可行且临床效果满意.

  • 贺斯和血定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海芳;王玉;王国年

    目的:通过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贺斯、血定安两种血浆代用品对人的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的研究,为临床选择理想的血浆代用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8例,ASAI-II级,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成贺斯组和血定安组,每组9例,分别在术前1h,术后1h,术后24h,术后7天,记录其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分别与术前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术后1h、术后24h、术后7天两组Hb、RBC、HCT由于出血、输入血浆代用品与术前值比较均显著下降 (P<0.05). 结论: 短时间内大量输入血定安或贺斯治疗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快速、较大量失血是可行的,提示人体对血液稀释具有较强的耐受程度.

  • 体外循环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宏伟;祝沪军;马宪友

    体外循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应用,到70年代随着冠脉搭桥手术的发展而应用越来越广泛,1978年开始有文章报道体外循环对甲状腺功能变化影响\,80年代相关研究广泛开展并延续至今,到90年代人们认为血液稀释,非搏动性灌注,低温是体外循环造成机体损伤并产生相应变化的原因.

  • 体外循环常用预充液离体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卞璐瑜;周玉娇;高国栋;黑飞龙;刘晋萍;龙村;于坤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常用预充液离体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10名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别用乳酸林格氏液(L组),4%琥珀酰明胶(G组)及和6%羟乙基淀粉130/0.4(W组),进行10%、30%、50%的稀释,以未稀释血作为基础值。用血栓弹力图( TEG)行动态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反应时间( R)、血凝块时间( K)、凝固角(α角)、血凝块强度值大振幅( MA);同时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检测血细胞比容( Hct)、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PTA)、国际标准比值( 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PTT)、凝血酶时间( TT)及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结果常规实验室检查表明Hct、Plt、FIB随稀释程度增加而降低,与基础值比较,10%稀释时,L组TT值显著缩短( P<0.05),稀释30%和50%时,各组PT、APTT、INR均显著延长( P<0.01)。 TEG结果显示值比较,10%稀释后L组的K值显著缩短( P<0.05),MA增大( P<0.05);30%稀释时,G组和W组多项参数有显著变化( P<0.05),但大多仍处于正常范围;50%稀释时,各组所有凝血参数均有显著变化( P<0.05),且大多超出正常范围。结论不同预充液体血液稀释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程度不一,L组10%稀释时凝血功能略有增强;30%稀释时对凝血指标没有影响,G组和W组在30%稀释时对部分凝血参数有影响,但整体凝血功能仍处于正常范围,50%稀释时各组凝血功能均显著下降。

681 条记录 2/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