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手术的观察

    作者:丁叁强;杨丹娜;郑淦基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脑膜瘤手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及术后Hb和Hct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膜瘤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12) 和ANHD组(Ⅱ组,n=12),两组均采用气内全麻.Ⅱ组手术开始前进行血液稀释,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和术后Hb、Hct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接近,Ⅱ组有9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余3例各输异体血200ml;Ⅰ组病人均输异体血,输血量400-800 ml,显著多于Ⅱ组(P<0.01).Ⅱ组术毕Hb及Hct与Ⅰ组对比下降(P<0.05),术后第1和第7 天与Ⅰ组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脑膜瘤手术病人术中减少或不输异体血.

  • 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

    作者:翁丽芳;谢少波;陈升恺;方剑;黄珠群

    目的 总结33例10kg以下婴幼儿的体外循环(CPB)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33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在全麻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CPB时间17~1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86min,不停跳心内直视术2例,33例顺利脱机.术后无一例与CPB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2例.结论 在CPB管理上注重合理选用CPB设备和装置、特别关注灌注与引流的关系、调整适度的血液稀释及细致的CPB监测管理,加强了CPB中各种液体出入量的平衡的管理,可降低与CPB直接相关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 6%羟乙基淀粉应用于脊柱Steff手术血液稀释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双飞

    一、实验目的1、观察6%(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中度血液稀释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非血液稀释组)围术期输血量的多少

  • 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血液稀释骨髓象分析

    作者:赵蓉;陈晶

    目的对20例再障与20例血稀(除再障外)骨髓标本比较,进一步了解其异同,用于鉴别、诊断.方法所有标本采用瑞氏染色,将500个有核细胞进行分类.结果再障淋巴细胞增高,而血稀分类中性分叶核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骨髓造血细胞("非髓")[1]总数、增生程度、红细胞形态、骨髓外观以及巨核细胞总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现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而外观有血凝块或是中性分叶核高,但未见"非髓"细胞或"非造血细胞团"[2]者,不能确诊再障.

  • NEK-6318K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谢芳;陈菊调

    NEK-6318K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电阻抗法,对全血细胞的19项指标进行测定,是血细胞三分类分析仪.该仪器操作简单,具有吸样自动清洗、自动排除堵孔等功能,并有全血和预稀释两种测定模式,能快速提供急诊结果.但预稀释模式在实际中应用较少,影响因素较全血模式多.本文对其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分类结果作一分析.

  • 麻醉诱导期不同容量羟乙基淀粉对胸外科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伟;徐义国;桂煜

    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期不同容量管理方法对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全身麻醉胸外科肺叶切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在麻醉诱导期,两组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A组在麻醉诱导开始第1小时内以10mL/(kg·h)速率输入,第2小时内以5 mL/(kg·h)速率输入;B组在麻醉诱导开始第1小时内以20mL/(kg·h)速率输入,第2小时内以10mL/(kg·h)速率输入.测定诱导前、诱导后10min、输液30min、输液60min及术后1d时血压、心率、尿量;于诱导前和输液60 min测定静脉血红蛋白(Hb)含量、血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功能(PAG)、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两组输液60 min时心率加快,Hb,HCT,PLT下降,APTT延长,FIB升高,输液后个时间点尿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比较,输液60 min时B组PLT降低,APTT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容量管理方法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但A组在麻醉诱导期对胸外科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

  • 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小儿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唐文帅;钟前进;廖祥丽;胡义杰;雷钧;陈静;白雪

    目的:探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小儿体外循环(ECC)管理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7月27例心脏病患儿采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的 ECC 管理策略,探讨其 ECC 管理经验。结果27例患儿 ECC 时间平均为(88.70±48.9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58.10±34.50),ECC 术中超滤量平均为(243.70±115.80)mL,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平均为(20.60±17.70)h,输血量平均为(1.34±0.62)U。2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小儿 ECC 中采用中低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 ECC 管理策略,是对传统观念的补充,但尚需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支持。

  • 颅脑肿瘤手术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建军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2009年该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NH联合CH组(A组)和单纯CH组(B组),每组30例.术中观察两组各设定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SVR)、乳酸(LAC)、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计算氧供、氧耗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 MAP、心率、CVP、心排血量、SVR、LAC、Hct、氧供、氧耗和ERO2项目的 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ANH联合CH有助于颅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影响机体氧代谢,且可有效减少术中用血.

  • 异丙酚对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时心血管代偿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铭;陶国才;毕敏;肖瑞卿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时心血管代偿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例:ANH组(A组)、ANH+异丙酚4mg(P4组)及ANH+异丙酚8mg组(P8组).根据Gross公式,三组病人血液稀释后HCT降至27.1%.放置漂浮导管后(T1),P4和P8组给予异丙酚2mg/kg首次剂量,再分别给与异丙酚维持剂量(P4组:4mg*kg-1*h-1;P8组:8mg/kg).稳定10min后(T2),进行血液稀释.于T1,T2,T3(稀释完成后15min)分别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乳酸、SvO2等变化.结果三组病人ANH后均可见CO/CI ,SV升高非常显著,SVR和CaO2下降非常显著,DaO2, SvO2及血乳酸改变不明显;P4和P8组SVR下降显著,MAP下降非常显著,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本实验剂量范围内,异丙酚与ANH合用时对机体心血管代偿反应无明显影响.

  • 镜像综合征母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瑜;徐红

    镜像综合征(mirror syndrome)指严重的胎儿、胎盘水肿映现于母体,导致母体水钠潴留、血液稀释,进而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少尿等一系列类似子痫前期症状[1],产后出血风险高,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镜像综合征母体并发 MODS是极为罕见的产科状况,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本院近期成功抢救1例镜像综合征母体并发 M ODS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临床实验室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解决方法

    作者:杨先春;李朝容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率,并探讨常规临床实验室针对其的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8 29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高度疑似EDTA-PTCP的15例患者再次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分别采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EDTA-PTCP发生率为0.04%(15/38 291),15例患者采用EDTA-2K、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检测Plt分别为(57±17)、(119±53)、(112±54)×109L-1,三组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7,P=0.001);采用EDTA-2K检测Plt明显低于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Plt与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 EDTA-PTCP发生率为0.04%,疑似EDTA-PTCP标本建议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或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重新检测Plt.

  • 改良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用于大手术的可行性

    作者:刘建喜

    目的:观察改良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应用于外科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5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血液稀释组(H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氧化亚氮、异氟醚吸入麻醉.C组常规输入复方乳酸钠或6%羟乙基淀粉(HES).H组诱导后采自体血400~600 ml,在切皮前输6%HES 15ml/kg和复方乳酸钠10 ml/kg,速度为50 ml/min,术中适时回输自体血.持续监测MAP、HR、CVP、SpO2、PETCO2及气道峰压、呼吸总顺应性、第一秒呼气比率(FEV1.0%);分别于稀释前后、术中、术毕及术后第一天测定Hct、PT、APTT和PLA的变化,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并计算出血量.结果:H组采自体血后MAP改变明显大于C组(P<0.01),HR无显著性变化,术中MAP和HR变化小于C组(P<0.05),Het、PIJT在稀释后及术中明显低于C组(P<0.01),术毕及术后第一天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稀释后CVP在正常范围内明显升高(P<0.01).PT、APTT组问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输液量、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但H组病例均未输异体血,C组有20例(80%)患者需输异体血.结论:改良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其血液有形成分保护程度高,心脏容量负荷轻,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安全地用于外科大手术的患者,能有效地提高其对失血的耐受性.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脊柱侧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志杰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技术用于脊柱侧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亿汶)扩容,Ⅱ组不额外扩容.记录手术前(T1)、手术开始后120 min(T2)、手术结束后(T3)的血红蛋白(Hbg)、血细胞比容(H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尿量.结果 两组患者T2、T3的Hbg和Hct均较T1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失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的APTT、PT与T1比较均有所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以有效地进行血液保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及超滤对血浆渗透浓度的影响

    作者:许明华;胡怀诚;李永坤;袁东朋;谢观球;丁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中深度血液稀释及体外循环(CPB)应用超滤后对人体血浆渗透浓度的影响.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血浆渗透浓度、血液稀释后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浆钾、钠、氯离子均在正常范围;血糖不论血液稀释后或超滤后与术前相比有极显著升高(P<0.01).而血球压积、血浆总蛋白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超滤后与血液稀释比较显著回升(P<0.05).结论:血液稀释及超滤后血浆渗透浓度增高,系诸多因素所致高糖性高渗血症,但对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份相对平衡作用不大,仍可导致组织水肿.CPB采用超滤方法,可及时排除体内多余水份,提高血浆蛋白浓度从而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助于减少CPB术后的并发症.

  • 早期SOFA评分及EVLWi变化对ARDS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刘怡;杨甦庆

    目的探讨通过早期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判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共收治的78例ARDS患者(年龄均大于16岁)的临床资料。经脉搏指示心排出量(PICCO)监测使用热稀释法获得EVLWi。48 h内测定SOFA评分和EVLWi的初始值(第0天)、平均值、高值和ΔEVLWi(第2天减去第0天的差值),以及其他与评估预后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年龄、动脉血气分析、血清肌酐、液体平衡情况、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物情况等。结果共评估了78例ARDS患者,结合SOFA评分,得出28 d全因死亡率31%。在死亡病例组患者EVLWi的初始值、平均值及高值较存活组无显著差异,但死亡患者组ΔEVLWi有显著升高(3.1 mL/kg vs.0.3 mL/kg,P=0.006)。经COX比例风险模式分析,患者年龄、ΔSOFA、ΔEVLW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ΔEVLWi>2.9的患者28 d存活率显著高于ΔEVLWi≤2.9的患者(χ2=7.06,P=0.008)。结论 ARDS患者初48 h内EVLWi及SOFA评分明显下降的患者与28 d预后密切相关。因此ΔSOFA、ΔEVLWi有助于临床早期甄别预后差的患者。

  •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作者:龚涛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新发病患者有150多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80%.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目前,临床上对此类疾病多采取抗血小板、扩张脑血管、血液稀释、脑保护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但尚未有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溶栓治疗法的研究应用,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 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质控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祝颖;宋小妮

    目的:制备适合胶体金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质控血清,以监控胶体金试剂的质量变化和检验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健康人(肝炎标志物和HIV抗体均阴性)血清倍比稀释经确证的HIV抗体阳性者血清。结果在环境温度15~30℃,根据阳性血清浓度选择稀释0~16倍的血清作为胶体金试剂的质控血清,试验5 min能均一稳定显色判读结果。结论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快速、简便,可单份测定,试剂易于保存,但易受检测温度和时间的影响,需做好室内质量控制才能避免后带现象出现和弱阳性漏检。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吕勇;丁惠;张弘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天晴宁)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使用在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全髋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监测HR、ECG、BP,以咪唑安定0.03 mg/kg、芬太尼2~3 μg/kg、阿曲库胺0.5~0.7 mg/kg、异丙酚2mg/kg诱导,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呼吸机辅助呼吸,记录术中尿量、输血量、输液量.以纱布和吸引瓶内的血量计算术中失血量.按20 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或乳酸林格氏液.检测稀释前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两组AHH后循环功能稳定,Hct均明显降低;6%羟乙基淀粉组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结论]6%羟乙基淀粉(天晴宁)术前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以有效地维持老年病人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应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血液稀释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卒中临床观察

    作者:刘骅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将42例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250 ml静滴,每日1次,同时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10 d;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两组其他治疗完全相同. [结果]治疗组远期疗效较对照组明显,神经功能恢复的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治疗组在治疗后Hct、Fg两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血液稀释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更有利于阻止脑梗塞患者病情急性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安全、可靠,适合早期使用.

  • 麻醉前急性血液稀释自血回输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峰;吕有文

    随着对输血的进一步研究,过去认为失血即应补血,失多少补多少的观点已被推翻,改为能不输血则不输血的原则.目前认为红细胞比积(Hct)》28%是较为安全的数值(正常人Hct为45%~50%),若70 kg的病人,术中失血1500~2000 ml,仅供给平衡液或代血浆补充血容量即可耐受.

681 条记录 30/35 页 « 12...27282930313233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