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

    作者:胡惠英;李斌;李建华;程磊;吴坛光

    本研究观察评价两种技术——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合理实施血液保护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通过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全髋置换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0~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20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用6%羟乙基淀粉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单用术中自体血回输.研究对象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

  •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风险

    作者:王露;张俊杰;熊云川;王锷;郭曲练

    血液保护技术能减少术中同种异体血的输注,节约宝贵的血源,并避免异体输血相关风险,因此,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也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文综述其禁忌证、潜在风险及并发症,增强认知,提高麻醉中实施自体血回输的安全与质控,保障患者安全.

  • 河北省37家综合性医院围术期输血现状调查

    作者:李超;乔喜;王之骄;贾慧群

    目的 对河北省部分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调研,了解河北省围术期输血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河北省所辖11个地区的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年均手术量≥6000台的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就围术期输血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围术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输注依据及目的,自体输血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7份,整体完成率为95.9%,麻醉医生完成257份,手术医生完成750份.围术期输血目的调查显示,以补充血红蛋白促进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凝血功能作为输血目的的麻醉医生为88.7%,手术医生为75.2%;术中依据出血量、 血红蛋白含量及患者生命体征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输血的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分别为70.8%,52.4%.术中输血时,54.9%的麻醉医生认为70 g/L

  • 不同程度控制性降压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失血量、肾脏功能和脊髓诱发电位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益智;宋歌;张昊鹏;董海龙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控制性降压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失血量、肾脏功能和脊髓诱发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0例ASAⅠ或Ⅱ级行原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全部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给予硝普钠微量泵输注行控制性降压.根据控制性降压期间维持平均动脉压的不同水平随机分为2组:A组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5)mmHg,B组维持在(70±5)mmHg.比较2组间失血量、输血量、尿量的多少及术中脊髓诱发电位变化幅度的差异.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与B组相比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尿量及脊髓诱发电位变化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侧弯矫形术中行控制性降压时维持MAP在60 mmHg左右时,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且对肾脏和脊髓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作者:戴庆;李杰;王江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方法.方法选择行胃大部切除患者130例,分为两组A、B各65例,A组患者不采集自体血为非血液保护组,B组患者于麻醉平稳后从外周输入平衡液和明胶溶液之后,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按20mL/kg采集患者自体血液为血液保护组.观察记录患者麻醉之前、采血之前10min、采血之后10 min、回输之前10 min、回输之后10 min和术毕10 min后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数.结果 血液保护组在采血之后10 min 和回输之前10 min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数明显低于麻醉之前(P<0.01)和非血液保护组(P<0.05),非血液保护组在输血之前10 min、输血之后10 min及术毕之后10 min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麻醉之前,高于血液保护组.结论 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的血液保护方法安全可行,可减少库血输入量80%,可以推广.

  • 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磊;王宏涛;张军芳

    通心络胶囊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其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通心络胶囊是在中医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发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脂、抗凝等作用,尤其在血管保护及稳定斑块等方面作用独特,对AS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 自体血逆预充技术在儿童体外循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

    作者:杨峰;万彩红;刘瑞芳;龚庆成;贾在申;赵岩岩;侯晓彤

    目的 在使用目前儿童体外循环管路基础上,探讨自体血逆预充技术用于儿童体外循环对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0例体重在20~40kg之间体外循环下行择期心脏手术先心病患儿,分为自体血逆预充组(Rap组,n=30)和标准预充组(SP组,n=30).自体Rap组在转机前进行Rap操作,对照组常规预充转机.记录所有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监护室情况、不同时刻患儿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和围术期用血量.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ap组预充液量明显减少(P<0.05);阻断升主动脉后10min时RAP组患儿Hct高于对照组(P<0.05);Rap组术中用血量和输血率均少于S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技术用于儿童体外循环可以减少预充量,保持转机过程中较高的Hct.但对血液保护作用不明显,目前用于临床的儿童体外循环管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减少异体输血的探讨

    作者:龙建平;熊卫民;盛斌;汪更胜;黄标通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少输或不输异体血的方法.方法 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应用术前自体储血,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以及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综合血液保护方法.结果 实行血液保护措施病人输异体血量为0~2 400mL,平均185 mL/例,对照组输异体血量为300~3 600mL,平均520mL/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行血液保护措施病人中41.3%不输异体血,对照组为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多种血液保护方法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异体输血量.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 ICU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及其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封秀琴;朱祎容;梁皎;鲁海飞;陈建裕

    贫血是ICU危重患者常见的问题.国外的一组资料表明,患者入ICU后前3d血红蛋白至少以每天5g/L的速度下降,在败血症等危重患者中还会继续下降[1-4].

  •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龚庆成;孙志全;高泉鑫;刘岸新;董培青;刘瑞芳

    随着我国献血法的实施,血液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我院自1995年开始应用进口Cell Saver 5型红细胞浓缩清洗回收装置,1998年开始应用国产ZITI-2000型自体血液回收装置(简称洗血球机),回收术中出血共1467例,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 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现状研究

    作者:陈越岭;郝兴海;贾士杰

    心脏手术由于部分患者术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术中体外循环、低温、肝素化、外科操作等因素对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等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的大量丢失[1].心脏外科手术用血量占整个外科用血量的20%左右[2].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增加感染肝炎等传染病及其他并发症的机会,与死亡率的增加和住院费用的增多有关,而且近年来血源日趋紧张,因此保护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避免大量异体输血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年来,心脏手术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和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就此进行综述.

  • 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在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

    作者:石晟;王古岩

    大部分心脏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CPB期间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下降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和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CPB前,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将部分血小板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出来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再回输入病人体内,以减少围术期的出血量和血液制品输注量.PRP是一种可行的血液保护方法.

  • 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婴幼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晋萍;苗晓蕾;赵明霞;崔勇丽;冯正义;赵举;龙村;李守军;晏馥霞

    目的: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婴幼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状况的影响,即拟评价人工胶体液佳乐施能否安全有效地作为血浆替代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为临床节约用血提供依据.方法:2012-12至2013-03,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96例.根据体外循环管路预充胶体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新鲜冰冻血浆组(n=48)和佳乐施组(n=48).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切皮前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5min快速血栓弹力图以及功能性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记录术后胸液引流量、血制品、凝血制剂的使用量以及呼吸机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二次开胸止血.两组术后TEE检测反应时间(R值)均较术前增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组术后大振幅强度(MA值)较佳乐施组略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组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FLEV)及由纤维蛋白原产生的振幅(MAf)值均较佳乐施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减少出血及血制品使用、改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预充新鲜冰冻血浆不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和血制品的使用量,对患儿预后恢复无明显优势影响,故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中不推荐使用血浆预充,采用人工胶体液预充可有效减少血浆使用量.

  • 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园园;陈春玲;薛韵;张蕾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并在围术期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与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效果、术后转归、术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60例患者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方案后,术中出血控制情况良好,没有术后早期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47例非肿瘤患者应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回输后患者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后患者手术后的红细胞压积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异体血输注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韩佩青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实施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的血液保护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拟行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30min (T2)、手术完成(T3)及手术后1天(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血样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经研究发现, (1)两组患者T1 ~T4各时点SpO2未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于T4时点的MAP和HR明显低于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T3时点MAP及HR明显高于T2时点,T2时点明显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T1时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观察组各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脑动脉瘤伴高血压手术效果显著.

  • 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血液保护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武婷;文其祥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TA)与抑肽酶(AP)对体外循环术中血液保护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82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用药组、抑肽酶用药组和对照组.TA组总量1.5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及体外循环开始后两个时间点各给半量,一次性静脉推注;AP组500万KIU同TA组两个时间点半量分次持续滴注给药,对照组不用药.于术前、后分别测定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三项、D-二聚体,记录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24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结果 AP组与TA组较空白对照组在术前后血小板数量功能变化、D-dimer值及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这些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P组与TA组在此方面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证明了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中作用近似抑肽酶,除明显抑制术中体内纤溶系统激活外,在减少术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的减低方面发挥了作用.另外两药均可明显减少术后的引流量、全血及成分血的输入量.

  • 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及血液保护作用

    作者:姜博;金振晓;易蔚;任超;白雷;于泉;易定华;吴继红;王云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及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氨甲环酸组和乌司他丁+氨甲环酸复合组,每组20例.记录围术期各项临床参数,包括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后并行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例数、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死亡情况.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血小板计数、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4例,发生并发症5例.四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P<0.05).术中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复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浆中CKMB、cTnI含量、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乌司他丁复合氨甲环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和血液具有良好保护作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梁友君;林丽珠;范海鸥;邓梅玉;褚立君;杨贵安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术后24小时引流量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所有的回收血经过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共获得洗涤后浓缩红细胞为36 400 ml.手术前后患者RBC、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低于术前( P<0.05),但也都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lt比术前明显降低( P<0.01),WBC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1),术后引流量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结论 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英杰;王古岩;杨丽静;石佳;吉冰洋;郑哲

    目的 比较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n=49),负荷量10 mg/kg,维持量2 mg/(kg·h);中剂量组(n=51),负荷剂量为15 mg/kg,维持量为8 mg/(kg·h);高剂量组(n=50),负荷剂量为30 mg/kg,维持量为16 mg/(kg·h).记录术后胸管引流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中、高三组患者术后6 h引流量[(324.90±196.05) vs.(303.73±185.03) vs.(255.31±121.81) ml]、24 h引流量[(611.67±281.56) vs.(601.50±304.33) vs.(555.82±239.16)ml]和总引流量[(744.48±350.90) vs.(712.20±359.15) vs.(658.67±290.07) 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剂量下,异体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的使用率及使用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中、高三种剂量的氨甲环酸对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术中推荐应用低剂量.

  •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总结

    作者:赵萍;尹巧雅;凌庆

    目的对2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心肌保护、血液保护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20例中,1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ABG术,2例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ECABG),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加(CABG)术;其中3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支持.全组男18例、女2例,年龄65~78岁,体重54~85kg,术前均合并中、重度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14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CPB,自制高钾冷、温血停搏液顺灌、逆灌、桥灌,取得较好心肌保护效果.结果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结论提高手术技术,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停机困难者尽早应用(IABP);采取综合的心肌保护措施及血液保护对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300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