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棘突骨块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建龙;陈晓勇;王剑敏;黄凤琪

    目的 比较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术中应用cage与自体棘突骨块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3-03-2017-03采用PLIF手术治疗的7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38例术中采用cage植骨融合(cage组),37例采用自体棘突骨块植骨融合(棘突组).结果 棘突组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2(6~24)个月;cage组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8(9~24)个月.2组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cage组优18例,良12例,可5例;棘突组优19例,良11例,可5例.2组末次随访时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椎间高度、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PLIF术中应用自体棘突骨块植骨融合可取得与cage植骨融合相似的效果.

  • 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何亚芳;孙肖阳;胡勇;袁振山;董伟鑫;张蛟

    目的 探讨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8-01-2012-06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予以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或单纯PLIF术(对照组)各40例,并比较分析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3~1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组术后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及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2组VAS、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融合率、融合器沉降率、螺钉松动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及患者术后长期临床疗效,减少术后的螺钉松动率、融合器沉降率、不融合率等.

  • 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巨鹏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 对我院2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50~3000mL.无脑脊液漏、感染.无融合器沉降、移位、假关节形成、断钉及椎弓根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即时稳定性好,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晓勇;胡向明

    目的 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伴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许鹏;史建刚;叶晓健;史国栋;许国华;侯洋;袁文;贾连顺

    目的 分析马尾神经沉降征(SS)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表现特点,以及行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LSS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仰卧位MRI横断面马尾神经是否沉降分为SS阳性组和SS阴性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29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疗效.结果 SS阳性患者109例,SS阴性患者17例,SS阳性发生率为86.5%.SS阳性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0.2±3.4)、(22.3±3.1)、(23.1±2.3)分,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 0.05);SS阴性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1.1±4.4)、(21.4±5.4)、(23.6±3.1)分,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阳性广泛存在于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疗效,SS阳性仍无法作为手术效果的预判指标,改良PLIF手术对SS阳性患者效果确切.

  • 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作者:杜兵强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 PLI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PLF)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9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均有显著疗效,后路椎弓根钉联合融合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医疗成本。

  • 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

    作者:李青松;刘少喻;尹宗生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发病率逐渐增高.对该病的手术方式是否需要截骨矫形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共纳入90例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中手术组40例为合并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患者,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通过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矫形;非手术组50例存在骨质疏松,但无后凸畸形.通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观察手术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对比2组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如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角,评估患者矢状面平衡的改善;通过日本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①手术组患者术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②手术组术后胸椎后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和骨盆倾斜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③生活质量方面,手术组术后姿势和形态评分、恐惧和心理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仍低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一般健康评分与非手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通过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能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rhBMP-2骨修复材料在后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

    作者:雷建平;徐昊;张克良

    [目的]探讨rhBMP-2骨修复材料在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植骨融合材料分为两组.rhBMP-2组35例,采用rhBMP-2骨修复材料填埋Cage+椎弓根螺钉双侧内固定;自体骨组38例,采用自体骨骨质填埋Cage+椎弓根螺钉双侧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不良率、Cage位置移位率、相对椎间隙丢失高度、椎间融合率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Oswestry指数(ODI)评估.[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第12周螺钉位置不良率(7.14%)和Cage位置移位率(8.11%)分别显著高于自体骨组的3.29%和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4周,rhBMP-2组螺钉位置不良率(9.29%)和Cage位置移位率(8.11%)与自体骨组的10.53%和7.69%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0.32±0.06) mm显著低于自体骨组的(1.41±0.40)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第12周椎间融合率为54.05%,低于同期自体骨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第24周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骨修复材料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起效时间晚于自体骨,但终疗效与自体骨相当,但在恢复椎间高度上的作用优于自体骨,可以在临床上替代自体骨用于脊柱融合术中.

  •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崔兆辉;滕元君;夏亚一;汪静;姜金;陈少龙

    [目的]系统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对比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等数据库、学术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等.全面收集有关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有6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487例患者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PLIF组的融合率> PLF组[OR=3.90,95% CI (2.05,7.40),P<0.001],但PLIF组术后1年ODI评分<PLF组[WMD=-3.86,95% CI(-7.59,-0.t3),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WMD=15.85,95%CI(-16.25,47.96),P=0.33]、术中失血量[WMD=-90.57,95% CI(-292.50,111.36),P=0.38]术后并发症[OR =0.99,95%CI (0.22,4.47),P=0.99]、二次手术率[OR =0.87,95% CI (0.52,1.45),P=0.25]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PLIF手术方式的骨融合率较高,但术后1年ODI评分低于PLF组,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方面结果相似.

  • 腰椎后路单CAGE单侧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顾宇彤;姚振均;张键;董健;姜晓幸;费琴明;阎作勤;陈统一

    [目的]本研究对单Cage单侧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方法]2006年10月~ 2007年9月间,使用PLF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54例(A组,PLF组),使用单Cage单侧PLIF技术为49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手术(B组,PLIF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7.6岁(60 ~75岁),其中男25例,女29例,术后平均随访39.4个月(35~44个月);B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3岁(61 ~77岁),其中男23例、女26例,术后平均随访37.7个月(33 ~42个月).使用ODI法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功能进行评估,放射影像学可通过椎间高度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椎间不稳的表现来评估.[结果]PLF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75.9%,PLIF组优良率为93.9%,两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x2=6.31,P<0.05).放射影像学评估显示末次随访时PLF组融合率为88.9% (48/54),PLIF组融合率为100%( 49/49),两组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x2=5.78,P<0.05).术前两组的椎间高度无显著差别,而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PLIF组的椎间高度都要显著高于PLF组(P<0.001).[结论]临床上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宜选用单Cage单侧PLIF技术,而且术中应在Cage前方的椎间隙内预先植入碎骨.

  • 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创伤反应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鑫;孙兆忠;李瑞;任佳彬;郑振阳;李璐

    目的 探讨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于某院治疗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其中OLIF手术(A组)治疗者17例,PLIF手术(B组)治疗者3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2、24、48 h抽取末梢静脉血检测的C反应蛋白(CRP)及肌酸激酶浓度(CK),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后第1、2、3天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并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1、2、3 d腰腿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A组患者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CRP及CK浓度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增高;两组间比较,A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两组间比较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与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OLIF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更小等优点.

  •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秉翔;聂林;蒲华清;张志勉

    目的 系统评价Dynesys手术与传统腰椎后路稚体间融合术(PLIF)术后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将纳入文献应用Stata SE 1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359例,其中Dynesys组159例,PLIF组200例.有关指标的SMD及其95%CI为:手术时间,-1.34(-1.95 ~-0.73);术中出血量-1.28(-2.18 ~-0.38);术后VAS评分,0.03(-0.35 ~0.41);术后ODI指数,-0.07(-0.30 ~0.17);术后手术节段ROM,4.57(3.29 ~5.85);术后手术相邻节段ROM,-1.36(-2.32 ~-0.40).结论 Dynesys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较PLIF有明显优势.两种手术在改善术后VAS、ODI方面具有相同效果,Dynesys手术可有效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并减缓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增加.

  • 椎弓根钉固定并单Cage单侧椎体间骨粒植骨融合技术在慢性下腰痛中的应用

    作者:伍红桦;屈波;潘显明;陈俊;马泽辉;蒋凯

    对于伴有慢性下腰痛和神经压迫症状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椎管减压和脊柱融合是解除疼痛和治疗脊柱不稳的有效方法,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近年被认为是较为满意的技术[1,2].我科自2006-10~2012-10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体间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排除由于感染、肿瘤、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或骨折等引起的腰痛),每个Cage及椎体间都填有局部减压所获得的自体骨粒(椎板、关节突和棘突),治疗慢性下腰痛和神经压迫症状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并预防医源性脊柱不稳[3],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李明豹;郭永飞;吴强

    目的 对后路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报告,探讨此项技术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对13 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6~38个月,平均25个月.结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工作能力的恢复和X线片上植骨融合程度综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3 例滑脱患者全部达到解剖复位,随访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椎间融合满意,椎间高度、复位均未丢失,没有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情况.疗效优10 例,良1 例,可2 例,优良率84.6%.结论 通过腰椎后路一个切口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对前柱和后柱同时起到稳定作用,有利于滑脱的复位和维持正常的腰椎前凸,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要求.充分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满意,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融合率高,疗效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