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解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为进一步统一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于对膀胱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判定以及不同地区间膀胱癌诊疗结果的比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我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以便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有益的指导.
-
膀胱癌诊治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年张思维等[1]对1988-2002年我国部分市、县膀胱癌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膀胱癌发病率分别为8.22/10万、9.45/10万、9.68/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中,膀胱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首位.随着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制定的<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2]的推广,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对膀胱癌的诊治日趋规范,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膀胱癌诊治过程中仍有如下问题易被忽视或混淆.
-
尿脱落细胞XIAP mRNA检测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XIAP mRNA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相比较,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HER2及其在膀胱癌中的意义
超过70%的浅表膀胱癌在初次治疗后会复发,HER2呈高表达者占膀胱癌总数的25%~30%,且往往是分期和分级均较高者,更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该文介绍了HER2蛋白的实验研究、临床意义、作用机制、检查手段及作为靶向治疗的新方向,为今后的该类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腔内手术治疗现状
膀胱肿瘤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1].依据2010年CUA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TNM分期为Ta、T1及Tis(原位癌)期而临床上尚未发现淋巴结受侵及无远处转移的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其中70% 为Ta期,30% 为T1和Tis期;单发占70%,多发占30%[2].腔内手术治疗是目前NMIBC治疗的重要方法,其具有损伤轻、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可重复施行且对膀胱功能无明显影响等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现介绍如下.
-
膀胱肿瘤诊断的实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且易复发,因此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检测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通过多项实验研究,试图寻找一种高效、特异、敏感、方便的膀胱癌诊断标志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部分已经应用于临床,现对膀胱癌诊断的实验研究相关进展介绍如下.
-
超声造影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见,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膀胱癌的治疗及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肿瘤分期和分级.
-
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多数膀胱癌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导致治疗效果差和预后不良[2].因此,提高膀胱癌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分析是目前膀胱癌诊断和复发监测的主要方法.膀胱镜检查的创伤性与尿脱落细胞分析低敏感度不能满足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的需要.研究表明染色体畸变存在于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近年来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方法,也是肿瘤早期诊断与复发监测研究的热点[3]本文就FISH技术、膀胱癌的遗传学改变及FISH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