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病学微课制作及教学设计

    作者:田亚萍;朴美花;宋洋

    皮肤病学内容多,学时少,课堂传统教学受到限制,然而皮肤病学临床影像资源丰富,微课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传统教学提供补充.本文以微课《战胜青春痘——关于痤疮那些事》为例,分析皮肤病微课教学从选题、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的构思,提出微课教学应当突出教学核心内容,以点带面,用短时间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链.

    关键词: 微课 皮肤病学 痤疮
  • 精彩教学,从微课开始

    作者:张一春

    正确理解和认识微课的内涵,提高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能力,加大微课教学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精彩教学的有力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创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微课的理解和特点入手,阐释微课的内涵,剖析微课设计的思路,为教师开展微课建设和微课应用提供建议与对策.

  • 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叶汪沁

    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1班的86名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PPT多媒体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课辅助教学,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并分析观察组护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观察组护生认为微课辅助教学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重点及难点知识掌握均占97.67%,认为该方法更适合课后自主学习占95.35%,认为其可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均占93.02%,认为其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占90.70%,可激发学习兴趣占88.37%.结论 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 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病理切片教学中的成效评价

    作者:金雯;王波;杨梅;朱治文;罗雪莲;查诚

    目的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病理学组织切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6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在校班级共计252人纳入研究,随机抽取2个班共计133人为实验组,2个班共计119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当前实施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比较两组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分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内容设计、学习形式、学习效果、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培养团队意识的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微课+翻转课堂有助于高职护理病理学组织切片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值得深入研究和运用.

  • PBL+微课教学法在中枢神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波;殷坚;杨奔;胡兆勇;廖君;陈安;李亮

    目的 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方法在中枢神经解剖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本科五年制学生10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BL+微课教学方法.中枢神经解剖实验教学结束后以传统试题、病例与实践试题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两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传统试题、病例与实践试题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对课堂的教学满意程度、课堂的学习效果、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课堂有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BL+微课教学法更能提高中枢神经解剖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有利于提高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值得推广.

  • 微课在医学检验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高姗姗

    微课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教育理念,根据成人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以及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性特征,微课在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微课的概念和医学检验特征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成人学员教育特点,重点探讨微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 微课与《药剂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作者:蒋旭东;陈丽;伍善广;陈君

    根据《药剂学》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探讨微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良好效应及应用前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梁锦坚;李谦华;莫颖倩;李艳华;王晓莹;韦秀宁;郑东辉;戴冽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取探索性方法.选择2016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见习的中山大学201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在见习课前学习类风湿关节炎微课,见习课时进行个人测试、诊查真实病例、分组汇报及点评、小组测试,并采用10分量表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平均2.2小时,个人测试和小组测试提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知识较缺乏;诊查病例时基本掌握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要点,但不够熟练;分组汇报时反映出学生在分析病例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支持在见习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诊查患者的技能及锻炼其临床思维.

  • 微课结合客观结构化考核方法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丁莉;岳英;占小春

    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方法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5级护理学专业2个班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个班64名学生为实验组,另一个班63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演练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加微课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两组均采用OSCE方法进行考评,比较两组期末考试综合成绩,以测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果 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分别为(89.7±3.7)分和(78.9±5.8)分;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总优良率分别为89.1%和76.2%;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分别为(257.7±2.6)分和(219.0±3.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综合实训中,微课结合OSEC考核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 以微课为载体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孙丽梅;邱雪杉;张清富;李庆昌;曲波;孙宝志;闻德亮

    目的 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以微课为载体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2015级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班~8班共14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4班学生为实验组,5班~8班学生为对照组,两组授课教师相同.实验组采用以微课为载体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以微课为载体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给予肯定的评价;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13级七年制(t=2.23,P=0.0263)、2014级五年制(t=2.46,P=0.0147)和2015级七年制(t=2.05,P=0.0414)学生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以微课为载体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 某军医大学妇产科教学微课开发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价

    作者:王丹;马方;李玲玲;金志军;秦尚谦

    目的 研究开发妇产科教学微信公众平台,评价微课辅助妇产科教学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级116名学员(实验组)和2013级113名学员(对照组),使用LASSI和CUCEI量表测量其自主学习和协作创新能力;使用t检验评价其学习成绩和素养.结果 4个知识模块中,实验组的异位妊娠(P=0.00)和子宫肌瘤(P=0.01)两个知识模块的成绩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员素养比较,实验组在时间管理(P=0.01)、选择要点(P=0.04)、创新性(P=0.00)和协作能力(P=0.03)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课辅助妇产科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成绩,对于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实用价值.

  • 微课在正畸活动矫治器实习课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田玉楼;张媛媛;薛楠;张雪;郝鑫

    目的 探讨微课在五年制口腔本科学生正畸实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本科2012级和2011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正畸活动矫治器制作的实习课教学.其中50名2012级学生作为实验组以微课形式进行示教,70名2011级学生作为对照组以传统形式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调查.应用SPSS 21.0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课程的支持及满意情况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00±0.73)vs.(3.05±0.77);(4.06±0.65)vs.(3.06±1.01);(4.86±0.35)vs.(2.64±0.80);(4.32±0.47)vs.(2.62±1.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课能较好地达到正畸活动矫治器实习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基于网络的微课在显微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余化龙;黄成校

    目的 通过成绩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微课"网络教学在显微骨科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11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58人),对于相同的临床骨科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网络"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并自设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通过SPSS 23.0对考试结果进行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 在经过微课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94.86±3.73) vs. (91.03±4.02),t=-3.976,P=0.000]和临床操作成绩[(91.81±4.51) vs. (86.93±4.62),t=-5.999,P=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教学方法有效性、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提升临床学习积极性、系统建立临床思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5个项目的满意率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网络"微课"教学显著提升了显微骨科的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仍要进一步完善微课教学内容和互动体系,达到更系统且长久的教学效果.

  • TPACK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涵;张春晶;李淑艳;吴琦;徐晶

    目的 探讨"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教学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8个班共4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4班198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5~8班202人采用TPACK教学.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8个班共38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4班189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5~8班196人采用TPACK教学.实验组教学中将微课程、网络平台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主要分为课外自学、课内消化,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自定步调学习;课上增加了同学协作、学生讲授PPT、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对两届同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5.0处理,组间数据比较行t检验.结果 2013级实验组个人测试成绩得分[(17.94±2.02)vs.(12.28±4.17)]和2014级实验组个人测试成绩得分[(18.21±1.78)vs.(12.45±5.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级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得分[(78.28±11.18)vs.(68.65±12.51)]和2014级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得分[(81.73±9.12)vs.(74.41±11.8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认为TPACK教学引发了学习兴趣的有373人(93.7%),认为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有357人(89.7%),认为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339人(85.2%).结论 TPACK教学可破解传统教学困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 微课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吴甜

    病理学是医学中重要桥梁学科,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抽象难懂.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将微课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参考教学大纲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通过知识点的梳理,重难点的讲解及系统性总结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微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病理学课程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 病理学 微课 改革
  • 心电图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研究

    作者:关旭;张阳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选修心电图课程的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06名学生为实验组,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07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应用SPSS 16.0对组间成绩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考核平均得分为(37.1±6.1),对照组为(2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平均得分为(38.1±5.1),对照组为(37.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实验组学生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各项指标满意度均在81.0%以上.结论 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心电图病例分析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心电图综合分析能力.

  • 医学免疫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信息化教学初探

    作者:庞慧;李水仙;王金胜;刘明社;原浩;李莉

    医学免疫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前沿与桥梁学科,其知识抽象难懂。微课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资源,它的设计、开发与研究已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的热点。在此阐述微课用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关键因素,其中教学设计是决定微课质量的核心要素,简便易学的微课制作软件是便于微课平民化和大众化的积极保证,PPT课件是微课的重要素材;探索将零散的微课串联为知识体系,分析微课用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潜在价值。

  • 多种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江云;张凤莲;韩玮娜;王学东;韦柳娅

    旋光异构内容是有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结合课堂授课的实际情况,尝试采用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及微课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CBL教学中,按照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课堂延伸的步骤进行授课.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中,结合理论课,开设与旋光异构内容密切相关的两个实验:旋光度的测定及有机分子模型作业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本章的重难点内容,采用常用视频制作软件,提前录制好10 min左右的视频,在课堂中引入,或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下反复观看,加深学生对旋光异构概念及现象的认识.多种教学的联合实施,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 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冉丽斯;钟玲;王羽;宋家虎;罗强;廖晓辉

    针对内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课、在线PPT及网络反馈测试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以系统化、具体化、条理化、清晰化辅助学员临床实践,达到培养真正具有全面临床实践能力的住院医师的目的.

  •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在急诊专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沈林霞;马青变

    本研究分析了急诊专科培训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微课教学特点,提出将微课引入急诊专科培训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急诊专科培训的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微课教学结构和实施方案;以微信公众号为教学平台,根据培训人员的差异设置课程,设立互动交流区域,兼顾了基础理论和拓展学习,实现了教学的可重复性、个体化、互动性和便捷性.

815 条记录 7/41 页 « 12...45678910...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