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姆)僵硬的回顾分析

    作者:孙超;王智;张树;张建中

    背景:僵硬是第1跖趾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背伸活动受限.僵硬的治疗常采用关节唇切除术与趾骨截骨术,但是对于第一跖骨是否存在抬高,跖骨截骨下沉和短缩是否可有效治疗僵硬,现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目的:分析僵硬患者是否存在第1跖骨抬高和过长,评价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13例15足.记录术前侧位第1、2跖骨间夹角(IMA)、术后骨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患者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跖趾关节间隙、第1跖骨突出度(MPD).结果:术前X线片示4足存在跖骨抬高(侧位IMA为4.8°~8.7°),8足存在第1跖骨过长(MPD为2.2~6.9 mm).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平均(16.7±4.7)个月.术后4周均达到骨愈合.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9.7°±10.4°(4°~40°)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57.9°±12.2°(36°~72°).至末次随访时,AOFAS趾功能评分、VAS评分,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第1跖趾关节间隙、MPD,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无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僵硬患者存在第1跖骨过长与上抬,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可有效治疗僵硬,明显改善跖趾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 En-block切除术联合结构性植骨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宋国勋;高鹏;余伟林;顾文奇;施忠民

    背景:痛风性关节炎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关节,伴有肿痛、畸形及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采用En-block切除术结合结构性植骨关节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8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5~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En-block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术后定期复查,摄片明确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及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评价治疗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术后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术后平均10周融合端骨性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4.4±10.5)分提高至术后(80.0±10.8)分,而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0±2.0)分降至术后(1.1±0.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访期间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En-block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症状缓解明显、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

    作者: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辛大伟;岳振双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14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4个月。术后患足外形均得到良好改善,13足拇外翻疼痛及跖痛消失,第2~5跖骨头下顽固性角化症、硬性胼底消失;1足出现第5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术后患者跖趾关节有不同程度僵硬,经主、被动关节锻炼后,足趾活动度均有改善,未影响日常活动,患者步态及穿鞋要求均获得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85.48分±2.97分,VAS评分2.41分±0.47分,HVA 14.93°±5.35°,IMA 9.68°±1.87°,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畸形,能明显改善前足外形,缓解前足行走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第1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及其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吴亘彬;俞光荣

    人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第1跖趾关节炎、(足母)外翻、(足母)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一种治疗手段,大限度地保留关节功能,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人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常用的置入物类型有硅胶、金属、金属-聚乙烯、生物分子等,不同种类置入物的并发症及发生率具有特异性.但该方式也有感染、疼痛复发、畸形复发、假体磨损、假体脱位、假体毒害作用等并发症.本文收集整理近年来有关人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预后文献,总结置换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

  •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前足评分与足底压力的分析

    作者:王智;孙超;李海涛;王显军;毛威;张建中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足母)趾下、第1~5跖骨下共6处的峰值压强、峰值压力、压强-时间积、压力-时间积四个参数.[结果]融合术后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满意,术后组的(足母)趾下四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人组.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在(足母)趾下,以及第2、4、5跖骨头下小于正常人组,并具有明显差异.第1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强与峰值压力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在推进期,前足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基本相同.术后前足功能改善.术后(足母)趾下压力减少,但是对前足压力分布没有影响.

  • 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黄东;江奕恒;吴伟炽;张惠茹;毛莉颖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第1跖趾关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及关节的构造,24只足部动脉铸型标本对关节支作对照观察.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血供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腓侧关节支多和粗于胫侧,关节支外径0.3~0.5 mm.关节支发自第1跖背动脉、腓侧趾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近侧支.关节的神经支与动脉相似,主要发自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内侧支、第1趾足底总神经和趾底固有神经.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第1跖趾关节移植适用于修复重建单纯性肘关节缺损或强直,供区移植骨融合对足的外形功能影响不大.

  • 跖腱膜对第1跖趾关节活动的影响

    作者:陈大伟;李兵;杨云峰;俞光荣

    目的 认识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探讨早期(躒)僵硬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固定于自制生物力学加载支架,用逐级定量的方法对第1跖趾关节进行力学加载,测量跖腱膜离断前后第1跖趾关节背屈活动范围的变化.结果 跖腱膜离断前第1跖趾关节背屈为(68.34±3.05)°,跖腱膜离断后背屈为(78.50±3.77)°,较离断前增加了(10.16±2.10)°(t=11.83,P<0.05). 结论 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有重要作用,损伤后要尽可能修复;某些足部疾病的治疗如需离断跖腱膜,尽量做部分离断;跖腱膜切开术可能是治疗早期拇僵硬可以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 重塑第一跖趾关节骨形态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邵勇;陈勤;周政;关龙

    目的 评价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的生理活动解剖结构变化.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1月,采用Keller手术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面骨形态方法治疗(足母)外翻11例22足.男3例,女8例;年龄51~73岁.跖趾关节面分型采用Piggot法:Ⅱ型偏斜型17足,Ⅲ型半脱位型5足.(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4~49°,平均37°;第1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角9.0~13.5°,平均11.5°.结果 术后11例22足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参照朱丽华等评定标准:优18足,良3足,差1足.X线片示,14足形成第1跖趾杵臼样假关节,8足假关节面部分咬合.术后HVA 7~16°,平均11°IMA 9.0~13.5°,平均11.5°.术后跖趾关节面Piggot法分型:Ⅰ型适合型12足,Ⅱ型偏斜型10足.结论 Keller手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对(足母)外翻术后HAV的纠正及症状改善,及关节稳定性有良好改善,减少了术后肌力不足的发生.

  • (足母)外翻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兴龙;张建中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统计、分析(足母)外翻患者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的发生概率、疼痛评分、畸形角度、好发部位、分级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足母)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有无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分为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组(73例、93足)与无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组(39例、54足),统计两组年龄、性别、术前疼痛评分,根据术中软骨损伤的程度分区、分级,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112例患者147足中,Ⅰ级病变25足(26.9%),Ⅱ级30足(32.3%),Ⅲ级19足(20.4%),Ⅳ级19足(20.4%);Ⅱ级占比大;仅54足(36.7%)无软骨损伤.依据软骨病变分区,1区有软骨损伤的26足(1 11%),2区有15足(6.4%),3区有11足(4.7%),4区有28足(12.0%),5 区有16足(6.8%),6区有12足(5.1%),7区有36足(15.4%),8区有49足(21.0%),9区有41足(17.5%),7、8、9区占比大,其中有43足跖趾关节有病变,69足跖籽关节有病变,19足跖趾、跖籽关节均有病变.②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VAS疼痛评分、AOFAS功能评分、跖(足母)角(HV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组成、1-2跖骨间夹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组患者中,软骨损伤分级与HVA角(r=0.804,P<0.001)和IMA角(r=0.725,P<0.001)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性;但软骨损伤面积与HVA角、IMA角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 (足母)外翻患者合并跖骨头软骨损伤的发生率高(约64%),其中二级病变的占比较高,发生在跖籽关节的概率大,软骨损伤的分级与(足母)外翻畸形角度的程度明显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