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唐永超;李永贤;张顺聪;梁德;江晓兵;郭丹青;杨志东;莫国业;李大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胸腰段骨折、是否存在椎体内骨坏死等)、手术因素(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还是均匀弥散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是否足够等),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及骨水泥再塌陷例数.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的因素纳入单因素研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1.0±3.5min.2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6±1.1年,随访期间共有3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再塌陷,再塌陷率达12.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等在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可能是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发生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体位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钱宇锋;薛峰;盛晓文;陈兵乾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球囊撑开复位结合躯体过伸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1例78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实验组在术前予以极度后伸位复位后进行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收集两组术前和术后的伤椎高度,Cobb角改善程度,骨水泥用量以及渗漏病例,VAS以及ODI评分等数据.结果 PKP手术具有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纠正脊柱畸形的效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有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在随访过程中有2例出现再塌陷.结论 在PKP术前结合使用体位复位并不能明显改善复位效果,反而可能因为过度牵拉而增加骨水泥渗漏、术后再塌陷的风险.

  •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复位椎体再塌陷

    作者:万趸;熊小明;孙育良;邓轩赓;石华刚;宋偲茂

    [目的]探讨单个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复位椎体术中再塌陷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双侧组采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组采用单个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测量评估临床效果.[结果]双侧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大于单侧组,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弥散面积率明显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球囊扩张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球囊取出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双侧组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d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单侧组,而椎体后凸角小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双侧组椎体前缘高度仍显著大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此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后1d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个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有效预防复位椎体术中再塌陷.

  • 植骨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地位探讨

    作者:杨景帆;刘维统;常敏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内外侧平台同时骨折占10%~30%[1],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

  • “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初探

    作者:常敏;刘维统;杨景帆

    目的 探讨“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技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对2006 ~ 2009年我科收治并具有良好随访的56例Rüedi-AllgowerⅡ及Ⅲ型pilon骨折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28例采取了常规充填式植骨,28例采取了“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结果 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常规植骨组2例出现了关节面再塌陷,约占本组7.1%,而阻塞式植骨组均未出现关节面再塌陷.结论 与常规充填式植骨技术相比,“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能更好地支撑关节面,防止pilon骨折术后关节面再塌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