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三柱的胸腰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9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技术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三柱的胸腰段骨折患者12例,包括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33±9.4岁(21~47岁)。所有患者首先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2周后接受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通道,融合节段包括T11/124例,T12/L1节段5例,L1/2节段3例。分别记录前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在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ASIA 2011标准以及Cobb角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矫正维持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后路手术时间平均125.8±29.0min,手术出血量平均460.5±88.1ml;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手术时间平均127.1±21.7min,手术出血量平均185.8±62.3ml。侧入路椎间融合相关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穿刺侧血胸1例,穿刺侧神经根损伤1例。随访时间平均12.75±4.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Cobb角31°±8.7°,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后平均 Cobb 角5.1°±3.5°,随访过程中平均矫正丢失4.3°±2.1°。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8例(66.7%),可疑融合4例(33.3%),无植骨不融合及假关节病例;术前不完全损伤者中有5例出现至少1个级别的神经功能提高,其他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累及三柱的胸腰段骨折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否可作为传统前后路开放手术的替代或补充有待更多病例更长时间观察。
-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 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改善优良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脊柱微创 通道镜系统 辅助改良TLIF治疗 腰椎退行性 -
数字骨科学在微创治疗严重OVCF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学在微创治疗严重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33例胸腰椎严重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行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仿真手术.临床行单侧入路PVP或PKP治疗.手术前后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症状明显缓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45.82±3.00分降至术后1周28.70±2.16分,VAS评分由术前8.46±0.97分降至术后l周2.56±1.23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腰椎X线片上椎体高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p<0.05).两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但未见临床症状.结论:数字骨科学在微创治疗严重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手术中能提高穿刺的精确性与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数字骨科学 脊柱微创 三维重建 术前模拟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
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行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8例患者为研究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实验组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治疗。我们采取JOA下腰痛疗效标准评分,参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来评价症状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有31例在手术结合中医治疗后,症状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等情况取得优良效果,优良率为91.2%,对照组优良人数为27例,优良率为79.4%,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采用JOA下腰痛疗效标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 脊柱微创 中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32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采用Arthro Care-2000射频消融机,Perc-DC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头),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对颈间盘进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结果优25例占78\.13%,良4例占12.5%,可2例占6.25%,差1例占3.12%,优良率为90.63%。 VAS评分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
关键词: 颈椎病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脊柱微创 -
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长节段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长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及置钉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共完成180枚椎弓根螺钉,所有螺钉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分析本组患者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通过术后连续2次复查手术节段CT,对本组患者置钉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级.结果 本组单根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1.35 ±2.82) min,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8.06±2.15)s.本组患者有158枚(87.78%)螺钉被评定为A级,有20枚螺钉(11.10%)被评定为B级,有1枚螺钉(0.56%)被评定为C级,有1枚螺钉(0.56%)被评定为D级.结论 引导通道辅助长节段经皮置钉具有较短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辐射暴露时间及较高的置钉准确性.
-
导引通道辅助经皮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目的 分析新型导引通道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及置钉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新型导引通道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的35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同一术者共完成178枚椎弓根螺钉置钉.记录分析每枚椎弓根螺钉置人时间及术者射线暴露时间,根据术后连续2次手术节段CT扫描结果,对置钉准确性进行分级和评估.结果 本组置钉技术成功率为100%.单枚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1.35±2.82) min,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8.06±2.15)s;156枚(87.64%)螺钉评定为A级,20枚螺钉(11.24%)为B级,1枚螺钉(0.56%)为C级,l枚螺钉(0.56%)为D级.结论 新型导引通道有助于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过程中定位穿刺点,提高置钉准确性,明显减少置钉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
-
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行经皮THESSYS椎闽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38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2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所有患者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微创TLIF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应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的患者36例,对比分析其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有改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失血量多,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两组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在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面,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似.
-
TESSYS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穿刺头倾角的安全范围
[目的]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Vue PACS)行腰椎DR、CT、MRI测量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靶向治疗椎管内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头倾角度安全范围,为TESSYS技术提供安全精确的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穿刺陕倾角安全范围在临床实践中验证TESSYS技术治疗椎管内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7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9例.术前在本院VuePACS上测量以下指标:髓核脱垂程度(MRI)、穿刺针进针深度及判断责任椎间孔是否狭窄(CT)、L3~4、L4~5、L5~S1椎间盘轻、重度脱垂的头倾角度安全范围(DR).根据测量的头倾角范围判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穿刺目标以及手术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按照术前测定的穿刺头倾角范围,所有患者穿刺均达到预定位置,手术有效率和安全性分别为90.6%、100%.L3~4、L4~5、L5~S1椎间隙头倾角安全范围中央型轻度脱垂为15°~30°,重度脱垂为40°~45°;非中央型轻度脱垂为35°~45°,重度脱垂为25°~30°.对于相同节段下不同脱垂程度及椎管内位置,其头倾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可联合腰椎DR、CT、MRI初步测量并拟定穿刺进针的头倾角安全范围,即根据不同脱垂程度制定个性化手术入路,达到手术更加安全有效的目的.
-
经骶前间隙入路轴向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是一种较新的脊柱微创融合技术,由Cragg 等[1]于2004年提出,创造性的经骶前与直肠后壁间隙微创入路进行L5S1节段的融合,无需暴露脊柱前方、后方及侧方的结构,大限度的减少了对椎旁结构的破坏,与传统的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入路相比,真正达到了微创的目的,从而大程度的保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现就AxiaLIF的解剖学研究、操作技术、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新型α-CSH/nHA脊柱微创植骨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
[目的]构建以碘佛醇注射液为固化液的α型半水硫酸钙(α-CSH)/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新型脊柱微创植骨材料,并通过对nHA含量、促凝剂二水硫酸钙(CSD)含量以及液固比的研究,探讨其可注射性、凝固时间以及力学强度.[方法]按文献报道的佳配比,以碘佛醇注射液为固化液,分别改变nHA含量和CSD含量、液固比测定其可注射时间、初凝、终凝时间以及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并行X线透视比较不同固化液和不同液固比时的显影性,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形貌.[结果]复合骨水泥的可注射性受液固比和nHA含量的影响较大;凝固时间随nHA含量增加和液固比增大而延长,随CSD含量增加而缩短;力学性能随nHA含量增加和液固比增大而下降,CSD含量对复合植骨材料力学强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显示固化后nHA镶嵌在互相交联的片状CSD晶体中,且以碘佛醇为固化液时复合植骨材料CSD结晶的交联率和显影性都比去离子水时高.[结论]通过调控复合植骨材料中nHA含量和CSD含量以及液固比可研制出适合临床脊柱微创治疗需要的以碘佛醇为固化液的α-CSH/nHA新型植骨材料.
-
脊柱微创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脊柱微创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1例LDH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脊柱微创组(40例)与融合固定组(41例).给予脊柱微创组患者脊柱微创治疗,融合固定组患者接受融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前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远期复发率.结果 与脊柱微创组比较,融合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融合固定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脊柱微创组,疼痛程度低于脊柱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随访3 a,无病例脱落,融合固定组复发率低于脊柱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脊柱微创治疗LDH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虽然融合固定治疗LDH时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但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疼痛恢复改善显著,远期复发少.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微创外科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因骨质疏松和脊柱椎体转移肿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通过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K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64%,明显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PKP法不良反应更小,可减少材料的渗出,使患者治疗有效率极大提升,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脊椎微创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用于脊柱为床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接受脊柱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分组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占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加快其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方法经验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IF)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PPSI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3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PPSIF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6个月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指数)、疼痛评分(VAS)等指标,MRI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手术区域炎症水肿体积.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X线检查次数低于研究组(P<0.05);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床时间均大于研究组(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及后凸Cobb角丢失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VAS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和术后6个月对照组VAS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ODI指数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炎症水肿区域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炎症水肿区域体积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0%,研究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中对照组9例患者有腰背部疼痛(15.52%),研究组1例有腰背部疼痛(1.7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SIF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严格把握适应证可获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脊柱微创 -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操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临床护理疗效.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作者自行设计了一套康复操,通过术前讲解、术后指导、示范以及辅助训练,依据不同的阶段指导患者行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疗效分别按JOA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3月,平均6.3月.术后直腿抬高、腰椎姿势纠正训练,腰背肌锻炼,下肢肌肉锻炼的正确率为99.2%.JOA评分结果:术前平均评分13.7±4.3,随访平均评分27.0±2.3,改善率为(88.0±11.7)%,随访评分及改善率与术前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套康复操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简单易行,有助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恢复,较为实用.
-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
随着脊柱治疗的不断深入,脊柱手术微创化成为脊柱外科的重要发展趋势,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此技术近年来在国外兴起,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对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了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经皮微创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后路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2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和28例采用后路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肌间隙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ODI和VAS评分.结果 随访2组患者6~18个月,平均12.6个月.2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1年伤椎矢状面指数及Cobb角均获得良好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1年的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2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肌间隙组,而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明显多于肌间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确切疗效,安全可靠,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便;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
新型导航通道辅助经皮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目的:比较新型导航通道下经皮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置钉治疗长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A、B 组。A 组18例患者采用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共完成200枚椎弓根螺钉,B 组20例患者采用新型导航系统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共完成210枚椎弓根螺钉,2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人员完成手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及置钉准确性,通过术后连续2次复查手术节段 CT 对2组患者置钉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级。结果 A 组单根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3.11±2.32)min,B 组单根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0.35±1.92)min,A 组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13.07±2.06)s,B 组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8.11±1.15)s,2组间在椎弓根置钉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有172枚(86.00%)螺钉被评定为 A 级;B 组患者有185枚(88.09%)螺钉被评定为 A 级,2组患者在螺钉评定 A 级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导航通道下经皮置钉治疗长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能明显减少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及辐射暴露时间,且置钉准确性与传统经皮置钉相近,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