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细胞介素-6在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作者:吴文明;周勇刚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前后血清炎性指标IL-6的变化规律,结合CRP、ESR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三者的变化异同,并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4月本组204例初次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 d、2 d、3 d及5 d时对患者的血清IL-6,术前、术后1 d、3 d及5 d时患者的血清CRP、ESR进行检测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测量数据显示,所有患者的血清IL-6、CRP、ESR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血清IL-6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2 d达到高峰,术后2 d开始下降,5 d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术后1、2及3 d的IL-6均高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t1d=11.24,t2d=10.83,t3d=2.63,P<0.05);术后5 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5d=0.47,P>0.05).CRP在关节置换后2~3 d达到高峰,随后回落,但第5天时未回落到术前水平.ESR在关节置换后4~5 d达到高峰,随后回落,但5 d时未回落到术前水平.结果 IL-6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先迅速升高后快速下降,变化速度快,恢复到正常值的速度也快,比CRP及ESR更敏感.结论 IL-6、CRP、ESR三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人工关节周围感染的早期诊断率.患者术前髋、膝关节血清IL-6 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关节的自身生理结构导致的关节炎机制不同或者髋、膝关节IL-6的受体表达方式不同有关.

  • 全膝置换术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与标准髌旁入路临床疗效比较的 META 分析

    作者:张淼;白波;陈艺;张姝江;梁丽玲

    目的:系统评价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行。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CBM等数据库,并行手工检索,全面搜索关于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及髌骨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及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及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的试验文献11篇,其中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395例,传统髌骨旁入路组372例。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术后6周及3个月KSS临床与功能评分、手术时间、假体力线等方面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切口长度等方面,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表现优于传统髌骨旁入路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同髌骨旁入路对比,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假体力线、术后KSS评分、出血量以及术后关节屈曲活动度方面效果相似。但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切口更小,且能获得更快的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 CD64指数在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作者:陈文良;张雷;黄益奖;蔡春元;林瑞新;杨国敬

    目的 观察CD64指数在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变化规律,对比CRP、ESR及IL-6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接受初次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61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3、5、7天对患者的CD64指数、CRP、ESR及IL-6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测量数据结果提示所有患者的CD64指数、CRP、ESR及IL-6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D64指数术后3天达到高峰,其后开始明显下降,至术后第5天下降到正常范围,术后1、2、3天的CD64指数测定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0,t2 =4.53,t3=9.64,P<0.05),术后5、7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5=1.77,t7 =0.49,P>0.05).CRP及ESR在术后3天达到高峰,但在术后7天均未下降到正常.而IL-6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在术后第5天下降至正常.结论 CD64指数在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先迅速升高3天内可达高峰,然后快速下降,5天内基本恢复正常.这种变化可以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

  • 内科疾病处方用药解析(50)

    作者:葛建国

    5.10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及遗传性FIX缺乏症,其中以血友病A为常见.血友病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有关节出血者应在替代治疗的同时,进行固定及理疗等处理;对反复关节出血而致关节强直及畸形的患者,可在补充足量凝血因子的前提下,行关节成型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血友病的治疗仍以替代疗法为主,即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是防治血友病出血重要的措施.主要制剂有新鲜冷冻血浆,含所有的凝血因子;冷沉淀物,主要含第Ⅷ因子(F 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等,但F Ⅷ浓度较血浆高5~10倍.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脂肪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关永昌;孔大亮;赵宪林

    脑脂肪栓塞(cerebral fat embolism,CFE) 是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长骨骨折或关节成型术后.我们通过收集和分析2008年3月-201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临床确诊为CFE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证实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在CFE早期诊断中应用更有优势提供参考.

  • 骨间背侧神经在桡骨近端后外侧入路的解剖学考虑

    作者:杨辉;唐三元

    肘的侧方,"J"形侧方(Kocher J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处理骨折、肘关节成型、重建手术时经常被用来显露桡骨近端.虽然手术入路解剖已详尽描述,已知前臂旋前运动可使骨间背侧神经沿桡骨近段侧后方向远端移位.但专门的桡骨近端安全暴露的指导方法尚无文献述及.骨间背侧神经,自近端前侧斜行越过手术区至远端后侧,已知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有被损伤危险.建议外科医师将前臂旋前使骨间背侧神经处于相对前内侧位置.以使暴露操作更安全.

  • 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

    作者:段军;李锋;陈安民;夏仁云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7例(52髋)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4~172个月(平均69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e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根据Brooker等0~4级分级法进行异位骨化分级.结果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2分(8~64分),术后平均为82分(64~96分),其中优38髋,良8髋,可6髋,优良率88.5%.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11髋(21.2%)发生异位骨化.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