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1 历史和现状随着器械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技术的迅速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电视胸腔镜外科,对器械外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器械缝合材料、切割技术、安全性保证和应用方便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进,可以很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各种肺切除术中.自1992年McKenna[1]完成第1例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以来,微创和器械外科技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使肺癌外科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成为每一个胸外科医师应该熟练掌握的手术技能之一.
-
宫腔镜下双极电技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评价
子宫黏膜下肌瘤可以导致月经过多、异常子宫出血,从而引起贫血、不孕、流产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宫腔镜电切割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代表性的手术方式[1].单极电切割技术应用于子宫肌瘤的切除至今已近30年[2].由于宫腔镜专用双极电发生器和汽化电极面世(1998年)时间不长,而双极电切割镜和切割电极(2000年)的临床应用时间更短,介绍和评价宫腔镜双极电技术临床应用的文献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价宫腔镜双极电汽化、双极电切割技术用于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
-
胆脂瘤手术耳道骨整块回复及听力效果观察
胆脂瘤手术后恢复听力和预防复发仍是目前耳外科难题之一.完壁法对恢复和保护听力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是存在较高的残留和复发率[1-3].我们2002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新型微型气钻铣切割技术做耳道骨整块回复,比较圆满地综合解决了胆脂瘤术后外耳道壁重建、上鼓室乳突再气化、听力改善或保持到基本正常水平,报道如下.
-
螺旋CT多功能重建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SCT)不同重建方式对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腰椎峡部裂行容积扫描后,进行表面重建(SSD)、多方位多平面重建(MPR)、改良法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由2位有经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SD显示SS 20例22处及14例椎体滑脱,图像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晰;SSD结合切割(cut)及任意剖面技术,观察SS裂隙及局部骨痂、骨赘等细节,弥补了SSD只能显示感兴趣区表面改变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对较小SS裂隙的显示率.MPR包括矢状位重建、冠状位重建、平行于椎板的左右斜位重建、沿椎管曲面重建(CPR)、平行椎弓轴线的反角度轴位重建(revers angle axial reconstruction,RAAR)等,能显示全部32例73处SS及全部14例椎体滑脱;利用MPR的任意窗口技术可以分别显示局部骨质和软组织改变,并可对病变进行准确测量.MIP及其多角度投影技术、改良法切割技术,可以多方位、立体直观显示全部SS及其形态、走向、局部骨质改变等.结论螺旋CT多功能重建方式相互匹配是诊断SS的佳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1例宫腔镜电切割术并发过度水化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过度水化综合征"又称"液体过度负荷综合征",是宫腔镜电切割术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2.0%[1],通常在手术近完毕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轻者术后24~48h出现足部水肿和多尿,重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紫绀等肺水肿症状,甚至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脑水肿表现,可导致患者抽搐和知觉丧失甚至心脏骤停至死亡.我院1997年开展宫腔镜电切割技术以来,发生此征1例,成功救治,现将急救与护理报道如下.
-
16层螺旋CT在结肠透明化技术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MSCT)具有高速扫描和高质量的图像,与单层螺旋CT相比更适合二维、三维、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采用MPR技术获得二维重建图像,采用CTVE技术显示空腔管壁图像及采用容积再现内的切割技术,显示肠壁内的病变.影像克服了SSD影像对病变的遮盖,可观察到肠粘膜及结肠袋,受压、隆起等改变.
-
超声骨切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骨切割是临床医学的一项基本技术,涉及与骨组织手术有关的临床学科,如口腔科、骨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和耳鼻咽喉科等.骨切割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一直在探寻安全、高效的骨切割技术.骨切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手动、气动和电动等切割方式,目前出现的超声骨切割技术将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自闭切口玻璃体切割术疗效观察
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的封闭式玻璃体切割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对治疗某些眼科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虽然23G玻璃体切割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但是其适应证依然有限,因此经典的20G玻璃体切割术仍然不可替代,而其术后巩膜缝线反应往往持续半年之久,给患者带来眼部不适,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为此,国外有作者早在2000年前就对20G玻璃体切割的巩膜创口制作进行了改良[1].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进行了传统玻璃体切割术巩膜创口的自闭式改进,现报道如下.
-
经官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68例临床观察
子宫黏膜下肌瘤可以导致月经过多,异常子宫出血,从而引起贫血、不孕、流产等,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官腔镜电切割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代表性的手术方式[1],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现将经官腔镜切除黏膜下肌瘤68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
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15例手术治疗体会
外伤性状晶体脱位常规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标准的经巩膜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技术将晶状体取出,但基层医院没有玻璃体切割设备,无法采用该技术治疗.1997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收治晶状体全脱位患者15例,采用特殊的体位及手术方法治疗,11例顺利取出晶状体.现将手术体会介绍如下.
-
超声骨刀在口内进路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中的应用
口内进路水平截骨颏成形术是矫正各种颏部畸形的常规手术[1].目前颏成形术常规采用来复锯或摆动锯等电动骨切割方式进行,术中面临着电动骨切割工具损伤颏神经、损伤颏部舌侧肌血管等风险.损伤颏神经可导致患者暂时或永久性下唇麻木;损伤颏部舌侧肌血管可引发口底血肿形成,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窒息死亡.超声骨刀可以大程度地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和黏膜等软组织,此工具的出现将骨切割技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我科自2007年起将超声骨刀应用于口内进路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中,效果理想,现将使用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40例体会
通过对40例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DVP)操作总结,进一步提高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TUVP的认识,并就对止血方法、切割技术及学习心得与同道进行探讨.
-
冰冻薄层连续断层标本的制作方法
自1818年荷兰人Riemer率先用冰冻法制作人体断层标本以来,冰冻断层技术为断层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随着切割技术的进步,大体断层标本的厚度已由初的厘米级进入了毫米级,为断层解剖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目前,冰冻断层标本的锯切工具多为细木工带锯机,其连续锯切的断层厚度多在8 mm以上[2~5].
-
微创牙科学的发展(二)--微创牙科学的临床效果及推广应用
6 MI修复的临床效果如前所述,MI修复技术包括隧道和内部充填技术、预防性树脂修复、预防性玻璃离子修复、后牙邻面"微型箱洞"或"微量切割技术"以及无创修复技术.对MI技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回顾,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微创技术在现代口腔诊疗中的积极作用.
-
冰冻连续断层标本的定标方法
随着断层切割技术的发展,人体断层标本的切割厚度已由初的厘米级进入了毫米级,已可利用冰冻薄层连续锯切的断层标本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对标本内解剖结构进行空间参数的测量.但各断层的外形是不规则的,按常规冰冻锯切方法不易设置定标点,难以将连续的断层标本重新对位和配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