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栓系综合征大便失禁的形成及治疗探讨

    作者:孙小兵;李金良;孙大庆;陈雨历;陈维秀;张敏刚;许庆家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多合并有大便失禁.关于神经性大便失禁治疗的报道较少,我们总结23例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1998年6月~2000年2月间TCS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4岁.脊膜修补术后粘连18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5例,经MRI证实,全部表现为大小便失禁, 16例合并下肢功能障碍.全部行肛肠测压,X线拍片测定耻肛尾三角(PAC三角),1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23例均行盆底肌悬吊,其中临床评分为差、便秘较为严重的8例同时行Malone手术,术后配合盆底肌的协同共济肌与毗邻肌训练的康复治疗,随访1年[1].

  • 30例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保肛术患者围手术期肛肠测压观察及护理

    作者:刘俐敏;陈维荣;庄潮平;娄夏芳;杨虹霞;许芬;郑映玲;蔡伊珊

    目的 为了确保ISR手术效果,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排便功能,探求肛肠测压的方法 及护理.方法 对30例施行ISR手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估肠腔压力情况,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按Williams标准评估肛门排便功能,提供相应的护理.结果 术后30例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肛门大收缩压和直肠大耐受容积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大部分患者术后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消失(3/30),且随着时间推移无明显恢复.按W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30例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有86.7%、93.3%、96.7%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术后准确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做好测压的护理,并根据静息压情况、对肛门排便功能的评估调整护理措施,利于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的恢复.

  • 肛肠测压在内括约肌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骆杰;李光华;吴允明

    目的:探讨自体肠平滑肌内括约肌重建术后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低位直肠癌自体肠平滑肌移植内括约肌重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6个月,分别行肛肠测压.结果:术后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直肠静息压和重建内括约肌"静息压"无明显改变(P>0.05);肛门大收缩压和大耐受容积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肛肠测压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客观检查技术,可对术前、术后肛肠功能细微和量化的评价,为术后肛肠功能恢复提供客观指标.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水平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罕;李光华;何长林;童创;王建国

    目的 探讨吻合口水平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33例,根据吻合口距肛缘的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8例,B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5例.结果 术后B组排便次数和控制排便时间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大挤压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肛管大静息压、直肠初感容量和大耐受容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距肛缘≤4 cm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明显差于>4 cm者.

  •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肠压力测量

    作者:杨刚;陈蔚云;钟天

    许多人被便秘所困扰,而目前对便秘的病因、病理生理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探索便秘的可能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检查肛肠功能状态的肛肠压力检测方法在判断某些便秘病人的肛肠病理生理的变化、指导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一些研究报告,但结论尚不完全统一。本人亦在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现报告如下:1 实验设备、对象及方法1.1 实验对象儿童及成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共14名,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按《现代胃肠病学》所定标准。年龄小11岁,大63岁,平均48.5岁,女6名,男8名。便秘病史长者32年,短者4月余,平均5年。对照组:同期住院患者的家属及门诊非肛直肠疾病患者,共10名,女4名,男6名。年龄小14岁,大56岁,平均46岁。全部对照及实验组通过病史询问和/或实验室检查,无肝、胆、胰、糖尿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排除结肠和直肠有器质性的病变。1.2 实验设备及材料YH-1A型压阻式微压传感器(北京航空医学开发公司制造),电脑多功能多导联生理记录仪(CPRS-生理记录系统,江西医学院功能实验中心制造),均速拖出器:用5转/min的同步电动机做成。扩张球囊:用7号橡胶手套中指做成,大充气量为100 ml。1992年11月至1997年6月,经检查为乳腺癌患者共42例。年龄23~75岁,平均为47.3岁,均为女性。年龄分布:20~29岁3例,30~39岁9例,40~49岁13例,50~59岁10例,60岁以上7例,多在35~64岁。 检查前临床诊断为乳腺癌者21例(占50%)。小叶增生5例(占11.9%)。乳腺包块,性质不明者16例(占38.1%)。2 方法仪器:国产KL-CA-WL电脑红外线诊断仪。用探头检查两侧乳腺基底及乳房上下、左右,观察所显示图像,记录资料。3 结果 术前红外线检查结果为乳癌中,2例有母系乳癌史,按国际临床病理分类标准,I期者9例,其中微小乳癌(肿瘤直径≤0.5cm)7例,早期乳癌检出率为66.67%。Ⅱ期19例,Ⅲ期10例,Ⅳ期4例。随访情况:全部病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其中硬癌27例,弥漫型癌13例,湿疹样癌2例。4 讨论1)电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癌的应用简单易行,无创伤,无放射性损害,图像直观并可结合应用电脑进行系统分析处理等[1-2]

  • 肛肠压力学监测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诊断的价值

    作者: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黄宏国;艾尔哈提·胡塞音;阿力木江·阿布都米

    目的 探讨肛肠压力监测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肛肠动力学监测系统测定20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FC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相关压力学指标.结果 肛门直肠动力异常116例患者中Ⅰ,Ⅱ及Ⅲ型分别为64,38,14例;Ⅱ型者肛门静息压低于肛门直肠动正常组和Ⅰ,Ⅲ型组(P<0.05);出口梗阻型者肛肠测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传输型者肛管松弛压高于对照组(P<0.05),传输正常型、混合型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与及肛管松弛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压力学检测可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直肠癌不同术式各时期肛管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唐晓丹;杨昆宪;贾玲;范红;郭强;彭晓燕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排便与残余肛肠动力及血浆相关胃肠激素的关系.方法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根据术式的不同分组,即直肠癌前切除术(Dixson)组及Miles术组.分别检测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肛肠压力、血浆相关胃肠激素-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同时设正常对照20例与直肠癌前切除术组对照.Miles术组自身对照.结果(1)Dixson组显示: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IAS-P)、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EAS-P)、大缩窄压(MSP)、直肠感知阈值(RVST)、直肠大耐受量(MTV)、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扩张小充气量(RCR-MP)均降低,以术后1~3月明显,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半年后略有恢复;此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VIP皆有不同程度升高,MTL无明显变化.直线相关分析,VIP与RVST值呈正相关,r=0.371 P<0.05.与MSP呈负相关,r=-0.583 P<0.05.(2)Miles组显示:术后1月及6月相比,结肠的长、短收缩波平均波幅减少,收缩频率变慢,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簇状收缩波平均波幅无明显改变,但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肠长、短收缩波的周期及平均波幅与VIP、MTL无关,r分别在0.42~0.46,0.37~0.41范围,P>0.05.簇状收缩波的持续时间与VIP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Dixson术后残留的肛管直肠功能受到影响,而该变化与残留的肛管直肠的长度有关,残留肛管直肠越短,其功能所受的影响越大;残留肛管直肠随时间推移在逐步调节、代偿,但残留肛管直肠长度短于4 em以下者代偿不良.Miles术后结肠动力有相应的变化;VIP、MTL是参与Miles术后排便的逐渐代偿恢复过程的重要因素.

  • 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刘宝华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病人根据其观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74年Bleijenberg首次将生物反馈治疗用于临床.1980~2006年54篇国外文献报道的生物反馈治疗1979例,有效率达68.4%.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包括肛肠测压反馈技术和肛肠肌电图反馈技术等.Pallson等2004年复习了1975~2003年74篇文献,报道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有效率为62.4%;治疗大便失禁的有效率为67.2%.

  • 功能性便秘结-直肠生理学评估

    作者:陈艳敏;万苹;李娅琳;范红

    秘患者根据肠内容物通过结肠的时间分为两大亚组:正常转运和转运延迟.症状评估无助于便秘的病理生理学区分.本文评估便秘患者结-直肠病理生理学及确定生理试验,以便于区分便秘亚组.

  • 便秘症状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莉莉

    本文研究各种便秘症状对诊断慢性便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993~1995年的155例便秘患者分为4组:单纯慢运输型(STC)、单纯盆底功能异常(PFD)、慢运输合并盆底功能异常型(STC加PFD)及运输、盆底功能正常型(NTC).对其进行症状检查、肛肠测压、肌电图描记、结肠运输时间测量及排粪造影.

  • 肛肠测压在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刘宝华;张胜本;王亚旭;刘殿荣

    目的:探讨肛直肠压力在直肠癌术后的变化以及在肛门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的病人31例;腹会阴直肠癌切除、耻骨直肠肌成形、乙状结肠会阴造瘘术(Abdominal perineal resection,APR)的病人25例,正常对照组104例.测定了肛管、直肠的静息压,肛管大挤压压,直肠初感容量和直肠大耐受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以及直肠顺应性.结果:APR术后肛管静息压和肛管大挤压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直肠大耐受量和顺应性与LAR术后的每日大便次数呈负相关;与APR术后的肛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肛管大挤压压,直肠大耐受量以及直肠顺应性是判断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的主要参数.

    关键词: 直肠癌 肛肠测压
  • 肛管直肠测压在直肠癌术后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

    作者:刘陶东;梁小波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基本手术,可使患者免去造瘘的痛苦,但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排便功能失调,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既能将肿瘤切除干净,同时又大限度的保留、重建和恢复患者的直肠肛门功能,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肛管直肠测压技术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可能.它是利用特制的压力测定仪器检查测试直肠肛管内压,直肠的感觉功能、顺应性和直肠肛门反射等得出一系列特定指标以了解直肠肛门的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在肛门直肠生理功能研究,病理状态下肛门直肠功能的评价及诊断、手术的选择、疗效的评价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关键词: 直肠癌 肛肠测压
  • 腰骶脊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作者:李文成;肖传国

    目的研究腰骶脊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状况. 方法以115例腰骶脊髓损伤患者为脊髓损伤组,以22例尿道下裂和血尿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肛管直肠功能. 结果脊髓损伤组大肛管收缩压为(56.7±31.1)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为(87.2±29.2)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咳嗽动作时,脊髓损伤组31例(27.0%)肛管压力瞬时升高,但之后出现大幅度、持续性下降;在行模拟排便动作时,97例(84.3%)表现为盆底功能紊乱型肛管直肠压力曲线.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在所有受检者均存在,脊髓损伤组诱发持续性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所需直肠气囊容量和直肠感觉阈值分别为(134.8±48.5)ml和(95.9±54.3)ml,对照组分别为(55.9±17.9)ml和(42.3±13.1)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多数腰骶脊髓损伤患者不能自主收缩肛门外括约肌,直肠感觉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部分腰骶脊髓损伤患者咳嗽肛管反射通路可能受到损害;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可能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前后肛肠测压的探讨

    作者:张丽华;马红丽;应晓江;李振军;周菊珍;单水阳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前、后肛肠测压结果的变化,选择适合行保肛手术的80例直肠癌(癌肿距肛缘3~7cm)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及直肠大耐受容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低位直肠癌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大耐受容量较正常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术后肛管静息压和直肠大耐受容量进一步降低,肛管大收缩压稍有恢复.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可引起肛肠测压结果的改变,术后肛门功能的评定需在对比手术前后肛肠测压结果的同时,对照健康人群的正常参考值.

  • 侧位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24例临床观察

    作者:丁喜坤;石华

    为了克服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后发生不同程度肛门失禁的缺点,采用侧位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24例,保留内括约肌的内1/3部分,降低肛管静息压,手术2周以后均无肛门失禁.结果表明,侧位内括约肌松解术是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的基础上改进,该术式降低了复发率及术后肛门气体、液体失禁的发生几率,能有效地治疗肛裂.

  • 肛肠测压在肛裂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芳

    我院将ZDJ-D3肛肠压力检测仪应用于102例肛裂手术患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的辅助评价,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91例;年龄19~48岁;病程6个月至29年.方法:手术前均行肛肠测压,重点测肛管静息压.检查方法:检测前患者自行排便.检查者将各测压配件准备好,按要求接好各接头,使传感器和测压水路保持一定的压力.将测压管出水口置于直肠内距肛缘7~8cm处,将管子固定在拖动器上;打开拖动器开关,缓慢地将管子拖出体外,经过电脑图形分析即可测出直肠静息压、肛管长度和肛管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正常值为9~14kPa.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